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探究

2023-03-21 12:18:19刘春颖
新农民 2023年5期
关键词:粮食农户农业

刘春颖

(辽宁省铁岭市农业科学院,辽宁 铁岭 112616)

在农业发展中,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国家针对粮食安全问题提出多项治理方案,在粮食安全战略执行过程中,需要形成健全的管理机制,确保进一步提升粮食安全生产能力。我国粮食产量处于逐年增长状态,但是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无法得到解决,需要考虑粮食安全生产问题形成原因,才能达到乡村振兴的目标。粮食生产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粮食生产直接关系到民生与经济发展。在解决粮食安全生产问题时,需要及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控制粮食生产污染问题,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要求,发挥出粮食安全生产的作用。

1 粮食生产现状介绍

1.1 粮食生产基本组织和经济发展现状

在粮食生产中,目前依然以小农户种植的方式为主,与现代农业仍存在较大距离。在现实角度来看,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有限,无法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保障。2015年至2022年,农业生产总值呈逐年递增状态,农业逐渐变成第一产业,农户收入增长17.6%。但是,粮食生产依然面对资源缺失现象,造成的环境污染无法避免。

1.2 粮食生产自然条件

我国粮食种植面积相对较大,不同的地区在气候和土壤条件方面有所差异。在退耕还林政策执行后,耕地面积有所减少,粮食生产水平和粮食产量有所提升。我国部分地区具有高海拔特点,对粮食生产产生了一定威胁。在粮食种植角度来看,需要提供足够的水分:养分以及土壤条件,根据种植环境选择农作物,才能弥补地区方面存在的缺陷。

1.3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在农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后,为保证粮食产量,提升农户的经济收入,农业发展需要遵循绿色原则,重新调整发展结构,增加绿色产业占比,提升农业发展动力。在实践角度来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遇到了一定挑战,部分地区大力发展茶园和甘蔗,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促进效果。

1.4 粮食生产现状分析

粮食生产中,需要重点关注小麦、玉米和水稻等农作物。目前粮食生产以小农户为主,小农户自产粮价无法得到保障,在种子、化肥、设备成本增加的情况下,会影响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无法保证粮食自主要求,通过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粮食播种面积有所减少[1]。

2 粮食生产中常见的问题

2.1 粮食种植积极性下降,无法保证土地质量

在粮食生产过程中,无法针对生产成本进行合理管控,部分农民为了提升粮食产量,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粮食收购价格不够平稳,农业生产无法达到机械化目标,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另外,粮食种植土地出现了营养失衡问题,耕地产出明显增加,无法达到绿色生产目标。部分地区农业种植管理方式较为粗放,生物种植技术普及效果较差,化肥与农药使用不合理,导致土壤出现板结现象,土地养分逐渐下降。

2.2 粮食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

农户依靠农业生产获得经济收益,在粮食生产过程中,若是出现自然灾害,会减少粮食的最终产量。农村地区依然存在乱砍滥伐行为,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对粮食生产产生了负面影响。农户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差,在粮食生产中导致生态失衡,增加了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受旱灾、洪灾以及泥石流影响,不光会减少粮食产量,也限制了农业的整体发展。

2.3 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农业得到社会各级领导的重视,在农业调查和分析过程中,需要观察粮食生产现状,更正存在问题的管理制度。目前粮食生产依然面临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农村缺少小型水利工程,粮食生产依然依靠自然雨水。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无法解决群众饮水和农田灌溉问题,水利工程受地理条件影响较大,获得的资金支持不够稳定[2]。

2.4 粮食生产种植面积逐渐减少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农业发展体系整体创新,与乡镇企业进行积极配合,提升了粮食产量。在乡村现代化建设中,公路面积增加、房屋建筑面积增加、水利工程数量增加,减少了农业建设用地,无法提升粮食生产水平。

