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南充市嘉陵区农业农村局,四川 南充 637100)
所谓设施蔬菜栽培技术,指的就是在不适宜蔬菜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下,在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通过人为方式的介入,建立结构设施,摆脱气候、季节等因素的限制,创造适宜蔬菜生长发育的条件,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不利因素对蔬菜种植所产生的影响,实现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基于此,本文特针对设施蔬菜栽培土肥管理进行深入探究,以此来进一步提高设施蔬菜的产量和质量[1]。
在我国耕地中,土壤养分贫瘠是最为普遍的问题之一,由于盲目大量施用化肥、大量施用农药、大水漫灌,导致土壤PH值失调,土壤酸化严重,土壤微生物失衡、重茬障碍。当前土壤普遍存在土壤板结、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土壤生物现状恶化、土传病害严重等问题,根据当下设施蔬菜栽培实际情况,对土壤肥料问题加以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点,首先是土壤盐分聚集问题,种植者使用大量的化肥,使土壤养分供大于求或者供非所求,造成肥料在土壤中积累,土壤盐碱化,严重影响蔬菜根系的吸水和吸肥能力,影响蔬菜生长,降低了蔬菜种植的产量与质量[2];其次是土壤养分不平衡问题,在设施蔬菜的栽培过程中,主要栽培的蔬菜种类为茄瓜类,而在种植这类蔬菜时,选择的施肥料也有所不同,而一部分种植者由于缺少对设施蔬菜的正确认识,对作物需肥特性不了解,不能针对性地用肥,而是按照习惯施肥,施肥比例、结构不合理,以氮肥和磷肥为主,钾肥比例过低,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土壤中的氮,磷,钾等物质含量比例失调;有机肥施用过少,长效缓效肥料少,营养不均衡,土壤理化性质差导致根系生长不良,活性差,从而严重影响了蔬菜的生长,甚至还带来严重的病虫害问题。最后是土壤酸化严重,酸化严重也是设施蔬菜种植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种植蔬菜时长期使用化学肥料,进而导致土壤酸化[3]。而在蔬菜的种植过程中,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十分明确,一旦土壤酸化严重,则直接影响到蔬菜的产量与质量。
土壤是最重要的农业自然资源,是整个农业生产的基础,肥料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作物的粮食。在设施蔬菜的种植过程中,一些种植户为了增加收益和产量,使蔬菜看起来更新鲜、美观,往往会使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由于滥用药物和肥料,造成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土壤环境遭到破坏,增加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种植者往往又会增加肥料和农药的施用量,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投入成本增加,种植效益低下,生产出的产品品质下降,直接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蔬菜种植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必须要开展土肥管理,高度重视改土培肥,给作物创造健康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提高产出投入比,在实现种植者增加收益目的的基础上,保障蔬菜品质,使人们可以食用到更加安全、健康的蔬菜,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日益需要[4]。
氮肥是蔬菜种植过程中使用最多的一种肥料,一方面可以提升蔬菜的产量与品质,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蔬菜的食用口感,特别是一些绿叶蔬菜,能显著提高外观。但在氮肥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其具有极强的挥发性,所以要做好覆盖处理并及时浇水,以此确保氮肥可以在土壤中得到更好的稀释,保证氮肥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除此之外,也要严格控制氮肥的使用量,避免过度使用而引发土壤硬化等问题。尽可能多施用农家肥、有机肥,配合施用一些化肥,在绿色食品中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对叶菜类最后一次追肥必须在收获前30天进行。
