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学背景下高校教师TPACK发展策略研究

2023-03-20 09:48冯建成许昌学院教育学院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教学法智慧学科

冯建成 许昌学院教育学院

魏会廷 许昌学院实验室与设备管理中心

●引言

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大趋势和国家有关教育政策驱动下,近年来国内高校都在花费重金建设以智慧教室为核心的数字化教学环境,积极推行智慧教学,将智慧教学作为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但从总体上看,智慧教学并没有给教育领域带来令人激动的应用效果,更没有从根本上改善教育形态。[1]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既有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不能满足开展有效智慧教学的需要。TPACK是高校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框架,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技术使用意愿、行为和效果。[2]高校要深入推进智慧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发展和提升广大教师智慧教学背景下的TPACK水平。

● TPACK的内涵与特征

1.TPACK的内涵

TPACK理论框架建立在舒尔曼(Shulman,L.S.)提出的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学科教学知识)理论之上,描述了教师对技术知识、学科内容知识和教学法知识三者如何交互以产生有效的整合技术的教学的理解,它由三种核心知识要素、四种复合知识要素及境脉构成[3],如图1所示。

图1 TPACK理论框架及其组成

三种核心知识要素分别是技术知识(TK)、学科内容知识(CK)和教学法知识(PK)。技术知识(TK)主要指可以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现代信息技术,其功能具有不透明性,教育教学潜力需要不断被挖掘。学科内容知识(CK)指实际被教授或学习的学科内容,教师必须具备完备的学科内容知识,这是教学的根本基础。教学法知识(PK)指教学过程中应用的一般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如关于学生的知识、教学策略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学习资源、学习环境等。

四种复合要素由三种核心知识要素交互融合生成,分别是学科教学知识(PCK)、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C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和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学科教学知识(PCK)指适用于具体学科内容教学的教学法知识,包括学生如何学习某学科的知识和教师如何教授该学科的知识;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CK)指教师对技术和学科内容相互影响、相互限制的一种理解,如哪些技术更适合用于教授和学习某一学科的知识内容等;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指如何在具体教学法中创造性地运用技术。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是一种新的知识形态,由学科内容、教学法和技术三个要素交互融合生成,指的是教师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如何综合考虑学科内容、教学法和技术,把技术转化为解决教学问题方案,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知识等。[4]

境脉指众多因素的协同作用,这些因素包括学校的理念与期望,课堂的物理特征,学生认知、经验、生理、心理、社会特征,教师的经验和性格等。[5]

深入理解TPACK理论,必须以融合、互动的眼光来看待技术、学科内容、教学法三种知识,在理解TPACK基本构成的基础上,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TPACK框架旨在描述教师如何深入理解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相互作用,突出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TPACK是整个TPACK框架的核心,是整个框架中最具作用和价值的知识,但并不代表整个框架。因此,不能将TPACK和TPACK框架相混淆。

第二,TPACK同时整合了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和技术知识三种知识,TPACK的生成以三种知识为基础,但并不是三种知识的简单叠加或组合,而是要将技术融合到具体学科内容教学的教学法知识中去。

第三,TPACK诠释的教师知识是一种完整的知识,即教师使用恰当的技术促进学生学习,知道何时、何地和怎样使用特定领域的知识与方法的策略性的思维方式。[6]TPACK是教师利用技术开展有效学科教学的基础。

2.TPACK的特征

(1)复杂多变性

TPACK构成比较复杂。一方面,作为TPACK形成基础的三种核心知识要素,本身都是包含了大量结构庞杂内容的知识体,TPACK自然面对着更多复杂不明的因素;另一方面,TPACK是在复杂多变的课堂境脉影响下,由三种核心知识要素通过复杂交互生成的,这使实践中的TPACK知识变得更为复杂。TPACK是多变的,在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过程中,三种核心知识要素始终处于一种动态交互的状态,每一种要素的变化,都需要另两种要素发生改变来进行“补偿”。

(2)境脉依赖性

TPACK的形成受复杂多变的课堂境脉因素影响。课堂境脉既是教与学的支持物(背景及组成部分),又是教与学的潜在障碍。课堂境脉的复杂多变性不仅意味着不存在适用于所有教师的通用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方案,也意味着普适性的技术应用处方是无法直接应用于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的。因此,教师对课堂境脉的认识、理解和驾驭程度,将直接影响教学实践的效果。

(3)实践性

TPACK是实践中的教学知识,需要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建构生成。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实践,会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教师对这些实践经验进行反思、提炼和总结后,就会形成自己的TPACK。而所形成的TPACK是否科学,是否有用,需要教师在进一步的教学实践中将这些知识“做出来”,进行检验修正,促使自己的TPACK获得进一步的提升。[7]由此可见,TPACK既是关于教学实践的知识,又是指向教学实践的知识,实践性是TPACK的核心特性。

