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静
(菏泽市成武县汶上集镇人民政府,山东 菏泽 274299)
水利渠道工程并非简简单单的渠道修建,其对技术的要求极为严格,以前修建的渠道工程已经很难满足当下农业生产的需要,且其灌溉效果欠佳,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和节能灌溉目标相差甚远,且工程存在一定的质量缺陷[1]。水利渠道工程建设期间应关注当地的实际需要,以保证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力为目的,严格把控建设期间的各项工程操作,在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工程进度顺利完成的同时,还能够为当地今后的水利工程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进行水利渠道修建选址时一定要避免高危地段,切不可采取深挖方、高填方操作,修建地段的安全性是今后水利渠道得以正常修建和使用的前提与基础。同时在修建期间也应注意施工安全,严格要求施工人员规范操作,把控修建质量,最大限度地保障水利渠道的安全性。
我国地形地貌复杂,不同地区在农田位置分布、灌溉用水量、水源距农田的位置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不同地区进行农田水利工程渠道设计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多方因素,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充分考量、观测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渠道设计方案。通常情况下,农田海拔较高,需修建灌溉渠道,便于农田自流灌溉;农田海拔较低,需设计排水沟,方便农田排水[2]。因地制宜原则简单来说就是结合当地农田、水源等情况,实现水资源利用的最优化,渠道设计的最合理化。同时还需注意在水利渠道修建过程中,应注重当地的环境保护,尽量避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持原有的农田结构。
水利渠道设计时,除了要考虑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源情况等自然因素外,还需关注干渠和支渠之间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确保干渠和支渠整体协调,尽可能实现理想化的灌溉效果。
目前我国现存的部分农田水利渠道存在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可行性差等特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在渠道设计期间,设计人员未能完成科学准确的实地勘测,未能对当地地质地貌、水源、气候、农田位置等进行合理评估,设计前期准备工作不足[3]。水利渠道工程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应用后的灌溉效果,还需考虑如何实现当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以保证理想化灌溉效果的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为此做好水利渠道设计的前期调查工作是关键,在各项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设计出科学合理、实际可行的渠道修建方案。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部分地区的水利灌溉工程在设计期间未考虑到水资源利用的合理化,且在后续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也未能充分利用水资源,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水利渠道工程监管部门在开展监管工作期间也未能做到工程施工的全方位监管,致使水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利用,灌溉效果欠佳。部分地区的水利渠道工程在修建过程中,由于多种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存在,使其缺乏修建所需的资金和资源,不得不暂停修建,既增加了工程的修建时间,又降低了灌溉效益[4]。由此可见,在确定水利渠道工程的修建位置时,相关工作人员应在严谨科学的勘测基础上,综合考虑当地人文、地理、经济等多方因素,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科学、合理、可行的水利渠道设计方案。
水利渠道工程相关管理人员应注重前期渠道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确切的水文、地形地质等勘测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发展需求、社会状况等各项因素,确保设计方案和最终的实际作业情况一致,以便提高渠道工程的利用效果,避免滑坡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在修建渠道工程时不可避免地需要利用机械设备,而部分地区的地形地势从客观上限制了机械的使用,增加了修建的难度,且危险系数较高,因此,设计期间应重视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勘察,全方位地了解水文和地质情况[5]。如果某一地段是渠道修建的必经之路,但由于地质等原因无法利用机械设备,相关管理人员和负责人应联合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全面、多次的实地调研,确定合理化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方案,减轻自然环境对施工进展的不良影响。借鉴引用国内外成熟、实用的地质处理方法,尽可能地避免地质情况恶劣的地段,设计最优渠道管线方案。在渠道工程进行到抽沟环节时,需要考虑到开挖环节的情况,结合具体的开挖效果及时修正位置,在开挖到边坡过陡的位置时,可以利用支护和施工同时进行的方式,保障边坡的稳定,提高操作安全性和操作质量[6]。在敲定渠道设计方案后,相关管理人员还应做到施工期间的动态观测,根据施工期间的天气情况、地质状况等,评估可能出现滑坡等风险事件的区域,并做好相关的预防准备和应对方案,应意识到支护和输水结构对工程整体而言的重要性。
若要保证水利渠道工程的良好安全性能,除了做好方案的设计工作外,还需要注重修建材料的质量监督,在工程设计初期,负责建材监管的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把控混凝土、钢筋等建材的质量,认真落实各项监督管理措施,如用于修建的混凝土,根据国家或行业相关安全质量标准,对采购的混凝土进行抗凝性和抗冻性抽检,在检查结果合格的基础上再准予使用[7]。通常情况下,混凝土中需要加入一定量的外加剂,外加剂的添加量并非越多越好,有一定的规范要求,因此监管人员可以利用专门的检测方法检测具体的外加剂添加量,以此来控制外加剂的合理利用量,避免添加量超过使用上限,影响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水利渠道工程的前期施工准备工作对最终的工程灌溉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故相关管理人员和具体的施工人员应认真做好土方开挖、渠道放样操作等工程操作[8]。在诸多工程操作中,测量放样是诸多工程操作中的重中之重,测量人员应具备丰富的测量知识和过硬的测量技能,熟练掌握各项测量用具的用法,尽可能地降低测量误差的出现。
