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玉米螟虫害防治

2023-03-21 12:18:19
新农民 2023年5期
关键词:玉米螟虫害危害

申 卓

(铁岭市农业科学院,辽宁 铁岭 112000)

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玉米螟为主要的虫害。这种虫害严重影响到玉米植株的生长,也会大大减少玉米的产量。而玉米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问题是十分关键的。尤其是近两年,辽中地区的玉米受玉米螟虫的危害较大,一定要科学合理地将其消灭。要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理念,帮助农户更好地保证玉米的产量,促进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

1 玉米螟虫害的特点

玉米螟虫属于鳞翅目,是一种多食性的害虫。卵、幼虫、蛹、成虫是玉米螟一生的重要经历。幼崽卵为扁平椭圆形,卵块通常是由几个小卵粒所构成的,为鱼鳞状排列,最初是白色的,后逐渐会带一点黄色。老熟幼虫,体长在25cm左右,圆柱形,头部为深褐色,身体背面的色彩有淡褐、暗褐、灰黄等几种颜色,前、后胸背部各有毛瘤四个,中腹部一负八节背面有二列毛瘤,左右各二个。蛹体长约15~18cm,黄褐色,为长纺锤形,尾部有五负八条上弯的短刺毛。成虫体长大约在14cm,展翅在30cm。色是黄的,翅上有灰褐色的波浪形条纹。由于玉米螟幼虫为钻蛀性害虫,造成的典型表现是中心叶被蛀穿后,张开的玉米叶片上产生整齐的一排排小孔,甚至是不规则的透明薄膜状的小孔。当雄穗抽出后,玉米螟的幼虫就会钻进雄花为害,常常导致雄花基部断裂。也有部分幼虫从茎秆与叶鞘中蛀入秆部,并取食髓部,致使茎秆易遭强风刮折,受害的植株籽粒发育不饱满,青枯或早衰,有些穗上甚至没有玉米籽粒,引起了严重减产。成虫也能咬丝状体、茎秆和雄耳的基部,也能够从其他地方钻入秆轴咬吃玉米粒。玉米螟在玉米植物的茎秆、穗轴和根茎上过冬,幼虫一般为四龄以上。

2 玉米螟虫害产生的原因

玉米螟对各地的春、夏、秋播玉米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中夏播的玉米受到的危害最多。而且玉米螟是玉米、高粱的主要虫害,是具有巨大危害潜力的世界性害虫,也是我国玉米生产的第一大害虫。它每年给粮食生产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往往会造成玉米严重的减产和粮食质量上的损失,发生严重时可造成玉米减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甜玉米种植面积的逐渐扩大,致使玉米螟虫危害加重。因为玉米种植的面积增大,就意味着产生的秸秆余量也大。原本的秸秆还会被用来当作柴火,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很多人都用电或者煤气做饭,也有热水壶烧水,这种方式快捷还环保。也因此秸秆在田地里堆积得越来越多,不仅容易产生玉米螟虫,还有很多的玉米螟老熟幼虫会在秸秆中越冬。越冬的玉米螟虫就会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化蛹、羽化、产卵。这不仅增加了玉米螟的成活率,还为其繁殖提供了有利环境。还有就是经过不断地对玉米螟实施化学防治,让玉米螟产生了抗药性。再加上农民处理虫害时总喜欢依靠传统的办法,就有可能导致对玉米螟的治理不到位,许多先进的治理玉米螟的技术也得不到应用。还有的农民处理玉米螟时也不会太认真,甚至是不处理。当真正发现玉米螟带来的危害时,为时已晚,虫灾已经泛滥。玉米螟也会随着地球纬度的变化而变化,每个年代的玉米螟的形态以及发生地区都是不固定的。