(4)缄默性

TPACK蕴藏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与教师的实践智慧高度相关,对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实践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除了少部分可以用语言或文字等表达出来之外,绝大部分TPACK是不可言传的,或是无法用文字进行说明的,也意味着绝大部分TPACK无法以正规的形式进行传授,这表明TPACK具有很强的缄默性,属于缄默知识的成分更多。

(5)学科性

任何形式的现代信息技术都有其功能可供性和限制性,并且其功能可供性和限制性会随着学科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面对不同的学科境脉,教师对技术知识的理解、使用技术的方式和策略都会不同。这不仅说明TPACK具有学科性,也意味着提升教师TPACK不能忽略TPACK的学科性。

●智慧教学对高校教师TPACK发展的新要求

智慧教学在目标取向、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师职责、教学技术及应用、教学空间布置等方面,较普通多媒体教学有了很大变化,具体下表所示。因此,要想开展有效智慧教学,实现智慧教学的最终目标,高校教师TPACK发展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第一,围绕学为中心、能力为先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复杂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能力为目标取向,更新自身的教学法知识(PK),即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第二,熟练掌握智慧教学中常用的各种硬件设备和软件的操作方法,特别是智慧黑板+、智能学习终端、智慧教学平台、智慧教学软件等智慧教学工具和手段,提升自身的技术知识(TK)。

第三,明确各种智慧教学工具和手段的功能可供性和局限性,及其分别适用于哪些具体学科内容和哪种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CK)和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

第四,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积极实践“引导—发现”式教学,组织开展个性化学习、协作互助学习,指导学生实践创新,通过实践反思,提升自身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

● 智慧教学背景下促进高校教师TPACK发展的策略

1.转变思想观念:促进教师TPACK发展的前提

在教学观上,教师需要认识到有效智慧教学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取向。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知识掌握不重要,知识只是教学目标的一部分,是促进学生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资源或手段,而不是主要目标或唯一目标。教师要学会利用智慧教学工具和手段,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学习资源,指导学生通过协作互助、自主学习完成知识建构和能力生成。教师还要破除传统教育思想中“权威—依存”的师生关系,着眼建立互动对话、合作参与的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

在技术观上,教师必须认识到智慧教学在促进教学由“教”向“学”转变,支持学生知识建构、互动交流、小组合作、个性化学习,支持教师创设学习环境、开展过程性评价等很多方面都具有传统教学无法企及的优势。智慧教学中应用到的技术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众多智慧工具和手段的集合,并且每种具体的智慧工具或手段都有其教学功能可供性和限制性。教师在智慧教学准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学境脉因素,结合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恰当选取具体智慧教学工具和手段。目前,多数教师教学中对智慧教学工具和手段的使用,还仅停留在播放演示PPT课件的浅层应用上,很少有教师将其作为学生的知识建构工具、互动交流工具、情感激励工具。教师应该以开放的心态主动学习智慧教学工具和手段的使用方法、策略和技巧,深入把握每种智慧教学工具和手段的功能可供性和限制性,恰当选取并加以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智慧教学的优势。

普通多媒体教学与智慧教学比较[8][9][10]

2.优化专业知识:促进教师TPACK发展的基础

TPACK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以三种知识要素为基础,不能在脱离三种知识要素的情况下,将TPACK作为一种独立的知识形式来培养。所以,智慧教学背景下促进高校教师TPACK发展的基础工作就是优化教师的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和技术知识。

学科内容知识来源于学科教学内容,它本身不会因为教学方式从普通多媒体教学转为智慧教学而发生质的变化,但是基于智慧教学新要求,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其进行重构。教学法知识决定着教师对智慧教学实践的认识和行动,智慧教学突出学为中心和能力为先,倡导个性化学习与实践创新,教师需要围绕智慧教学需要重新构建自己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体系,这对传统教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教师是一种非常大的挑战。技术知识是教师开展智慧教学的基础,在技术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仅满足于熟练掌握各种具体智慧教学工具操作方法,还必须搞清楚它们各自在教学中能发挥哪些具体功能,有哪些局限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这些技术工具。智慧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大部分高校教师(包括具有师范背景的教师)都缺乏智慧教学所需要的教学法知识和技术知识,高校教师要积极分析自己的薄弱方面,并主动优化和提升,为自身TPACK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3.抓好教学培训:促进教师TPACK发展的重点

智慧教学背景下教师TPACK发展单靠教师个人自主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高校必须将抓好TPACK相关培训作为促进发展的重点工作。

①做好教师TPACK培训管理。教师TPACK相关培训属于教学能力培训,但目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工作牵头组织单位很多,如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二级教学单位等,这种多头组织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培训效果。高校应建立开放有序的培训管理体系,由教师发展中心(或类似职能部门)统一管理全校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工作。其他单位发起或促成的相关培训项目,必须交由教师发展中心统一组织实施,以提升培训管理质量和效果。教师发展中心要根据相关政策,科学制订培训管理办法,对培训进行精细化管理,要重视并做好培训监督评估、跟踪反馈工作。

