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雯楠
(太原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小店区大队,山西 太原 030032)
农业档案记录了各类农业生产和研究活动的情况,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提高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对农业的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有着十分关键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不断探索和研究提高农业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方法和对策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可以为推动农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现阶段,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缺乏工作意识,未能清晰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农业档案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洞和失误[1]。再加上工作人员专业水平的参差不齐,专业化团队建设不到位,导致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工作需求。
部分从事农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依然在沿用传统的工作理念和方法手段,并未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旧的体制进行革新和改进,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技术水平的限制,部分农业档案管理工作未能及时配备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导致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相对较低。
个别乡镇单位的领导干部未能深入理解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没有根据工作实际制定相应的农业档案管理工作方案和方针政策,在农业档案管理工作方面投入的资金、人力、技术等各项资源严重不足,致使农业档案管理工作停留在初期状态,阻碍了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建设稳步迈进。
2.1.1 集体建设
思想意识的提高是农业档案管理工作得以高质量开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定期开展集体学习活动,提高工作人员对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单位可以开展研讨会,在会上学习党中央和政府部门对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最新指示和目标要求,观看相关会议的视频资料和文件,分析和研究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道路、前进方向、工作方法、技术应用、理念革新等,思考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路径和方法,为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思想基础。
另外,单位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进行提升。如开展农村档案管理工作相关为主题的阅读活动,鼓励员工主动收集和阅览与农业档案管理工作有关的视频、影像、书籍、文件等资料并撰写心得体会,与广大工作人员进行分享,扩大对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知识储备,增进理解,进而在工作实际中重视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积极进行相关工作及建设。
2.1.2 日常宣传
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相较于其他的信息资源和档案管理工作有着更高的专业性和保密性[2],因此需要工作人员有着极高的思想认识。农业档案管理工作主管部门应该在单位内部设置公告栏、宣传展板、标语等,向工作人员渗透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原则、重要性、意义和必要性,向工作人员展示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优秀成果,利用这种事例刺激工作人员对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和积极性。
2.2.1 人才引入
农业档案管理工作有着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要求,因此,在人才引入环节,要注重工作人员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对应聘者的专业知识储备、应变能力、应急处突能力、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等进行全面考查,尽可能选择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农业档案管理工作中来,为实践工作提供更多的发展可能。
2.2.2 业务培训
在工作人员正式上岗、投身到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环节之前,主管部门应该对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让他们充分熟悉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工作流程、具体要求、规章制度、岗位技能等各种与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相关的信息,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进而提高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除了对刚刚入职的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农业档案管理工作单位也要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目的是随时保证处于工作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能够担负起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任,符合工作要求。常规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对农业档案管理工作流程、环节、方法、技术的总结和反思,当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遇到困难、障碍或其他问题时,应该及时记录下来,在培训时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2.2.3 思想教育
农业档案管理工作单位一定要加强农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教育。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官方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平台向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推送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实例,在此基础上,还要向工作人员介绍农业档案管理工作失误造成的严重后果,引导工作人员以认真严谨、高度负责的态度面对农业档案管理工作。
2.3.1 考核奖惩
管理单位应该设立考核和奖惩制度。考核制度的建立需要全面分析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确定不同工作的重要等级和价值序列,引导农业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着重完成档案农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同时也要重视一般性工作的完成度,这类工作在农业档案管理整体工作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对工作质量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影响。奖惩制度可以依托考核制度进行规划,为考核细则进一步发挥标准,根据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奖励或惩罚[3]。考核制度规范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奖惩制度通过物质或精神奖励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加强了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设水平。
2.3.2 制度规范
农业档案管理工作事关重大,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建立严格的制度规范。首先需要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明确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正确操作流程和行为规范,引导工作人员正确开展工作,不能打折扣,不能随意简化工作流程。要对农业档案管理工作实行集中化管理,根据工作实际和政策指示构建农业档案管理工作体系。
