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柳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商学院,上海 201201)
近年来,小微企业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大众的关注,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越发突出,在增加就业、提高税收及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2020年开始,国家对小微企业陆续出台很多利导政策,助力小微企业的优化和发展。2018年至2021年,四年的时间里小微企业复合增长率12.4%,截至2021年,全国小微企业总数已达1499万。小微企业经济贡献显著GDP占比超过60%,就业贡献占比79%,市场占95.6%,小微企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
“小微企业”一词来源于2011年7月工信部会同统计局、发改委、财政部颁布的《中小企业化型标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规定》首次将微型企业作为企业划分的标准,使我国企业类型越来越详细、精确。《划分标准规定》根据行业特点并结合从业人数、资产总额、营业收入等多项指标,在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小微企业做出了明确的界定,把从业人员300以下、业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工业、邮政企业划定为小型企业,把从业人员少于20人、营业收入少于300万元的工业企业划定为微型企业,其他如建筑、交通运输、零售批发、信息传输、房地产经营等企业,由于行业性质不同划分标准也略有不同。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小微企业受到较大冲击,保障小微企业稳定健康发展极为重要,除了传统的投资环境外,小微企业保险也应启到更多作用“支持民营、小微企业,保险也大有可为”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部长通道”答记者问时表示,不管是直接、间接投资还是保险业研究发展信用保证保险服务等保险业正在为缓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扩充渠道,而就我国小微企业本身所存在的保险需求来说,是根据小微企展过程中遇到的实例问题引发的。以2021年平安所承保的小微企业保险了解到的数据看,团意类险种占比总保费43.7%,其次为船舶类22.6%,及特殊风险类19%;其中团意类为小微企业重点关注的产品,因为在小微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员工人力成本为企业中大开支之一,而团体意外险是在正常社保基础上的补充。能有效节约企业成本,提升、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抗风险能力。另外,从当前小微企业投保产品的增速发展看,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在关注财产及经营层面的保险保障。
当前,由于大部分小微企业保险意识不强、盈利能力较差、资本实力弱,导致其保险购买力不足。小微企业与保险公司之间的供需对接也存在问题,没有建立完善的沟通交流机制,从而限制了小微企业需求的传导以及小微企业保险产品的发展。同时,由于小微企业行业管理不够规范,存在市场逆向选择的情况,高风险行业保险需求旺盛。而从2021年平安保险数据看,13家机构简单成本率超100%,保险公司自身对小微企业的研究及风险识别能力较弱,导致对承保业务缺少风险识别和控制的有效手段,因而保险政策趋于谨慎,造成一些小微企业参保困难,导致“市场缺位”,正是因为大部分保险公司实际上怯于尝试更新探索小微企业保险产品,目前小微企业产品行业同质化严重。而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线上平台加入探索小微企业保险发展的进程中,虽然当前涉猎小微企业保险模块的互联网保险公司并不多,但是,已经有相当多的公司在逐步探索中,由于互联网平台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客户实现精准的分群,例如,众安保险已联合阿里大数据中心进行风控建模,识别风险客户,2021年实现单一种理赔减损超3000万。但是,互联网保险行业的探索仅为初级阶段,在整体小微企业保险行业占比不高,还有待进一步检测。
基于我国小微企业保险产品发展的现状,保险产品自身也存在着较大问题。产品类别繁杂,部分险种重复,小微企业本身保险意识不足,在面对产品选择的时候大多无法判别,由于本身购买力不足,导致非刚需产品销售困难;而刚需产品,上文已提到集中于高风险行业,保险公司如经营能力差则销售偏向于保守,保障限制多,理赔难度大。
另外,由于小微企业保险产品本身发展较晚,保险公司对产品研究不足,客群分析不足,导致产品未按客群进行分类,通用类产品仍为市场主要产品。例如雇主责任险类。同时,保险公司在机制支持方面也不如车险等其他类别险种,导致产品创新路径缺失,产品无法满足小微企业更多需求。除了产品本身外与产品相关联的服务功能也存在缺失,缺乏有吸引力的B端企业服务,因此,企业黏性不高,企业客户经常游离于全国各地以及各个保险渠道,导致行业本身风险性较大。
客群经营的基础是客群研究,目标是谁、客户需求是什么、如何满足客户需求、如何经营客户是需要当前重点思考的问题。首先,要进行客户行业的分类,通过不同行业的需求分析,设定匹配客户需求的产品、投保流程及附加服务;其次,由于客户所在地区的不同,客户所存在的外在风险不同,需分机构细分客群,当地政府及保险机构需合力根据客户群体不同设定相关产品及附加服务以满足各类客户需求;最后,在平台大数据技术支持的基础上承保数据归集监控,实时掌握业务动态及业务结构,对客户的各项风险进行识别归类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短平快研发客群适配的产品。同时,细分客户群体还有利于保险公司精准识别客户风险,能够根据客户风险高低制定符合客户本身的产品服务,从而规范产品行业,有利于小微企业保险健康长期发展,真正做到“支持民营小微企业”。
另外,细分客群还表现在对小微企业主的需求进行细分,包括小微企业主个人的偏好,以及所在企业的地区特点。例如,东南沿海一带由于自然因素,对企业资产类保险需求较高,应主要对这类小微保险进行研究分析。
综上,通过小微企业各维度的划分,指定相关保险产品,以满足各类企业的各类需求。