②分学科分层次开展培训。TPACK具有极强的学科性,并且受具体教学境脉的影响,不同学科教师的TPACK有很大不同,因此,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科的通用技术知识和教学法知识培训效果对提升教师的TPACK水平作用是不大的。学校在组织TPACK相关培训时,要根据培训目的和内容,分学科开展培训。同时,教师的年龄、职称、教龄、是否具有师范背景对教师TPACK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学校在组织TPACK相关培训时,在分学科的基础上还要考虑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层次的培训。但这种分学科、分层次的培训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培训组织的难度。所以,培训组织管理部门可以在培训前将培训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提前向全校教师公布,让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来选择是否参加培训,给教师自主选择的机会,以提升培训的实效,使教师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

③恰当选择培训方式。教师TPACK的发展以教师的学科内容知识、技术知识和教学法知识为基础,一般要经历获知、接受、适应、探索和提升五个阶段。[11]因此,在开展TPACK相关培训时,要根据培训的目的和内容恰当地选择培训方式。如果单纯是为了提升教师的技术或教学法方面的显性知识,可以采用专家讲授的方式;如果是为了提升教师的TPACK水平,最好采用基于设计的学习的培训方式。

国外TPACK研究和实践证明,基于设计的学习是提升教师TPACK的最佳途径。[12]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让教师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针对真实的学科教学问题设计技术解决方案。基于设计的学习是典型的“做中学”的学习方案,与传统“做中学”方案不同的是,该方案改变了传统“讲解示范—操作练习—实践应用”被动的线性的学习过程,更加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让学习者在问题解决的实践中体会TPACK的真谛。需要说明的是,该方案关注的重点并不是某种技术的具体应用,而是教师对参与过程的理解、认识和观念,以及教师对学科内容知识、技术知识和教学法知识整体把握状况。

4.开展实践反思:促进教师TPACK发展的关键

TPACK的境脉依赖性、实践性和缄默性特征,决定了智慧教学背景下高校教师TPACK的生成和发展最终离不开教师的智慧教学实践和反思。

智慧教学工具和手段究竟会给教学带来哪些影响,只有开展智慧教学实践的教师才会清楚。面对复杂和结构不良的学科教学问题,教师首先要判断该问题是否适合使用智慧教学工具和手段来解决,思考智慧教学工具和手段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潜在的作用和价值,进而根据当前的教学境脉,制订智慧教学方案,并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智慧教学经验。

另外,教师在智慧教学实践结束后,还要积极对实践活动进行深入反思,思考智慧教学工具和手段究竟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哪些作用,是否和自己的预期一致,教学方案是否科学,有哪些地方可以进一步完善,教学效果是否因为智慧教学工具和手段的应用而得到提升,在反思体悟中不断提升自己的TPACK水平。

5.营造良好环境:促进教师TPACK发展的保障

智慧教学背景下教师TPACK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智慧教学“硬环境”和“软环境”作为保障条件。

“硬环境”主要是指开展智慧教学所需要的硬件设备与配套软件,以及教学场地、桌椅布局等。当前,高校智慧教学“硬环境”建设基本都由高校教学管理部门主导设计建造,但由于对智慧教学认识和理解的差异,这些建设好的智慧教学“硬环境”五花八门。这直接导致教师和学生无法产生良好的教学体验,感受不到智慧教室的“智慧性”,进而降低师生使用的热情,也造成学校建设资金被“隐性浪费”。因此,高校在设计建设智慧教学“硬环境”时,要多考察其他高校的建设使用情况,多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比相关硬件和软件的性能,参考国家相关推荐性标准进行设计建造。

“软环境”主要是指智慧教学相关的管理机制、评价标准、规章制度、教学风气、师生关系等,其构成相对比较复杂。为了促进教师TPACK发展,高校在“软环境”建设上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改革教学管理机制与评价标准,激发教师智慧教学创新。智慧教学的生命力在于运用智慧教学工具和手段赋能教学创新,没有创新,智慧教学终将退化为普通多媒体教学。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必须改变僵化的教学管理机制与评价标准,破除束缚教师教学创新的樊篱,建立与智慧教学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机制与评价标准,让教师甩掉思想包袱,敢于创新。第二,从教学竞赛、教学质量考评、职称评审等方面入手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为教师提升自身TPACK水平提供强劲的外部动力。例如,通过专门举行教师智慧教学比赛,或者在常规的教学比赛中突出教师TPACK水平所占分数的比重,在教学质量考评标准中专门设置有关智慧教学情况的条款,在职称评审办法中专门设置促进教师TPACK提升的条件等。第三,强化教师智慧教学教研活动。第四,搭建长期智慧教学经验交流平台。通过微信群、QQ群、公众号等途径搭建长期的智慧教学经验交流平台,方便教师交流经验和寻求帮助。

● 结束语

教学实践证明,在成功的技术应用中,教师所发挥的作用相对要更大,越高级的技术被引入教学,就越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去掌握与应用。因此,智慧教学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只有不断促进教师TPACK发展,才能真正发挥智慧教学的优势和价值,完成智慧教学所担负的使命。

猜你喜欢
教学法智慧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有智慧的羊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智慧派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