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良伟
(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鲁塘镇动物防疫站,湖南 郴州 423000)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猪肉需求量增加,使养猪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具有关部门统计,市场上对于猪肉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转型饲养猪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很多转型饲养人员对很多疾病的防控还缺乏经验,只是一味盲目的扩大养殖的规模,却缺少养殖的技术关键。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就需要在养殖中饲养人员做好疾病预防措施,确保猪群的健康养殖。本来主要就是针对猪群的养殖关键和对疫病的防护措施进行一定的研究。
想要培育健康的猪,对于选品非常重要,也是养殖是否成功的关键,品种的好坏都会直接影响到猪群的生长速度。饲养人员在选品时,首先应该要注意选择良种猪场,最好是选育生长快的,饲料利用率高的,胴体品质好的优良猪。其次,还要外表特征符合的,例如身体匀称的,四肢强健的,健康的猪,就是饲养人员的首要选择。
首先养猪场应该建立在地址高,且通风好地方,其次饲养人员要考虑交通是否便利,饮水方面是否充足。最好是远离村庄,因为养殖时所产生的粪便味道较大,给别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变,禁止滥用地,节约成本,保护大自然,一定要从疾病的防控角度进行选择,不仅要保证周围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同时还需要最大限度地靠近放牧场地,周围不能出现屠宰场、污水处理厂以及有污染水源的地方,除此之外,还需要保证养殖场没有发生传染性疾病,并且能够保持交通通畅,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个合格的养殖场地。
饲养人员在喂养时要注意饲养管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配合优质饲料,已经发霉或者是变质的饲料不能因为节约成本而继续给猪群使用,并且不同阶段的猪群配合的饲料不一样,要确保猪群在每个阶段都能营养均衡,要充分发挥猪的遗传潜能。最后猪场的整个布局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猪的气味比较大,要确保猪场的空气流通,饲养人员要确保猪场有足够的通风口,在炎热的夏季要给猪群做降暑工作,在冬季时要注意猪场的保暖,确保猪场的干净卫生,预防疾病的产生和畜禽之间的交叉感染。
虽然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养殖的规模扩大,但是还是有少数人依然按照传统的养殖模式在饲养猪,很多散养户甚至对猪群的喂养还是剩菜剩饭,因此,在开展猪饲养的过程中,饲养人员需要充分了解猪的生长习性,并且还需要保证饲料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另外,猪群在饲养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同的情况,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一般而言,当猪仔断奶之后,猪就会进行到迅速生长阶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迅速发育阶段,主要表现为体型迅速变大,并且食量特别地高。最后,在发展猪饲养的过程中,要注意猪的身体状况,只要发现一头猪出现不良症状就要立刻将他们隔离开来,预防猪瘟的发生。
在开展猪饲养的过程中,不仅要科学地选择猪的品种,积极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还需要认真地对猪饲料进行科学的管理工作,保证饲料的科学投喂工作,避免出现传染病的方式。在实际的喂养过程中,养殖户要保证饲料的多样化,并且在猪生长的不同阶段喂养不同的饲料,保证猪营养充分。如果有条件的养殖户,还可以在养殖场的周围种植一些饲料,除了这些天然饲料之外,养殖户还需要准备一些人工饲料,进行科学地配比,一来保证营养充足。不仅如此,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还需要进行饲料的科学搭配,结合猪的不同生长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投喂工作。以此来保证猪仔的食量保持正常,除了奶制品之外,还需要添加一些人工饲料,保证羔猪的营养均衡。
为了保养猪的健康成长,缩短猪的成长周期,养殖户在进行喂养的过程中,还需要对饲料进行科学的调整,除了增加猪的体重之外,还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在配比饲料的过程中,保证猪每天均衡地摄入蛋白质,保证猪群消化功能的正常,避免在猪的肠胃中发生疾病的情况,影响猪仔的顺利生长。一般而言,饲养人员需要按照1/3比例来添加蛋白质,以此来保证猪科学地摄入营养。
