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度学习理念助力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证研究
——以“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课程为例

2023-03-20 09:48苏瑶商丘工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教法深度教学内容

苏瑶 商丘工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引言

在第三届中国计算机教育大会上,不同专家和学者对课程的创新以及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课程的建设要想跟上数字化教育时代的发展也必须进行教学改进。深度学习理念近几年来在教育领域的开展较为深入,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1]该思想与本研究对“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课程进行改革的目的和要达成的培养学生的目标相吻合。因此,本研究将深度学习理念与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相融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进行教学改革,设计深度学习下的课程教学模式,并对该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学期的教学实践,验证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并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教学模式改进的建议。

● 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设计

在深度学习研究领域关于深度学习有不同的说法。有学者认为深度学习能力主要包含三个维度,分别是认知维度、人际交往维度和个人内在维度。其中,认知维度包括掌握学科的核心内容及批判性思维技能,人际交往维度是指养成沟通和交流技能,而个人内在维度则是发展学科思维模式以及学会学习。[2]也有学者认为深度学习是学生为了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而需要掌握的能力,主要包括理解学科的核心内容、批判性思考与解决复杂问题的技能、有效沟通的技能、学会学习以及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等。[3]本研究的观点更倾向于后者,本研究将深度学习能力分为语言理解、问题解决、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以及创新创造五个维度[4],并将这五个维度分别融于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信息技术课共34个课时,每周每班2个课时。本研究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将理论课时数设置为12,实践课时数设置为22。“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及学时安排如表1所示。

本研究在对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了解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以及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课程教学现状,从理论和实践结合入手设计了深度学习视域下的信息技术教材教法教学的新模式,实现了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其模式如右下图所示。

本研究将该模式概括为“一种理念、两项内容、三项应用以及四步过程”。其中,一种理念是指深度学习理念。本研究中深度学习理念包含问题解决、沟通交流、知识理解、自主学习以及创新创造等能力的发展,在模式建构中将深度学习的理念贯穿于教学的整个环节。两项内容是指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知识教学。理论知识主要包含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教学特点与原则、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实践知识主要包括如何做好教学设计、如何高质量地说课以及如何搞好教学研究。理论知识教学是实践知识教学的基础,实践知识教学又促进理论知识教学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三项应用是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融会贯通,应用于教学设计、说课以及教研活动中,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四步过程是:其一,多以案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进行导入促进理论知识的教学,为学生理论的学习提供感性认识和应用的场景,培养学生语言理解的能力;其二,利用微课和慕课的优质教学资源辅助理论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语言理解、独立自主以及问题解决等能力;其三,组织学生交流研讨优秀教学案例,分析他们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问题解决等能力;其四,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借鉴成功案例进行创新应用,主要培养学生创新创造的能力。

各版本教材相关内容编排表1

2.教学模式实施

(1)实施对象

根据笔者所在学校人才培养计划,本研究在2022—2023第一学年进行实践,选取水平及成绩相当的两个班级A班和B班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目的是尽最大努力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其中A班23人,B班25人。

(2)实施思路

在授课过程中,A班采用本研究设计的模式上课,B班仍然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方式上课。在实施过程中邀请本学院相关专业教师20名对这两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进行观摩点评,并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点评,根据不同教师的观点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最后,在学期末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个班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3)实验假设

假设一:深度学习下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为有效。

假设二:深度学习下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 课程实施结果评价与分析

1.教师评价对比分析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20名教师的点评进行整理编码和分析,其中1名教师因特殊情况只听了B班的课。因此排除特殊情况,对其余19名教师的点评进行汇总对比分析(如表2)。在教学内容方面,A班教学内容的组织更加灵活,呈现形式更加有趣,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但也要考虑借鉴B班教学内容呈现较为系统的优点;在教学过程方面,A班教学活动形式多样,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等多种方式,凸显了“学生中心”的地位,在这个环节较B班教学过程的设计有明显优势,必须加强并细化合作和探究的细则;在教学评价方面,A班使用小组评价、学生自评、教师评价以及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教学评价方式灵活多样,能较为全面地评价学生,而B班大多以口头表扬、提问以及测试为主,评价方式相对来说较为单一,对学生的评价较为片面。通过整体对比分析发现,A班采用的深度学习下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为有效,验证了假设一是正确的。

表2 教师对比评价

2.学生成绩对比分析

学期考试结束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A班和B班的学习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如果显著性小于0.05,则说明两个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反之则反。其对比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表3的实验数据可知,A班的平均成绩较B班高出4.32分,整体成绩水平有一定提升,且A班的标准差小于B班,说明A班的成绩较为稳定,且显著性为0.026小于0.05,由此可知,A班的成绩优于B班的成绩,说明A班采用的深度学习下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验证了假设二是正确的。

表3 成绩对比

● 教学模式改进建议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课程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学生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不断进步。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学生的理解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得到了培养,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为了让“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课程能长远发展,本研究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给出以下建议。

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设置决定了学生培养的方向,教学内容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培养的质量。[5]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且要贴近生活。“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课程传授的是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其特殊性也决定着课程内容的选择一定要依托生活实践,以真实的案例进行教学,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达到学科的教育目的。

2.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安排对一堂课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这也是教师应该着重下功夫的地方。[6]在本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教学过程相对来说比较成功,但欠缺的是对小组成员兴趣的激发和组与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因此,后续应多关注小组内部成员的状态,可以尝试不同类型的分组,如将性格各异的几位同学组成一个组等。同时,留够时间让小组之间进行合作切磋,让学生在争鸣中学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激发更多的潜能。

3.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最好的反馈,可以帮助教师更有目的地展开教学,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7]在本学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了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观摩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评价的多元化、综合性。但在实践中,小组中的成员并没有真正理解评价的内容、重心和原则。在接下来的实践中可进一步细化评价,增设组内评价和组间评价细则,从而更好地做好教学反馈工作。

● 结束语

将深度学习理念应用于“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课程的实践表明,学生不仅掌握了科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提升了理解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协作探究能力以及创新创造能力。这也证明了深度学习理论适合应用于理论性较强但实践应用性又高的学科教学中。接下来,笔者将进一步尝试将深度学习理念与操作性较强的信息技术相关课程融合,以促进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并进一步丰富深度学习的理念。

猜你喜欢
教法深度教学内容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
羽毛球正手击高球教法五步曲
爷爷的“五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