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发展绿色农业经济

2023-03-21 12:18:19张淑梅
新农民 2023年5期
关键词:农牧民内蒙古绿色

张淑梅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绿色产业发展中心,内蒙古 呼伦贝尔 162650)

绿色农业概念的提出源于我国绿色食品产业二十年来的长久的丰富实践,是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对于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就是将发展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二者相结合,在促进农业生成发展的时候也能维护环境。自改革开放以来,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民众的生活品质,国内的各项事业也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伴随发展而来的也有一些不好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以前原始的生产方式给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都带来了很大的破坏。例如,对于内蒙古而言,农牧业就是他们唯一的收入来源,而因为长期单一的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模式和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如今内蒙古就面临着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双重压力。因此,为了缓解经济增长带来的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我们必须要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经济,降低对于环境的污染、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整合,特别是在当前新形势下,基于自身优势,结合新政策的扶持,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农业,推动绿色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

1 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提升,绿色农业已然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首先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能够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其发展过程中能够遵循客观生态规律,注重资源的利用,促进良性循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农业产品在质量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绿色农业经济下的农产品具有的安全健康等特点就完全符合当下人们的需求,所以绿色农业经济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而且还满足了人们的需求。现在我们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来处理以前造成的环境污染的问题,而绿色农业经济是无污染的,大大降低了我们的清洁成本。以知识经济为导向的绿色农业能够促进农业在多方面的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绿色资源富集区,从20世纪90年代初逐渐开始探索绿色农业经济至今,由传统的农业生成模式发展成了绿色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在过去二十几年的发展中,内蒙古既有着自己独有的优势,也有政府方面政策的扶持,同时也有着各种内外部的劣势,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环境问题。以下将分别分析内蒙古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优势和劣势。

1.1 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优势

1.1.1 自身优势

相比于其他省份来讲,内蒙古拥有非常丰富的土地资源,农业经济形态也更为广泛。在气候方面来看,内蒙古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且太阳辐射强等特点,同时,也是因为内蒙古的地理位置较为偏远,所以工业污染较少、自然隔离条件更好、病虫害发生率也更低,非常适合发展特色农业。当然,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先进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内蒙古为了进一步提高技术到位率,政府连续多年组织开展了五大作物五项核心技术推广的活动。同时,内蒙古经过ISO9000、GAP等认定的龙头产品公司国家政府级有38个,拥有省部级以上的知名商品或知名品牌商标有将近300个,取得有机产品、绿色生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有400多个,尤其伊利和蒙牛这种的大公司,起到了龙头产品公司的引导和领头效应,联通整个产业链发展体系,为当地的其他公司发展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当地部分居民的收入水平,更好地促进了当地的绿色农业经济发展。

1.1.2 政策扶持

在新形势下,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促进绿色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的法律规章。在“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我们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等,这些规章制度都为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引导和支撑。在国家启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时,内蒙古也紧随着提出了要“富民与强区并重”,要加快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 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劣势

1.2.1 自身劣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人口也是增长迅速,内蒙古的农业人口增长尤为迅速,也就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双重压力。内蒙古虽然自身有丰富的资源,但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远,所以不太能吸引优秀的大学生骨干,在人才方面缺口也较为严重。同时,内蒙古在发展农业经济时,缺乏上下游管理的理念,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不可能单靠农牧民或者企业或者市场其中之一的,而是要促进三者的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实现农牧民利益、企业利益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2.2 外部威胁

内蒙古地区以温带大陆地区性季风天气占优势,平均纬线较高,且相距海面较远,降水少而不均,风大,寒暑变异较大。目前内蒙古草原还在慢慢消失,水土流失覆盖面较大,可利用牧场仅为80年代的一半不到,面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此外,内蒙古的农业综合技术水平虽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积极学习进步,但距发达省份仍有一定的距离。并且内蒙古的原住民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还有所欠缺,教育水平也需进一步提高。

2 关于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加强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单方面努力就可以办到的,而是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长久坚持,一起推动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

2.1 发展生态型农牧业,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利用农村可再生资源,发展生态型种植业和生态型畜牧业,做好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利用好可再生资源,比如,因为内蒙古光照长且风大的特点,我们可以开发太阳能,利用风能等清洁资源,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又能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内蒙古是国家重要绿色资源富集区,但如今内蒙古草原却在渐渐消失,所以我们在发展当地畜牧业时,要从以前的自然放牧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保护好草地资源。在发展种植业时,也要引导其向无害化方向转变,尽量提高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效率,而降低其使用率,并增加农村肥等有机肥的使用,实现农业无污染和无垃圾,使农产品更符合绿色农产品的标准,也减少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总之,在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中,必须要把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放在核心位置,要意识到我们在依赖环境,是人类依赖自然,而不是自然需要人类。