2.3.3 监督管理
在农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应该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工作单位需要定期对阶段性的农业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回溯,判断工作实际是否符合标准和规范。发现问题时,需要及时进行追溯和问责,解决工作问题,对失误和漏洞进行补救和处理。监督管理人员主要负责纠正各个部门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降低工作失误。
2.4.1 技术人才
在农业档案管理工作中进行信息化建设需要以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作为实施主体,对农业档案管理的具体工作进行优化和调整。技术人才可以从现有的农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中进行培养和选择,为具有一定信息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储备的管理人员提供培训和进修的途径,将其培养成合格的技术人才。除此之外,也可以在招聘环节注重应聘者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吸收专业人才。技术人员应该具有专职性,而不是由其他工作人员兼任。
2.4.2 硬件设备
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以现代信息设备为依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计算机设备的配备。管理单位需要对现有的计算机设备进行清点,筛选其中可以继续进行使用的设备,进行维修和养护,淘汰陈旧的设备。进行设备采购时,采购人员需要根据管理单位的资金情况和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类型。不应该盲目选择高配置的计算机设备,这样会给管理单位带来不必要的资金支出,也不能在最大限度上发挥硬件设备的作用,造成资源浪费。
在计算机设备的安装配备之外,打印机、扫描仪等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过程中会使用到的设施,为信息化建设提供设备支持。
2.4.3 软件建设
农业档案管理工作单位可以从第三方公司引进成熟的办公软件对农业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信息化建设。如果想更加贴合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管理单位可以与科技公司进行合作,由管理单位提出要求,科技公司完成要求,针对管理单位的实际需要进行软件开发的工作。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面条件支持的情况下,管理单位可以自行进行办公软件的开发,将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信息和工作内容在线上平台上进行体现和展示。
新时期的农业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创新管理观念,转变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机制,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农业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便利,提高农业档案管理工作质量。
农业档案管理单位应该设置专门的组织机构和工作小组,主要目的是对农业档案管理的整体工作进行协调规划,使农业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在此基础上,工作小组需要对农业档案管理工作各个环节、流程、工作内容上的工作人员进行权责划分[4]。
当前社会发展、技术进步、思想创新的速度较快,农业档案管理工作单位需要时刻关注国家在农业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新思想、新指示、新政策和新举措,关注相关单位、机构和个人的官方账号,了解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创新实践,对现有的农业档案管理服务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
除此之外,农业工作还应该加强成果转化及其开发。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农业档案管理工作在日常的工作环节中需要在符合相关规章制度要求的情况下对农业科研活动中的一手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分门别类进行立卷归档。与此同时还需要对资料进行分析,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信息。单位可以使用公司加农户的形式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2.6.1 资金
鉴于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给予农业档案管理工作充足的资金支持。政府部门在制定年度预算时,应该考虑到当地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在政府预算中为农业档案管理工作设立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农业档案管理部门的活动经费和支出。管理单位在出现资金需要时可以将实际情况向有关部门作出汇报,申请资金支持并说明具体原因。有关部门在核查情况之后决定要不要拨款以及拨款数额,支持农业档案管理单位更换设备、培养人才、开展活动等工作的进行。
2.6.2 人才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官方力量召集和吸引农业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人才,源源不断向基层农业档案管理工作单位输送高质量人才,对农业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和建设。另外,政府部门可以对现有的农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对农业档案的认识化水平,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化素质,实现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2.6.3 政策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支持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积极发展农业档案管理工作,为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积极回应基层农业档案管理科室向政府部门提出的要求,帮助基层实现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农业档案记录了农业活动的具体信息,不仅整合了已经建设完成的工作内容,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回溯和追踪,并且为以后的农业生产和科研活动提供了真实细致的数据信息和实践案例,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为农业活动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由于相关数据信息的不准确、不全面和不及时,农业活动的进行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风险性和滞后性,这种情况对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活动的推进十分不利。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为生产者提供详实、有效、全面的农业信息,帮助生产者判断投资方向或项目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尽最大可能规避农业生产活动中的风险[5]。
农业档案管理可以利用线上平台和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信息进行跨时间、空间的传输和交流,将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技术及相关信息及时送达到农业生产者手中。另外,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开展还可以让农业管理部门实时掌握农业市场的经营状况和农业生产的具体发展,这为农业管理部门接下来的技术研发、投资方向等指明了发展道路。
要想提高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首先要加强各个责任主体的工作意识,建立专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团队,为农业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思想和人才基础。其次,要健全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补齐制度短板和漏洞,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优化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机制。最后,政府应该给予农业档案管理工作充足的支持,为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