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家全 唐 强 刘 君
家庭和学校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两个重要环境,只有双方协调一致、同向前行,才能更好地助力学生成长。然而,现今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亲子关系疏远、家校育人理念不统一等问题。为改变家校协同育人的不利局面,成都市新都区木兰小学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正面指导工作,号召“四方主体”共同参与,实施“五项措施”,实践“一生一案”精准指导模式,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正面指导策略。
家庭教育通常指以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以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根本目标的教育形式。通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学校逐步明确了指导过程中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任务与作用。
在指导过程中,学校起主导作用,既要有明确的指导理念,又要提出具体的指导目标与任务。一是学校层面,制定保障机制、创建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与家长学校、确保“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的有效运行;二是家庭层面,组织举办家庭教育沙龙、线上线下家庭教育学习活动,传播科学教育方法;三是教师层面,系统地对教师进行指导与培训,创造更多的观摩、交流学习机会。
教育是一件系统而专业的工作,家庭教育指导可以帮助家长从更科学的视角了解教育、了解学生。因此,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能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家长的身份背景,为家庭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指导方案。
家庭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家长,教师难以越过家长直接开展家庭教育。因此,家长是参与正面指导的主体。家长应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学习,获取正确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家教水平与技能。
家庭教育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学生不应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应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学校与家长应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活动,使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教育、在教育中提升生活能力。
在不断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过程中,学校经过反复的实践与论证,总结形成“五项措施”,即提意识、建制度、相融合、重培养、强宣传,以促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学校通过组织讲座、访谈、线上交流活动等方式加强家长对家校共育的认识,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以“‘双减’背景下,如何做到智慧陪伴,为孩子的成长赋能”家庭教育沙龙活动为例,第一个环节为“案例分析,定义陪伴”,教师列举常见的家庭教育案例,对“陪伴”一词进行定义与解读;第二个环节为“交流困惑,探讨方法”,由家长阐述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困难、疑惑,发动家长群体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第三个环节为“精准指导,提出策略”,根据家长的反馈,教师提供具体建议;最后一个环节为“活动感悟,共同成长”,由教师与家长共同记录自身反思与收获。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高效推进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为保证各阶段家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积极完善相关机制体制建设,如《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制度》《“一生一案”家庭教育正面指导制度》等。此外,为全面提升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学校创新编写《木兰小学班主任培训制度》《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力求打造一支更为专业的教师团队。
学校将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与德育教学活动相结合,指导家长设计亲子活动,激发家庭教育活力。如“劳动月”主题实践活动,学校要求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一项家务劳动,通过互动增进亲子感情,同时培养学生勤劳、感恩的良好品质。
学校重视对教师家庭指导能力的培养,综合“自主研修”与“外在培养”两方面总结教师培养策略。自主研修策略,以推荐专业阅读书目、撰写家庭教育指导案例为主要形式,引导教师自主学习;校本研修策略,采用“集体学习+专题研讨+案例分享+一对一指导+‘老带新’师徒结对+撰写指导成果”的形式,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学习;交流展示策略,采用“经验分享+家庭教育沙龙+指导微课展示+线上家长学校+授课现场展示活动” 的形式,引导教师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学校借助新媒体渠道展示优良家风、讲述家庭故事,以充分发挥优秀家庭的引领作用,帮助更多的家庭正确开展家庭教育实践。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学校鼓励学生面向全校师生讲述自己的家风故事,营造良好的家风学习氛围。
首先,学校通过《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分析表》对样本家庭的教育环境、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内容进行精准分析,结合样本家庭的实际指导需求,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 其次,科学运用“正面管教”相关理论,结合《家庭教育正面指导记录册》开展常规指导,形成“劳动+阅读+运动+科创”的个性化正面指导模式。
家庭教育正面指导总体目标是帮助家长获得个人成长、提升家庭教育成效,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设置三个基本目标:一是通过微信公众号、家庭教育交流群等新媒体平台,展示家风家训故事,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人才观,弱化传统教育的功利性;二是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亲子沟通效果;三是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职责、边界等问题形成正确认识,理解并认同家校共育理念。
经过对多个案例的分析,及对家庭教育指导相关理论知识的深度学习,学校总结形成富有特色的家庭教育正面指导策略,包括习惯成就法、焦点转移法、情感共鸣法、榜样激励法、公约督促法、活动融通法。
学校倡导学生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以唤醒学生的劳动意识、使学生体验劳动的幸福,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掌握相关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爱运动、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针对学生沉溺于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现状,教师引导学生合理利用闲暇时间,有计划地安排日常活动,减轻自己对电子产品的依赖。与此同时,学校倡导家长应增加陪伴时间,与学生一起阅读、运动、劳动,以丰富有趣的亲子活动进一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一是举办“书写家书”活动,鼓励家长表达对子女的爱与期待,增进亲子感情;二是倡导教师走进学生生活、探索学生的内心世界,理解学生产生某种特殊行为的深层次原因,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学校鼓励学生分享家风故事,营造榜样学习氛围;定期评选“家风旗手”,并于微信公众号宣传该学生的家风建设实践;倡导父母以身作则,注意自身言行举止,发挥榜样效应,以更好地激励学生。
学校开展《家庭公约》征集活动,并对公约的设计、实践形式、评价形式进行科学指导,最终整理为“家庭公约集”。如协助家长制定“手机使用契约制度”,倡导全家共同遵守,塑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指导氛围。
学校不定期组织开展线下家庭教育交流活动,家长们相聚交谈育儿困惑,相互借鉴、学习好的育儿经验;每年举办“父亲节”感恩教育活动,为父亲提供参与孩子成长的机会,改善父亲在教育中的“缺位”现象。
新时代背景下,家庭结构的多元化对家庭教育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学校将继续探索并实践“一生一案”家庭教育正面指导策略,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向同行,打造家校协同育人新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