2.2 大力发展节水型经济和低碳经济

内蒙古是一个降水量少而不均的地区,所以要加大对水污染的防治力度以及发展更为高效的节水农业。在防治水污染方面,要注重监测污水的排放,在控制污染物排放量的同时,要提高对于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处理能力,加强对于水功能区的管理,着重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合理调整控制各种农业生产活动的用水量,在加强建设灌溉基础设施的同时,发展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提高对于自然降水的利用率。

在内蒙古农牧业发展方面,只有加入新技术的引导,才能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对农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精加工。政府在此时应发挥自身的职能,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农牧民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做好技术上的推广,让农牧民能尽快掌握新的技术,用新的技术和知识指导他们的生产活动,让绿色农业的生产更为科学。政府还应扶持当地中小型企业完成地方特色无公害企业集群建设,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可以提高农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牧业产品价值最大化,继而推动绿色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 加强创新和发展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农业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手段。首先,农业技术创新的方向必须要加入绿色农业发展的理念,这是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然后以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为最终目的。在有了农业技术创新的方向之后,要重视关于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研究工作,加大关于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创新的投资,也要重视对于新的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让新技术能最快地流入基层,实实在在地让农牧民都感受到科学和技术的实惠之处,实现绿色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研究发展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时也要引进先进的技术,使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做出符合当前人们期望的绿色农产品,从而促进绿色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内蒙古还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充分集中区域内大学和研究院的力量,发挥科研优势,联合解决绿色农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并对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进行有效推广和进一步发展。

2.4 发挥政府职能,制定财政扶持政策,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绿色农业是一种可持续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非常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撑和资金、技术支持。政府应该制定并落实相关的减免补贴政策,减轻农牧民的负担。政府还可以建立专项的用于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基金,对于专门研发绿色技术、开拓市场渠道等从事绿色农业经济的企业进行重点的扶持。而且,当政府积极投身于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之中,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之后,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不仅能吸引群众也积极投入其中,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还能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为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促进绿色农业经济更好的发展。

2.5 建立绿色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推动绿色农业产业化水平

内蒙古应建立一批绿色农业的龙头企业,发挥政策的叠加效应与综合效应,让这些龙头企业起到领导带头的作用,带动周边相关行业和经济的发展。不管是种植业的龙头企业还是畜牧业的龙头企业都可以带动其他企业更加规模化,促进中国传统农产品向发展现代化农产品转型,提升商品市场附加值,从而提升产品的整体价值。龙头企业还可以与周边农牧民和市场相结合,实现产供销一条龙的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共同体,推动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内蒙古当地就具有一些龙头企业,不仅带动了本地的农产品的输出,形成口碑,也提高了相关农牧民的收入。

2.6 加强农牧民培训,推动绿色农业信息化建设

农牧民是绿色农业生产的直接参与者,农牧民们自身关于种植和畜牧的知识储备以及技术都会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结果,从而影响到经济的发展。而绿色农业对农牧民的要求比原始的农业对农牧民的要求更高,不仅需要绿色农业技术的创新,更需要农牧民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相应的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生产理念。所以在对于农牧民们的培训中,要着重注意对于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提升农牧民们的专业素养,让他们具备绿色农业的理念,形成科学种植与科学养殖的习惯。与此同时,为了及时把手上的农产品销售出去,还应加强对绿色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其他产业相互链接,及时掌握市场动态。

3 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生态农村经济发展是在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是必须发展趋势,加强绿色生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能够实现农村经济社会与生态平衡的和谐发展。在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农牧民、企业以及政府多方面考虑,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创新和发展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制定财政扶持政策,建立绿色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加强对于农牧民的培训,特别是绿色农业理念的培训等,从而实现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农牧民内蒙古绿色
绿色低碳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6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草原歌声(2019年2期)2020-01-06 03:11:12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海峡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10
可爱的内蒙古
草原歌声(2018年2期)2018-12-03 08:14:06
爱在内蒙古
草原歌声(2017年3期)2017-04-23 05:13:44
农牧民初中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06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
现代农业(2016年6期)2016-02-28 18:42:56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几点思考
西藏科技(2015年1期)2015-09-26 12:09:28
关于巴林左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调查
现代农业(2015年3期)2015-02-28 18:4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