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新城小学·吴芸瑕
读写融合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引领了语文实践阅读和写作两种形式的融合,使两者以适当的形式发挥了相辅相成的作用。写作能力发展的需要,促进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尝试将小组作文阅读充分渗透到写作教学,结合写作目标构建小组作文体系,旨在促进学生体验的丰富,从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不断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为达到这一目标,根据对小学写作教学实践的反思和分析,教师应准确定位学生的写作现状,把握学生的实际写作需求,进而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小组阅读体系建设策略,使其更合理地渗透写作课堂,真正与写作过程逐步形成紧密的联系,为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予以重要动力。
小组阅读有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文学知识储备的不断累积,从而为其写作奠定扎实基础。与此同时,在集体课文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写作思维也得到了锻炼,进而促使其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小学阶段是学生写作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更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写作习惯的主要时期。读懂小组课文,对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往在小学语文中所使用的单一阅读形式,并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雷同的阅读文本,表达方式较呆板、固定,制约着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且学生写作风格渐趋简化和统一,学生写作内容雷同,教师易产生审美疲劳,对学生日后写作水平不利。与此同时,枯燥乏味的阅读讲解使得学生学习兴趣逐渐降低,阅读教学质量低下,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而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则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特殊的教学内容与表达手法给课堂教学带来全新的生机,让学生眼前一亮,在启发学生思维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小组阅读教学既能帮助学生累积写作素材,又有利于启发写作灵感和降低写作难度。所以,做好小学群文读写结合教学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文学基础好、写作能力强的小学生只有少数,绝大多数学生写作能力一般,甚至有小部分学生内心认为写作很吃力,为了能够在语文考试中拿分,不少学生甚至开始背诵范文和写得好的段落,并在写作时套用,致使作文内容语无伦次,甚至跑题。
小学读书一般比较随意,一些老师和家长结合自己的经历和阅读喜好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籍。这也使学生难以进一步提升阅读兴趣,难以养成阅读习惯。主要体现在:首先,家长和老师在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籍时,主观性很强,并没有真正考虑学生是否感兴趣,而是为了能够完成学习任务而强行阅读。学生不能结合自己的喜好和兴趣选择课外阅读材料。其次,阅读方式过于单调。很多老师没有认识和了解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只是一味地让学生看课本上的文章,过于枯燥单一。最后,很多家长工作忙,陪孩子的时间少,辅导孩子的时候缺乏耐心,从而致使学生抗拒阅读。
小学生虽然学业压力不大,但受老师教育理念的影响,会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习题上,看书的时间不多。除此之外,还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原因:第一,家长的认知问题。很多家长宁愿花大价钱购买教材和运动装备,也不愿意花钱买文学书籍。第二,学生的阅读兴趣。随着科技的进步,大多数学生更喜欢在网络上阅读视频、故事、连载漫画等书籍。他们不关注可以提升语文素养的书籍,这使得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素材会变少。第三,阅读时间。小学生的突出特点是愿意花时间玩,不愿看课外书。老师不要求读书,学生自然不会主动读书。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灵活运用写作方法,能写出更生动的描述、更有趣、更深入的文章,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写作质量。但现阶段小学生写作方法应用能力较低,在实际写作过程中难以将写作技巧灵活充分渗透表达过程,使学生的写作语言比较平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作文写作质量。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应通过小组阅读制度的建立,突出文章中的写作方法,让学生观察和学习不同作者所选用的写作方法,进一步增强自己的阅读素养。例如,在《我的动物朋友》这一课中,如果学生在描写动物的过程中合理地运用拟人化修辞,就能使他们对动物的描写更加生动有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拟人化的修辞手法,教师可以构建以修辞为基础的小组阅读体系,引导学生在小组阅读过程中标记拟人化的手法,重点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拟人化的方法进行描写的。这种突出的方法能够增强学生对拟人修辞应用形式的理解,并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尝试模仿修辞的运用,从而逐步优化学生的写作应用技巧,促使学生写作质量的不断提高。