农业产业结构逐渐调整,对粮食生产产生了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为了提升农户的经济收入,在农业生产方面使用了机械化技术,提升了农业生产能力,为绿色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在农业发展规划执行过程中,使用的发展规划与现实的种植情况有所差异,粮食种植面积出现了失衡现象。目前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农村整体缺少青壮年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了粮食生产能力,同时也限制了农业发展。小农户环保意识较差,传统种植理念无法得到改变,粮食种植只能满足自给自足,无法促进经济持续发展。部分地区以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为主,青壮年劳动力严重缺失,对退耕还林制度执行产生的影响,无法感受粮食种植补贴政策的优势。农民无法及时了解粮食的市场价格,在粮食买卖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种子、化肥价格增长,对农业种植积极性产生了巨大影响,农民无法在思想方面改变发展模式,部分农村地区存在浪费荒地的现象,与理想的农业发展目标仍存在差距[3]。

3 粮食安全生产问题解决方案

3.1 提升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为了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在粮食生产模式制定过程中,需要合理引入激励机制,为农户提供综合直补,保证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对农户免费宣传推广先进的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实践角度来看,农资价格有所增长,管理部门需要农资增长不合理的部分,从而制定针对性解决对策。另外,需要平衡粮食种植和收购的价格,形成健全的市场秩序,对粮食生产和收购等环节进行监督,解决种粮大户种植和卖粮问题。农业市场仍处于建设的初始阶段,粮食价格持续波动,影响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管理部门需要了解农业市场发展规律,制定最优粮食收购价格,为种植户提供保障,增加农户的实际收益,提升粮食产量,为粮食安全生产制度普及创造稳定空间。

3.2 通过农田水利工程,解决自然灾害产生的影响

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受自然灾害影响,无法提升粮食种植收益。为达到粮食安全生产目的,需要积极建设水利工程项目,解决农村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问题,合理分配水资源,避免出现水资源浪费和污染。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也能调整粮食生产结构,增加群众的参与度,共同为农业发展作出贡献。农田水利工程是粮食生产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需要增加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经济投入,增加农业灌溉面积,保证农业旱涝的均衡性,提升农业种植综合收益。粮食安全生产中,需要考虑粮食特点与种类,把握粮食种植季节,对土地资源进行充分利用,避免出现土地闲置和放荒等现象。农业管理部门需要对农村土地进行重新统计,根据土地结构和土地特点,设计粮食生产体系。农业管理部门需要制定分类管理方法,充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保证土地复种指数,从而得到农户的认可。在实践调查过程中,需要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借鉴其他地区粮食生产经验,提升粮食种植面积,解决粮食安全生产问题[4]。

3.3 以农业技术为支撑,解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问题

在粮食安全生产过程中,需要重视粮食品种的引进,成立粮食生产示范基地,让种植户观察到新粮食品种的价值。例如,种植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结合不同地区发展现状,提升粮食的最终产量。在新品种选择过程中,尽量将种植种类控制在两种以内,对各类品种进行试验,淘汰多病和劣质品种,达到粮食安全生产的目的。粮食生产工作开展前,需要推广科学的栽培管理方法,突出地方特色,对文化水平较低的种植户进行演练式培训,提升粮食生产转化率。在水稻、小麦和玉米栽培过程中,需要建设试验田,对管理方法的效果进行验证,只有达到科学管理标准,整体展现节水功能,才能满足粮食生产现阶段的要求。农业管理部门需要对粮食生产制度和相关法律进行普及,确保农户知法懂法,对土地进行规范种植,将农业和其他行业建立联系,预防出现人力资源缺失和浪费的现象。粮食安全生产制度,也需满足相关法律要求,朝着规模化生产的方向前进,带动农业经济收入。

根据农业发展现状得出,我国目前依然存在多个贫困县,贫困县粮食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农业基础设施不健全。为解决粮食安全生产遇到的问题,需要加大贫困地区的经济投入,重视粮食生产信息化建设,聘请高素质管理人才,提升人才的福利待遇,增加对年轻人员的吸引力,为粮食生产提供人才基础。粮食生产还需具备创新思想,增加生产技术的应用范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协调生态环保与经济收益之间的关系,提升粮食生产科技水平,共同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3.4 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提升粮食生产种植面积

