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琦 沈蕴之 通讯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血管科)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无法满足机体所需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患者会出现明显的活动受限、呼吸困难、体液潴留等症状,心功能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近年来,我国患心衰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多,尤以老年人群为主。导致心衰发生的原因十分复杂,同各种心肌损伤均有着一定联系,如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死等。
在疾病初期阶段,心衰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患者则会出现胸闷、气喘、憋气等现象,部分患者还会伴有头晕、乏力、下肢水肿等症状,病情严重时,患者的生命也将面临一定的威胁。
运动对心衰患者而言有着明显的好处。但在运动时也需注意选择合适且科学的运动方式和运动种类,如若运动不当,不仅无法起到促进效果,相反甚至还会使得病情更加严重,同时还可能导致心率增快、心律失常、血压上升、心脏破裂、室壁瘤等疾病合并产生,使得心脏的负担增加,对生命的威胁也更加严重。
因此,对于心衰患者而言,运动时机最好选择在病情稳定期,运动方式尽量以室内慢走为主,或可尝试干一些较轻的家务活。如若患者身体可耐受,且有更大的运动需求时,则可选择一些户外运动,但尽量以没有爆发性的运动为主,如骑自行车、走路、打太极、爬楼梯等活动。
对于那些四肢不适或水肿的患者,还可加强四肢方面的运动,以此降低静脉曲张的风险,使患者有更强的机体免疫功能。在运动时,千万要注意不可突然跳跃,也不可突然进行转体等动作,以免产生反作用。
目前临床认为,心衰患者最适合的运动方式主要为有氧运动,以快走最佳。因此,对于心衰患者来说,可以将快走看作一个常规的运动方式并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如若患者觉得快走运动较为枯燥乏味,还可尝试以牵宠物遛弯的方式进行,以此增加快走的趣味性。
另外,对于心衰患者而言,游泳也是一项可推广的运动,能够使心肺功能得以提升,同时也有助于机体免疫功能的强化。游泳过程中,可选择轻水健身操、水中漫步等形式进行。
有研究也提到,骑自行车也是一项较为可行的运动方式,在心衰患者中开展骑车运动,能够使其腿部肌肉得以训练,对血液循环有着促进效果,可使心脏回流效果增强,从而改善心脏泵血功能。
虽然运动的好处颇多,但运动也需有度,必须控制好每日的运动量。适度运动有助于健康,过度运动则会对身体造成一定损伤,因此必须量力而行。尤其是在心衰患者,如若运动量过大,运动强度过猛,还可能造成其他疾病的合并产生,而运动量过小又不能起到明显的帮助效果。
因此,临床认为心衰患者运动时应循序渐进,尽量从少次数的运动开始,随后再逐步过渡到多次数的运动。起初时,每次的运动时间可保持30 分钟左右,运动方式以热身运动、常规运动、整理运动为主,运动应在餐后的2 小时进行。
另外,运动期间也需注意监测好患者的心率变化。对于那些机体免疫功能较为低下的心衰患者,则可适当将热身运动时间延长,保持10~15 分钟的热身时间,随后再进行正常的运动活动,运动活动也同样维持15 分钟即可,而运动频率保持在每周3~5 次。
通过运动虽然能够促进心衰患者的康复,但其作用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进行,同时也需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累积过程。诸多科学研究也表示,12 分钟的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最显著。在进行有氧运动或其他运动时,可按照整体的运动量,将整个运动分为几段进行,如此既能达到总的运动目标,同时还能减轻身体负担,缓解疲劳感。
在心衰患者之中,为了使运动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必须注意运动的科学性特点,同时注意规避运动风险。运动时,可邀请专业的医生或教练予以指导,运动前需评估患者的机体状况,结合患者的耐受力和运动承受力进行运动计划安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提前为患者制定一个具有针对性特点的运动方案,使运动能够多次、分段进行。
计划中也应详细阐明每次的运动量、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确保运动具有针对性,且患者也可耐受。例如,心衰患者可将运动分作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主要进行准备活动,以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运动时间保持5~10 分钟。
第二阶段主要以训练为主,包括常见的力量训练、有氧运动、柔韧性运动等等,但运动一定要注意在自身可承受的范围内进行。当患者能承受后,再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如若患者的体力相对较差,则可从慢走开始,慢走5 分钟后再适当延长步行的时间,延长至30~60 分钟,持续1 周,以此强化心肺功能。力量运动则主要以低重量的阻力运动为主,例如托举矿泉水瓶、哑铃操等等。通过力量训练,能够使患者四肢肌肉群的力量得以强化,对临床疲乏症状有着明显的缓解效果。一般情况下,力量训练每日训练1~2 组即可,每组15 次左右。
第三阶段则主要以放松运动为主,时间可保持5~10 分钟,如若患者心衰程度较为严重,放松时间也可适当延长,放松运动可因地制宜进行,尽量以简单的运动方式为主。
相关研究提到,心衰具有明显的个体化特点,不同心衰患者的疾病状况和身体素质也有一定差异,因此,患者的运动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对此,临床认为,心衰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家属或医生最好进行陪护和监督,以免不良事件产生。分析原因,主要在于心衰患者运动时,如若运动强度过大或运动方式有误,则可能引发身体不适现象,甚至会产生反作用。因此,运动过程中最好有专业的指导和陪护,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了不适症状,如头痛恶心、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等现象时,则需马上停止,并及时采取专业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有效休息。如若休息后,患者症状依旧不见缓解,不适感较强时,还应马上送至医疗机构就诊。
在运动过程中,陪护人员也需定期定时纠正患者的动作,如若发现动作错误或不符合患者个体需求时,应马上指导并鼓励患者改正,以此达到最佳的运动效果,防止不良事件产生。临床中也提到,有效运动的前提是保证运动安全,如此才能将运动作用更好的发挥,促进患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