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婧 李卫红 陈慧侬 李卫民
(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广西 南宁,530200)
1《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基石,更是一部中医养生学宝典,其中“治未病”和“整体观”的养生思想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女子有“胞宫、胞脉”等独特的生理解剖,以经、带、胎、产、乳为其生理特点,因此在养生方面女子亦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本文基于《黄帝内经》对女子的生长发育规律认识以及所蕴含的养生思想,提出顺应自然、形神并养、调养脾胃、养精护肾等女子养生的具体方法。
女子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素问·上古天真论》[1]中将女子生长发育以七为期,每7 岁为一阶段来描述,可以大致囊括为生长发育期、壮盛期、衰老期等阶段。“女子7 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女子7~14 岁为生长发育期,这个时期肾气逐渐盛实,长出恒牙,头发向长向盛生长,当肾的生殖之精充盈到一定程度后天癸随之日渐成熟,产生月经,从而女子自初潮开始具备生育功能。“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女子21~28 岁为壮盛期,此时女子肾中精气充盈且稳定均衡,此时智齿生长后牙齿长全,身体发育至顶点,筋骨坚强,体格健壮,头发也是生长最茂密之时,此期正是女子的黄金时期。“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在壮盛期之后女子开始逐渐衰老,进入衰老期。衰老期为35~49 岁及往后,此期肾气自壮盛期的高峰后逐渐衰减,天癸随之渐竭,日渐亏损的肾精无法滋养形体而不断衰老,外在最先表现为面容开始憔悴,头发开始掉落,而后出现越来越多的皱纹,头发也开始变白,最后因肾精衰竭而任脉、太冲脉虚弱,不能继续维持月经,最终逐渐失去生殖功能。
在女性生长壮老已的几个阶段中,肾气、天癸、冲任与胞宫关系密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在女性一生的生长发育、经孕胎产过程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说明肾主藏精,主生殖,肾中本藏先天之精,亦接受产生自五脏六腑的后天之精,只有他脏的精气充盛,肾脏才得以收受脏腑之精而充盈,肾精充盈才能完成泄精、产生月经的过程。马莳注释《素问注证发微》[2]曰:“天癸者,阴精也。”天癸源于先天肾气充盈至一定程度而生,同时依靠后天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来滋养,性质属阴精,是体现“肾主生殖”这一生理功能特点的一种精微物质,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冲任二脉在解剖与功能上与胞宫紧密相连,任脉总司精、血、津液等一身之阴,能提供胞胎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冲脉广聚脏腑之血,能维持胞宫血液充盈,为胞宫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为“十二经脉之海”。综上,以肾气为主导,女子肾气充盛,天癸源于肾中真阴,在后天水谷之精滋养而化生成熟泌至,输注于任脉使得精血津液充盈旺盛、顺畅通达,并使之作用于冲脉,广聚脏腑气血,冲任二脉相资,血海满溢,月经来潮,女子开始具备生殖功能。随着肾气的虚衰而天癸竭,冲任二脉精血虚衰,导致经断,形坏无子。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出了具体的养生方法:“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即效法自然界阴阳变化规律、选择合适的养生方法、饮食规律有节制、生活作息规律、劳作适度五大方面。根据《内经》提出的这条养生法则,再结合女子的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经、带、胎、产、乳等特点,提出女子养生应参照“顺应自然、调养形神、调理饮食、顾护肾精”等养生原则。
2.1.1 顺应生长发育
2.1.1.1 顺应年龄
《内经》将女子生长发育以七为期,“肾-天癸-冲任-胞宫”对女性生长阶段的生理变化起到关键的促进作用。我们在临床要结合女子的生长发育规律,仔细观察女子的月经初潮年龄、月经周期、行经时间、经量、绝经时间,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让女子知晓初潮年龄应为10~16 岁,婚育年龄21~35 岁,绝经年龄在50 岁左右。
