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伟
(日照盐粮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日照 262300)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结合具体经济环境不同阶段发展特点制定出了差异化的国企改革策略,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抓大抓小、多元化改革等不同阶段,改革不断深化,在这一过程中国有企业提升了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率,有效提升了国有企业应对市场冲击和防控风险的能力,经营独立性更强。201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为国有企业积极进行所有制改革提供了指引,在这一背景下,全面总结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和教训,针对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攻坚的路径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计划经济初期,由于国家重点在重工业发展上,国有企业为其让路,一方面,出现资源误配低效率问题。国家将稀缺资源都分配到就业较少的重工业部门,使消费品工业领域的发展受到限制,影响了社会生产能力的发挥。另一方面,政府政策导向不足,国有企业因为委托代理等情况的存在,其生产效率及水平较低[1]。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开始放权让利,允许国有企业在完成计划指标的前提下可以自行进行生产和销售,使企业自主权得到提升。同时,出台了六个优先原则为轻工业发展提供了助力,有效提高了国有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改变了经济体制下的低效率问题,使国有企业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但是,随着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出现,这一次改革带来的效率改善优势不断消失,国有企业在预算约束力、委托代理等方面问题引起的低效率问题开始凸显。
随着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高速发展,制造行业开始出现产能过剩问题,各种产权机构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时,政府为了保护就业,需要通过金融机构向国有企业输血,不但使企业出现较高的负债率,而且会给银行带来坏账问题。基于此背景,国家开始进行抓大放小改革,出售或者关闭小型企业,集中精力发展大中型国有企业,由此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国有企业的利润快速增长[2]。在这一过程中,消费品制造行业获得了高速的发展,为世界工厂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截止到1999年,国有企业整体上实现了盈利和亏损的平衡,尤其是在加入WTO以后,受到外需拉动的影响,国有企业利润总额不断高速增长。但是,抓大放小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国有企业后续的改革埋下了许多的风险和隐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国有企业改革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国资委和国有企业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战略部署,顺应“1+N”系列文件中的有关要求,积极推动改革攻坚方案的落地执行,为国有企业各种改革难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例如,许多中央企业要积极进行公司制的改革,建立了董事会,使治理结构得到优化。同时,国有企业在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法人数量得到了大幅的压减。此外,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在逐步推进,上市企业成为央企运行的主要力量,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剥离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国有企业改革攻坚的重点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对国有资本授权经营模式进行优化,积极推进相关资本的升级,确定监管清单,明确管理边界,理清部门关系,将权力下放;第二,积极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企业的试点;第三,积极落实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股权多元化升级;第四,推进董事会建设和经理层任期制的契约化模式转变;第五,出台有效的考核办法,加强对企业和员工的激励。
1.聚焦主业
各地政府部门要全面收集国有企业寻求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意见,以“十四五”发展规划作为指引,对国有企业的主要业务和功能定位进行全面梳理,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方针,坚持“瘦身健体”,激发创新驱动力,合理优化产业布局。以市属国有企业为例,一是要加快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二是要做精做尖,明确企业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作为发展主业,主业需控制在三个以内,严控非主业项目活动的投资,以此来将企业资源聚焦于主业发展,快速提升企业发展实力,积极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在推动国有企业质量效益提高的前提下,帮助企业实现经营规模和竞争能力的不断增强,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奠定基础。
2.优化布局
相关政府部门要以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为重心,积极推动各级企业资本布局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推动集团企业战略规划设置的合理性,实施企业专业化的资源整合,加快热力、水电、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各类资源的重新组合和集中调配,聚焦具有较强专业性和优势性的资源,积极培育和发展二三级企业集团,为国有企业战略规划的实现提供支撑,为企业经营业务的发展提供助力。
首先,持续推进“三项制度”的改革。三项制度指的是国有企业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分配三个方面的制度,是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路径,推动三项制度改革的落地,是帮助国有企业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的必然选择。国有企业要积极推进总部机关化的针对性整治,在集团总部进行部门精简。国有企业在进行三项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要覆盖到所有的下属和分支企业当中,在各级企业中建立起业绩和薪酬有效对接的薪资分配模式,对员工工资总额的管理模式进行科学调整和动态优化,结合行业特点和市场环境建立起与企业实际情况相匹配、具有灵活性和多元化特点的工资总额分配机制,激发企业活力,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3]。
其次,稳步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国资委等职能部门要积极推进商业类权属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重点推进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有效结合,大胆探索国有持股比例进一步降低,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充分尊重和发挥混改企业股东会和董事会的作用,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灵活性和国企的规范性,严禁“混而不改”的情况出现;指导国有企业建立股东参与的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特征的治理模式,帮助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市场经营体系,保障企业股东的合法权益;在激发企业活力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国有股权的管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最后,形成改革压力传导模式。国资委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进展进行监控,组织企业负责人定期进行述职汇报,并对有关人员进行现场问询,明确国有企业改革攻坚的职责。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国有企业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开展专项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督促国有企业积极落实改革计划,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攻坚的速度。
