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莉
在我国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水平只有不断提升,才能适应时代变化的需求,从而帮助行政事业单位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财务内控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行政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资金安全使用的有力支撑。然而,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的基本状况来看,其管理效果仍有待增强。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持社会稳定关系、维护群众利益等多个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复杂多变,国内的经济环境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要想确保我国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就必须要不断提高经济市场主体的管理水平。所以,行政事业单位要切实做好财务内控管理工作,通过不断探索、学习与研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行政服务。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财务内部控制水平
在进行财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可以识别行政单位运行的财务风险,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分析报告,从而为单位开展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进一步促进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除此以外,財务管理人员还会对单位进行内部审计工作和资金管控工作,而这也是提升内部控制水平的有效手段。
(二)有利于推动财务改革顺利进行
落实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可以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规划、费用预算管理、财务活动管理等工作有序、科学地开展,从而确保单位财务数据可以被完整、精确地记录下来,进一步为财务改革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同时,在财务内控工作的推动下,可以让财税改革政策充分落地,进而强化财务改革的内在动力。
(三)促进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信息质量的提升
财务内控管理能力是单位财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助推剂。从实质上看,财务内控管理起到了有效的监督作用,通过实行财务内部控制,可以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工作进行有效监督,这也能从侧面提高工作人员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在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影响下,单位内部的各项管理工作能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以财务工作为核心,而人员的个人利益又与财务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其参与财务工作的积极性也能得到显著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信息质量都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的问题与不足
(一)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健全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推动力,但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相关的管理制度与体系仍有待完善,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内控管理制度的内容不够全面,管理工作的开展方法也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财务工作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对行政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财务内控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财务管理制度的可执行性以及与实际工作的吻合性是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有力执行、落实到位的重要支撑。但从现状发现,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均存在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流程与单位实际工作流程不相符的现象,造成财务内控管理能力不高、财务审批不严谨、内控管理模式不先进等种种问题,大大提高了单位财务问题发生的概率。除此之外,相关职能人员的责任与职能划分不明确,不仅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贯彻落实,同时也容易使工作人员产生懒散、推诿的工作态度,这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管理水平是极为不利的。
(三)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监督考核力度不足
财务内控管理工作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目标,除了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外,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建立对应的监督考核体系,监督事业单位各项工作规范进行,从而提升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成效。然而,当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这方面的工作成果还有待强化,针对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评价体系和监督审核管理操作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评价指标不全面,不能合理反馈工作成效,也不能起到激励和约束的作用;二是监督检查工作受许多因素影响,缺乏独立性,成效较差,同时监督审查人员专业能力低、工作意识不端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监督效果。
(四)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方法缺乏先进性
随着我国社会制度的完善和综合国力的增强,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再以过去落后的财务内控管理模式来应对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必须重视模式的优化与创新,并且调整具体的工作流程以符合实际情况的改变。但是,当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依旧缺乏创新改革意识,没有主动地进行制度体系的优化与改革,以致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最终将会影响自身的长远发展。
(五)预算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成效不理想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体系当中,财务内控管理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而预算管理则是财务内控管理的重中之重,它有力地对财务工作进行实质的把控。但实际上,行政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管理工作仍没有有效开展,仍有许多方面需要改善:第一,预算编制不科学,准确性低。目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是由财务部主导预算编制工作,其缺陷是财务人员不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内容和特性,同时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能是属于事后核算费用的岗位,而预算编制是属于对资金的提前规划工作,因此岗位特性的不相符,导致预算编制工作和结果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第二,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管理力度薄弱。由于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导致时常出现预算超支现象。另外,个别部门会虚报预算金额,也加大预算执行监督的压力。第三,预算与预决算没有闭环管理。预算是对资金的提前分配工作,而决算则是对预算的实际执行效果进行核算的工作,并作为下一次预算工作的依据。由此可见,两者是互相影响,并形成一个闭环的工作流程。但实际上,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会将这两部分工作独立进行,使得预算管理工作缺少决算的有力支撑,导致预算的成效大打折扣。