3 玉米螟虫害对玉米的危害

玉米螟这种害虫它可以啃食破坏玉米的芯叶和苞叶、雄穗和雌穗、茎秆与花丝、玉米果穗等各个部位组织,对于心叶期的危害,玉米螟这种害虫最早可以在玉米刚出苗时就会在叶片上产卵危害。这种被害的心叶叫做花叶,由于花叶期不能继续生长发育,所以,在心叶期被害的玉米生长发育不良,长势也偏弱。而针对玉米孕穗期后的危害,在玉米孕穗期后,玉米螟的幼崽卵便出现在玉米穗上啃食,然后将玉米幼崽卵于玉米粒开苞之后钻入雄穗上取食,并也啃食了玉米穗髓。钻蛀穗柄和雌穗的着生节以及附近茎秆中,直接导致了玉米茎秆折断,也就造成了对被害玉米的养分和水分的输导严重限制,因此也就造成了玉米穗生长发育的功能严重限制,玉米穗无法正常生长发育,雌穗也发育不良,结实率明显降低,同时玉米的秸秆在所利用的虫螨条件下,也很易受外力作用而发生破坏,并因此形成大量枯枝,也因此造成了巨大的粮食减产。随后进入二代螟卵和幼虫生长发育的巅峰期,到了4~5龄以后就开始对蛀入雌穗的穗柄、茎轴和着生节以及周围茎秆中进行危害,对受害的玉米养分和水分输导严重限制。对于抽丝灌浆期间的危害,在小麦抽丝灌浆期间玉米螟的幼虫虫龄较大,大量玉米螟进入雌穗内并将花丝咬断,导致玉米穗无法进行灌浆。玉米螟虫还会在玉米穗外部啃食玉米籽粒,在穗中咬食髓部或损伤细胞,都可导致小麦细胞发生霉变,最后逐渐枯死,导致小麦千粒数减少,因此严重影响了小麦的生产。同时由于在抽丝灌浆阶段正处于玉米穗成长期中,而此时的气候状况和空气状况也正是玉米病害大量发生的时候,所以在此时玉米螟对玉米作物健康的危害最为剧烈,也是我们最需要进行玉米螟防治措施的时期。于是,玉米螟也被人们称为玉米的钻心虫。

4 玉米种植过程中玉米螟虫害的防治策略

4.1 投放赤眼蜂

赤眼蜂是玉米螟的天敌,利用赤眼蜂对付玉米螟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就是让赤眼蜂去消灭玉米螟,从而达到防治的效果。因此把握投放的时间很重要,第1次在玉米螟的产卵期,玉米田百株玉米的产卵率达到1~1.5片时,就可以开始第一次放蜂,这个时间大概是在五月下旬。之后间隔5~7d放蜂,每次放蜂10000头左右,也就是六月中旬左右。要保证放蜂的时间和玉米螟成虫产卵的时间一致,才能真正达到防治的效果。赤眼蜂投放的方法也是有要求的,要保证田地必须是成片的,然后差不多每隔三十亩放置一个蜂窝。差不多每亩能放置两个蜂窝。比较规范的放置的方法是从需要放蜂窝的田地的边垄开始数,到第十五个垄就可以放第一个蜂窝,之后再走十五步放第二个。投放蜂窝的天气要尽量选择在晴天,如果有大雨要尽量选择在雨后放置,小雨就没有关系。蜂卡的别法也有讲究,得到蜂卡后要立即别到叶子上,最晚别超过一天时间。同时要均匀分离蜂卡,一般要固定在玉米中部叶片的背,也就是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选择玉米植物叶片的中部。将叶片向下卷成筒状,用牙签或针线在圆筒内,把卵粒朝外集中大面积的放置,避免错过放蜂的最佳时期。要注意:蜂卡的发放一般都是由镇级部门的专业放蜂队伍统一免费发放,如果出现个人出售蜂卡等违规行为,要尽量向当地有关政府举报。以及放蜂之后不能打农药,不然就会导致赤眼蜂卵的死亡。

