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白痢的发病特点、传播途径及其防控措施

2023-03-21 18:10贺学龙
家禽科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种鸡种蛋白痢

贺学龙

(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坪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宁蒗 674301)

鸡白痢(Pullorum disease, PD)为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简称,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者慢性传染病[1],可经种蛋垂直传播,是种禽场需要净化的疾病之一。家养和野生禽类,如鸡、鸭、鸽子和野鸡、麻雀等都有自然感染鸡白痢的报道,但鸡白痢只在鸡和火鸡中流行,鸡对本病最敏感。

鸡白痢对养鸡业生产危害巨大,是种鸡场净化的疾病之一,也是养鸡生产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2-5]。

1 发病阶段和主要特征

不同年龄鸡群对鸡白痢的易感性存在差异,发病的临床表现也不同,确切诊断需要进行分离鉴定之后确定。

1.1 雏鸡发病临床症状

不同品种、年龄段与性别的家禽对鸡白痢都有较高的易感性, 2~3周龄仔鸡的病死率最高,常流行性暴发。弱雏发病最多,最初为脐部发炎,2~3日龄后开始发病,7~10日龄达死亡高峰,2周后死亡减少。蛋内病毒感染者多数在孵化中就死去或孵出病弱雏,出壳后不久也死亡,无明显症状。病雏精神沉郁、畏寒、羽毛逆立,食欲不振或几乎停止进食,白痢,排出大量白色粘性粪便,“糊肛”,最后死亡。部分雏鸡无下痢症状。死亡率可达10%~15%。耐过的雏鸡,生长发育迟缓、消瘦、小腹隆起;部分鸡则表现为关节炎、关节肿大、跛行和不愿走路等。解剖的典型特点是肝脏有黄白色的坏死点,肺部也有黄白色大小不等的坏死灶,或称为白痢结节[6]。

1.2 育成鸡发病临床症状

育成鸡发病主要集中于40~80日龄,鸡只相继出现食欲差、精神萎靡并伴有下痢,常会突然死亡,此过程可持续20~30 d,死亡率可达10%~20%。临床解剖可见肝脏肿大,被膜下散在或者密布出血点或灰白色坏死灶,并可见肿瘤样黄白色结节[6]。研究表明,此时期发病鸡只多为育雏期感染未彻底治愈而转为慢性。

1.3 成年鸡发病临床症状

成年鸡多呈慢性或隐性感染,但带菌鸡可将病菌通过种蛋垂直传播给下一代[7-8]。外观健康的带菌鸡是最难控制的传染源,其排泄物是重要的传播媒介。带菌蛋鸡的产蛋量、受精率和孵化率都较低。带菌母鸡若留作种用,种蛋被严重污染,是鸡胚胎死亡和仔鸡发病的主要传染源。临床解剖公鸡表现为睾丸发炎或睾丸萎缩而变硬、变小;母鸡表现为卵泡萎缩、变形和变色等,部分患病个体有输卵管炎、输卵管阻塞及输卵管内有卵黄凝块或灰白色干酪样物质等[6]。目前,现场诊断常采用全血平板凝集反应法,也是目前种鸡场净化白痢的主要方法。

褐壳蛋鸡对鸡白痢更敏感,轻型蛋鸡较其它种类敏感;公母鸡体质的差异使公鸡对本病的抗性比母鸡要强;此病可以经粪便平行传播,故地面平养的鸡群比网上平养和笼养的鸡发病率要高。

2 传播途径

鸡白痢是典型的经种蛋垂直传播的疾病之一,该病同时通过多种途径水平传播。环境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不善、育雏温度偏低或波动过大、鸡群密度过大或感染其它病原体,均可导致或者加剧鸡白痢的暴发。

2.1 环境传播

鸡白痢沙门氏菌在自然环境中的耐受力较强,在干燥的粪便及分泌物中可存活4年之久[1,7],在尸体中可存活3个月以上,土壤中存活4个月以上,水中存活6个月以上, -10 ℃存活4个月,若环境中长期存在鸡白痢沙门氏菌则可造成该病的传播。鸡白痢沙门氏菌对热和常规消毒剂抵抗力不强,生产中可通过加热杀死本菌,70 ℃加热20 min可杀死本菌;常规消毒剂如来苏儿(0.3%)、石炭酸(3%)和福尔马林(0.2%)溶液推荐剂量,15~20 min也可杀死鸡白痢沙门氏菌[1,7-9],加强环境消毒可有效降低该菌含量[3,5-6]。

