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夏英
(株洲市河西防洪排渍管理站,湖南 株洲 412000)
当前,我国针对预算管理相关的研究数量较多,但是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仍旧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我国内部的经济体制改革仍旧在持续,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对于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提出了新问题,产生了新矛盾,发起了新挑战。我国事业单位在新时代条件下,必须明确预算管理对于自身的重要性,并且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预算管理之中存在的问题,以保证自身能够在新时代矛盾风险复杂交织情况下,正确处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中稳与进的关系,推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稳定、健康地持续向前发展。
事业单位对自身未来一个阶段内的业务进行全面筹划以及预测,对自身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监督并分析执行过程,最终对执行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的过程,就是预算管理。预算管理能够优化事业单位内部的业务活动,实现最终的管理目标,帮助单位管理者协调、计划、全面控制并且评价业绩,在现代化的经济市场内部,已经得到了广泛运用。
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内部具备以下几种优势:第一,帮助事业单位制定发展计划。从财务角度出发,预算管理可以帮助管理层通过计划具体的行为,确定可行性更高的目标,同时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考虑,使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第二,促进事业单位内部交流沟通。预算管理可以组织协调全部活动,帮助各个部门明确发展目标,进而树立全局发展观。第三,执行与监督事业单位内部的所有业务活动。在比较预算执行获得的结果以后,能够明确业务是否真正实现,同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从而规避风险,使业务活动顺利开展。
近年来,尽管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不断加强,但是我国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上仍然存在许多问题。A单位是省级事业单位,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受影响较大,在预算管理方面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选择以A单位为例,分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A单位概况及预算管理现状
A单位是一家综合性、公益性省级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其主要特征一是提供教育公益性服务;二是预算收入以财政拨款为主,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占据主导地位。A单位符合公益性事业单位公益性、非营利性的特点,是典型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2.A单位预算收支情况
A单位收入是指单位开展各类公益性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所取得的资金来源。A单位收入主要包括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以及其他收入,A单位收入主要为财政拨款收入,2017—2019年财政拨款收入占总收入97%以上。而A单位其他收入为房屋租赁收入和利息收入。2018年部门决算收入数较上年增加364.61万元,增长4.1%,其中:财政拨款收入较上年预算增加490.83万元,增长5.6%,主要为2018年度A单位新增全省实验教学说课比赛项目资金500万元。
2019年部门决算收入数减少412.44万元,减少4.4%,主要为受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中减税降费的影响,单位项目经费和公用经费压缩导致A单位人员经费主要集中在工资福利支出,由于国家实行社会养老政策,离退休工资从社会领取,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所占比例很小。项目支出主要为商品和服务支出和其他资本性支出。2018年度预算决算相差456.83万元。2018年度A单位项目支出中其他资本性支出预算为2200万元,实际决算支出为1598.58万元,预决算差为601.42万元,2019年预算决算相差515.35万元,较大的差异性体现了该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还存在大量问题。
我国已经出台了与预算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在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内部,依旧存在不重视预算管理的情况,预算管理意识缺乏。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在面对预算管理工作的时候,往往按照惯性思维进行安排,直接将预算管理归纳至财务管理工作之中,导致预算管理工作从编制环节开始,就没有真正做到全面参与,其他部门也会错误地认为,预算管理工作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其他部门无关。
不仅如此,由于缺乏应有的预算管理意识,导致部分事业单位内部的业务人员很少甚至从不关注预算管理,也不会积极配合开展预算管理各项工作,导致预算管理与事业单位的业务工作脱离,出现较大的工作偏差,事业单位的实际业务情况无法被反映。
当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的时候,习惯性地运用固定和增量的编制方法,预算并没有得到充分论证,而且各个预算项目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难以保证,并未针对事业单位的业务工作变化,进行优化调整以及测算。还有部分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选择先进行预算编制,然后再根据编制拨付相对应的财政资金,导致预算编制工作粗放化进行,预算内容随意性较大,一旦进入实际执行阶段,那么预算执行与编制之间会出现显著偏差,财政资金也因此而大量冗余。
上文提到,预算编制环节如果不合理,那么预算编制在执行过程中也会存在问题。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并未真正明确各部门执行预算的工作职责,导致预算的执行工作受到诸多限制。尽管在事业单位内部具备相应的预算管理组织,但是在进入执行环节之后,各部门独自开展执行工作,并未根据预算执行明确不同的分工以及职责,使得执行预算的工作人员难以真正了解自身应当完成的预算内容,出现了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偏离程度过大的问题。在上述情况下,如果执行预算的工作人员发现问题,选择调整预算方案,很容易陷入混乱之中,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反而变得更为困难。除此之外,部分事业单位为了完成执行预算工作,选择单纯的执行工作,实际上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时也背离了预算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内部的开展初衷[2]。