保险公司应响应政府要求,积极探索研究各行业现行政策及经营改善方向,研究重点行业小微企业保险需求类别,并及时进行相关风险控制,在分行业的产品及理赔服务方面,在经营允许的情况下,给予小微企业更多政策倾斜。同时,借用科技手段,将各行业客户集中与线上平台,通过行业圈子运营,实现客户黏性提升,同时助力行业发展。而当地各行业协会作为各小微企业的纽带,应发挥其行业管理责任,通过各种宣传、沟通的方式,将相关政府政策及行业风险提示给各小微企业,让各行业小微企业主明白保险的作用,并根据各自的经营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小微保险产品。政府机构作为市场管理者,应帮助各地区深化行业研究,梳理渠道关系,助力保险公司选择目标行业,同时,应引导重点行业的小微企业保险承保,对于小微企业通用的、分行业类别的风险进行重点提示。
对行业的研究不能仅停留于行业当前的发展情况,应结合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及行业政策导向,以推出实际适应行业发展的小微保险产品,通过动态行业监控数据,推出适当产品,最终助力各行业小微企业发展。
对于小微企业主应充分调研,分清企业主可能存在的保险意识淡薄、保险资金准备不足以及保险产品了解不清等因素。通过加大案例宣导,提供资金资助,充分加强小微产品释义等方式让小微企业主了解产品,了解购买保险产品的必要性,并最终承保相关保险产品以规避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风险,最终实现小微企业健康有序发展;而对于小微企业员工而言,应加强社会全方位宣导,通过社区宣传、媒体宣传等方式,让他们了解小微企业保险对他们自身的重要作用,以推动小微企业主进行相关员工意外类产品的购买意识提升。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增加小微保险方面对企业的税费优惠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首先,应进行结构性减税,例如,降低小微企业所得税缴交起点;其次,应设定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对按要求购买相关小微企业保险的企业减免一定税金,通过政策性引导让小微企业自发自主地购买相关保险产品。调整小微企业的税费规则归根到底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让小微企业能够在保险产品的庇护下走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除部分行业已建立的产品监管控制体系外,应适当对重点行业的产品进行定制优化。同时,在创新产品优化方向方面,避免产品变化“一刀切”,创立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产品类别及运营模式,根据小微企业体量小、变化快等特点,制定相应的小微保险产品。同时,保险公司应在产品运营上重点关注出单流程、小微企业客户产品接受度等问题。当前的小微保险产品由于受到保险公司自身风控能力不足的影响,投保流程复杂,各类资料提交要求高,影响小微企业保险投保时效,应做与之相对应的修改。
当前,小微企业保险以“保员工”“保财产”两大类为主,实际上都是对企业现有资产进行保障,对企业未来发展没有直接帮助。而小微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仅仅对现有资产进行保障是远远不够的,小微企业发展的特性决定了企业发展进度是多样的,不一样发展程度的小微企业实际上对小微保险的需求是完全不同的。例如,刚起步的小微企业,员工人数少、资金宽裕,这类企业更多关注的是市场拓展,那么对于市场拓展不成功而引发的运营风险是他们更需要的,比如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营运中断险等。因此,在小微保险产品创新方面,更应该关注与企业生产发展相适应的保险产品,客户需要的方向才是创新的方向。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小微企业发展产生重大冲击,如果仅停留在传统保险经营及监管思维,则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更于小微企业发展无意,必须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借助科技的力量,助力小微企业保险产品优化,助力小微企业保险市场良性循环,最终助力小微企业实体经济的发展,现有的科技技术应支持经济发展,更应带来实际收益。除上文提到的大数据算法等科技手段。应用于探索区块链、物联网,用区块链等技术和概念,真正赋能实体经济,实现科技驱动生产的目标。
实际上,由于小微企业数量庞大但经营粗放,更应该科学管理、有序规划。新冠肺炎疫情下小微企业发展艰难,原有的传统思维模式难以应对新形势下的小微企业发展趋势,而对于政府及有关机构而言,原有的行业一刀切强制性保险已经难以规避小微企业经营发展的风险。另外,传统的保险经营模式也越来越难以维持可持续的保险保障,部分保险产品逐年亏损,如果不通过更加科学的经营模式,难以为更多的小微企业提供真正有序的保障。
因此,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跳出舒适圈,寻找全新的保险经营模式应该成为全保险行业的共识,而政府部门也应该为创新模式提供环境保障,引导各保险公司积极探索和创新。
社会保险制度作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在为小微企业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建设方面理应发挥其作用。目前,我国小微企业在参与社会保险时面临的困难重重,参保率低,不仅损害了企业和雇主的利益,更威胁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我国应该在现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大框架内建立一个适合我国小微企业参与的社会保险制度,在坚持权利与义务、公平与效率、待遇水平与经济发展相统一原则的前提下,对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进行完善和微调,优化制度环境,调整运行机制,使之与我国小微企业的具体情况相适应,不断提高小微企业的社会保险参与水平和积极性,实现扩大我国社会保险覆盖面、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我国小微企业保险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上述建议。但解决上述问题不可能采取完全一致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然还会出现新问题。本文认为,我国小微企业保险在保险公司、银行、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必将实现健康发展,真正实现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