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桑措赤
(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热龙乡人民政府,西藏 日喀则 857400)
今年来,我国的养殖业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在西藏地区更是规模化的养殖,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牛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多。很多养殖人员依然依靠传统的养殖模式,缺乏科学养殖,并且大规模的养殖也容易引起牛出血性败血症,它对于牛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发病率快,死亡率高,传播较快,很容易造成群体死亡。因此饲养人员应该在养殖过程中注意好防护措施,要及时做好预防,全面综合防控,减少经济损失,保护牛的健康成长。
热龙乡,位于江孜县城东部,距县城60km。山南市和日喀则市的交界处,平均海拔4600m。龙马和上游地带。
全乡有7个行政村,其中5个纯牧村(马玉村、罗布岗村、夏雄村、比龙村、果琼村),2个半农半牧村(曲堆村、比萨村)15个自然村。
现总有480户2320人,其中户籍户数460户和户籍人数2240人(农民455户2180人、),在校生42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06户、480人,异地搬迁12户、48人,种植业确权共有154hm2、土地确权前习惯137.53hm2;2022年粮食农作物总产量61万kg,草场面积44094.07hm2,牲畜存栏总头数25362(头,只,匹),其中绵羊20652只、山羊368只、牦牛3514头、黄牛726头、犏牛68头、马34匹。
(1)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是因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只要是触碰到传染的载体,例如,病牛的粪便物,病牛的食用槽等等就容易传染该病,其次周围的环境也会成为传播源,如果没有及时地做好消毒工作,那么就会造成大规模的牛传染。
(2)该病没有季节性,如果冷热交替明显,周围环境潮湿,闷热,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多发。虽然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但还是以秋季以及夏季发病率较高,因为在西藏地区多数都是大规模养殖,一旦传染上该病那么就难以控制。
(3)多杀性巴氏杆菌不管是畜禽还是对人都有致病性。
(4)它是一种多发病,基本上每年都有很有一部分的牛死于本病,在发病初期往往查不到传染源,也无明显症状。
牛出血性败血症主要是分为两种,一种急性型,一种是慢性型。
急性型:毫无征兆的发病,突然发作,病牛的体温升高,并且精神状态不佳,没有食欲,还伴有晕倒,病牛的头部会有明显的水肿,排泄物呈现浆液状,带有腥臭非常难闻,饲养人员可以凭此判断牛当前的症状。因为急性型死亡率较高,如果饲养人员没有及时采取措施,那么就会造成大范围的牛感染,难以控制。在牛发病时根据研究发现,牛的舌头变得肿大,呈现蓝色,时而舌头外伸。
慢性型:在感染后牛会出现一系列症状,例如,没有食欲,胸部还会有明显的疼痛和胀痛,时长张口吐舌,排泄物呈现稀状,还有明显的鼻炎症状,慢性型发病慢,但是便于观察,饲养人员可以对此进行区分,对症采取措施。
牛出败病常发生在头颈,还有牛的胸部水肿,在养殖中被人称为“牛肿脖子”被感染后的牛精神状态不佳,反应慢,不能站立,喜欢卧躺,眼角一直流泪。根据牛的临床症状可见,可将牛出败分为败血型、水肿型和肺炎型,但大多表现为混合型。
败血型:病牛的体温升高,可高达41~42℃,病牛的心跳加快,食欲废觉,还会呈现呼吸困难,排泄物带血的症状。因为发病快,所以很多时候在饲养人员还没有观察和发现时就已经死亡。通过对病死的牛解剖可以发现,牛的颈部淋巴结和背部淋巴结都出现出血和肿大的情况,并且死牛的气管黏膜,舌和皮下组织广泛性出血,肝、肾实质变性,淋巴结显著水肿,体腔积浆性、纤维素性渗出液。在将肿胀的组织切开后会发现,牛的内脏都有严重出血症状,牛的胸腔还堆积了大量的渗出液。
水肿型:患病的牛,头颈部和咽喉的位置都有水肿,肿胀的部位会呈现血性浸润,严重的水肿还会影响到牛的前胸,和周围的部分组织器官。病牛会出现呼吸困难,常常因为不能正在呼吸而死亡。