除了预算管理工作上的不足,滞后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同样影响着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发展。当前智能化、信息化正是事业单位工作模式改变的趋势,但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却并未推进,大多数单位只是单纯地将线下工作转移到线上而已。要让财务内控管理获得信息化技术的支撑,需要充分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当中,并通过信息化平台深挖数据的价值,从而科学地管理单位资金。但是,真正满足上述要求的单位寥寥无几,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严重影响了单位财务内控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健全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提高人员对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完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保障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工作有效、规范的进行。要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着手:
第一,清楚准确地记录单位所有资金流向,落实资产使用登记制度,从而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避免财务风险产生,强化财务管控能力。有效的资产使用登记制度,需要清楚、准确、详细地对所有资产使用做好记录,并且向财务部提出申请,在获得审批批准后才能动用相关的款项。
第二,财务管理人员要肩负起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审查职责,定期核查资金的实际收支情况,若发现资金使用问题,要迅速查明原因,对使用部门或人员展开调查以确认情况,及时追回问题资金,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损失。
第三,建立有效的责任问责制度。行政事业单位架构庞大,使其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复杂性,一旦发生财务问题,如果没有快速地查出相关责任人并妥善进行处理,将会给单位造成巨大的资金损失。因此,为了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行政事业单位要成立财务内控管理专责小组,独立负责单位的财务管控工作,以便当发现财务问题时,能快速追究责任人,以此提高问题的处理效率,进一步规范财务人员的工作行为。
(二)全面执行财务内控管理工作
要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安全性和财务稳定性,必须全面落实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全面执行财务内控工作时,要注重内控管理人员的工作规范性和专业性,通过加强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可以通过培训学习任务的开展,加深财务内控管理人员对其他职能部门工作内容的了解,继而更好地掌握如何实施对其他部门的财务控制操作,达到有序、科学开展财务内控管理工作,防范单位财务风险的目的。
另外,财务内控管理人员要维护财务部对所有资金流向管理的主导地位,杜绝内外账设立的不良现象,确保及时和准确地记录所有资金流向。财务内控管理人员应该做好监督核查工作,定期核查所有约定收入与执行收入的一致性。还有,需要关注款项的收回情况,督促应收或未收项目的责任人及时收回款项,保障单位资金的良性运作。此外,财务内控管理人员还要明确自身的审批职责和权限,合理地审批所有资金,严格管控、防范单位内部私自审批使用资金的情况。
(三)加强财务内控管理监督考核水平
公平、合理、科学的财务内控管理监督考核制度,可以为行政事业单位创造和谐、公平的工作环境,进一步落实财务内控管理制度。
第一,健全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监督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要详细设置监督考核方案,应当涵盖工作流程、人员职责、岗位内容等多个方面,从而健全财务内控管理监督考核内容,实现快速、高效的监督管理工作。与此同时,要大力推动监督管理工作的落实,建立配套的人员考核机制,不断提高监督人员的职业素养,从而为增强监督效果提供重要的保障。
第二,重视监督考核工作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及时准确地向人员反馈考核结果。行政事业单位要合理地制定考核指标,公平地進行考核工作,并将考核结果及时提交上级和知会员工,让监督考核机制更好地起到奖励和督促作用。
第三,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力。有效的、独立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对财务内控管理工作起到震慑和制约的作用,从而保证内控管理工作依法、依规地进行。
(四)改革创新财务内控管理模式
要想更好地发挥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作用,相关管理人员就必须不断地优化、改进财务内控管理模式与方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创新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模式和方法。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定期审视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成效,及时解决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调整相关的工作流程,以符合实际的工作情况变化。并且在原有的工作成效基础上,不断对工作模式和方法进行探究与创新,让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作用和质量持续提升,从而保障工作的稳定发展。
第二,完善的制度和体系离不开人员的执行和落实,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重视财务和审计专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保证从事审计和内控管理岗位的人员都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同时还要激励人员主动学习,在工作中不断地进行创新。另外,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要有持续发展的眼光,不断推进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发展,并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资金,以便为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革新提供有力支撑。
(五)科学进行预算管理,加速信息建设
预算管理是财务内控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实现财务内控管理的关键手段。
第一,要科学开展预算编制。在进行预算申请时,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应该确保按需申请,不能为了多获取资金而虚增金额。要想更好地开展预算编制,有能力的单位可以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小组,通过专责小组与各部门进行独立的、高效的沟通,并且还能更好地掌握各部门实际工作内容,为后期部门预算申请金额的审查提供重要的支持。另外,提高专责小组的专业能力,运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也是提高预算合理性的有效措施。
第二,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审查力度。通过定期,如按月度、季度、年度等,对预算实际执行情况进行阶段性的跟踪,并记录对应的执行数据。通过分析执行数据,判断和审查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偏差,继而为下一步的执行做出相应的调整,保证预算的合理执行。
第三,要对整体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除了总结当年的执行情况和积累经验,还要以此作为下一年预算管理的重要数据基础,从而不断提升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进而提高财务内控管理的水平。
第四,加快财务内控管理信息化建设,为高质量财务内控管理提供有力支撑。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通过运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ERP、OA等,让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更具规范性、精准性、专业性和高效性,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服务能力。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