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琼飞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民族学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和底蕴,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互惠共赢,提升民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在海洋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过程中,海南渔民是重要的参与主体,强化海南渔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自觉心理认同感,能够为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新思路、新对策。
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具体的海洋实践密切相关,是我国传统海洋文化的瑰宝。推进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升海南渔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自觉心理认同感,能够有效团结各民族人民,有利于促进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民族团结、友好互助、和谐为基本要求,能够促进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繁荣、共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团结工作的指导性思想,不仅与民族工作密切相关,还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爱国主义是核心元素。对于海南渔民来说,增强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自觉心理认同感,需要其对中华民族共同的前途命运和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对中华民族这一集体身份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培养海南渔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心理认同感,能够使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牢牢树立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有利于坚定海南渔民的信念信仰。尤其在面对一些民族分裂活动、西方敌对势力时也能坚定初心,这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2.有利于推进民族团结
从民族团结的角度来看,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有机统一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人民的不懈奋斗。各民族经过长期的交往实践已经成为经济上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文化上相互交融的文化共同体。各民族在地理位置、区域环境、历史传统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发展中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自觉心理认同感的培养,能够使各民族更加稳定地发展,有利于培育各民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意识,有效减少由于短期利益不均衡而引发的矛盾。
3.有利于凝聚精神力量
从精神力量的角度来看,民族精神反映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向心力,而这些内容又与民族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中华民族能够快速改变积贫积弱的面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离不开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在民族危机面前,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当前,中华民族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推动56个民族共同发展进步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梦想,而这一梦想的实现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做支撑。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心理认同感,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向心力,有利于发挥精神力量的支撑引导作用。
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沿海群众的生活习俗、生产劳作、宗教信仰、体育赛事等,与当地人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海洋文学、艺术作品、海洋民间习俗、海洋节庆活动、海洋传统技艺。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强的通俗性、多样性、地域性,有着极为鲜明的海洋特色,能够充分展现出沿海地区居民豪放粗犷的精神气质。以海南为例,由于海南地区相对封闭和独立,其地域特色较为鲜明,渔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根据不同鱼类的生长特点、海洋状况、地形特征摸索出了许多捕捞方式,也形成了以捕鱼文化为主的海洋文化和丰富多样的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有效反映出早期沿海渔民生产生活的方式,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鲜明的地域特点。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商业化、市场化等的快速发展,沿海地区的水下文化遗产面临着强烈的冲击,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与破坏,因此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一旦遗失将难以找回,再加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多以言传身教为主,传承方法单一,如果传承不当或保护不足,将会使许多经典的文化遗产濒临消失。推进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提升海洋经济的发展底蕴,促进海岛旅游的深层次发展,增强沿海渔民的发展潜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1.参与主体单薄
目前,在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参与主体单一的问题较为突出。尤其在市场化、商业化的冲击之下,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节庆仪式、文化表演、歌剧戏曲逐渐被加入当地的旅游项目中,并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模式。这种较为固定的非遗呈现方式使得渔民和当地居民从中获得的满足感极为有限,大大降低了沿海渔民参与的积极性。
2.保护项目单一
号子渔歌、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工艺等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大批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再加上传承人老龄化问题严峻,很多传统技艺都濒临失传。年轻一代的渔民生活在现代化的环境中,长期远离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逐渐失去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这进一步加大了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难度。此外,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内容较为单一,也是影响海南渔民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原因。
3.原生性开发与发展性开发之间充满矛盾
在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过程中,一些矛盾较为突出。首先,原生态的文化环境与当地渔民现实的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矛盾。现代渔业以现代化、科技化、机械化为主要特征,而这些现代气息浓厚的经济生产方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环境存在矛盾。此外,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年代越久远,其与现代人的关联就越薄弱,也越难以引起现代人的共鸣,这削弱了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
对于海南渔民来说,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心理认同感,需要建设当地渔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引导海南渔民共知、共情、共思、共忆。培育海南渔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自觉心理认同感需要从认知、情感、思维三大方面入手,要做好教育宣传工作,引导当地渔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一个基本认知,使其产生共鸣,这是生成认同感的前提和基础。尤其要基于海南的地域特色,结合渔民的观念习俗、传统文化,丰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要结合地域特色、经济发展、文化习俗等内容,加强当地渔民对国家的情感,增强其归属感、认同感。通过共同的情感联系,构筑起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纽带。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自觉心理认同感的培养过程中,核心是共同的思维,在建立共同的认知和情感后,需要群体具备同样的思维方式,可以结合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物产资源,以共同认知为基础,推动共同情感、共同思维的形成。
从情感记忆的角度来看,在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感后,还需要对这种认同进行强化,从而在人民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对此,要构筑共同记忆。共同记忆是反复选择的过程,在特定的刺激下,能够有效唤起大脑中的某一记忆节点,从而使群体形成共通记忆和有效连接,这种记忆带有层次性,可以划分为民族记忆、地方记忆、国家记忆。在海南渔民中开展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要结合不同的记忆节点,做好记忆唤醒工作。可以利用海南当地特殊的节日庆典做好宣传工作,使海南渔民从知识体系到价值观念,再到情感表达和信仰体系构建起共同的精神文化系统,充分挖掘当地海洋文化独特的魅力,从而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效的生存和强化空间。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经过几十年的新闻媒体报道,各地民众对中华民族的认知已经十分深入,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还有待加强。在海南的渔村社区,还需要进一步发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符号价值,例如,在当地设置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感的宣传标语和海报,使当地渔民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此外,在处理民族问题时,需要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从根本上提升海南地区各民族渔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的宣传推广中,要注意采用通俗易懂的口号,采用接地气的表现手法,从而使当地渔民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一概念。只有将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一个有效的传播符号,做好宣传与推广,才能进一步增进人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精神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有机组成部分,在推动海南渔民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自觉心理认同感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海南当地独特的海洋精神文化的传承和延续,要做好内容挖掘工作。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经验和当地渔民生产生活中的知识技能,做好非遗的传承和挖掘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群体共同认同的精神文化的载体,能够起到团结人心、调解社会矛盾、增强民族认同感的作用。在挖掘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要做好专题调研,结合当地渔村的传统文化和有关资料做好传统手工技艺和民俗风情的调查工作,并做好整理工作。在当地博物馆或民族民俗馆对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展示、保存和收藏,建立健全的分级保护体系和传承体系,推动现有的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纳入到国家、省、市、县4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要结合当地传统渔村的现状构建传承人及传承单位保护体系,加大对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和培训力度,加快构建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打造海南当地渔民沟通交流的平台,充分调动当地民众参与非遗保护的积极性。
渔灯节是沿海地区特色的节庆活动,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推进海南渔民养成中华民族共同体自觉心理认同感的过程中,需要发挥节日庆典的影响力。尤其在新时代背景下,多元化的文化对传统的渔民节日庆典和文化形式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要对海洋民俗中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系统的保护与传承,增强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示范力。政府要加大对渔灯节的支持与投入,从资金支持、队伍建设、设施建设、志愿服务、资源协调、网络推广等方面入手,切实调动广大渔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其自觉主动地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
推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多方主体协同合作,构建起多方合作的良性机制。在这一过程,应以政府为主导,充分调动社会各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加快构建职责明确、协调运转的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机制。广大渔民要结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和要求,自觉保护好民族文化遗产,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