吕明艳,唐友明,黎 锵,韦赛艳,黄敏燕,覃树辉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 530011)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系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系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伴或不伴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1]。CAG是肠型胃癌发展的重要前驱病变,而胃癌又在癌症发病率中位列第四,在全球癌症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二[2-3]。目前在西医领域尚无针对 CAG 的特效药,多采用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抑酸护胃等对症支持治疗[1,4]。在祖国医学中没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一病名,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与祖国医学中“胃痛”、“嘈杂”和“痞满”等疾病密切相关。中医治疗CAG旨在改善患者的症状与生活质量,同时兼顾胃黏膜糜烂、萎缩、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等病变[5]。更有研究表明,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及中药复方能够逆转胃癌的多重耐药细胞[6]。安胃汤来源于全国名老中医林沛湘教授治疗慢性胃病用药经验,并由广西名中医林寿宁教授在此基础上组方而成,全方配伍巧妙,方中蕴含行气化湿、活血止痛、平调寒热及消痞健胃之功。该方由制半夏、黄连、干姜、白芍、薏苡仁、木香、百合、乌药、丹参和甘草组成,临床中用于治疗脾胃相关疾病取到了较好疗效,能够明显减少CAG患者不适症状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7-8]。
相关研究显示,CAG的发生与Hp感染、情绪抑郁、饮食习惯、年龄、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联[9]。其中,Hp感染是CAG首要的病因且与胃癌密切关联,研究发现其为胃癌的Ⅰ类致癌原[1]。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CAG的比例有较大差异,但与胃癌的发病率呈现正相关趋势[9-10]。其中,CAG癌变的发展规律为:正常胃黏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11]。CAG的患病率一般随着年龄渐长而逐步增加[12],其原因是Hp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萎缩和肠上皮化生也在一定程度受“年龄老化”影响,但与性别无不明显关系[10]。近年来,CAG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随着我国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的清晰度和检测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仅凭内镜检测结果并不能完全确诊CAG。研究发现内镜检测结果与病理活检诊断结果并非完全一致,具有一定差异性,因此临床中应将内镜下的特征性表现与病理诊断相结合进行诊断,以提高诊断准确率,进而及早发现CAG[13]。
中医学认为胃在生理上以和降为顺,脾以升为宜,《临证指南医案》载:“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14]。从病理上看,胃属六腑,“传化物而不藏”,动而“主外”,故多有余;脾属五脏,“藏而不泻”,静而“主内”,故多不足;因此胃的病理特点集中在“滞”上,脾的病理特点集中在“虚”上[15]。众医家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经验,深入分析和概括CAG的病因病机。徐伟超等[16]研究得出 CAG的病因前8位依次为浊毒内蕴、阴虚内热、情志不畅、脉络瘀阻、久病年老、脾胃素虚、饮食伤胃、外邪犯胃;周福生[17]认为CAG的病因主要与Hp感染、脾胃虚弱、情志不调、长期不规律的生活及各种胃病迁延不愈相关,并认为CAG的病性为本虚标实,脾胃虚弱为本虚,气滞、湿热、瘀血为标实,而脾胃升降失常则贯穿始终。李锋[18]基于中医学“胃主腐熟水谷,阳明多气多血”理论,认为CAG的病位在胃,脾虚与肝郁互为因果,瘀结为该病进展的关键因素。唐友明等[19]认为CAG是消化系统难治疾病,本病的基本病机是脾胃失于和顺,湿邪郁滞,而安胃汤具有消痞健胃,理气化湿,解郁和胃之功,故在临床疗效上效果佳。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颁布实施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1]将 CAG 分为如下六个证型:脾胃湿热证、肝胃郁热证、肝胃气滞证、胃络瘀血证、脾胃虚弱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根据中医学理论,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众医家将CAG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病位主要集中在胃,并与肝、脾两脏密切相关;病性虚、实各异。刘凤斌[20]从“三因制宜”出发,认为CAG可分为以虚证为主的气阴不足证、脾胃虚弱证;以实证为主的肝胃不和证、脾胃不和证;以及,以虚实并重为主的肝郁脾虚证、脾虚湿热证。刘华一[21]提出“因滞致虚,因虚夹瘀”的理论,主张“脾胃气血升降论”,将CAG分成湿热蕴阻、肝胃不和、寒热错杂、脾胃虚弱(寒)四个证型。姜树民[22]主张将CAG分为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瘀毒阻络三期论治,由于CAG 病程缠绵,病位较深,认为脾胃虚弱是其根本原因,湿热内蕴是该病发展的重要条件,瘀毒阻络是本病恶化的关键因素。邱明义[23]认为CAG的核心病机是脾胃虚弱,且与肝主疏泄的功能是否正常密不可分,治疗上应注重顾护胃气,同时兼顾调畅情志,将CAG划分为脾胃虚寒、脾气虚弱、寒热错杂、肝胃不和四种证型。周福生[17]提出CAG在临床中最常见的证型为脾虚肝郁、脾胃气虚、气阴两虚和脾胃湿热4种,并认为前3个证型在南北方都较为常见,而脾胃湿热证多见于岭南地区,则其原因为岭南地区“地卑土薄,濒海潮湿,气候炎热”。
总之,由于CAG病程缠绵、易于频繁发作,病久多虚常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主。本虚主要以胃阴亏虚、脾胃虚寒为主;邪实主要以湿热内蕴、肝郁气滞,瘀血阻络为主。在CAG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脾胃虚弱与气滞血瘀常交错出现,相互影响,贯穿始终。