目前,小学生的写作意识正处于培养的初级阶段。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学生对写作结构的规划意识较弱,造成其写作的内容和结构连贯性差,进而出现文章主题散漫、表达不清等问题。由此可见,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应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程中构建结构一致的小组课文阅读体系,突出共同的写作结构,使学生逐步形成对写作结构的具体理解,从而培养良好的结构规划意识,增强学生的写作质量。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总分总”这种最基础的写作结构,教师应收集结构一致的阅读资源,构建小组阅读体系。在结构教学课上,除了结构的理论教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小组阅读,并尝试分析典型阅读资源的结构。结合理论教学中的认知,让学生学习到写作框架中开头、内容、结尾的对应关系,从多种资源的类比分析中更具体地理解“总分总”的写作结构对主要思想的表达起到整合和总结的作用。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规划写作结构,使开头、内容、结尾逐步形成更紧密的联系,真正提升写作质量。
鉴于学生阅历比较少,生活经验也比较不足,所以在写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写作材料匮乏的问题。这就造成了一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依靠捏造或重复案例描述来突出主题,从而致使所写文章缺乏真实感或偏离主题。因此,为了优化学生的写作,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可以构建小组阅读体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渗透外部写作材料,丰富自己的写作积累体系。为此,教师应在写作课上引导学生配合小组阅读开展具体的积累活动,以微写作的形式促进阅读过程的迁移和应用,为写作课的实践应用体验奠定基础。在后续的写作过程中直接应用材料,真正帮助学生填补写作中的空白。
通常,群读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以教材内容为主,注重单元整合。第二个层次是脱离课本,多做课外阅读活动。第三个层次和上一个差不多,就是围绕一个主题读类似的书。第四层次更具主题性。第五层次是教师在教学中提倡内外结合的阅读方式,并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阅读后交流活动。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是每个单元都有共同的主题,因此在题材上非常相似。这样编写教材的好处是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一类文章的特点,也能够让学生学会某一种写作技巧。当然,在阅读课文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比较文章,挖掘文章中隐藏的共性,总结文章中的写作特点,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经验。
教学案例一:例如,讲第一单元民间故事时,教师能够以“我熟知的民间故事”为主题,与学生进行小组阅读。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知识储备,选择一些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民间故事,如《孟姜女哭长城》、《画蛇添足》等,结合课本上的《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鉴于小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较低,教师可以为学生列出相应的要求,让学生从修辞、情感、性格特征等方面进行比较,然后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缩略,使学生正确把握故事的中心思想,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
写作不仅要靠学生的想象力,更需要学生有创造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大多会对教材中的文章进行详细的讲解。整个课堂以文章内容为中心,但阅读小组课文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各种文章的写作形式也能引发学生的综合思考。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优化小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借助头脑风暴获取更多知识,拓宽学习层次。
教学案例二:比如教材中有小说单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小说进行分组阅读。教师在选择阅读文章时,也应具备科学性。课内文章课,选择了《穷人》和《桥》,结合学生熟悉的《狂人日记》和《我的遥远的清平湾》选段。在阅读这些小说时,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小说中的问题并做标记,然后解决。如果在自己查阅资料后依然无法解决的,可以在文章中进行标注,然后与小组成员进行探讨。另外,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还将这些阅读所得运用到日后写作中。
小组文本阅读具有主题开放、文本间存在关联、突出学生主体性等特征。显然,课文之间的关联正是分组课文阅读的出发点。所以在进行基于小组阅读的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设计恰当的主题,精选相关性较强的文本,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分散的课文中挖掘并概括出有效的信息,找出课文之间内在的规律,能够遵循规律进行阅读和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指导学生对写作技巧的归纳,使其在不同文本中发现共性与特征,并结合课文内容有的放矢地加以认识,这样才能从各方面把握行之有效的写作技巧。比如在《四季之美》的教授中,教师围绕“写景文”这一主题,精选《美丽的小兴安岭》《海滨小镇》《海上日出》《四季之美》等四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首先,指导学生独立阅读,归纳文本之间内在规律。经查考,作者所叙之景与物不同,而写景却遵循着某种法则。