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晓婷(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江苏省苏州市)
从本质上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的就是让培养出的时代新人能够负担起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而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来说,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除了能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外,还能强化他们的道德修养以及法治素养,并且其思想性以及实践性特点为学生政治觉悟及道德水平的提升指明了方向。将党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对青少年来说,不仅仅可以帮助他们树立信念,更重要的是对综合素质的加强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顺利实现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将党史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融合,让学生在了解更多党的历史的同时,更加热爱党,增强“四个自信”,为成为能够担当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奠定基础。
在历史的进程中,任何事件、革命英雄、革命精神、革命文物等,都可以将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充分体现出来,同时也都代表着党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红色血脉,展现的是党的梦想和追求、牺牲和奉献、情怀和担当。由此可见,将党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意义重大。
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无论他们的身体还是精神,都在快速发展,心理和精神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此时,除了要让学生的生活营养保持充足以外,更重要的是将充分的精神营养注入进去,让他们的心灵世界充满红色基因和精神力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融入党史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党史中蕴含的初心使命,形成对革命情怀的深刻领悟,从而做到自觉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将党的精神作为不断前行的动力,为成为一名兼顾党的精神血脉和血性风骨的可靠接班人做出努力。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成功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实现了理论创新和创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融入党史教育,旨在让学生了解党的历程的同时,充分感受党成长和发展壮大背后所蕴含的伟大智慧,利用党史中的方法论,促进学生思想认识问题的顺利解决,让学生在看待问题、社会和未来时,能够灵活运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关键发展期,因此,通过让他们领会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明晰其为什么成功,帮助学生树立唯物观以及正确的“三观”。
党史教育的重要内容主要为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包括革命、建设以及改革时期所形成的重要精神。在教学中,让学生从党各个时期的精神中,如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形成对中国共产党壮大原因的深刻了解和体会。从党的面貌、国家面貌的空前变化中,从一次次从绝境中走出中,从一个个胜利的取得中,汲取红色基因中的精神营养,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为坚定理想信念,强烈爱国情感以及民族自信心奠定基础。
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各个方面都还没有发育成熟,可塑性极强,任何事物和信息都有可能对他们产生深刻影响。目前,中国社会不断发生变化,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还不够稳定,尤其是当下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对舆论环境带来了巨大冲击,中学生在面对庞大的信息时,难免会产生不良思想,从而逐渐丧失集体意识,甚至导致爱国意识淡薄。而党史教育能让学生意识到党所取得的成就和之所以能取得现在的地位,都是在其正确思想引领下实现的,从而坚定跟党走的意愿,抵制不良思想的诱惑。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是初中阶段的思政教材,它以人为本,紧跟时代发展,在党史理论和实践不断调整和创新的情况下,对学生价值引领做出强调的同时,将丰富的党史教育素材以及党史教育主题活动融入进去,让党史教育变得可视、可感、可思、可悟。如何才能让党史素材将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功效发挥到最大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教材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和优化,让学生在学习党史的同时,明理增信崇德,促进学生政治认同学科素养的养成。教材中与共产党有关的内容都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举例来说,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以及党的初心、使命、最本质特征等,这些都是纯理论性的结论,只有在史实支撑的情况下,学生才容易理解。为此,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真实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明晰事理。
以教学《中国担当》这一节课为例,首先,教师可以采用纵向比较的方式,将中国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了解在历史进程中,中国担当都源自哪里。然后,与其他国家进行横向比较,在面对当下的各种问题,如疫情、贫困、战争等,中国的担当都体现了哪些事情上,以此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树立崇高的理想,促进学史增信目标的进一步实现。再如教学《延续文化血脉》这一课时,要求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理解文化自信、知道传统美德的内容,可以看出,这些内容都具有非常明显的抽象性,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英雄人物或感动中国人物,如方志敏、雷锋、焦裕禄等人的事迹,帮助学生了解他们具有的精神品质,让学生在获得源源不断精神动力的同时,受到道德的滋养,从而将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实现学史崇德。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阻碍党史教育融入的主要因素在于党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学生都没有经历过,因此在引发他们情感共鸣时存在一定困难。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党史资料进行深入挖掘,从而让学生了解到更加鲜活的党史。
以教学《凝聚价值追求》这一课为例,学生除了要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知道其特点,体会其伟大作用以外,还要积极弘扬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可见,必须要在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基础上,促进民族精神的进一步弘扬。历史上,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无数共产党员投身革命中,抛头颅,洒热血。现在,中国共产党也在为百姓的安居乐业不断奋斗。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各种党史教育材料,以深化他们对民族精神内涵和意义的理解。
