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龙城立潮头

2023-03-18 07:57刘祖亮
秀江南 2023年7期
关键词:科研型药厂常州

刘祖亮

秀美江南,人文荟萃。六月的常州烟雨朦胧,青果巷里到处弥漫着栀子花香。我们在这条浓缩了常州人文历史的里巷河边如约见到了常州四药厂的老厂长许玉海先生。许老满头银发,和蔼可亲,依旧神采奕奕。特别是谈起四药厂的创建历程,回忆起自己奋斗的岁月,无不流露出他的创业报国情怀和汗洒青春的自豪感。

锦绣龙城,实干兴厂 。许玉海并非药学科班出身,踏入制药领域只是因为服从组织安排而已,然而这个服从却让他步入了医药的航道,也让常州四药厂这艘大船起航了。20世纪70年代初,许玉海在向阳区建筑修建站担任革委会副主任,突然有一天,区委领导找到他并委以重任—到“西包”办药厂 ,为区工业经济发展作贡献。当时常州市第四制药厂还叫西瀛里药品包装组(简称“西包”),是街道办事处为解决困难家庭生活问题而设立的一个生产自救性组织,只有一台陈旧的0.5吨小型锅炉和二间砖砌烘房。

带着组织的重托,许玉海走马上任了。但很快他就一筹莫展:这个摊子该从何着手?然既来之则安之。他白天下车间劳动、与工人交流,晚上到办公室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相关知识。没有搬运工,许玉海就拿杠棒动员年轻人,亲自带头把煤炭一筐一筐扛到锅炉间门口;把药瓶一扎一扎从运河码头传送上岸,再用板车运到厂里;把几十吨的畜用生长素石料从西瀛里大马路上扛到生产车间和仓库。每次运煤运瓶运石料,整条西瀛里街上都是黑一片(煤)、黄一片(碎玻璃)、白一片(石料),运完后再清扫干净。在许玉海的带动下,大家干劲十足,情绪高涨,义务劳动,毫无怨言。

工厂成长的新阶段,迁厂投产的关键时刻,许玉海忙得不可开交,无暇顾及妻儿。那年七岁的女儿因感冒连续服用退烧药多日,发烧不退,没能及时送到大医院治疗,致使病变成白血病,走了。女儿的夭折给许玉海精神上造成了无比沉重的打击,无情未必真豪杰,这成了一个男人一生无法抹去的伤痛。

深爱家庭的许玉海擦干眼泪,又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企业发展问题始终困扰着他,渐渐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下一步怎么办?

1974年秋天,由于严重缺少原料药,制剂车间即将面临停产,许玉海带人到上海四药厂求援。没想到第一天就吃了“闭门羹”—门卫不让进,原因是没有省里的介绍信。第二天他们租了一辆黑色出租车,到门口故作镇静地长按喇叭,这招果然奏效,他们通过了上海四药厂的“险关隘口”。到了供销科,苦口婆心,终于求援到了25公斤萘甲唑啉,但这只能维持两个月的生产。因为当时是计划经济,小厂没有生产计划,也没有原料药等生产资料供应。痛定思痛,许玉海暗下决心,一定要调整产品结构,夹缝中求生存。

产品创新,人才先行。经历原料短缺事件后,许玉海决定调整产品结构,扭转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要调整产品结构,就要有新产品的研发技术,专业技术人才是研发新产品的首要条件。厂部集体研究决定生产原料药和片剂产品,以改变工厂形象和市场地位。当时江苏省医药局也号召全省大小药厂开展原料药研制生产。摆在他面前最大的难题是工厂没有专业技术人员。

于是许玉海多方请教,先是接受了三药厂工程技术专家从简单药品即盐酸萘甲唑啉和利眠宁两种药品做起的建议,继而又采纳了市医药公司负责人的建议,到时任常药厂厂长张波的家里拜访求助,最终从常药厂接回15只片剂老产品。经过奋斗,片剂生产基本上形成格局,常药厂转让的产品和厂里自产原料药生产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

但是合成原料药生产面临着更大的技术壁垒。许玉海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在实验室里忙碌操劳,仅靠技术外援的电话指导远远不够。得知武进鸣凰农村的谈瑞庭老师是这方面的专家后,许玉海带领两位管理人员去谈老师家拜访。谈老师住在鸣凰一条河塘上搭建的茅屋里,屋内堆满了各种化工、医药方面的专业书籍,一眼看上去就是个高级知识分子。许玉海见此情景,非常兴奋,感觉谈老师就是他要寻找的高人。他们想请谈老师出山指导药厂生产原料药,帮药厂出谋划策、传授技术给药厂 。不料,谈老师推脱说自己年纪大了,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了,希望他们另请高明。