4.2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防治:第一,要选择抗虫性强的玉米品种,才能够发挥出玉米螟防治的最佳效果。像郁青358,该品种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唯一一个非转基因抗虫玉米新品种。其叶片较长,表面有较厚的绒毛,不适宜玉米螟成虫在该品种的叶片上产卵,通过控制产卵,有效降低了玉米螟的发生概率。而且郁青358这个品种的玉米还能中抗灰斑病等多种病害。据相关研究辨明,即使在出现长达连续40多d强降雨天气,其他玉米品种大面积发生茎腐病和南方锈病的情况下,郁青358也没有发生严重的病害,表现出非常好的抗病能力。为玉米获得高产,提供了保障。因此就建议选择类似的品种,但是不要盲目种植。要在引种之前做好试验,成功后再种植。第二,要改进耕地进度。就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减少春玉米的播种面积,就能够切断最初一代的玉米螟的食物来源,防止进一步扩大范围。之后还可通过混种、套种或套种的方法,提高了玉米螟捕食者的比例,从而减少了玉米的病害。混栽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且在生产时期相似的作物,按某种配比杂交后,种植到同一片土地里。通过对各种粮食作物的适当结合的方法,还提高了各种资源的使用比率。通过选择抗干旱、耐久性较好的粮食作物进行组合种植,还能够减少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损失,从而取得了稳产保收的效益。所谓间种就是指在同一片地,同一时期按一定行数的比例间隔种植两种以上的作物,像玉米和花生就可以间种。套种就是指在一种作物生长到后期时,种上另一种作物。就像玉米和马铃薯就可以,玉米属高秆作物,喜阳且光合作用强;而马铃薯则耐旱喜阴凉,植株较矮。因此,这两种作物高矮搭配,一个利用高空,一个喜低空,既充分利用阳光与空间,又能抑制杂草,二者相辅相成,是一对优质套种作物。第三,就是在农作物收割之后,将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的秸秆、穗轴、根等杂草烧毁,消灭其中的越冬幼虫,降低害虫基数。

4.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就是指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生态控制,大致上可分成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部分。它是减少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数量密度的一个手段。它通过了动植物种类之间的交互联系,以某种或一类生态控制了另一类或另一种类生态。它的主要特征是不污染环境,是以杀虫剂等非生物控制病虫害等手段所不可比的。而且由于这种技术采用方式相对简单,成本低。因此这种方法已经有了近三十年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农户的青睐。而对于玉米的防治虫害也可利用以菌治虫的技术,可以通过将白僵菌封垛的技术防治了越冬中的玉米螟。现在只要把白僵菌散剂放入背负式的机械喷粉机中,然后用木棍在玉米秸秆垛内每平方米捣一个洞,再将喷粉机的喷粉管插入洞内,启动喷粉机,直至杆垛的对面冒出“白烟”即停喷。再喷第二个位置,如此重复直到全垛喷完为止,用菌粉0.25kg/m3左右。最后将整个秸秆垛周围用喷粉机在系统喷一遍,做到喷透、喷好、不漏封。封垛后僵虫率达70%以上,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白僵菌为微生物制剂,对人、畜无害。但如果人体接触白僵菌粉过多,很可能会产生过敏性反应,施用时注意皮肤的保护,如戴上口罩、手套,脖子系上毛巾等。除了这种菌,还可以用苏云金杆菌。它属于一种生物杀虫剂,其原理是利用毒素伴孢晶体和外毒素杀死害虫,对玉米螟具有良好的毒杀作用。其方法主要是采取喷雾的方式,如果是为了防止玉米螟也可以直接撒施到玉米的心叶中。一般使用2000单位/mg颗粒剂300~400g/667m2,或8000单位/mg可湿性粉剂100~200g/667m2,或16000单位/mg可湿性粉剂50~100g/667m2,拌细土均匀心叶撒施。