《美丽的小兴安岭》《海上日出》《四季美景》等作品均以年代为序,《海滨小镇》先描写海边景色,后描写小镇景色。教师指导学生归纳出不同文本的写作技巧与修辞技巧,让学生明白面对“写景”是怎样构思构思的,并在小组文本阅读时获得写作知识,实现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就语文小组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读书,鼓励学生做笔记,。写作有机结合充分保障群文阅读成效。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把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写作中的精华记下来,这不仅可以理清阅读思路,还可以积累坚实的阅读材料来帮助他们明确写作思路,深化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给写作提供材料。如教师设计“人物描写”课题,选用《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刷子李》等四篇文章进行整组朗读,让学生对单元文章有计划地进行阅读,用对比法判断人物刻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记笔记并注意批改语句对文中人物特征进行刻画的地方,研究人物刻画的基本手法。通过研究发现,部分学生注重在语言、动作层面上进行人物性格分析,部分学生注重人物描写中关键词的把握,部分学生注重不同文章中人物描写技巧的剖析。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做好笔记,大致了解单元作文中的共性和特点,掌握描写人物的基本手法,培养阅读结合笔记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仿写,是语文教学经常运用的一种手段。它是建立在文字表达技巧的基础之上的,包括内容模仿与形式模仿。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材料时,明确了语言、结构、修辞的基本内容,结合自己已有的认识与经验加以模仿练习,以达到掌握语言知识与锻炼写作能力的目的。在课文集体朗读时,教师应选择适当的模仿实例,组织学生完成从构思到模仿练习的整个过程,发挥以写促读的功能,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度阅读,升华思想境界,提高写作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结合话题训练作文,与阅读过的文本相结合,理清个人思路、表达个人看法,充分地体现于作文语言之中,实现作文写作训练的目的。比如在《松鼠》教学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就设计“动物特征描述”这一主题,并选取《鲸》为小组课文阅读材料,由此了解讲解内容上的区别,了解不同课文的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等,同时组织模仿训练并选择《松鼠》第4自然段写松鼠窝为例。最后,要求学生深入阅读练习“鲸鱼”,完成“对某件事进行讲解分析”的练习,把阅读中掌握的讲解方法和语言知识运用到作文中去,展示个人的写作水平。
教材留白作为统一教材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大多被布置于文章的关键位置上,并与文脉及情感意境衔接呼应。把握好这一点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在小学语文小组课文读写结合这一活动时,老师可以从教材的空白之处出发,来引导并启发学生进行丰富的课文内容想象,再把阅读与写作训练全面渗透于思考与理解过程。这样既能加强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了解,又能锻炼学生写作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教学《穷人》这篇课文时,要使学生感受到主人公桑娜领养西蒙两个子女的冲突心理,老师可借助于标点符号的空,引导学生理解台词所包含的情感价值,进行“望着这7个小孩,桑娜是如何看待她今后的人生呢?”等心理活动的练笔,借助阅读和写作练习,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完整地体会主人公矛盾的心理和深化情感理解;另一方面能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从而促进学生对人物心理活动描写与表现。另外,教师也可以参考结合课文特点介绍《唯一的倾听者》《爸爸的新鞋》《别饿死那匹马》等等,循序渐进地形成小组作文来开展教学,如此,才能促使学生语言能力得到良性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外阅读对于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至关重要,但是课后学生自主阅读却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对于这一现象,需要教师亲自介入,引导学生以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为小组阅读的教学方式阅读经典名著,并在对比教学中,训练学生自主将阅读手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进而提升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写作素养。
如《鲁滨逊漂流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教师可以把这三本名作推荐给学生,并且借助几节阅读教学课来训练学生学会读冒险文章。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这些名家名篇中选取一些片段,通过对课文中所选片段的分析讲解,要求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对新截取的片段进行独立的分析。在学生分析结束之后,老师对其学习成果做出教学评价,点出其良好与不足之处,引导带领其做二次分析,以进一步加强发展其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握学生的实际写作需求,制定具体的群体阅读建构策略,通过定向阅读引导提升学生体验,使学生从阅读文章中获得灵感,将使学生结合阅读灵感更好地建构培养自己的写作语言体系,同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进一步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