如女子8~9 岁出现乳核发育,10 岁以前出现月经来潮,则为生长发育过早,出现性早熟。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可促进人体生殖功能的成熟。小儿“肾常虚”,容易出现肾阴不足,累及肝阴,导致肝肾阴虚,相火偏旺[3]。胡盼等[4]对性早熟中医文献开展统计分析,发现阴虚火旺型为主要病机。本病治疗重在滋阴补肾、清泻相火,方选知柏地黄丸加减。母亲孕期慎用含激素的食品及药物,哺乳期不服避孕药物。儿童勿服用人参、鹿茸、紫河车等补品补药。需控制摄入快餐食品、膨化油炸食品等。需避免摄入或接触的含有激素的保健品和药物,如牛初乳、蜂王浆、避孕药、女性护肤品、女性化妆品、花粉、鸡胚、蚕蛹等。
女性年龄是影响生育力及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5]。《高龄女性不孕诊治指南》[6]将≥35 岁定为女性生殖高龄的分界线。女性>35 岁自然流产、不孕症的发病率升高,妊娠率和活产率降低,各种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不断上升。《内经》云:“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35 岁以后,肾气开始出现亏虚,肾虚,精血不足,冲任亏虚,胞脉失养,不能摄精成孕,出现不孕;或肾虚冲任不固,胎失所系,胎元失养,以致胎元不固,而成胎漏、胎动不安,甚至胎位不长、堕胎、小产、滑胎,故在临床上35 岁的女性常出现不孕、孕后先兆流产、胚胎停育等。治疗在补益肾气的基础上,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内经》云“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女子49 岁,肾气亏虚,天癸将竭,冲任不充,月经渐渐停闭,生殖能力减退甚至消失,出现心烦失眠、烘热汗出、月经失调、心悸怔忡,烦躁易怒,骨质疏松,甚至情志失常等围绝经期综合征,常常影响生活质量。临床调护常注重维护肾气,使其顺利渡过围绝经期。现代医学激素替代疗法治疗以缓解其症状,延长其月经停闭时间,但长期服用激素易增加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乳腺癌的发病率[7-8]。中医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治疗后可改善激素水平、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疗效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9-10]。
2.1.1.2 顺应月时调理女子周期
月经具有周期性、规律性,是肾阴阳消长、转化、气血盈亏的周期性变化,形成胞宫定期藏泻的表现,以每月一行的月经来潮为标志。女子月经28 d 一行,经行7 d。每个月经周期可分为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和经前期。女子月经来潮与间歇是顺应月时来调理女子周期的养生方法,经期7 d调血,经后7 d 调肾,经前7 d 调经疏肝、备孕以补肾。
行经期为月经1~5 d,在肾中阳气司开阖的作用下,胞脉畅达,冲任血海由满而溢,胞宫泻而不藏,血室正开,经血下泻,排出经血。此期的“泻”是为了下一个周期的“藏”做好准备,以气血下行为顺,故经期调养以调血为主。
经后期指月经干净后至经间期前,为周期的第6~13 天。经后胞脉和冲任血海相对空虚,阴血不足,此期血室已闭,胞宫藏而不泻,通过肾主封藏的作用,蓄养肾精,使精血渐长,冲任充盛,为“阴血长养”阶段,故此期调养应予以补养肾精为主。
经间期正值两次月经中间,为周期的第14~15 天。经过经后期的精血蓄养,肾中阴精逐渐充沛到“重阴”,冲脉血海阴血旺盛,在肾中阳气的温煦鼓动下,阴精化生阳气,出现氤氲乐育之变化,此期重阴转阳,为种子受孕之“的候”,此期的调养在补肾阴的基础上稍加补肾阳活血之品。
经前期为月经周期的第16~28 天,此期阳气生长渐渐充盛达到“重阳”状态,肾中阴精与阳气皆充盛,冲任胞宫气血满盈,此时阴阳俱盛,以备种子育胎。若已受孕,则肾司封藏,胞宫藏而不泻,阴血下聚养胎。若未受孕,则肝主疏泄,胞宫泻而不藏,经血下泄而月经来潮,开始新的月经周期。此期如备孕则补益肾气为主,调经则疏肝理气为主。
2.1.2 顺应四时
《内经》的整体观认为人体的阴阳变化与天地的环境变化相应,与四时气候改变相参。《素问·四气调神》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自然界是万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不能脱离自然界而独自存在,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均来自于自然界,在与自然界不断交互的生产生活中,人秉承着天地之精气而成长;而四时若出现反常气候,也往往容易诱发人体疾病。《灵枢》[11]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强调一年四季因有寒暑交替变化和阴阳消长规律,春夏秋冬各对应有生、长、收、藏的变化规律特点,故人们要“因时之序”而“服天气”,顺应四时主动适应自然气候和外界环境变化,调节自身生理功能,才能与自然界相适应。