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旭
(开原市和洋水利勘测设计有限公司,辽宁 开原 112300)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国家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随着现代农业技术深入发展,受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等因素的影响,农田水利灌溉技术作为提升水资源利用率的有效举措,能够实现对农田灌溉水量的精准控制,有效保障农业生产所需,推动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就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情况而言,实现水资源调配及输送至关重要,尤其是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为关键,对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的用水问题。所谓农田水利灌溉技术,主要是一种以依靠农田水利工程将用于灌溉的水源输送到农作物中,以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必要水分的措施,也被称为农田水利灌溉方法。在对我国现有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将灌溉技术分为传统灌溉技术模式与现代灌溉技术模式。
1.1.1 传统灌溉技术模式
总的来看传统灌溉技术属于粗放型灌溉模式,虽然曾经在我国农业灌溉历史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极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及土壤结构的破坏。同时,传统灌溉技术需要借助一定规模的农田水利工程设施来进行水源灌溉,且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周期长,这对人力、物力、财力的要求极大。从管理层面来看,传统灌溉技术的应用以人工管理为主,需要定期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检修和管理。如漫灌,是指灌溉水在种植地块上流动过程中,借助重力和毛管作用湿润土壤,或者在地块上建立一定深度的水层,借助重力作用入渗到土壤中的一种方法。这种灌溉方法耗水量大、水资源利用率低、对土壤结构破坏严重,随着时代发展逐渐被淘汰。
1.1.2 现代灌溉技术模式
与传统灌溉技术模式相比,现代灌溉技术模式更加注重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核心在于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强调精细化灌溉。通常情况下,也将现代灌溉技术模式称为节水灌溉技术模式。现代节水灌溉技术作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又是一种农业生产技术,是一项集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技术运用的综合工程技术。常见的现代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包括微灌、滴灌、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及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等。
相比于其他灌溉方式而言,微灌是在滴灌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现代化节水技术。微灌包含了渗灌、滴灌以及小管涌流的模式,这种灌溉技术能够将水分和养分更好地输送到农作物的根部,更有利于实现精准灌溉与管控。同时还能够有效节省人力、物力,在改善土壤结构的基础上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在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应用中的效果显著,需要借助管道等分水设施实现对灌溉水源的输送。目前这一灌溉技术主要在田间沟畦的灌溉中应用,还可与喷灌技术结合使用。除此之外,随着信息技术及工程技术在水利灌溉工程中的应用,以工程性手段应用为主的雨水集蓄利用技术,通过对自然降水的充分利用,将管道收集的雨水输送到各个地块,有利于提高灌溉效率,避免雨水浪费。
1.2.1 有利于实现我国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我国农业作为典型的灌溉农业,水利灌溉在农业健康持续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方向,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需要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其中水资源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据,通过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广泛应用农田水利灌溉技术,能够在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为农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用水保障。水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应用是新时代提升农业用水效率、节约农业用水量、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保护提让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1.2.2 有助于缓解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困境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这成为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通过广泛应用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是有效解决我国农业发展用水问题的措施。这不仅是有效节约水资源,还提升水资源利用率。与此同时,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关键在于对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革新,这在很大程度解决农业生产用水及农作物生长需水问题,也是解决农业用水的重要措施。同时水利灌溉理念与灌溉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水资源灌溉效率,扩大农作物灌溉面积,有效减少农业用水比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困境。
1.2.3 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在应用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过程中,能进一步促进水利灌溉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新活力。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事关国家粮食安全。而农业现代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模式,其中农田水利灌溉技术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会对农业生产产生直接影响。基于此,通过对先进水利灌溉技术的突破与发展,合理利用现代节水灌溉方式,将其与我国地区农业发展特点相结合,建立良好的现代化水循环系统,能够为我国农业用水、实现现代化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大多是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地区的农业灌溉问题,因此,灌溉技术的应用主体为农民。然而,在长期农业生产发展中,大多数农村仍依赖于传统滞后的耕作方式、灌溉方式,这严重制约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宣传,进而造成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应用率不高、效果不明显的现象。随着现代节水灌溉技术的出现,在转变传统粗放型灌溉模式的同时,大大提升水资源利用率。但由于现代灌溉技术宣传科普力度在农村相对薄弱,加之大多数农民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程度不高,节水意识不强,导致在农业灌溉中仍以漫灌为主,短期内传统灌溉模式难以得到根本转变。
