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巍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南乐县供电公司,河南 濮阳 457400)
相比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的财务管理水平仍然比较低下,无论是管理理念还是管理方法,都呈现出很大的差距。尤其从信息化的视角来看,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也更加僵化,不仅财务信息无法得以及时的汇总和整合,信息质量也很难得以有效的保证。在这样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推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改革的进程,也更有必要性,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关系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展开的目标来看,便是保障国家资源的物尽其用。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组织,国有企业的资金获取渠道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所以如何在使用国家资金的过程中,保证资金利用的合理性和使用效率也是需要重点管控的内容。相比于传统的人为操作的财务管理模式,信息化技术支持下的财务管理也可以进一步规范国家资金和资源的使用过程,避免造成国家财产的浪费。
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内容就包括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而信息化的改革,则可以让国有企业在市场分析的环节更加精准,而且对于企业自有的资金也可以进行客观的评判和分析,在数据指标的支撑之下,企业所开展的筹资和投资活动也会更加科学,可有效促进国有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不同于一般企业,国有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大,其生存和发展也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利益。所以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是对于国家财产的有效保证。在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由于人为干预过多,不仅工作的开展质量较低,而且也产生了很多主观性的违规违法行为,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改革,也可对企业资产的流动形成全面的监控和分析,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也能够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综合因素之下,企业的经济效益势必会得以显著的提升。
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改革,强调财务管理的流程足够标准,也足够完善,但当前很多国有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仍然暴露出标准化不足的问题,甚至很多管理程序都是临时附加的,这就导致信息化的数据不够明确,难以满足生产经营活动的需求,最终影响到财务管理效果。
进入到21世纪以来,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也实现了全面的升级,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基础。但是结合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现状来看,发现很多新型的信息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地使用。一方面财务管理人员担心信息安全问题,不愿意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财务数据信息的传输和存储。另一方面很多财务管理人员由于观念落后,不接受新的技术手段,而且也不具备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所以信息技术的价值和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
虽然国有企业普遍资本比较雄厚,但是出于成本的考虑,直到近年来,才在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系统建设上予以一定的投入。不过当前国有企业的信息化软件系统所给予的支持还是远远不够的,整体来看,国外的信息化软件系统更加具有效力,但是成本过高,超出企业的资金预算,而国内的信息化软件系统虽然便宜,但是系统作用又没有那么明显,所以我国的国有企业也非常矛盾,缺乏信息化软件系统支持,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改革也成了空谈。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改革,也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仅要顾及信息化布局的进程,还要对于各个数据模块进行全面的统筹。比如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信息化数据的处理,以及财务管理的流程,各个环节只有具备足够的适配性,才能有效推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改革进程。不过,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所呈现出来的改革局面,普遍缺乏整体性的特征,所以也导致不同的建设内容出现了很多矛盾和冲突,导致改革的效果不够明显。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体制整体比较僵化,尤其是国有企业,所以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也表现出思想观念的落后。比如很多企业都没有在风险管控方面投入足够的财力和精力,这也是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淡薄、风险防控系统不完善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们对财务风险管理缺乏足够的认知,他们不知道财务风险防范的价值和作用,所以在风险防控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也缺乏应用信息化技术的意识。还有一部分管理者,虽然意识到了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但是在新的发展阶段,他们不具备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仍然按照传统的风险防控办法进行系统建设,那么所打造的系统势必也是不完善的,风险防控的效果也比较有限。这也是我国国有企业的主要隐患,不完善的风险防控系统很容易滋生财务危机,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1.物资采购流程标准化
对于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而言,成本管控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企业的利润。而在成本管理工作之中,物资也是重中之重的一个环节。所以加强物资采购流程的标准化建设,也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改革的关键步骤。首先,要对物资采购进行合理的规划,加大采购审批力度,确保所采购的物资都是生产活动所需的资源。其次,还要基于大数据技术,对物资的价格进行综合对比,在保证物资质量的同时,要严格控制物资的成本支出。
2.生产操作流程标准化
国有企业的生产流程标准化程度,也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水平,所以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改革,也需要从生产操作的层面进行建设。比如物料的配置比例,应用顺序,生产实践,以及最后的产品检测等等,都需要严格按照生产操作的标准流程进行开展。
3.销售流程标准化
对于国有企业的经营过程而言,销售环节也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推进国有企业销售流程的标准化建设,也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改革的重要工作内容。首先,企业需要对市场和客户进行精准定位,对于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同时还要为市场营销人员提供足够的销售标准,给销售人员一定的价格空间,其次,加强应收账款的监管,确保企业的资金运转保持正常的水平。
4.财务管理流程标准化