不同的地区种植土地土壤性质有所差异,为提升粮食生产种植面积,需要在粮食生产前,对土壤情况进行积极调查,选择适宜本地的高品质优良粮食品种,从而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在粮食种植机械化生产概念出现后,机械化生产面积有所增加。机械化生产遇到的主要问题有,无法解决高斜坡和梯形田作业问题,并且在田间公路通行中,经常出现运行故障。为提升粮食种植效益,需要对农业机械进行更新,增加农业机械的适应性,缓解人力资源方面的压力。为达到粮食机械化生产目标,需要推广新型免耕技术,使用大型农业种植设备,提升农业生产最终收益[5]。在粮食安全生产过程中,需要考虑经济问题和外界影响因素,在粮食安全生产领域融入电子商务,形成健全的生产流程,解决粮食售卖问题。电子商务出现后,保证粮食价格逐渐透明,增加了种植户的经济收益,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了全新路径。粮食安全生产方案制定,需要得到现代技术的支撑,逐渐加强理论研究,为粮食生产创造基础条件。农业发展直接影响社会经济,我国是农业大国,在粮食生产中,需要关注粮食播种和复种现状,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资源,以技术创新为发展动力,为农业发展创造全新机遇。

3.5 设置粮食生产功能区和保护区

粮食生产需要拥有良好的农田条件,考虑附近环境对粮食生产产生的影响,做好生产计划和隐患预测,保证粮食生产的综合能力。在农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后,粮食产量需要逐步提升,全面推广绿色种植体系,保证粮食生产的社会价值。除此之外,在粮食生产规划环节,需要制定节水计划,推进节水项目顺利实施。在节水项目实施中,落实综合治理体系,通过持续发展方案,对粮食种植进行技术指导,保证粮食产量[6]。农业管理部门需要进行积极示范,与科研部门和地方院校进行配合,重点研究粮食生产技术,创新粮食生产与销售渠道,在粮食生产中体现绿色特点。粮食生产需要达到产能结合标准,大力建设排水和集水设施,对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节水技术,保证粮食生产平衡发展。对杂粮和薯类粮食进行推广。在粮食安全生产要求提出后,需要调整粮食生产结构,了解农业市场发展现状,满足农业改革要求。农业生产需要分析季节特点,增加马铃薯和谷子种植面积,创造全新的粮食播种条件,设置粮食生产试验田,增加粮食品种的多样性,为技术示范与推广提供保障,保证粮食生产能力。

3.6 提升施肥效果,落实农药科学应用体系

在粮食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农机和农艺进行研究,全面遵循绿色发展原则,改进传统的施肥方法。为了提升施肥效果,需要做好示范和推广工作,使用机械化方法进行追肥,落实分层播种和施肥技术,体现机械化作业技术的特点。在绿色粮食项目开展中,需要减少施肥量,节约粮食生产用水,大力发展一体化种植技术,解决粮食生产问题。为了提升粮食产量,需要对耕地进行修复,保证耕地的养分,实现土壤污染管控。在实践工作开展中,绿色管控方案落实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了明显提升,土壤污染问题得到了控制。

在农药使用中,需要减少农药残留,通过机械化喷洒方法,增加农药喷洒效率。在粮食生产中,需要使用生物防治技术代替农药,禁止高毒农药使用,通过固定翼飞机和自走式喷雾机,避免出现农药浪费问题。在农药知识推广和科普中,需要改进生产经营体系,做好粮食生产防治工作,全面普及科学用药理念,提升农业经济收益[7]。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业发展中,粮食安全生产是重点内容,为提升粮食安全生产水平,需要增强农户的安全生产意识,对安全生产技术进行普及推广,构建健全的管理制度。粮食安全生产需要统一部署,设计安全责任制度,使用安全储粮方案,推进农业健康发展。在粮食生产未来发展中,需要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对自然灾害进行预防,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标准,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粮食生产需要做好资料统计,采用动态分析方法,对粮食生产结构进行调整。在实践角度来看,我国粮食生产总量呈增长趋势,但是仍无法保证绝对安全状态,因此需要制定安全指标,根据不同地区推广粮食安全生产方式,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科学性。广大基层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指导服务不误农时,帮助农民把关键技术落实到田;一手抓发展粮食生产,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一手抓粮食储备和供应,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建立粮食安全应急预案和工作体系。坚持科技兴农,农业机械化与农业信息化齐头并进。

猜你喜欢
粮食农户农业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珍惜粮食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8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8:20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快乐语文(2021年36期)2022-01-18 05:49:06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今日农业(2021年8期)2021-07-28 05:55:46
我的粮食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