1.开展历史遗留问题专项化解行动
相关政府部门要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责任进行明确,将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当作为国有企业服务的关键内容进行落实,对各类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全面梳理,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类别划分,坚持按类划分、逐级解决、具体到人的原则。制定出针对性的化解计划,对影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各种矛盾和瓶颈问题进行解决,系统、全面地解决影响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遗留问题,将改革难点和痛点进行打通,有效维护和保障企业员工的根本利益,防范社会矛盾带来的不利影响。
2.开展提质增效专项行动
国资委等相关部门要对连年亏损的竞争类国有企业进行集中排查,坚持“一企一策”的原则,帮助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的国有企业扭亏为盈。在指引国有企业抓好主要经营业务的基础上,积极进行非主营业务的清理和整合,将企业内部低效或者无效的经营业务进行精简,逐步清退没有竞争优势的非主要经营业务,引导企业向着精细化和专业化发展,实现高质量的发展。要积极推进管理层级的优化,将国有企业发挥实际效用的管理层级压缩到三个以内。要不断落实国有企业差异化降杠杆措施,积极推进企业降本增效措施的落地,加强对制造成本、管理成本、销售成本、财务收支等的管理,改变过去企业规模发展模式,向着质量效益为主的持续发展模式转变。
3.开展补短板找差距专项行动
国资委等部门要组织所属的国有企业将同行业的标杆企业作为发展模板,积极缩小差距寻求赶超,针对各企业成本管理、预算管理、战略规划等情况进行全面的梳理,找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不足和弊端,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出针对性的调整策略,合理地对各类资源进行调配,有效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组织体系,实现国有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
1.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督管理模式
国有企业在进行改革攻坚的过程中,要对各项措施的具体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坚持党建文件的引领,对资本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合理调整资本运作模式,强化资本回报,保证企业各类资产的安全稳定。企业要对规范性文件的推进进行统筹规划和立改废释,建立科学、完善的国有资本监督管理模式。有关部门要对国有企业的行业趋势、发展阶段、管理模式等进行全面梳理,结合实际需求对进行权力的授予和下放,做好不同层级之间的松绑工作,有效提高企业不同管理层级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企业的运营活力。
2.建立科学、全面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相关政府部门要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业绩考核评价管理办法进行调整和优化,对国有企业需要承担的经济责任、社会责任、政治责任进行统筹规划和全面分析,将政府部门重要决策的落实情况、科技创新能力、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等引入企业领导者的经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有效提高净资产收益率、所有员工参与生产劳动的比率等能够体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的指标在国有企业领导人工作业绩考核中所占的比重,使业绩考核评价所具有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4]。
3.加强对重大风险的防范和处置
国有企业要合理规划经济发展和运营安全之间的关系,将债务风险问题的防范和处理作为重点工作进行落实,做好存量风险的处理和增量风险的防范。企业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债务风险问题预警和监测体系,科学地对各种类型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包括投资风险、法律风险、安全生产风险、环境保护风险等,坚守不出现重大风险问题的底线,建立起覆盖国有资产经营全链条的风险监督体系。
1.加强政治建设
国有企业要在内部积极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项主题的宣传和教育,组织所有员工定期参加党史学习教育,坚持和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念覆盖到企业日常经营的各个环节,利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员工的头脑,为经营管理实践提供指引,为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稳步推进夯实基础。
2.加强党建和业务的有效融合
国有企业要积极落实六个统一,即坚持党的领导和企业治理结构的科学统一;党选拔聘用干部和人才与选人的市场化有机统一;党组织设置和企业治理结构运行的科学统一;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统一;党内监督与企业监督和股东监督的科学统一;党建工作的职责和经营管理职责的科学统一,将国有企业在党建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向着治理模式、竞争实力、经营管理等方面传导。
3.加强管党治党责任的分配和落实
国有企业要对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党委成员一岗双责、责任部门“三张”责任清单的调整、落实和规范,指导国有企业对下属机构党建工作成效在业绩考核中所占的比例进行科学调整,做好管党治党责任的分配和落实。国有企业要督促各级党组织成员积极参与到党建工作当中,通过科学筹划和统一管理,将管党治党的职责覆盖到企业业务的所有环节当中。
4.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国有企业要积极弘扬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管理层进行科学调整和合理优化,坚持中层管理人员任期制,积极进行人才的引入和培养,落实“国聘行动”,贯彻执行“千人计划”,结合企业业务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出科学完善的培训计划,有效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为企业改革工作的推进夯实人才基础。要严格执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履职行为容错免责清单制度,指导国有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容错免责清单,建立起干事创业、激浊扬清的良好改革环境。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地方债务风险加大等外部环境因素的挑战,这就需要企业积极寻求自身改革,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所以,国有企业要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开展专项行动,尽快清理障碍,提高国有资产监管的质量,加强党的领导,从而推动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