国有企业推进财务管理流程标准化的建设,需要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从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上进行切入,包括成本预算、资金核算、成本管控、税务管理以及投资决策等活动内容,都需要具备足够完善的制度基础作为保障;第二,基于财务管理制度打造多个部门的协同体系,如财务部门、审计部门都需要根据财务管理规范参与到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工作之中;第三,建立动态性的原则进行财务管理流程和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工作,及时根据国有企业的战略方针调整财务管理内容,保证财务管理流程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大数据技术的影响下,很多国有企业也开始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渗透一些信息技术,所以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当然,以我国多数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现状来看,还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也需要持续推进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服务体系入手,加强信息设施的建设,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操作平台。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加大资金投入,重点打造云计算平台。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环境也更加复杂,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工作势必离不开良好的网络环境的支持,所以企业也需要重视财务管理信息服务网络环境的优化,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改革奠定环境基础。
对于经济实力强大的国有企业而言,可以引用国外更为先进更加成熟的信息化的财务软件,当然,一方面这会耗费大量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存在数据丢失的风险,所以也需要国有企业加强数据的安全管控。相比之下,国内的财务软件信息化水平要更低一些,但是对于经济实力一般的国有企业而言,也并不是不可以应用,一方面其成本更低,另一方面数据安全更加容易得到保证。因此在信息化财务软件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引入国外的软件还是国内的软件,都需要保证数据安全。具体而言,可以采取如下三个渠道建设数据的安全管理:第一,国有企业和软件方签订保密协议,一旦软件方出现违约行为,也需要根据情节轻重付出相应的赔偿;第二,第三方监督机构介入进来,从而对数据信息的传输过程进行监管,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第三,企业方也要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建设,保证数据使用和传输的过程符合安全规范。
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改革,整个过程是相当烦琐的,所以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也要建立长期的发展目标,结合企业现状进行针对性的补强。比如,当下国有企业的信息化人才非常有限,想要短时间内打造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也不现实,所以需要科学布局,比如建立一个三年的建设计划,逐渐进行模块的上线工作,持续进行试验和校对,从而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逐步提升。比如可以从系统上线阶段和系统运行阶段两个环节进行建设,对于前者,需要做好数据准备工作,优化管理流程,加强人员的培训指导,并做好其他模块上线的过渡工作。而对于后者,需要构建系统数据运行的管理报表,并加强共享技术和智能技术的使用,为企业的生产、销售和风险控制以及决策等各环节提供有力的支持。
1.基于财务预警分析指标强化风险预防
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首先,需要做好财务预警分析指标的改进,加强风险的预防,通过财务预警分析指标的建立,能够让国有企业打造出更为完善的信息化的指标化的预警系统,国有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也可以得到有效的预测。同时,从企业人员的角度来看,也能够结合财务管理的风险问题来快速制定报警处置计划。工作人员需结合政府机构的计划和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做好把控,尤其针对其中存在的金融风险问题,做好防范工作,将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扼杀于萌芽阶段。其次,则是针对项目资金过剩的问题,对资金的分配进行优化,做好预算管理,从而将资金控制到正常的水平,提升资金的利用率。最后,国有企业进行预算之前,可通过信息化的内部控制体系和指标来针对其中的规模和基金的利息收入与支出上升进行控制,从而在第二年遇到过大预算开支时能够避免未动用基金的预算调整。
2.构建信息化的内外部监督协同体系
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做好内外部监督协同的作用发挥,尤其是自我监督和评价,更是需要进行重点完善的内容。具体而言需要从内部监督和审计系统的角度予以健全,通过制度方面的优化和调整,从而提升内控效力。此外,除了国有企业的内部监督外,也需要进一步做好外部监督工作,包括整合金融、财政、审计等部门,切实发挥出这些部门的协同作用。通过监督工作的有效落实,防止行防止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失效。因此,在这一基础上,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展开,应当尤其关注好全体人员的监督和控制。其中,国有企业的每个部门都需要做好有效的合作,切实发挥出部门之间的作用,提高部门之间的协同力。以此来推动国有企业财务工作有序展开,保证国有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3.基于信息技术落实全面控制的理念
完善的内控机制是国有企业进行控制管理工作的保障性体系,尤其在财务管理实践之中,实施信息化的控制方案也更有必要。首先,国有企业需要加强自我评价和监督,同时也需要针对内部审计监督的结果做好及时的清理,依托于信息技术形成监督报告,针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情况开展综合性的评价。其次,则是需要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数据信息的核实,既要积极履行监督的经济责任,也要积极履行财务人员的责任,推动权责分离制度的展开。最后,则是需要进一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好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不仅仅是针对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提升,更要针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进行提升,并在工作展开的过程中制定出统一的标准、规范和流程,切实减少人员的失误,切实避免给国有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同时,也需要依托信息技术做好人员的考核与评价,并进行科学规范性的技术指导,整合人员主体力量,实现国有企业的持续稳定性发展。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改革,可提升国家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有利于筹资和投资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提升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不过当前我国国有企业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改革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管理流程不够规范,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知不足,缺少信息化软件系统支持,改革布局缺乏整体性,风险防控系统不健全,信息化人才不足等,都影响了改革的进程。因此,在未来的改革工作中,国有企业也需要持续推进生产经营活动的标准化建设,提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视,加强信息化软件系统建设,科学布局,整体筹划,打造信息化的内控机制,加强人才资源建设,重点培养信息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