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锋
(山西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吕梁精神反映了山西省吕梁山区干部群众百年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由于吕梁精神红色文化资源分布的地理原因,以及各种条件的制约,导致吕梁精神红色文化的传播面临障碍。未来要依据乡村振兴的整体推进,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创新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以互联网思维和数字赋能,促进吕梁精神的整合传播。
吕梁精神是一种极具地域特色和人文价值的红色文化,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凝聚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样态。吕梁市位于山西省西部黄土高原,因吕梁山脉纵贯而得名。百余年来,吕梁山区的干部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等重要历程,涌现出共产主义思想在吕梁山区传播、红军东征精神、晋绥革命精神、《吕梁英雄传》革命文学、刘胡兰牺牲精神、贾家庄奋斗精神、“吕梁山护工”脱贫攻坚精神等优秀红色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山西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是抗日战争主战场之一,建立了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闻名中外,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1]。
吕梁精神作为山西红色文化重要代表,其精神内涵具有丰富多元的特征,吕梁市党建研究会和市委讲师团课题组将吕梁精神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对党忠诚、信念坚定,不怕牺牲、敢于斗争,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战胜万难。
吕梁精神是特定背景、特定时空、特定区域孕育出来的人文精神和风格状态,具体内涵概括为对党忠诚、无私奉献、敢于斗争[2]。吕梁精神的价值十分显著,且具有丰富内涵,从其核心价值理念的解读中,吕梁精神至少包含以下两个层面。一是吕梁精神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绵延百余年奋进征途的整个过程。吕梁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生在吕梁地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精神文明的总称。二是吕梁精神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时代特征和延续性。吕梁精神是以吕梁地区建立共产党组织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为基础,以红军东征精神和晋绥边区革命精神为主要内容,延伸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以来,以贾家庄精神为代表的吕梁人民艰苦奋斗的革命实践,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吕梁山护工”为代表的脱贫攻坚、自力更生的精神总称。
1.2.1 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性
共产主义思想在吕梁地区的传播唤醒了吕梁民众的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吕梁山区范围较大,受压迫和受剥削的吕梁人民奋勇抵抗,1931 年,在孝义县(今交口县)辛庄村创建了晋西游击队,是山西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这支队伍广泛宣传党的土地革命路线、方针和政策,从此开辟了吕梁山革命根据地。吕梁精神自此开启了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红军东征期间,吕梁地区的群众协助红军筹集抗战物资,并主动参军扩大了红军队伍。晋绥革命根据地时期,吕梁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全力支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吕梁驻扎的部队和上级机关干部多达10 多万人。从1940—1945 年,晋绥边区支援中央的经费占到边区财政的50%~60%,而吕梁几个专区则占到70%[3]。
1.2.2 内容丰富,个性鲜明
吕梁精神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几乎在中国共产党每一个重要历史时期都有典型代表。既包括进步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的感召下,以救国救民的革命热情点燃吕梁民众反抗封建主义和军阀统治的思想,由此开始的共产主义思想在吕梁地区开始传播;又包括红军东征、晋绥革命根据地等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延续了革命战争年代吕梁精神的优秀品质,贾家庄精神、“吕梁山护工”等体现了吕梁人民对党忠诚、艰苦奋斗的革命主义精神。此外,吕梁精神个性鲜明。每个阶段呈现出的吕梁精神和优秀代表都极具典型意义和鲜明的个性特征,而正是因为具有的这些特征才让这一精神在传承与传播中饱含独一无二的价值意蕴。比如,家喻户晓的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由作家马烽和西戎合著,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已经发表,这是第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族抗击日本侵略战争的文学作品,也是吕梁革命、吕梁精神的真实写照[4]。
红色文化的挖掘与利用、展示与传播,能将地域文化和精神信念充分表现,从而带动文化传播新发展,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在论述坚定“四个自信”时,重点阐述了坚定文化自信的作用和意义。
吕梁精神红色文化植根于吕梁山区这片热土之上,是中国优秀革命文化的代表。吕梁精神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浓缩,包含了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伟大实践经验。新时代,以提升文化自信为目标,有效地展示与传播吕梁精神红色文化,能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在人民群众中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与价值观[5]。通过吕梁精神的有效传播,让人们知晓百余年吕梁人民的奋斗历程,体悟一代代吕梁人不怕牺牲、迎难而上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人们当下更好地投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
建设文化软实力能提升人们对于先进文化的认同,促进文化认同下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持久动力产生。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不仅体现于精神层面的价值导向,也能转化为文化产业,形成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不断挖掘吕梁精神蕴含的内涵品质,培育与宣传、弘扬与传播红色文化基因,让更多的人感受吕梁精神的红色魅力,提升吕梁地区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吕梁精神在新时代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转化效率[6]。