在不同种类蔬菜的不同生长周期期间,对钾肥都有一定的需求量,特别是茄果类蔬菜,钾肥量一旦不足,很容易造成蔬菜叶片表面变黄等问题产生并影响到蔬菜的产量,所以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务必要严格保证钾肥的使用比例,做到合理施肥。
磷肥在土壤中容易被固定,肥效低,并使土壤盐渍化,最好分层施,即大部分作基肥集中深施,少部分浅施,也可与有机肥混合施,可有效减少磷与土壤的接触,并且有机肥的分解物可减少土壤中铁、铝等对磷的固定;也可制成颗粒肥,或者做根外追肥,都能提高磷的有效性[5]。
复混肥一般在N、P、K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标明养分含量的肥料,具有养分种类多,含量高,且施用方便,能平衡施肥,但是比例固定,难以完全满足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和不同作物以及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要,所以要根据不同情况合理选择肥料。
有机肥速效肥料含量低,但养分齐全,肥效缓慢长久,一般用作基肥,可以改善土壤条件,增加土壤团体结构,增强土壤肥力,提高作物抗性,改善作物品质,所以在蔬菜种植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有机肥。如大量规模化养殖场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等农家肥,而且我国秸秆资源丰富,秸秆高温堆制后作为栽培基质使用,营养元素含量丰富,肥效期长。但在制作有机肥时需要注意,务必要确保有机肥充分发酵腐熟后才可以使用[5]。
相比于其他类型肥料,生物肥料安全无毒、无害,同时不会污染环境,所谓生物肥料,指的是微生物在经过一定的活动后所产生的天然肥料,所以生物肥料也常被称为菌肥。生物肥料的主要类型有腐殖酸类肥料、微生物复合肥料、微生物菌肥,在蔬菜种植过程中使用生物肥,可以促进蔬菜的生长,提高蔬菜的抗旱能力、抗病能力等,更关键的是安全性极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营养元素并非生物肥料,所以在施肥过程中,也无法取代无机肥和有机肥[6]。
土壤消毒可以高效快速杀灭土壤中真菌、细菌、线虫、杂草,防止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能很好解决作物的重茬问题,非常适合在设施蔬菜上使用。设施蔬菜常用的有药剂消毒和高温闷棚,如果棚室休棚时间短,可以选择药剂消毒,如用石灰氮、甲基硫菌灵等可以防治根结线虫、根腐病、枯萎病。最好在夏季前茬拉秧后,预留充足的休棚时间,选择高温闷棚,高温闷棚有“干闷”和“湿闷”,“干闷”是指拉秧后直接密闭大棚进行闷棚,可以杀死土壤表层的病虫,“湿闷”是拉秧后将大棚灌上足水,密闭棚室,使土壤耕作层达到较高的温度,持续20天以上,达到耕作层杀菌灭虫的目的,“湿闷”一般根据实际情况,会结合药剂和有机肥一起施用,如有机肥高温闷棚、秸秆还田高温闷棚、石灰氮高温闷棚等。闷棚结束后,通风一星期左右,最好施入生物肥等肥料,可以更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升肥效。如果“干闷”和“湿闷”相结合,效果会更好[7]。
设施蔬菜施肥应坚持“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多元复合肥为主,单元素肥料为辅”的原则,注意有机肥与化肥的配合,并根据不同作物合理配比氮、磷、钾及中、微肥[8]。基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70%以上,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部分速效肥;追肥是基肥的补充,多为速效型的氮、钾肥和少量磷肥,要少施、勤施,一般在产品器官形成期多次施用,方式有埋施、撒施、冲施等;根外追肥作为一种辅助措施,是将化学肥料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喷施于叶片上,具有见效快特点,但要注意浓度不能太高以免灼伤叶片。要根据肥料的特性合理选择施肥方式,如有机肥肥效缓慢,大量被用作基肥;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作根外追肥可防止磷在土壤中被固定,又能被作物直接吸收。