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助力陕西省乡村振兴的路径分析

2023-03-22 02:25刘亦璇卫香玉
山西农经 2023年1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服务金融

□刘亦璇,卫香玉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2 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此前,为保证持续推进乡村优先发展的要求,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具有减少金融成本、拓展业务边界、提高金融服务有效性等优点,是减少收入不均衡、增强金融包容性的有效手段。

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将赋能于农村区域,除了针对传统普惠型金融中存在的成本高、服务质量差、业务规模受限等问题创造新的解决方案外,还能够打破先前阻碍乡村金融发展的金融排斥现象,面向整体农村地区提供基于数字化的普惠金融服务与产品,为乡村地区金融带来创新变革,提升金融服务及产品在农村居民中的认可度,使金融服务服务乡村居民的进程得到推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1]。

陕西省大力推行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是为了加强“三农”领域中金融支持工作的政府指导力。在农村积极推进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可以为提高乡村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乡村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助力,在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及服务改革创新的同时,还发展了适用于乡村的综合信息平台,以适应数字经济的整体环境。

此外,在普惠金融支持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小微企业融合乡村特色的电商平台,也在近年来提升了农村居民生活品质。数字普惠金融工作的大力推进,除了能扩大乡村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还提高了数字金融在乡村居民中的普及率,创造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模式,在数字普惠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数字化及大数据技术对农业及农产品的精准分析可以作为依据供金融机构对农村居民展开金融教育,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助力。

1 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对乡村振兴的支持作用

1.1 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农村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以及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生活环境环境的有效改善等方面皆依托于经济的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地区的深入推进可以避免传统金融在服务实体企业中所带来的“大风险”和“高效率”等问题,确保金融服务可以持续为农村地区居民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1.1.1 扩大金融服务覆盖范围,提高金融资源利用率

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深入推进使得居民的支付、信贷等金融服务不再受制于金融实体网点,增加了金融服务的可实现渠道。与此同时,为了向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丰富、实用、完善的金融服务,多种新业态的应运而生,提高了金融市场的广度与深度,以适应居民多元化、融合化的金融需求。另外,电子化信息技术的开展使存款、信用等金融资产实现了跨系统、跨行业、跨地区的有效流转,不仅提高了金融资产的优化分配和合理流动水平,而且提高了金融市场中资源的利用率[2]。

1.1.2 依托于数字技术背景,拓展农村供应链

乡村农产品主要经营公司和农户,能够通过对市场供应链主体的赊购活动以及应收账款等进行投资,从而成为农村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的重要资源供应方,公司及银行还能够通过现代信息科技服务平台,为供应链中的农村农民、中小微型公司等融资。通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对中国农村领域的支持,对地方特色农产品养殖与生产经营的贷款扶持,也可以推动金融服务与中国农村特色产业的有机融合,加大金融服务和乡村建设的力度,进一步拉动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和农村经济的潜在增长。

1.2 提高乡村农户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在传统金融中,农村中小型公司和农民由于缺少有效抵押保障等,面临着一定的应用风险,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较低,农民不得不依赖民间投资。而数字普惠金融中大数据、云技术等数字信息科技手段,解决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和资金循环不畅等问题,让广大农民既可以实现日常付款、转账,还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风险偏好自由选择金融服务。比如,由建设银行开发的“裕农通”的金融服务产品通俗易懂、使用简便,极大增强了广大农民的消费积极性和兴趣感,买卖双方由电商交易直接联系,通过将数字普惠金融系统下沉于广大乡村地区,助力乡村经济振兴[3]。

1.3 降低乡村金融服务成本

传统的金融服务中,金融网点的分布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乡村金融服务覆盖范围的先决条件。因此,为了扩大金融服务半径,应投入新增网点或增加农村金融服务站,而这会导致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大幅增长。数字普惠金融在数字化背景下,运用数字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等现代互联网技术,融合线下数据处理方法,扩大服务范围、增强拓客能力、减少获客时间,提供更为有效且便利的金融服务,由此减少农村金融机构营业成本投资,提高金融机构盈利能力。

此外,先进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也是数字普惠金融拥有独特的优势,大数据的应用提高了获取客户数据信息的效率,有助于指定客户个性化需求、积累用户征信资料、简化业务办理流程、提高业务办理实效,在降低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管控支出的同时,使服务成本更低,大幅度提高服务效率[4]。

2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问题

2.1 乡村治理机制不够完善

陕西省大力推进农村工作,推进乡村振兴,使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然而在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入的过程中,农村地区经济增长不平衡、文化软实力欠缺等问题逐渐显现。归根究底,此类问题的本质是“人”的结构问题,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普遍不愿意回归乡村,而选择在大城市就业。虽然省内的各级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加强乡村区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但是就受教育程度而言,乡村居民普遍不及城市居民,对数字化、新型金融服务等方面的认知欠缺。