《黄帝内经》曰:“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强调春夏两季主生、主长,此时阳气升发、旺盛,应重视阳气培养与保护,春夏两季在生活起居注意做到早起和相对晚睡,平日里多晒太阳,多进行室外活动,避免长期待在室内空调房中,不利于人体阳气的升长与保养;秋冬两季主收、主藏,此时天气闭藏,万物蛰伏休眠,此时主养阴精,故秋冬不宜进行过多、过激的运动,可在室内锻炼,以静功为宜,起居相应地在秋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在冬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重视阴精蓄养的同时还要注重防寒保暖,勿伤阳气。现代人多贪凉喜冷,女子若多于夏日吹冷空调,喜食冷饮,易伤阳气;冬日着装暴露,易感寒邪,寒邪入里,阳气虚衰,则寒凝血瘀,血瘀于经脉中则阻滞气血运行不畅;若瘀血阻滞冲任,影响胞宫,从而引发痛经、不孕、癥瘕、月经失调等疾病。因此,女子在生活起居、饮食等方面要顺应四时的养生规律。
2.1.3 顺应昼夜
昼夜晨昏交替,是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的自然规律,人体的阴阳气血也随之变化。《素问·生气通天论》曰:“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说明人体阳气昼夜消长的规律,白昼阳气生发隆盛,夜晚阳气潜藏内敛,阴精化生[12]。《素问·上古天真论》亦强调“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故女子在起居作息上要顺应天地昼夜变换的自然规律,白天阳气升发,精力充沛,提高工作效率;夜间要按时睡眠,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利于气血精气的恢复和长养,通过夜间的养精蓄锐,可以保养阴精;又因女子以阴血为用,且经孕胎产易耗伤阴血,导致阴常不足;而且与月经来潮相关的卵子的发育成熟也要靠肾之阴精的充养,因此在起居上不要熬夜,以免耗伤阴血和肾精,从而引起月经过少、月经后期、闭经、月经失调、不孕等疾病。
《黄帝内经》强调形与神俱,是指身心健康,调养形神也就是形神共养,也就是不仅要注意锻炼身体保养形体,还要注意调摄精神,使得形体健康,精力充沛。
2.2.1 养心调神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人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过于急躁或焦虑,做每一件事要沉得住气,静得下心来,提高效率,持之以恒坚持做好,才能使心态平和;而且还可通过琴、棋、书、画、旅游等颐神养性,宁心安神,使得情志条畅,气血运行通畅,则身体健康。
2.2.2 调理情志
《内经》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强调情志失调会影响脏腑气血的平衡而产生疾病[13]。女子的生理特点经孕胎产乳均以阴血为用,容易耗伤阴血,又肝主藏血,为刚脏,阴血暗耗,肾水不足难以涵养肝木,故而肝失疏泄,出现忧思郁结、嗳气叹息、烦躁易怒等情志失调,影响气机的运行,气血运行阻滞,气滞血瘀,容易出现月经失调、痛经、不孕、癥瘕、乳腺疾病(增生、囊肿、癌症等)等疾病。因此,女子要注意保持乐观心态与愉快心情,注意调畅情志,使得气血通畅,则身心健康。
2.2.3 养形全神
形为神之体,形是神的物质基础。形体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神的功能运用依赖于五脏六腑化生的精血。《素问·六节藏象论》曰:“气和则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强调保养形体的重要性。“养形”的关键在于保养精血,《景岳全书》[14]曰:“虽治形之法,非止一端,而形以阴言,实惟精血二字足以尽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因此,女子保养形体时应注重养精补血,可以通过调理饮食、劳逸结合、规律起居等方式保养形体。在运动养生可通过瑜伽[15]、慢跑、游泳以及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等,调节人体的精、气、神三宝,调理呼吸,推动血液的运行,运动四肢百骸,使得全身气血运行通畅,营养周身,则脏腑功能协调,形体和精神兼备,增进形体健康,精神充沛。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女子从“五七”开始生殖功能衰老,出现面色开始变黄长斑,头发开始脱落,其根本原因是阳明经脉的气血开始衰惫。阳明脉包括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水谷入口,经脾胃的受纳腐熟和运化,完成水谷精微化生为气血的过程,最后由脾气散精,滋养全身。女子以阴血为用,经孕产乳容易耗伤气血,气血亏虚,所以衰老首先反应于阳明经脉,其本质是脾胃功能的虚衰。《素问·平人气象论》曰:“人以水谷为本”。因此,女子的养生要重视调理脾胃,可通过均衡饮食、调和五味、饮食有节等饮食的调养来调理脾胃。
2.3.1 均衡饮食