选择肥料时,需要重点关注肥料的营养度,比如,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矿物质、有机酸和微生物等营养物质,这样一来就可以长时间保持最佳的非礼效果,而且刺激性很小。使用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内微生物的数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营养的能力。在当下蔬菜种植中所使用的有机肥种类主要包括秸秆肥、腐殖酸肥、人粪肥等,肥力持久、营养丰富,能够为蔬菜的生长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配合使用还可提高土壤肥力,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结合高温闷棚施入,效果事半功倍。合理施用有机肥,可以减少土壤的盐害,为蔬菜提供全面营养,提高绿色蔬菜的营养价值[9]。如果忽略了有机肥使用的重要性,很容易导致土壤中有机肥含量过低,不利于提高蔬菜品质。除此之外,在有机肥中经常存在杂草、虫卵、病菌等物质,所以,在实际使用前,需要提前进行发酵、堆肥等处理,确保有机肥完全被腐熟分解、无任何虫菌和病菌后才可以施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禁止生粪肥直接施入蔬菜种植区。
在蔬菜土壤和肥料管理中,施肥时间的控制是非常关键的,特别是一些细节的处理,一部分蔬菜种植户在种植蔬菜过程中忽略了对种植时间的控制,实际的种植过程中,有关于施肥时间的把控随意性较大,从而对蔬菜的正常生长产生不良影响,甚至直接对蔬菜品质造成破坏,不仅降低蔬菜质量和产量,同时也会造成肥料等资源的浪费,并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通常情况下,在种植蔬菜过程中,可以根据蔬菜的生长情况、蔬菜的品种等,通过人为的方式控制肥料使用时间,从而提高蔬菜种植产量与质量,与此同时,应严格控制蔬菜中硝酸盐的含量,保证蔬菜的食用安全。如复合微生物肥料傍晚使用,避免高温,并结合覆土、浇水,禁止和杀虫杀菌剂混用。
按照测图配方结果合理配比氮钾磷化肥的使用量,大多数情况下,设施蔬菜氮钾磷化肥的使用需按照1:0.3:0.3的比例进行配比,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设施蔬菜品种,所使用的肥量也要进行严格把控。比如,茄果类设施蔬菜、根菜类设施蔬菜需要使用钾元素含量较多的肥料,所以,在施肥时候,可以适当增加硫酸二氢钾、硫酸钾等钾肥的使用量。再比如,叶菜类蔬菜需要使用大量的氮肥,这也就需要施肥时增加氮肥的使用量,比如,在种植设施青菜时,如果氮肥使用量不足,会导致植株生长细小,同时也容易造成芹菜叶柄空心、老化等问题,同一作物不同生育期需要的肥料比例也不同,如番茄在一二穗果之前,需N、P、K的比例比较均衡,但后期就要提高钾肥的配比,适当降低氮肥的比例[10]。
在种植蔬菜时,要做到各种肥料的均衡搭配,保证蔬菜绿色安全。例如,在蔬菜种植中,不仅要施用适量的有机肥,还要补充适量的化肥,大量、中量、微量元素均衡,这样既可以提高蔬菜种植的产品,也可以强化其品质。在施肥过程中,必须要确保施肥的均衡性,否则非但无法发挥施肥作用,甚至还会起返作用,比如,导致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超高、污染环境等问题,虽然硝酸盐不会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但其转化成为亚硝酸盐后将直接损害人体健康。因此,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必须要合理配比各种肥料的使用量,尽可能地减少硝酸盐的积累,以此来提高蔬菜产量,强化质量。
在蔬菜种植过程中,相对于氮肥,对钾肥的需求量更大,因为蔬菜的整个生长周期都需要适当的元素,所以现阶段很多种植基地为了防止钾肥流失造成蔬菜营养不平衡,提高产品口感,都非常重视钾肥的施用。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钾肥主要有硫酸钾、硝酸钾、磷酸二氢钾和氯化钾,其中,氯化钾效果快,可用于蔬菜种植的基肥和追肥阶段,但需要注意的是,盐碱地不宜施用氯化钾,很容易导致土壤盐碱化程度增加;硫酸钾应用范围较广,很少对蔬菜品种和土壤条件提出要求,所以常作为基肥或追肥使用。
综上所述,在设施蔬菜的栽培和土肥管理过程中,应根据蔬菜的生长特性和需肥规律进行高效种植,通过对土壤和肥料的管理,为蔬菜丰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并结合科学选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多种措施,有效提高设施蔬菜的产量和质量,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