第一次邀请被婉言谢绝。回去的路上,他们三人商量着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许玉海信心满满:“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我们三顾茅庐,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下周再次上门邀请,不出所料,谈老师仍是回绝。第三周,他们再次上门,许玉海当场表态:在西瀛里的仓库腾出住房给老两口,聘请谈老师为药厂终身顾问。

功夫不负有心人,谈老师见他们态度诚恳,终于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后来谈老师参与了向阳制药厂到常州四药厂发展进程中几乎所有的新产品开发、试制工作,引领药厂多次到上海医工院、山西大同药厂 、南京药学院、中科院北京药物所等地合作开发新产品,并成功研制出了四药厂第一只外贸出口产品。谈老师成为四药厂发展壮大历程中“催化剂”式的重要人物,为制药厂的腾飞做出了杰出贡献,为常州四药厂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石。

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这是党中央确定发展科学技术、振兴经济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我国实现全面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深刻认识科技与生产的关系,促进科技与生产的结合、加速科技向生产的转移,乃是企业谋求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必由之路。医药是高技术产业,制药企业的发展更有赖于充分利用国内外新的科技成果,并使之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事业服务。

记得在1983年—1984年期间,常州市委副书记、市经济中心主任汤永安同志先后在企业召开创建科研型企业座谈会。汤书记在总结时肯定了各单位的做法,同时提出了要增强创建科研型企业的创新意识,并指明了创建的方向。在汤书记的指导下,四药厂继续在创建科研型企业的道路上努力探索,不断开拓,使企业呈现出勃勃生机,生产和效益保持了大幅度的增长势头。1984年,四药厂被市政府评为常州首批科研型企业,此后每年都榜上有名。

1985年10月,许玉海赴美国参加了“中美科技政策研讨会”,并作了《搞好科技协作,加快工厂发展》的发言。1986年5月,许玉海受常州市委党校的邀请,专门对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作了一次《创建科研型企业,不断开拓前进》的讲座。1986年10月,许玉海代表常州四药厂参加了北京國际企业家交流会暨第六次企业管理国际讨论会;同年11月6日至13日,他到南斯拉夫参加了中南经济贸易讨论会。1987年3月,许玉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中企协年会”和“改革论坛”,并代表常州市第四制药厂作了题为《创建科研型企业》的发言。1987年6月,许玉海被推荐参加了首批日本关西财界邀请赴日研修市场经济问题和企业管理学习班。1988年9月3日,新华日报整版刊发了题为《技术开发的能人 科学管理的巧匠》的文章,对许玉海不断进取、创建科研型企业的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

在许玉海的带领下,常州四药厂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立和推行各类经济责任制,推进现代化管理,创建科研型企业的创新意识逐渐增强。

回顾四药厂的发展史,是一部生产依靠科技、科技促进生产、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历史。四药厂(发展时期),厂区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8300多平方米,有职工48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占15%左右,建有5幢合成车间、一幢制剂车间、一个药物研究所和化验室,生产的产品包括20种原料药和81种制剂。“六五”期间,产值、销售利润、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递增幅度为42.3%、49%、45%,特别在1986年企业外部条件出现很大困难的情况下,工业产值和利税仍取得较大增长,分别达到2445万元和472万元,增长率为20%和9.3%,人均创利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在江苏省医药企业中名列前茅。

实践使四药厂人意识到创建科研型企业之路是探索之路、改革之路,也是企业发展必由之路、兴旺之路。四药厂在创建科研型企业的过程中,不断谋求自身的发展,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开展工作:灵敏的信息系统,高效的开发能力,先进的企业管理,兴旺的人才资源,全新的企业精神。

许玉海说:“实践使我们意识到创建科研型企业之路,是探索之路,改革之路,也是企业兴旺发展的必由之路。”常州四药厂在创建科研型企业道路上得到市、省、国家相关部门各级领导的重视、关怀和支持,企业知名度不断提高,科研型企业成效显著,实现了良性循环,至此常州四药厂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时代见证,历史留存。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许玉海深刻理解这一点。他提出对职工进行终身教育和层次教育,激励职工积极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医药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更新换代快,要摆脱困境,只有从教育入手,立足本企业培养人才。1986年6月12日,许玉海组织领导班子制定本厂职工终身教育、层次教育规划,从实际出发,送出去到大学系统脱产学习、接受短期专业培训;开办厂业余经济类大专班、医药中专班;开展科技人员“中高级师徒传帮带活动”。许玉海的规划在全厂掀起了学习热潮、营造了终身学习的氛围。同时他本人也刻苦学习,1985年7月参加了第三次全国厂长统考,成绩优异,经国家经委推荐,1988年9月赴北京参加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举办的第四期企业家培训班,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欧文分校参加“中国企业家经营培训”,进修美国企业经营课程,完成了“当代管理概念和实践课程”结业,后又参加常州市职称改革领导小组的培训考试,获得高级经济师职称。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许玉海的知识和管理水平获得大幅提升,终身学习已成为他和常州四药厂人的共识和常态,同时也为常州四药厂企业精神的形成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1987年,许玉海派人专程到北京去看望著名书法家刘海粟老先生,请刘老为厂书写了“发展医药工业,造福人民大众”12个大字,作为办厂宗旨,至今依然醒目地嵌书于四药厂的大门南墙上,也刻在了四药厂人的心间。这幅书法作品作为四药厂的精神财富会永久保存在厂档案室。