吕梁精神红色文化的展示与传播能形成地域文化名片,凸显吕梁形象建设的重要标识。近年来,吕梁市对外推介城市形象时使用了“汾酒故乡,英雄吕梁”8 个字的宣传口号,其中对“英雄吕梁”的表述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且含义深刻。通过打造与传播吕梁精神红色文化,能激活更多资源,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同时发挥文化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优势,促进整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可以将地域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充分融合,促进文旅产业的协同创新发展。吕梁精神涵盖的地域范围十分广阔,这个区域人文历史厚重,自然资源丰富。在汾河和黄河之间广阔的黄土高原上,保存着大量历史文化遗产,这些丰厚的文化资源能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创造出更加完备的文化旅游产业格局。
作为吕梁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代表性的碛口古镇,位于临县的黄河岸边,近些年依托红色资源和历史遗产,在文旅融合的探索中做了一些尝试。碛口古镇是明清时期的水运和陆运码头,保留了十分完好的村落、店铺和房屋,还保留毛主席东渡纪念碑和路居处等遗址。利用红色资源与人文资源协同发展的格局,碛口古镇每年旅游人数都在平稳上涨,同时带动古镇的农业产业发展,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相对于大多数红色精神而言,吕梁精神涵盖的内容范畴和时空跨度更为宽泛。在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的对比分析中不难发现,大部分都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进过程中一段时间的辉煌历程,在时间表现上少则数十天,多则十几年,比如建党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7]。但是,吕梁精神却能包含从共产主义思想在吕梁地区的传播到目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个进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的丰功伟绩,集中呈现了在党的领导下这块土地的伟大实践。由于时间跨度大,空间分布分散,也让吕梁精神的价值内涵难以准确而凝练地概括,造成受众群体对吕梁精神的认知比较分散,往往结合自己的学习认识和兴趣爱好片段式描绘吕梁精神。近些年,在全国各地大力弘扬传播红色精神的浪潮中,与其他伟大精神相比,吕梁精神由于文旅融合推进相对滞后,加之于对网络新媒体运用不足,使吕梁精神在新媒介时代空间中的传播不够鲜明。
在深入挖掘吕梁精神红色文化的过程中,由于历史文献的缺失、地理空间的局限,导致总体整合不足。尤其是在红色资源数字化整合方面相对滞后,不能全面展示与充分传播。
目前,吕梁精神红色文化的传播主体仍然依赖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这些传播媒介在传播吕梁精神的过程中往往偏向于整体式、宏观性,或者主题性报道,缺乏互联网思维下的用户研究,不能很好地将视角对准目标用户。总体而言,吕梁精神对于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的传播还没有充分掌握,尤其是在新媒体体验式的传播中不具有优势,传播渠道不宽泛也影响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
吕梁精神在新媒介语境下的创新传播,依赖于对其中蕴含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地挖掘与整合。一方面,通过挖掘为传播吕梁精神积累内容资源,确保红色文化传播内容数据库的持续建设。利用大数据和数字化手段,分门别类地整理吕梁精神蕴含的红色文化,将吕梁精神提炼成适合不同场景和不同需要的传播资源,利用红色文化遗产的价值魅力充分展示与传播,提炼红色文化中的个性特征,促进红色文化以更加具有感染力的形式向公众传播。另一方面,利用文旅融合的整合传播,实现优势资源互补。整合红色文化旅游的传播资源,建立以传播为导向的文化、旅游融合新机制。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能利用红色精神激发乡村振兴的持久动力,并将红色资源转化成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平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整合传播完善和建立文旅融合发展新机制,推动吕梁精神品牌化战略发展。促进线上与线下的文旅产业延伸,带动红色旅游产品体系建设,促进红色旅游与研学旅游、生态旅游融合发展。
依据整合传播的理念,以文旅融合的产业提升促进吕梁精神红色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建设。以示范区的功能延伸和产业拓展促进吕梁精神相关文旅融合产品的开发与推广,从而提升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效能。将红色文化更好地转化成精神动力、教育资源,打造红色文化与地域历史文化的融合延伸,促进农村产业化发展的可持续、纵深化空间建设。
数字技术的推进与发展,改变了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与利用、展示与传播的空间格局、形态样貌、产业结构。红色文化的展示与传播应充分顺应移动媒介的机制,遵循互联网传播思维,进一步畅通传播渠道。一是以用户为中心,促进传播渠道畅通。充分研判各类传播媒介用户的特征,推出适合媒介用户需求的红色文化传播内容,根据相应的议程设置,拓宽吕梁精神传播渠道。二是建立平台化传播模式,优化传播渠道。建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传播机制,打造移动媒介环境下的平台化传播模式,以平台化的模式促进传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并且以平台的延伸与拓展,进一步优化传播渠道。
利用数字技术和新媒体加快吕梁精神红色文旅资源的展示与利用,通过数字化传播让红色资源的功能与价值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数字化建设能将当地无形的、抽象的红色精神和文化打造成为有内容、有载体、有延续的红色记忆空间,重新形塑革命老区人民的文化自信。传统意义上吕梁精神的传播局限多,壁垒难以突破,数字化传播的技术和观念能优化传播资源,也能巧妙转化劣势的传播资源。依托数字化传播的技术与手段,打破吕梁精神时空的局限,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精准传播,促进吕梁精神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延伸和高效利用。
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机制下,吕梁精神红色文化传播的未来在于数字化的应用。以数字化传播为导向,需要科学规划吕梁精神红色文化,并运用大数据算法有效整合资源。以数字化传播协同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利用传播机制促进组织建构和资源配置,优化吕梁精神红色文化的运营与管理,发挥传播机制和数字服务的延伸能力,逐步提高吕梁精神的红色文化品牌价值,以数字化传播重塑吕梁精神红色文化发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