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思考
“公交车上小伙没有给大妈让位置被骂”“小伙在地铁没让座被大叔踹”——此类新闻在各个App上频繁出现。有不少人,正秉持着一种“你不让不行”“你不让不对”“你必须得让”的态度。
可以肯定的是:“让座”没有被写进任何一部法律法规,不具有普遍的强制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即可为”——法律没有对“让座”进行授权,也没有禁止“不让座”,那么,从法理来讲,“让与不让”都可以被允许。而且,虽然“让座”高频出现在城市社会公约、市民行为规范等类似的条约,但这种“强制性”与法律的强制性相比可谓天差地别。其实,从全社会都在大力倡导、大力弘扬这一点上,也不难看出,“让座”不会有强制性——如果它具有强制性,不用宣扬,人们自然会遵守。
所以,我们应把“让座”回归到它最纯真的本质——社会美德。何谓社会美德?社会中美好的、高尚的道德品质。何谓道德品质?它是个体依據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所以,如果一个人能给需要的人“让座”,是这个人的道德品质好、素质高的一个重要体现;但如果这个人因种种原因没有给需要的人“让座”,也不能说明其“缺德、素质低下”。美德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成为“打人的棍子”和“束缚人的枷锁”,不能“摇身一变”成为道德绑架的“帮凶”。
(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