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一定要控制好圈舍内的温度,比如,对于猪仔而言,需要保证圈舍的温度维持在8~26℃左右,如果在冬季,则需要控制在28℃以上。特别是在冬季的情况,养殖人员一定要定期检查圈舍内的温度,不能出现较大的温差变化,因为猪仔的抵抗力比较弱,一旦出现较大幅度的温度变化,将会导致猪仔生病,进而传染整个圈舍。进入夏季之后,因为外面的温度比较高,湿度也比较大,需要养殖人员做好圈舍的通风换气工作,将圈舍的温度控制在34 ℃左右,不能出现过热的问题。除此之外,养殖人员还需要控制好圈舍的湿度,做好相应的排湿工作,如果圈舍内的湿度比较大的话,则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可以采取石灰铺垫的方式,不仅能够保证除湿的效果,同时还能够起到杀菌的作用。
对于圈舍而言,在选址的过程中,一定要远离人类的居住区,并且要保证圈舍具有良好的通风换气,保证水质的干净,每到换气时候都需要提前对圈舍进行消毒消杀工作。
夏季的温度比较高,蚊虫泛滥,饲养人员需要注意采取必要的驱蚊措施,同时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躲避蛇虫鼠疫,及时地进行消毒工作,避免发生传染性疾病。
一般而言,猪群内发生传染性疾病,主要是通过猪的粪便和呼吸道进行传染,所以,饲养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每日对圈舍进行清理,及时地消毒,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杜绝发生传染病的方式。
虽然通过科学的管理,以及消毒杀菌工作能够避免发生传染性的疾病,但是,还需要及时地对猪群接种疫苗,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猪仔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健康成长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通过了解我们发现,在猪养殖的过程中,常发的疾病主要集中在消化道疾病方面、呼吸道疾病方面以及寄生虫疾病,导致上述几种疾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基于此,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养殖户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为猪群注射疫苗。需要养殖户注意的是,在疾病的防治过程中,需要秉承“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通过科学化管理,精细化的管理,定期地接种疫苗,以此来提高猪的免疫力,从根本上杜绝猪发生传染性疾病的情况,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在实际的养殖的过程中,养殖人员需要结合猪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的管理计划。首先,保证饲料的多样性,保证营养价值均衡,要定期地为猪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保证猪消化功能的正常。其次,不能对猪群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同时还需要保证水质的干净,避免水源污染。最后,保持通风换气良好,定期地清理圈舍,让猪群每天都能够接受到充足的阳光,以此保证疾病的发生,保证猪的健康生长。
对于猪养殖而言,在防疫的过程中,除了要做好圈舍内部的清理和消毒的过程中,饲养人员可以使用3%的来苏尔溶液、20%的生石灰溶液、2%的草木灰溶液、5%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消毒。如果进入传染病高发季节之后,则需要及时地制定科学的消杀策略,增加消杀的次数。另外,因为猪的传染疾病主要是通过粪便进行传染,所以,饲养人员一定要妥善处理猪群排泄物,避免因为堆积出现发酵的情况。除此之外,养殖人员还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疫苗,定期地做好疫苗的接种工作,避免出现传染疾病的情况。作为饲养人员,也需要加强学生,特别是加强对传染疾病方面知识的学习,还需要积极地与地方的防疫工作站进行联系,结成战略合作关系。
随着我国疾病防治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畜牧业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猪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欢迎的肉制品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猪群养殖技术发展。在猪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养殖户需要转变传统的养殖理念,更新传统的养殖模式,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以此来保证猪群的健康生长。除此之外,养殖人员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加强对传染性疾病方面知识的学习,掌握传染疾病防治的措施和方法,积极地与地方防疫工作站保持密切的关系,及时掌握传染疾病发生的情况,及时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杜绝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将传染性疾病扼杀在萌芽阶段,避免造成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