与传统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相比,现代灌溉技术对灌溉工程设施有一定要求。现代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应用需要借助一定的灌溉设施得以应用,但由于灌溉设施建设成本高、周期长,且后期日常维修等所需费用高,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这使得基层地区的财政难以有效支撑和维持。加之我国部分地区缺少合格、先进的水利灌溉设施,使得现有的水利灌溉技术难以广泛应用,进而影响我国现代农田水利灌溉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在推进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率,还有助于推动现代节水灌溉技术的快速发展。然而,当前我国农田水利灌溉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尤其是在相应政策法规体系和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短板。自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正处于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阶段,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也进一步实现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高质量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正处于发展瓶颈期,继续建立符合我国发展国情、经济实用性强的节水灌溉体系。
鉴于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应用需要借助一定的灌溉基础设施,由于我国部分农业地区灌溉基础设施使用年限久远,出现设施年久失修、设备老化等问题,如输水渠道渗漏严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显然不利于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基于此,我国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田水利灌溉项目的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在推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为更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要更加注重对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尤其是具备现代科学技术和农业技术的高素质人才的储备,加快完善现代化农业人才体系,以为后期进行技术宣传和技术指导做准备,更好推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顺利实施,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田水利灌溉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选择哪种水利灌溉方法或技术,都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完全改变当前我国水资源短缺现状。在这一发展现状下,更加凸显现代节水灌溉技术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真正让资源型节水落到实处,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基于此,立足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关部门要做到农业节水技术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制度机制完善,强化部门协同合作,如水利部门与气象部门,对地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与科技、教育、宣传部门深入合作。根据政府制定出台的推广政策,积极开展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推广活动。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对影响农业水利灌溉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的统筹思考,进一步加强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完善与后期管理。如发挥政府主体作用,积极筹措落实水利灌溉技术工程建设管理资金,真正解决好灌溉技术在应用推广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补足短板,建立相对完善的农田水利灌溉技术体系。
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水源保障、提升水资源利用率,还能促进农作物实现高产。伴随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程度的提高,农业发展需要更科学、更合理的灌溉模式。由于我国农作物种植所处环境不同,对灌溉水资源的需求量也不同,再加上作物种类、地质结构等的差异,在进行农业灌溉作业时,应做好不同类型节水灌溉技术的综合应用,以保障灌溉质量,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在节水灌溉技术选用上,要做好综合分析与考量,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以满足农业灌溉要求,促进农作物健康生长。新时代优化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模式,更重要的是发展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将一定技术措施与科学理念相结合进而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把握因地制宜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确立并发展不同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并在后期将适合地区农业发展的先进灌溉技术模式得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农业信息化管理包括基础设施信息化管理和基础操作的信息化管理,是将信息化技术、多媒体、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技术融入农业生产体系内,对农业实行自动化、智能化、实时化的监督和控制,以提高灌溉系统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做好灌溉的科学管控,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在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同时,推动我国水环境的良好发展。同时信息技术在农田水利灌溉中的应用可以实现精准灌溉发展目标,以信息技术对灌溉水量、水流速度等实行科学管控,达到精准要求。精准灌溉作业伴随着精准施肥,构建完善的智能集成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对水肥的用量、运送速度等做到科学管控,为农作物生长营造良好土壤环境。利用信息技术系统还也可降低管理成本,增大经济效益。精准灌溉的实施为节约型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农业经济的进步提供了强大助力。除此之外,还可将信息数据运用到农作物日常生产各个环节,根据农作物不同时期所需水量,合理选择灌溉技术、施肥方式,在对冗杂的灌溉流程简化的同时不断改善农作物品质,确保农业增收。
综上所述,水资源作为农业发展命脉,要想促进现代农业健康持续发展,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而农田水利灌溉技术作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举措,能够在实现水资源有效供给的同时提升水资源利用率,为我国农业持续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