4.4 喷洒农药

这种手段就属于化学防治手段,这是防治玉米螟的主流方法,一般来说当田间玉米植株的受害率大于3%时,我们就要及时喷施农药(重点喷施心叶)。在虫害初期,我们可以用20ml30%虫螨腈吡丙醚兑水16kg进行叶面喷施,或者用30ml虫螨腈甲维盐兑水16kg进行叶面喷施,或者用20ml5%氟氯氰菊酯乳油兑水16kg进行叶面喷施,每隔7~10d喷一次,视虫情连续喷施1~2次。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农民经常会用到的配方,使用方法都差不多,就是其中含有的化学物质不一样。比如说18%杀虫双400ml加8%敌敌畏200ml兑水120kg左右的喷雾。3%乐尔颗粒剂0.5kg,施于喇叭口或玉米花丝吐出处。98%巴丹可溶性粉剂100g兑水100kg喷雾。这些都对防止玉米螟有很好的效果,就可以结合经济条件或者当地特点进行选购调配。当然,为了防止玉米螟产生抗药性,在用药时最好进行轮换用药。喷洒农药的时间不要过晚,不仅是防治效果一般,玉米苗太过,农药喷洒起来也不方便。农药是属于有害物质,必要的条件下可以用无人机进行喷洒,以免对人体造成危害。同时也建议尽量选择在玉米种植面积大的地方进行喷洒,避免化学残留对其他粮食作物产生危害。时机应该选择在早晨和傍晚,因为玉米螟喜欢在这两种时候活动。但化学预防是有它的不足之处的,缺陷是有机会对植物造成药害,杀伤有益细菌,导致病原物形成的措施,以及可能导致的安全风险。可能引起严重环境污染,在应用过程中,可能给他人造成健康危险。但长期来看总体效益好。长处是高效、速效、使用方便、局部经济效益好,受季节干扰少,可大规模供应。尤其适用于抢救式的速效防治。

4.5 现代科技手段

这也是比较先进地防止玉米螟的方法,运用科学的手段,也可以称为物理方法。比如说用信息素对玉米螟进行诱杀,用到的是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灯。就是将从雌虫腹部提取的信息素的物质做成这种灯的灯芯,作为诱饵。诱来雄虫后,在交配时进行诱杀。这种性诱技术防治玉米螟,能降低虫源,防治效果能达60%~70%。虽然 有一定防治效果,但不会太好,还得以药剂防治为主。性诱剂防治玉米螟有效果,但是防效不明显。还可以用灯光诱杀,因为玉米螟有趋光性,黑光灯属于比较传统的方法,就是将黑光灯悬挂至两米高处,就可吸引大约方圆2.33hm2左右的玉米螟成虫,进行集中防治。还可以使用近年来吉林农业科学院研究成功的高压诱虫汞灯,从七月上旬至八月上旬期间,通过安装了九百多盏高压汞灯,就可以治理网络覆盖范围2万hm2,并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它还可以和水地有机结合,对玉米螟成虫进行有效诱捕,水地中的水要及时添其中加相应比例的洗衣粉和洗洁精。高压汞灯应用的时机通常在六月下旬到七月上旬,从每天晚上七时到凌晨三时采用。还可以使用无人机去进行投放赤眼蜂的工作,只要可以综合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省、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模式,为全区农民增产、农户增加收入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

5 结论

随着玉米种植范围的扩大以及种植比例的增加,玉米螟虫害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只有对其实现真正的治理与消灭,才能有效地遏制住其危害。保证玉米的产量与质量,才能解决我国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样也能进一步保证我国的社会治安等不受到影响。要真正落实消灭玉米螟的措施,加强玉米的种植管理。

猜你喜欢
玉米螟虫害危害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6:12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药+酒 危害大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26
桃树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河北果树(2020年4期)2020-11-26 06:05:04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今日农业(2020年14期)2020-08-14 01:10:20
不用农药也能治虫害
今日农业(2019年13期)2019-08-12 07:58:56
浅析白三叶的虫害防治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02
行道树香橼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现代园艺(2017年19期)2018-01-19 02:50:23
酗酒的危害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
民生周刊(2016年9期)2016-05-21 1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