部分事业单位并未针对预算管理,构建完善的预算监督机制,同时也没有成立专门的预算监督部门或者小组,导致预算监督形同虚设。在通常情况下,预算监督工作由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负责,但是财务工作人员在监督过程中,只能站在财务的角度进行监督,导致监督工作变为单纯的预算资金执行监督活动,其有效性难以保证,而且财务工作人员在监督工作中,难以获得资金层面外的预算目标实际完成情况。除此之外,部分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部门,其自身的工作和预算管理之间有着较高的关联性,财务部门不能独立地进行预算监督,反而使预算监督工作缺乏应有的力度。
部分事业单位虽然已经对预算管理工作产生重视,但是在考核机制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健全问题,并未构建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考核体系。部分已经制定预算管理绩效考核机制的事业单位,其考核方法相对有效,然而其考核细则并未真正完善,预算管理考核往往随意开展,预算执行在事业单位内部做到了全覆盖,预算考核工作却只针对财务部门以及管理人员开展,无法调动整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除此之外,绩效考核机制之中还存在预算激励兑现的问题,预算管理相关考核在部分事业单位内部,并非重要的考核内容,在所有考核指标之中占据的权重较小,难以引起全体工作人员的重视,无法使预算管理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3]。
我国进入新时代,我国事业单位必须转变以往的预算管理观念,提升自身的预算管理意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层应当积极行动,加大对预算管理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力度,全体人员都应当参与到培训过程中,了解我国预算管理层面的新知识以及新政策,进而培养全体工作人员的预算管理意识,只有全体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预算管理意识,才能够保证预算管理工作贯彻落实。事业单位还需要实施预算管理轮岗制度,提升预算管理各项工作的成效。
预算管理之中的预算编制工作,属于较为复杂的工作,必须全方位考虑到各种因素,只有保证预算编制在科学合理的环境中进行,才能够使预算执行环节不会出现问题。
首先,事业单位必须明确预算编制的具体范围,在事业单位内部贯彻全员参与理念,预算编制任务需要分解并且落实到每一名工作人员,同时通过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的有效协调以及沟通,实现所有资源的整合以及优化配置。
其次,事业单位应当促进项目预算与年度预算相契合,将项目的具体内容作为基础,对成本进行合理预算,分析项目相关的经济内容,使预算编制内容具备合理性。
最后,事业单位应当将战略目标与预算编制相结合,使预算编制围绕着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进行,助力长期以及短期业务开展,同时使预算编制具备一定的前瞻性。
我国事业单位必须强化预算执行的力度,这样做能够保证预算编制具备准确性,使预算管理的效果彰显出来。事业单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预算管理的执行力进行强化:
首先,抓牢预算支出的进度。事业单位可以合理地设置季度以及半年的预算执行率,保证正常的支出完成进度,避免在年底出现报账活动扎堆出现、资金突击式运用等情况。预算单位年度之中的各项支出进度相对偏慢,往往在下半年集中,看似已经有效执行了预算管理工作,实际上支出效益较低,甚至并未真正获得支出效益,导致有限的资源被大量浪费或者被闲置,所以事业单位应当尽量保证资金运动、账面处理两方面处于平衡状态[4]。
其次,预算执行的控制力度必须得到强化。事业单位必须跟踪管理预算,在关键点加大控制力度,分析预算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如果预算管理之中存在偏差较大的内容,事业单位必须对出现偏差问题的原因进行总结,然后及时解决问题,保证预算执行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最后,对预算执行相关的调整审批程序进行完善,强化预算调整的刚性约束。以往事业单位所开展的预算执行活动,可能会被实际开展的业务“绑架”,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向全体人员传递刚性的预算约束意识,并把预算执行中的调整频率和数额大小等内容,纳入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之中。如果出现市场环境变化、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的情况,事业单位必须对自身的预算进行调整,必须对此进行说明,在获得审批通过之后再进行调整,否则预算管理工作将丧失应有的权威性。
在预算管理所有环节之中,预算监督往往容易被事业单位忽视。我国事业单位必须强化对于预算的监督工作,同时对预算管理的监督体系进行建立健全。
首先,事业单位在监督预算管理方面,必须设置独立的监督部门或者监督小组,保证预算监督工作具备较高的独立性,使预算管理的监督工作具备效果。
其次,事业单位在完善预算监督体系的时候,不仅要强化日常监督力度,同时还要实施监督所有重点预算项目,定期深入执行预算的环节,从而完善预算监督体系。
最后,如果在监督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必须及时进行通报,要求相关责任人在一定的期限内整改完成,只有常态化开展预算监督工作,运用多样的方式进行监督,才能够使监督工作促进预算管理工作高效进行。
首先,我国事业单位必须在制定预算管理的考核绩效目标的时候,保证其科学性以及合理性。我国财政部门已经为事业单位提供了相应的参考指标体系,但是我国境内的事业单位有着不同的类型,需要开展不同类型的业务工作,因此事业单位不能只是依赖财政部门给出的参考指标体系,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科学合理、与自身业务工作相契合的绩效目标,使预算管理相关考核活动不会变为“形象工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事业单位应当将预算绩效目标放到预算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而不是在执行预算环节结束以后,回溯预算管理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
其次,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相关绩效信息,应当在内部以及外部公开,积极构建社会参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平台和渠道。在对预算管理的绩效进行评价的时候,事业单位可以适当地引进社会力量,或者引进权威性较高的第三方机构,对自身的预算管理工作进行打分,从而获得更为客观的预算绩效考核结果,促进考核结果与预算管理工作有机融合。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必须增加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在所有考核指标之中的权重,以此来引导内部全体工作人员产生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同时积极转化绩效考核结果[5]。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经济体制层面的改革仍旧在持续,我国事业单位又面临着新时代带来的新挑战,在日趋复杂的环境中,事业单位要想促进自身进步,同时保证自身发展的稳定,就必须充分认知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发现问题,然后运用行之有效的策略,及时解决预算管理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使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实现,为我国经济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