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课型的理性思考与行动策略

2023-03-22 05:13上海市崇明区实验小学张秀丽
新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课型语文课堂教学

□ 上海市崇明区实验小学 张秀丽

课型是课堂教学的形态,亦指根据教学需要所划分的课的类型。作为老师 ,每天都会进课堂上课,都想上好课,那么研究“课型”是不可回避的选择。对语文学科基本课型的研究,有助于把握语文教学规律,提升语文教学的结构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一、小学语文课型现状解析

课程改革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改变,新课标中把受教育者放在主要地位。学生不单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的发现者。语文课型应该是多样的、开放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类群学生的需求,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不少语文教师在思想认识上对此虽有一定的认同,但在实践层面缺少深入、持久的研究,还普遍存在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公开教学中“明星教学”的课型单一

目前,不同级别的语文公开教学、竞赛活动非常多,但所呈现的课型都比较单一。活跃在语文教学舞台上的“教学明星”,一般都选择上阅读指导课。“教学明星”上的阅读教学课是以品读赏析、体验感悟为主的精读课,他们很少会选择略读教学课公开亮相。现在的语文教材一般都以人文主题为主线划分单元,作为单元整体教学,需要有单元导入课、单元梳理课,但这些课型几乎还没“问世”。

2.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型模糊

一线的基层老师一方面外出听到的课型比较单一,缺少应有的学习借鉴机会,另一方面自身缺少应有的思考与实践。因此,在日常阅读教学中,精读课与略读课界限很模糊,往往“精读不精、略读不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方面基本没有差异。除此之外,很多语文老师很容易忽视综合练习课、复习课教学,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有效的知识梳理、方法迁移的长程设计,较多采用讲讲练练的方式,凭着经验进行教学,以至于“理不出规律、突不出重点”,难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阅读的过程结构和阅读的方法结构。

3.语文教学的丰富性、多元性被忽视

语文教学的资源极为丰富,有着不同体裁的文章。童话故事、科幻作品、人物传记、叙事状物、唐诗宋词等篇目,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情感因素。每篇文章的语言特色、表现手法、行文思路、表达方法都不相同,同一单元主题中的课文,承载着不尽相同的教学价值和教育功能。然而,还有不少语文老师忽视了语文教学的丰富性、多元性,课型设计单一,时常机械重复雷同的课型,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的方式,扼杀了学生学习活动中应有的主体性,造成语文学习多元性和丰富性的缺失。

二、开展小学语文课型研究的价值趋向

任何一门学科,教师教什么,怎么教,都与他对学科价值的选择和对学科的整体把握密切相关。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结构链,它们互相联系又各有内在的规律。当语文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需要用心揣摩语文教材的特点、学生认知特点、学习需求,潜心研究语文教学的规律,科学设计适合文本特点和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课型。

1.基于语文教学的逻辑性,课型研究能突破语文教学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的瓶颈

长期以来“数学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模模糊糊一大片”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缺乏逻辑和逻辑混乱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一篇课文或一堂课要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教师缺乏明确的判断;某一类课文,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教学中,应该实现怎样的递升,教师没有明晰的思考;无论什么类型、什么主题、什么文体的文章,都采用模式化的教法而忽视文章的个性。叶澜教授曾说过,语文也是有逻辑的。一语切中了语文教学的关键问题。现行的教材以人文主线编排单元,用课文承载着语文教学内容,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点散落在教材中。不少老师由于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缺少从整体上把握某类课文教学规律的意识,不能将分散在各课文中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形成教学的结构链。

2.基于科学研究的思路,课型研究能促使教师对日常的教学活动进行理性思考和概括提炼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特定的课型必然有特定的教学过程结构,教学中结构相同的课型,其教学目的、教学过程结构、教学方法等大体相同。这些课型的“教学过程结构”上联教育理论(其中蕴含着学习规律),下联教学实践(它对所有的属于这一类型的具体的课都有指导意义)。从这个层面进行课型研究,无疑将在教学规律和具体的课堂教学之间搭了一个台阶,有利于规律的迁移和落实,而把握好了它,又能使语文教学既省时又省力,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负担。语文学科的基本课型研究,融入教师日常的个体教学设计、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为规范教学研究和提升教师教学研究的层次提供了科学的思路。促使教师对某一类课该怎样设计、怎样实施做到心中有数,思考课型背后所蕴含的教学理念,不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也促使教师自觉地走一条掌握科学设计课型规律的路,在研究中提炼、总结以往先进的教学经验,摒弃教学行为中那些有悖于教育教学规律的做法。课型研究还能改变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师以往的教学研究,往往研究一个知识点或者一堂课的教学,思维的方式是点状的,而课型研究,则引导教师从整体上把握规律,思维方式是整体的。以整合的思维方式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将有效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3.基于语文学习的结构化,课型研究能深入探究学生掌握语言学习的思维方法并进行意义建构

很多老师认为,语文好的学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只要学生多阅读、广积累、勤实践,他们的语文能力就能随着量的累积自然地获得提升。这种观念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语文学科的整体、系统功能在教学中体现出的独特地位和育人价值,而且使大家忽视了学生对语文学习内在结构的深入探究。事实上,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是有章可循的。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将涉及知识的、方法的和学习过程的多重意义结构的建构,而促进学生掌握这些多重意义的结构,是最有效达到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因为学生对某一类课文的学习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呈现不同的特点,教学时如能注意“上下贯通”“前延后续”,与其他类型文章的教学“相互勾连”,那么就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多重意义结构并且不断完善这种结构,最后使学生的主动学习、生命成长成为可能。