2.2 经种蛋垂直传播

鸡白痢的传播方式较多,但通过带菌种蛋传播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染菌蛋孵化造成胚胎死亡率增加,即使完成孵化也是带病雏鸡。经过雏鸡、育成鸡和成年鸡的几个生长发育阶段,发病鸡通过死亡或人工选择淘汰,但耐过或不发病的鸡会长期带菌,如若留作种用则成为传染源,可进入种蛋-雏鸡-成鸡-种鸡的循环逐代相传[10-14]。

2.3 个体间水平传播

带菌雏鸡若未被发现并淘汰,则病菌可迅速通过与其接触的孵化器、饲料、饮水和育雏器等器具进行传播,感染健康雏鸡,从而使该病在鸡群中暴发。带菌动物如鼠、猫、鸟类和昆虫等,可通过饲料或者饮水间接传播病菌,或直接接触造成易感鸡群感染,从而引起鸡群内个体间的水平传播[6-7]。

3 防控措施

3.1 构建生物安全体系

种鸡场、孵化厂和商品鸡场的选择除遵从畜牧场建设的选址要求外,应充分考虑所在地外部环境有无传染源,同时场内设计应保证可构建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7]。为防止交叉感染,应严格规划生产区和生活区,并且在生产区内划分净道和污道,严格生产区进出管理。常用的消毒药物可迅速杀死鸡白痢沙门氏菌,严格执行鸡场的消毒制度,如入舍前鸡舍和用具的消毒;定期带鸡消毒、孵化时严格的入孵和落盘消毒等。同时,还需定期检测鸡舍内的空气、尘埃及粪便中是否被沙门氏菌污染,以及定期更换消毒剂以保证除菌效果。

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还应包括特异性预防接种和及时的药物防治。目前市场上的疫苗有特异性灭活苗和减毒活疫苗,使用方式存在差异,但均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起到免疫保护的作用。在雏鸡出壳后,预防性给药能有效预防和降低鸡白痢的发病,可在饲料或饮水中交替添加。对育成鸡鸡白痢的治疗,要“早发现,早给药”,一旦确诊感染鸡白痢,应立即全群给药,交替使用氟苯尼考类和头孢类药物。也有报道称生物制剂如促菌生、调痢生、乳酸菌等,可防治畜禽下痢且效果良好,在生产上可酌情使用。

3.2 严把种蛋质量关

种鸡场种源应引自净化过的祖代种鸡场,以祖代鸡场鸡白痢沙门氏菌阳性率不大于0.1%为标准,从种源上预防引入鸡白痢。相对而言,创建无沙门氏菌病的种鸡群相对简单,要保持无沙门氏菌病的种鸡群却比较困难[4,6]。在实际生产中,针对新建种鸡场实施定期检测沙门氏菌、去除带菌鸡并结合生物防治等措施,以遏制和净化鸡白痢。郝海玉等[7]采用全血平板凝集试验检测蛋鸡群鸡白痢沙门氏菌阳性率,具体做法是在种鸡群育成期后期(13~18周龄)开始进行第一次检测,种母鸡以10%抽检;种公鸡则全群检测,淘汰阳性鸡,剩余鸡只随后每月全检;种母鸡群40周龄起开始二次抽检,抽检总量为10%。在此检测过程中,假若鸡白痢沙门氏菌阳性率高于0.3%,应对种鸡群进行全检,尽早尽快淘汰阳性鸡。生产中应从种禽选购入手,提倡自繁自养,从种鸡场切断源头传播,并做好孵化卫生管理。

3.3 规范管理消除传播媒介

消除传播媒介主要是防止鸡饲料、饮水被污染,尽可能避免接触带菌动物。严把饲料进货渠道,不采购和使用污染的原料;严格控制混合饲料的生产,确保当天使用、当天生产。对需存放的袋装饲料,防止霉变,应贮存于通风干燥场所,并在底部垫上木制托板。定期对鸡群饮水进行检测,不得检出沙门氏菌。家禽场的饮水最好经过滤净化或消毒处理,保证饮水达标[8]。

注意防鼠及其它携带沙门氏菌的猫、昆虫等。鸡舍建设时应有防鼠设计,应制定生产区、贮料库和鸡舍的定期巡检制度,确保及时发现并封闭鼠洞,也可投放灭鼠器具或者灭鼠药;还可在窗户上设置纱窗,出入口设置纱网,实现有效的物理隔离。

猜你喜欢
种鸡种蛋白痢
肉用种鸡育成阶段的养殖管理技术
种鸡转群注意这七点
种鸡休产期该咋管理
日粮添加虾青素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
浅谈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控
仔猪白痢的诊断与防治策略
种鸡疫病预防的措施
鸡白痢的防控
种蛋贮存前加热提高种蛋孵化率
中药防治仔猪黄白痢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