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斌
机构编制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必须强化政治担当、责任担当,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部署要求,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提高效率效能,奋力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开新局,以实际行动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
机构职能体系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载体,加强党对各领域各方面工作领导,是机构改革的首要政治任务。近年来,威海市将着眼于将党的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完善深化改革、农业农村等市委议事协调机构,优化市委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部门职责配置,强化党委部门职能作用,健全事业单位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完善各级党建工作机构,确保了党的领导全覆盖、更加坚强有力。
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威海市将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个政治主题,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充分释放党的领导这个最大制度优势。一是开展议事协调机构运行评估,对牵头部门、配合部门作用发挥情况和履职尽责情况等进行监管评价,完善议事协调机构运行机制,提升统筹协调能力和水平。健全市委对科技、人才、意识形态、国家安全等重大工作领导体制,完善推动工作落实的机制办法。二是落实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和归口领导、归口管理有关要求,进一步明确党委工作部门与其归口领导或归口管理单位的工作程序、工作内容、职责权限、制度规定等,强化党委工作部门归口协调职能,更好统筹本系统本领域工作。三是深入分析党政群部门职能履行和工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前瞻性思考,谋划提出深化改革、优化调整、规范运行的措施建议,从体制机制上把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环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机构编制工作必须坚守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导向。近年来,威海市积极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公益服务体系,深化执法体制改革,优化政务服务体系,健全群众诉求全周期服务办理体制机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威海市将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着力优化民生领域机构职责,理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背后的管理体制机制,加大民生领域体制机制和机构编制保障力度。一是做好事业单位改革“后半篇文章”,抓好政事权限清单、机构职能编制规定、章程等制度的落实,推动机构职能深度融合。全面推开事业单位精细化管理,区分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综合行政执法三类事业单位的职能定位,完善制度机制,提升效能,推动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二是围绕教育卫生、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持续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同向配置,从体制机制和资源配置上给予更多支持,着力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和能力。三是聚焦人民群众反映的多头重复执法等问题,进一步深化镇街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以综合执法办公室为平台,整合派驻执法力量,综合采取执法人员编制下沉、县属乡用等形式,推行“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
高质量发展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也包括完善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机构职能。近年来,威海市坚持向深化改革、创新管理要活力,统筹优化精致城市、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安全生产、渔船管控等重大战略实施体制、机构设置,加强职能运行监管,深化开发区改革,开展部门招商引资履职评估,化解了一批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威海市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完善机构职能体系,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一是聚焦海洋强国、科技强国等重大战略部署,完善省部共建的威海国家浅海综合试验场管理机构,优化科技创新领域议事协调机构,支持新型研发机构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强化监管服务,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二是聚焦打造区域经济发展高地,推进开发区体制改革“回头看”,着力解决体制不顺、机制不畅的问题,理顺开发区与市直部门、代管镇街的职责边界,压实开发区管发展、管保护、管保障、管安全的责任。三是聚焦人才兴国、创新驱动战略,建立高层次人才周转编制专户,对事业单位以及企业机构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实行专编保障,建立高层次人才用编绿色通道、顶尖人才用编“直通车”等机制,创新人才保障机制,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近年来,威海市强化统筹协调、整体谋划,以推进镇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审批、服务、执法等方面的力量和职能,综合设置“七办五中心”,依法下放县级管理权限,持续推动资源、管理、服务下沉,着力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推进明晰县镇职责、规范“属地管理”工作,编制公布三批次《县镇“属地管理”事项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厘清县镇共办事项职责分工,整合现有数据平台,建立“乡呼县应、吹哨报到”工作机制,赋予镇街对基层工作的统筹权、对县级部门的考核权,形成了县镇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威海市将认真总结经验成效,创新开展镇街治理体系优化提升工程。一是坚持市级带头、县级配套,加大减上补下力度,为镇街再增加一批编制。探索打破人员身份限制,对行政和事业编制实行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建立“以事择人、人岗相适”的用人机制,激发基层干部队伍活力。二是支持镇街依据职责任务、产业特色和社会发展因素等,按照权责一致、协同高效、便民利民的原则,在机构限额内自主设置机构。三是按照“成熟一批、赋予一批”“同类镇街、一张清单”的原则,分批分类依法将基层管理迫切需要且能够有效承接的行政执法权赋予镇街,同步做好业务培训及“人财物”划转,为镇街赋权扩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的政治资源、执政资源,必须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当前,威海市正以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争当强省建设排头兵为主题主线,全力以赴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坚持“瘦身”与“健身”相结合,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大力优化编制资源配置、布局结构,先后撤并职责任务“不饱满”事业单位158个,回收行政事业编制2300多名,腾出资源用于精致城市建设、审批服务、社会救助等重点工作以及基层一线,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威海市将坚持“减、增、调”多管齐下,扎实做好编制资源统筹文章,不断提升使用效益。一是从改革中挖潜编制资源。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加强履职监管,深入分析测算工作饱和度,进一步加大回收编制的力度,合理确定用编进人计划,强化内部挖潜,向信息技术、创新管理、流程再造要编制,严控人员编制规模。二是聚焦新旧动能转换、精致城市、乡村振兴、海洋强市、城市国际化等重大战略,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向相关领域、部门和关键环节流动,把机构编制的管理优势转化为驱动发展的资源红利。三是推动编制资源跨领域、跨区域、跨层级动态调整,优化编制资源结构,扩大高层次人才周转编制专户规模,建立向镇街下沉编制长效机制,将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向基层一线、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倾斜,全力服务改革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