回顾常州四药厂的创建历程,许玉海感慨万千:四药厂从一个小作坊性质的街办生产自救药品包装组,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综合性现代制药企业,经济效益连年在全省同行业中名列前茅,走的是一条艰苦奋斗的路,逐步形成了四药厂特有的企业科创化精神,提炼成16个字就是“艰苦创业、科技创新、质量创优、管理创精”。这种精神是四药厂以往发展历程的总结,是全厂职工奋力拼搏的结晶,也是激励全厂职工继续开拓向前的信念。

铅华洗尽艰难岁月。与许玉海交谈,时刻能感受到无限的热情、饱满的气韵与豪气干云的青春气息。许老虽已退休多年,但回忆峥嵘岁月,往事历历在目,气势不减当年,言谈举止间自然流露出些许江南名士的风范,犹如常州当代社会文明进程的一颗恒星,在中吴上空璀璨闪烁。目前的常州四药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建有博士后流动站,公司的研发中心荣获“2022年江苏省工人先锋号”称号。

许玉海虽已年近八旬,但不用扬鞭自奮蹄,写成《常州第四制药厂创建历程》一书。他说:“我又自费印刷了几百本,给刚入厂的新员工看看,让他们学历史、学厂史,记住四药厂艰苦创业的历程,感受四药厂人奋斗不息、创新不止的企业精神。看着他们,只能感慨一句,青春真好!但我们的青春有汗水、有泪水、有血水,有血性、有人性、有党性,没有白过。忆往昔,最大的自豪就是—青春无悔,人生无憾。”

许玉海如是说

我是1971年5月在常州向阳建筑修建站加入的中国共产党,去年7月1日光荣获得了中共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学习雷锋、学习大庆铁人精神的激励下,我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出生的年轻人成为省、市优秀企业家和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的培养。

我从1974年4月进常州市第四制药厂的前身西瀛里药品包装组、向阳制药厂 ,至1991年4月,市委组织部调我任钟楼区副区长(分管工业企业、公检法司交、信用社、物资局等工作)。我在四药厂工作了整整18年,任党支部书记兼厂长。在省、市局领导的指导帮助支持下,我在四药厂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磨炼,并带领全厂职工团结一心、全心全意,为“发展医药工业、造福人民大众”尽心尽责、廉洁奉公地工作,奉献了自己18年(从30岁到48岁)的青春年华。我与全厂职工上下同心,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生活工作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我们做到了相互关心,相互照顾,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艰苦创业,全力支持,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厂得到了发展壮大,并创建成了科研型工厂。我要感谢党和各级领导的培养关怀,也要感谢全厂职工的鼎力支持,尤其是一大批优秀科技、管理人才的努力拼搏,也要感谢我的父母亲和夫人的全力帮助和支持!

尽管我不喜欢当“官”(提任副区长),但我是一个共产党员,而且是党支部书记,服从党的安排就是我的职责。党的组织原则是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要求党员做到的,我作为党员干部更应率先做到。我在全厂职工、全体干部会议上多次立下誓言“终身忠诚于四药事业并从我开始做起”。

事业需要薪火相传,聚是一团火,散似满天星。需要留在我们心中去珍惜的是友情,是过程,是不舍!我祝愿和感谢我的接班人、接任厂长屠永锐同志带领全厂职工不忘初心,将四药办得兴旺发达,蒸蒸日上,为国家和社会事业尽心尽力,奉献自我。

猜你喜欢
科研型药厂常州
意大利亚士可化工大药厂
常州的早晨
意大利亚士可化工大药厂
意大利亚士可化工大药厂
全现款操作,年增量1千万!这家GMP渔药厂为何这么牛?
高职院校科研型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皮肤性病学科研型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思考与探讨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物理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
科研型中医专业研究生培养现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