朱永钦等[7]通过结合中医学理论、现代药理学研究及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等内容,发现黄连提取物黄连素通过促进胃泌素产生、刺激萎缩的胃黏膜生长,以达到抗 Hp作用;半夏可抑制胃酸分泌、抗消化性溃疡、保护胃黏膜及促进胃黏膜再生;白芍具有保护胃黏膜、促进胃肠道动力、抗炎、镇痛的作用;干姜具有抗氧化作用及增强胃黏膜防御功能,同时还具备抗炎镇痛、促进胃肠道动力等作用;乌药提取物具有兴奋和抑制胃肠道平滑肌的双向调节作用;百合在抗炎、抗肿瘤、抗氧化及抗抑郁等方面效果佳;丹参具有改善胃黏膜血供、抑制胃酸分泌和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的作用;薏苡仁具有抗肿瘤、镇痛、抗炎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木香具有抗Hp功效,同时可促进胃动力、修复及保护胃黏膜;甘草具有减轻胃黏膜炎症反应、增强胃黏膜防御能力及抗肿瘤的作用。安胃汤包含了以上所有药物,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治疗CAG效果倍增。
韦维等[11,24-25]采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制备 CAG大鼠模型,应用安胃汤进行干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方法、Western blot 检测 Fas、Bax、Bcl-2、PTEN、PI3K、Akt、PDK1、XIAP、JAK1、STAT3、SOCS-3、c-myc基因表达及其蛋白含量的水平,发现安胃汤可以明显上调Fas、Bax、PTEN、SOCS-3基因以及其蛋白含量的表达,下调Fas-L、Bcl-2、PI3K、XIAP、PDK1、JAK1、STAT3、Akt、c-myc基因以及其蛋白含量的表达,表明安胃汤可显著改善 CAG 大鼠胃组织的病理变化,且具有明显的抗 CAG 效果。姚桂侠[26]将大鼠随机分为病理模型组、安胃汤组(予安胃汤干预)以及对照组(予胃复安片干预),研究发现安胃汤能提高 TGF-αmRNA表达水平,降低胃黏膜 COX-2 mRNA 表达水平,证明安胃汤在治疗 CAG 中效果明显。
由此可见,安胃汤无论是单药还是全方,都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安胃汤能够改善 CAG胃黏膜的病理变化,具有明显的抗 CAG、缓解炎症及防治CAG的作用。
安胃汤在临床中治疗CAG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唐卉等[27]将CA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治疗组给予安胃汤,结果发现安胃汤在疗效、改善患者症状及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均优于胃复春片,表明安胃汤治疗CAG较西药有一定的优势。霍炳杰等[28]将8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奥美拉唑),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安胃汤,药物组成为黄连、干姜、半夏、乌药、丹参、木香、白芍、甘草,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安胃汤对CAG有较好的疗效,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马廷恳[29]将CA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安胃汤)与对照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硫糖铝、阿莫西林分散片、克拉霉素分散片),研究表明林氏安胃汤治疗CAG效果理想。王萍等[30]将湿热蕴中型CAG患者随机实验组(林氏安胃汤)和对照组(胃复春)治疗,发现总有效率实验组优于照组,结果表明安胃汤治疗CAG疗效佳。
综上可知,安胃汤是治疗CAG的良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惠及了广大患者,减轻患者病痛,提高生活质量,解决了西医治疗CAG的局限性。运用安胃汤时,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灵活用药,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且复发率低等西药难以比拟的优势。
CAG是临床上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疑难病,该病不仅复发率较高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CAG是公认的胃癌前状态,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当前在西医学领域暂无治疗 CAG 的特效药,临床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处理等为主。本病的治疗旨在延缓疾病的进展、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减轻患者的临床不适[1]。而安胃汤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在CAG的治疗上优势突出。安胃汤蕴含行气化湿、活血止痛、平调寒热及消痞健胃之功,对于不同证型的CAG,可采用安胃汤作为主方,随证加减。目前,安胃汤已在广西区内外多家医院推广应用,惠及广大患者,取得显著疗效,有望继续研究成为防治慢性萎缩胃炎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新型中药。安胃汤治疗CAG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安胃汤治疗CAG目前多应用于岭南地区,对于全国性甚至更广地域的推广和使用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2)CAG为慢性疾病,其复发率和恶变率均比较高,安胃汤治疗CAG临床中对治疗后患者的长期随访研究仍然较为缺乏;(3)将安胃汤研发成为防治慢性萎缩胃炎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新型中药,还需要开展更多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以及更多药效药理机制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