三、课型内涵、划分的类型及结构要素

什么是课型?所谓课型,一般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这样的表述,显得比较空洞,有人作了一个具体的定义:课型就是由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一种课堂教学结构。这样的定义,虽然比较明确,但一般都从教师教的角度思考,缺失了对学生学的关注,也忽视了对课型深层次的研究和价值取向的思考。

基于对学生学习结构化和语文教学逻辑性的认识,我们认为:课型就是为了帮助学生进行结构化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引下,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或一定的学习内容,所精心设计并组织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操作流程的授课形式。

在确定课型内涵的前提下,如何划分课型是个反复思量的问题。因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错综复杂,划分的维度或视角很多元。有的按照文本的文体来分,分为记叙文课型、古诗词课型、童话类课型、写景状物课型等;有的按照学生的能力发展来分,划分为想象训练课型、概括训练课型;语感训练课型等。

基于语文课程来划分课型,首先依据语文教学的领域,将课型划分为以下类型:识字教学课型、阅读教学课型、习作教学课型、课外阅读课型。然后再依据教学方法,将识字教学课型分为:趣味识字型、语境识字型、小集中识字型。阅读教学内涵极为丰富,我们根据教材的编排和语文系列化教学活动的展开,将阅读教学课型划分为:单元导入课、精读课、略读课、单元梳理课、综合练习课、复习课,其中又根据教学方式或学生学习方式对课型进一步细化。课外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课型,主要从指导、交流等角度进行划分,分别将课外阅读教学课型划分为:方法指导型、好书推荐型、交流汇报型和读物赏析型,将习作教学课型分为:习作指导课、习作评改课。

在进一步明了课型的内涵后,可以以此为核心概念导引课型的深入探究,形成结构清晰、内容丰满、策略多样的课型。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课型,必须有一些基本要素构成。可以有“设计理念、课型特点、操作流程、案例解析、实施策略”等结构要素。

四、课型研究的方法

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要有全面的教学设计素养。其中必需的是课型设计的艺术。优秀的语文教师,则必须根据教学形势的发展和语文教学的规律,具备一定的课型研究的意识与课型创新的能力。如何让研究设计的课型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好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如何使课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可操作性,需要教师用先进的理念、用创新的思维进行研究。

1.用先进的课程理念指导课型研究

在课型研究时,将课程标准了然于心,将下列理念和要求作为课型设计的理论依据:语文课堂教学应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的设计;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语文课堂教学应探索“教师少讲析”的教学设计;语文课堂教学应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探索;语文课堂教学应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语文课堂教学应进行“跨学科教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进行“平等对话”式教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等。

2.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设计语文课型

语文教学内涵丰富,学生学习方式也很多元,在课型研究时需综合考虑语文教学的诸多因素。在课型设计时,一要讲究从课文整体的角度组织教学活动,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教学规律,避免零打碎敲,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二要突出诵读训练的安排与指导,要充分关注语文学科的特性,体现浓浓的语文味,强调在读中体验、 感悟和积累;三要注意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在一起;四要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将语言学习与思维训练自然融合在一起;五要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因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建立在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基础上。

3.用创新的思维方式设计语文课型

课型设计时,需要重点研究如何让学生在语言积累、能力训练、习惯养成、情感熏陶、思维培养等方面得到科学而切实的训练。思考如何让创新的课型更有效、更科学、更具有操作性,同时又更具有美感。在形式和内容上体现如下两个特点,一是语言训练充分,技能训练扎实,思维训练科学;二是教师指导要精到,学生活动应充分。

五、课型实施的注意事项

面对已创建的课型,如何灵活地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需求实施,如何在实施的过程中进行创生,教师在课型实施过程中应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1.加强课型理念的理解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对课型研究的价值有深刻的理解并进行有效的转化,前提是深刻理解课型设计的理念。首先,教师须重构语文教学的价值观、学生观和过程观,由价值观的变革带来思维方式的变革。应对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构成和课型的展开逻辑形成系统思考,对学生的生命成长进行整体考量,使二者相融共生。以“课型”的眼光重塑自己的日常教学,将“课型”的理念转化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中,用课型研究、实践焕发语文教学的生命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从可能走向现实。

2.注重基本课型的迁移

进行小学语文基本课型的研究,应强调“基本”,突出此项研究的迁移性,即力图通过此项研究能使研究者尽快掌握学科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通过研究“基本”进而达到举一反三之目的。语文科学的课型强调“基本”二字,也是强调它的规律性、普遍适用性。基本课型具有生成性,可以根据新理念、新要求和学生实际在原有的基础上生成、发展,避免出现千篇一律、千师一面的现象。

3.重视基本课型的创生

课型之“型”,是相对确定而不是绝对不变的。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教学风格,进行适度调整与优化,弹性化地进行课堂实施。课型只是研究出了语文教学一些“类”的规律,切不可用固定的课型去应对丰富多彩的课堂。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教学内容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面对具体问题时应该创生出更多样的变式。不可忽视具体教学内容的个性特征,拒绝机械地根据课型要求按部就班,使课堂教学显得僵化呆板。

猜你喜欢
课型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例谈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史证意识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以《散步》为例谈课型设计创新
以课型改革促课堂转型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