2.2 村民对数字金融的信任度低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应结合农村发展的自身规律及特点,寻求在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同时,适应发展需求的数字普惠金融推进方式。但是,由于农村金融产品存在数量少、种类匮乏的问题,加之农村金融专业人才稀缺,金融建设队伍落后等问题难以解决。农村地区人口流动性大,农民金融常识欠缺,使传统金融很难进入农村金融环境。

另外,由于留守在农村区域内的农户大部分为中老年人,他们对于金融服务的认识较少且教育层次也较低,必须花费较长时间接触新事物,对数字金融模式也比较陌生。金融机构的传统金融服务模型也早已在脑海中固化,更愿意相信传统线下的金融服务、资金交易,对数字金融的信任感较少。由于近些年频频发生的数字金融风险事故,村民的警戒心理不断增强,在无形中限制了数字普惠性金融服务的普及[5]。

2.3 金融风险挑战升级

数字普惠金融产品是利用互联网进行运作的一种新型产品,不仅可以使经营过程更加简单,而且可以打破时空局限。然而,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多样化,不仅包括自身固有的风险,而且还会增加来自数据的外部危险。与传统的普惠金融相比,信息的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农村地区数字银行进一步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数字普惠金融运用数据工具进行财务管理,通过相应的数据存储和存储用户信息,如果发生网络问题,很容易造成业务的破坏和信息泄漏,从而导致电信诈骗等风险。此外,农村居民金融知识和互联网只是储备不足,加上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在获取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个人信息被泄露、截取、伪造等行为,从而危及人们的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

另外,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金融产品种类繁多,涉及面广、风险高、关联度强,极易引起系统性风险,导致金融市场良莠不齐,问题平台和问题产品多现。由于我国现有的网络监管体系还停留在体制与行业的混杂状态,存在监管机制不合理、责任不明确、监管主体之间监管套利的问题。因此,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复杂,在乡村地区的深入推广遭受阻碍。

3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陕西省乡村振兴的路径分析

3.1 提高农村居民金融素质

随着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金融产品逐渐多样化,对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深入开展普惠金融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金融意识、风险意识,应从以下3 方面实施农民金融意识。建立金融风险教育体系,改变农民金融风险意识脆弱局面;建立金融风险监管体系,根除农村非法金融活动泛滥现象;通过乡村政府定期宣讲或利用布告栏向村民普及金融基础知识,提高村民对数字普惠金融的认知[6]。

3.2 改善普惠金融的发展环境

数字普惠金融在将普惠金融技术与网络相结合的基础之上,依托农村数字基础建设进行发展。为了推进数字普惠金融下沉乡村地区,陕西省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网络建设的力度,积极完备通信基础设施。对农村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使用要优化使用平台、改善使用条件,为数字化技术的实施提供基础保障。

此外,由于农村地区居民多为中老年人,需实际开发适用于中老年人或适用于未接受高等教育的农村人口的智能手机程序,可以强化中老年人对数字金融工具的使用能力。

3.3 加大对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市场的管理监督力度

一方面,相关机构应持续完善与数字普惠化金融服务有关的立法政策,建立健全监管框架和系统,进一步细化服务于“三农”方面的监管细则和风险防范政策,这是保证数字普惠性金融服务工作有序安全开展的重要基础。同时,积极研究金融监管技术,创新发展有关科技应用,进一步完善对数字普惠化金融服务的预警监控能力。数字普惠金融中研究资金流转方向对银行监管机构十分重要,银行需对资金流转中的异常情况进行有效过滤与甄别。

另一方面,需构建合理高效的政策考核机制,对积极开展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活动的政府有关单位予以优惠支持和鼓励,从而有效推动数字普惠性金融服务的普及与开展。

3.4 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系统

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推出更能适应中国农村市场的发展需要,其作为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助力,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经济领域的发展需要适应农业数字化金融的新要求,加快农业产业与数字普惠金融的有机结合、共同发展,为陕西省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支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金融监管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将数字化技术与农业经济有机融合,贯穿于数字金融下沉乡村的全过程,使农村居民意识到可以通过数字金融提高生活质量[7]。

为了积极优化陕西省乡村经济的发展路径,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应将绿色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主要金融服务内容,以推动乡村地区金融产业的深入,推进节能环保、绿色产业转型,保障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将传统金融的变革与数字普惠金融的推进同步进行,以适应数字化经济背景下的乡村金融市场。为拓展农村地区农业产业链,应倡导数字普惠金融与“三农”发展的有机融合。

此外,通过乡镇地区政府构建数字普惠金融普及教育平台进行宣教工作,帮助农户学习金融基础知识,降低农村地区金融风险,将金融资源不断与其他乡村产业链融合,进一步引导农业发展适应数字普惠金融的新要求[8-11]。

4 结束语

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之间存在着一种持久而稳健的平衡发展机制,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相互影响,其运作过程是动态、交互、双向的。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随着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发展不断优化和持续完善。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为乡村振兴助力,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数字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备,乡村经济进一步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进而反作用于数字普惠金融并助力其向更高阶段发展。随着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黏性逐渐增强,其相互影响程度也逐步加深,二者呈现出更高水平的耦合度。由此可见,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重要金融保障,数字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持续优化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服务金融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