具体来说,利用李大钊的事迹开展党史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共产党人钢铁般的意志,理解他们坚不可摧的信仰。作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大钊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还曾经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让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有了系统性的认识,另外,他还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教师以《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文章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将李大钊被捕前后所发生的事情呈现出来,即便面临被捕的命运,为了降低反动势力对革命的影响,他将相关文件和书籍烧毁,当他被捕以后,仍然镇定沉着,充分体现出坚定的革命信念。从这篇课文中,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我们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党领导下的无数英雄儿女奋不顾身换来的。
针对初中阶段的党史教育来说,道德与法治和历史这两门学科最为关键。从一定角度来看,历史学科教学是将党史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基础所在。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党史教育时,首先要对历史学科中党史知识的结构和年级分布有一个全面了解。初中八年级历史教材以中国近代史为主,并将党史内容囊括在内。因此,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出两个学科的结合点,并将其运用到对学生的党史教育中;或者可以通过与历史教师合作,实现党史教育的联合展开。
以教学《基本政治制度》这一课为例,需要让学生知道并理解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从而在此基础上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尊重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维护国家统一,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在遇到相关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时,可以做到理解、分析并解决。为此,教师可以与历史教师共同完成这堂课的教学。结合各方面内容,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定等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在导入环节中,历史教师与学生共同将中国人民的整个抗争史串联起来,包括推翻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官僚主义。紧接着,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导入“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等新课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必须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上述方式,由于进行了学科整合教学,一方面,历史学科的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也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具深刻性和全面性;另一方面,创新的党史教育形式,使学史明理、学史增信的最终目的得以顺利达成。
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并且认为对课本知识内容的讲解最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足够重视,往往以强硬的态度、制度化的控制将理论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加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拥有足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如果仅仅依赖平铺直叙的方式进行讲解,那么学生群体的共性要求将无法得到满足,导致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质量差。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效果非常不理想,党史教育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将党史教育很好地融入进去,不仅要结合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创新教学模式,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以教学《坚持改革开放》这一课为例,需要学生认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了解资源配置中市场的重要性,意识到当下中国社会之所以能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的视觉、听觉刺激功效,将课前搜集的相关视频资料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在震撼人心的画面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紧接着,将其有效引入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让学生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利用这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开展党史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思想水平上升到更高层次,提高教育效果。
举例来说,在每次课程开始之前进行时事新闻播报,主要内容为党和国家发展的最新动向,同时增设“党史上的今天”环节,以实现常态化的党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各种活动,如诵读先烈诗篇、唱红色歌曲等,以完成党史教育。如教学《公平正义的价值》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讲一讲经典的抗日故事,感受在党的领导下,革命先烈为了能让国家获得独立,让民族得到解放,不惜牺牲生命,也要维护公平正义的精神,促进学生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最终目的顺利实现。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实践活动课,让将党史教育更好地融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科实践活动课程,顾名思义,指的是以学科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各种形式,如参观、调研、制作等形成的学科内综合及跨学科课程,具有多主题、多层次特征,能够有效推动学生成长,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开展以党史教育为目的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如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等,让他们在感受党的艰苦革命历程的同时,切实体会到这些伟大成就的来之不易。以教学《踏上强国之路》这一课为例,组织学科实践活动,主题为“回顾百年成就,踏上强国之路”,带领学生到当地历史博物馆中实地参观,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这个巨人不仅站了起来,并且富强了起来。上述方式,除了能让学生对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以外,还能激发学生对党的热爱之情,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要加大对学生的党史教育力度,通过让他们继承革命传统,让红色基因更好地传承下去,为教学品质的进一步加强奠定基础。因此,作为教师,应对融入党史教育的实践路径进行深入探索,让“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得到充分落实,培育出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