肺炎性:主要的表现是体温突然升高,呼吸不畅,还伴有咳嗽,在病牛的鼻孔还会发现常常有粘液性液体流出,病牛会出现头颈往前伸,张大嘴巴呼吸,因为肺炎性的病程对于其他病程来说最长的,有的甚至可以拖至一周及其以上。主要是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变化,胸腔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液;肺呈不同期肝变,切面大理石状,有纤维素心包炎,肺与心包、胸膜粘连。
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养殖场内,最好采取自繁自养,从而避免外来肉牛携带病毒的情况出现。不得已只能引进外地优质肉牛时,要先仔细检查引入的犊牛,并免疫注射疫苗。在运输过程中,做好保护措施,以防引入肉牛应激从而感染病毒,装卸之后,养殖场需安排专门的场地进行隔离,确保引入肉牛完全健康并未携带、感染病毒后方可混养。
定期检查是每个养殖场必须要认真严格执行的工作内容之一,对饲养肉牛牛群定期进行基本的疫病检测,能尽早发现携带病原或者已经患病的牛,发现病牛立即对其采取隔离饲养,并对症进行治疗。对于引入的犊牛,如果在隔离饲养期间发现感染疾病,则要尽快采取有效治疗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处理,防止其将病原体扩散至牛群中。
时刻注意养殖场内的卫生问题,同时需要保牛群生活的地区保持安静、干燥。另外还需避免多次牛转栏和混群,减少应激源能极大降低牛群因应激反应而免疫力下降,进而患该病的概率。首先,要对所有的进出养殖场的车辆和人群进行全方位的消毒,特别是外来的车辆,除特定情况最好不能进去养殖场内,如果要进入也要做好消毒工作后才能进入,其次,养殖人员应该在场内建立一个完整全面的消毒设备,比如,可以在场内设置多个消毒池,还有消毒柜和消毒沟,主要预防出血性败血症。还有对畜禽的器具,比如食用槽,饮水处都要进行全方位的消毒,不同的消毒设施交替使用,可以达到更好的消毒效果。最后,在进行消毒场内的人,也要做好全方位的消毒工作,最好是穿戴好防护服,再进入养殖场内。
因为出血性败血症的死亡率特别高,发病快,如果牛患有该病会在短时间内死亡,防不胜防,因此,饲养人员要对牛群的每日状态和饮食来观察,如果发现牛群内有食欲不佳或者是体温升高的,要做好隔离,并且根据牛群当时的情况做好分析,对症下药,做好及时处理,及时治疗。治疗该病的有效药物是左旋氧氟沙星和硫酸丁胺卡那霉素,治疗方式主要是以肌肉注射,饲养人员要结合病牛的体重来合理配置药量,如果饲养人员发现病牛的症状只是轻微,就可以采取连续服用五天,并且在服务药物的时间段内要配合服用一定数量的维生素和糖盐水,要预防病牛会出现脱水的情况。
圈舍周围的环境卫生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畜禽在出生时就会带有细菌病毒,因此养殖人员要把圈舍周围的虫鼠都消灭干净,预防细菌混合感染。首先,养殖人员要将畜禽的排泄物,尿液,还有未食用的饲料都要 清理干净,做好消毒,并且将残余物都堆积在一起,严禁乱扔,特别是畜禽的排泄物,如果乱扔不做处理容易造成空气污染和环境污染。其次,也要做好地面的干净,要将与畜禽养殖无关的器具不要随意地放在圈舍内,特别是角落也要做好清洁,如果器具太多乱放就会容易引起细菌滋生。最后,在圈舍的地板做好清理后,不要留下积水,如果在清理后发现地面有水,可以在上面铺上一层生石灰,预防潮湿。
因为体质较差的牛群很容易患有出血性败血症,因此饲养人员应该要注意牛群的饮食配料,着重提升牛群的身体体质,要采取科学的饲料方式来管理牛群。首先,牛群的饲料应该全部采用全价饲料,保证饲料的品质,像西藏地区大规模的养殖户还可以跟当地的饲料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确保提供的都是优质的饲料。其次,养殖户应该注意饲料的存放地点,要确保在干燥的,通风较好的环境,切记不能存放在潮湿的地区,要防止饲料出现发霉,或者是质变的情况。已经发霉的饲料不能放置在牛群的食用槽里面,对于饲料的清水也要保证是干净卫生的,养殖人员还可以在饮水中添加一定量的广谱消毒剂。最后,饲养人员应该要注重对牛群饲料的营养搭配,预防出现牛群的营养不良,在早冬季节可以在圈舍添加青干草,或者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维生素,微量元素,主要是帮助牛群提升身体素质。
出血性败血症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疫病,呈现地区性流行特点,患病牛只死亡率较高,养殖户要认识到其危害性,并且做好相关防护措施,确保牛群健康生长,推动牛养殖行业的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