在水利渠道工程正式施工前,相关管理人员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明确相关施工人员的具体职责内容和范围,使其在了解所负责领域的施工要求和要点的基础上,能够做到严格落实各项要求、要点,保障施工质量。相关管理人员在拿到设计图纸后应在第一时间进行审核和校对,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应及时联系设计人员,在双方的沟通交流中加深对图纸的理解,把握图纸要领,明确设计意图,掌握图纸要求,以便最终的实际施工情况和设计图纸相一致。如在设计图纸中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应立即与设计人员沟通,对图纸进行修正,改正不合理,以免影响工程的整体施工效果[9]。如若存在部分分项工程,尚未进行交底工作,则不可继续施工。在正式施工后,每个分项工程都应该配备一定的施工人员和技术指导,并安排专人负责施工监督工作,严格安全施工要求规范进行,根据设计图纸施工,尽量将差错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设计质量管控体系不仅需要做到对整个设计流程的全方面监管,还需要重视设计人的专业技能和实操能力的全面提升,确保设计人员是在全面考察当地人文、地理等因素的基础上开始的设计工作,确保设计人员的设计符合安全性、因地制宜和干支结合的原则。为了健全设计质量管控体系,相关管理人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注重设计内涵的丰富性和后续施工的可行性[10]。将整个设计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确保设计的每个环节都有据可依;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具体的实施结果改进调整质量管控体系,为了进一步提高设计图纸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设计人员可以提交技术支持申请,相关管理人员为其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以此来保证设想中的功能特性能够被很好地落地实现,使得水利渠道的实际灌溉效果达到甚至是超过预期内的灌溉效果,进而推动当地农业水利建设步伐。
如果水利渠道某一段发生了渗漏,不仅当地的水利部门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资源进行渗漏地段的修缮工作,而且也会影响到该地段农田的收成,威胁到该地段民众的人身财产安全。所以,负责水利渠道施工的相关管理人员和具体施工人员应秉承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地完成每项工程操作,把控建材质量,尤其需要注意用于渠道基础部位的混凝土需要被彻底风干[11]。在施工期间需要将各个渠道施工模板结构进行拼装,在此操作过程中应做好防渗支模的处理工作,力争以合理化的布局实现最优的防渗效果,在设计渠道排水系统时应尽可能地做到科学、合理,达到理想化的排水效果。混凝土是水利渠道工程的主要建材,因此工程相关管理人员应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防止由于混凝土的问题对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如果能够很好地控制工程材料裂缝,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混凝土的良好性能,所以工程相关管理人员高度重视混凝土的养护,结合施工进度安排最为合理的材料养护时间,利用科学的养护方式,将材料裂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混凝土出现过多、过大的裂缝而影响其使用性能[12]。在养护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在不影响正常施工进度的条件下,做好混凝土材料内部温度的定时检测安排,如材料内部温度偏好应及时进行降温处理,防止材料内部温度过高,造成材料性能缺陷。在完成混凝土浇筑操作后三天左右的时间,由混凝土组建的渠道结构会进行集中的内部应力释放,此时材料会出现明显的升温情况,且升温速度较快,同时该时间段也是控制材料缝隙的最佳时间,为了获得较为理想的缝隙控制效果,施工人员应在混凝土表面均匀地覆盖上一层土工织物和塑料薄膜的混合物,同时加盖双层气泡薄膜以强化混凝土内部的保湿效果。
水利渠道工程在招标期间应选择整体素质较高、专业性较强的施工队伍。这是由于工程施工涉及面较广,每一个施工操作都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如前期的图纸设计、位置选择,施工期的混凝土养护等等,非专业人员是无法胜任的,因此,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关部门颁发的特定的专业资格证,还可以安排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成为正式的施工人员,或者在观察期通过考核要求的人员才能入岗。在施工人员全部通过专业考核后,还应该督促施工人员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养[13]。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时代要求,施工企业还应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结合当下时事和行业最新信息,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同时施工人员为了自身今后更好地发展,需要在每次的培训教育中学有所成,学有所长,认真学习培训内容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再者,重视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作为施工操作的第一线人员,施工人员只有做到安全施工,才能保障自我安全,才能保障工程安全,施工人员应将安全施工思想牢记于心,并在实践中切实落地实施。
综上所述,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利工程的建设效果和渠道设计、施工管理息息相关,所以,把握设计细节、掌控施工管理质量,并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改进完善,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提供保障,促进农业生产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