《素问·藏气法时论》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则服之,以补精益气。”强调饮食要均衡,不能偏食,要荤素搭配,保障充足的营养,才有益于健康。而且要结合女子的特点,经孕胎产皆以血为用,饮食要多补充鸡蛋、猪肝、红枣等滋养阴血之品,少吃辛辣香燥的食物以免耗伤阴血。如果长期以素食为主,不吃荤食,则没有血肉有情之品化生精血,冲任血海不充,则容易出现头晕、贫血、面色苍白、月经过少、闭经,甚至不孕。反之,长期荤食为主,以蛋白和脂肪为主,少吃或者不吃碳水化合物以达到减肥塑形的目的,结果体质出现代谢异常表现,如高尿酸、高血脂、闭经、脂肪肝等。
2.3.2 调和五味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强调五脏精气的生成来源于饮食。饮食均衡,五味调和,有助于滋养脏腑、筋骨、气血,保持机体环境和谐稳定,因而有利于健康。若饮食偏嗜,则不利于健康。若长期喜欢辛辣刺激之品,则热从内生,热伤阴血,煎熬血液,则容易出现月经过少;或热迫血妄行,则出现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孕期出现胎动不安;产后出现恶露不绝等;胞宫胞脉位于下焦,湿性下注,湿与热互结,损伤任带二脉,则出现带下过多;若湿热瘀结日久则渐成癥瘕。若饮食喜欢肥甘厚腻之品,容易酿生痰湿,阻滞胞宫胞脉,容易出现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闭经、不孕等。若长期服用苦寒之品,容易损伤阳气,阳气亏虚,寒凝血瘀,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痛经、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等。由于咸味入肾,肾主骨,如果过食咸味,则损伤肾气,肾气亏虚而影响骨骼的发育,可出现骨弱无力或经行水肿、妊娠水肿等。酸主收涩,属肝,过食酸味可使肝气过盛,克伐脾土,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则容易出现经行泄泻,经行水肿、带下过多等;或脾虚不能统摄血液,则出现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崩漏、产后恶露不绝等。
2.3.3 饮食有节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饮食有节……度百岁乃去”。强调饮食要有节制,即进食要定量、定时。进食的时间宜相对固定,进食的量宜饥饱适中,应结合自身的情况控制进食量,则有利于脾胃健运,将水谷精微化生气血,滋养全身,有益于健康。若饮食不节制,长时间过于饥饿,或暴饮暴食都容易损伤脾胃,影响气血的生成,不利于健康。
精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包括肾中所藏先天之精和后天运化的水谷之精。在女子的生长发育与生殖过程中肾精起着关键的作用:肾精充盛则天癸至,冲任气血旺盛,产生月经,具备生育功能;肾精虚衰,天癸渐竭,气血亏虚,形体衰老,则经断无子,故女子要重视保养肾精。
2.4.1 节欲保精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强调保养肾精要节欲,防止房劳多产损伤肾精[16]。若房事不节,淫欲过度、过早结婚、产育过多、多次人工流产等容易耗伤肾精阴血,引起月经过少、闭经、不孕等。若孕期房劳可导致流产、早产或产褥感染等疾病;若经期产后,余血未净而房事不节,则湿热与瘀血互结,阻滞胞宫胞脉,导致不孕、痛经、盆腔炎等疾病。故女子要重视房事养生,减少肾精的损耗,保养肾精,以维护女子的生殖健康。
2.4.2 药食补肾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曰:“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强调食品要多吃黑色、咸味、养阴、猪肉、豆类等补肾。黑色的食物,如黑枣、黑木耳、黑豆、桑葚子、黑芝麻等。咸味入肾,可以用淡盐水送服补肾的中药,引药入肾经,以提高疗效。女子以阴血为用,本在肾阴,又因肾“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上为辰星”,故强调肾主水,女子阴常不足,宜多吃甘凉滋润的山药、百合、五味子、麦冬、玉竹、白芍、桑葚、阿胶、冬虫夏草、枸杞子等食物,猪肉等补养阴血之品,以及豆类含有丰富鞣酸滋润物质,起到滋润补肾填精的作用。
2.4.3 按摩益肾
可根据肾经循行的部位,按摩与肾经相关的穴位,如涌泉、三阴交、肾俞等,通过刺激穴位,激发肾经之气,调节脏腑的功能,达到强肾保精、延年益寿的目的。
综上所述,由于女子有其独特的生理解剖结构,并以经、带、胎、产、乳为其特有的生理特点,以血为用,阴常不足,因此女子有着独特的养生理论及方法。本文基于《黄帝内经》养生思想,结合其对女子生长发育规律认识,提出顺应自然、调养形神、饮食调养、顾护肾精的养生原则及相应的精神调摄、合理饮食、起居有常、规律运动、情志调养、药膳食疗、按摩保健的养生具体方法,为女子日常的养生提供参考指导,以期维护广大女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