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爱华
国家审计机关在开展审计工作过程中,若审计程序、权限以及职责等不符合有关法律规定,就可导致审计工作发生风险,使审计机关面临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损害审计机关其名誉和权威性。本文主要结合国家审计风险类型,分析国家审计风险影响因素,并提出加强国家审计风险防范及控制的策略。
国家审计风险类型
程序风险 我国审计法对审计项目全过程都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程序要求,包括项目计划、出具审计报告、实施审计,审计通知、下达审计决定等,若审计程序不合法,除了会导致审计质量下降,还可能引起行政复议、提起裁决、行政诉讼等,进而造成审计结果无效。
取证风险 在国家审计过程中面临的取证风险,主要是在证据收集期间审计人员错误地认可了“伪”证据,或审计人员所收集证据缺乏良好的相关性或者证据不充分,无法支持审计结论。而且目前审计中常会用到抽样审计方法,此方法应用中可能会因抽样方法不当或者样品选取数量不足等导致审计结论和事实有较大偏差,从而引发审计风险。
判断风险 一方面,审计人员若在审前调查过程中不能充分判断调查了解程度与范围,同时结合调查了解情况对可能存在的问题与问题严重性做出准确判断,将导致后续所制定审计方案存在一定潜藏风险。另一方面,在现场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基于个人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做出一定主观判断,比如要确定审计方法和审计范围,认定审计证据,而且汇总报告过程中要进行问题定性、出具处理处罚意见等,若审计人员判断不准,就会使最终审计结果受到影响,从而引发审计风险。
评价风险 在国家审计过程中面临的评价风险,主要是因为所引用的评价判断依据不当或者相关评价超出了审计范围,可能因评价不当导致被审计单位提出异议,从而影响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并会影响审计机关公信力。
问题定性风险 如果审计人员在问题定性过程中未恰当的引用法律法规条款,或者所采取的处理处罚措施不恰当,或者本应处理处罚的但未出具处理处罚意见,或者超出了审计职权范围等,上述情况导致的法律后果需要审计人员承担相应责任。
复核审理风险 根据国家审计准则要求,复核审理过程中采取二级复核和审理机构相结合的审理方式,若审计复核以及审理工作流于形式,或者复核人员工作不够细致、业务水平有限等,将增加审计风险发生概率。
国家审计风险影响因素
审计主体 导致国家审计风险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审计主体,比如:一是审计人员缺乏良好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素养、业务水平、职业道德、政治思想等,尤其是在审计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情况下,容易增加国家审计风险。
二是审计人员结构,如在开展一个审计项目时,要求审计人员队伍中要有掌握计算机知识、管理知识、法律知识、财务知识等方面的人员,以尽量规避审计风险,但实际审计活动开展中,审计队伍内没有懂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员,由此就可能增加审计风险。
三是审计方法选择不当。国家审计过程中合理选择审计方法,有助于突出审计重点,控制审计风险,提升审计效率,若审计方法选择不当,就可导致审计重点有所偏离,并会增加审计风险。
四是审计管理水平。若审计机关的审计管理水平偏低,将导致审计工作开展中问题不断,从而增加审计风险。
审计客体 在国家审计期间,审计客体也是引发审计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被审计单位不具备良好的内控水平,未完善的建立内控制度,使得审计人员多项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容易增加审计风险。
其次,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不佳,可能会为审计机关提供失真的财务数据,无法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与可靠,容易导致审计结果失误,增加审计风险。
最后,被审计单位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也会影响审计风险,若被审计单位不具备良好的管理水平,就无法确保被审计单位所提供数据与信息具备真实性与准确性,不利于审计机关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经营情况和发展现状,并容易增加国家审计风险。
审计环境 国家审计工作开展中也会因审计环境导致多项风险,主要表现为:其一,政府干预。根据我国的管理体制,虽然审计机关在业务层面上受到上级审计机关的指导,但其主要和地方政府保持行政隶属关系,所以若审计工作开展中政府过度干预,将容易增加国家审计风险。
其二,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对应审计对象往往有越高的复杂程度,其中有越多因素会引发审计风险。
其三,法律法规完善性。因为在国家审计期间,审计主体需要诸多法律法规作为依据来支撑审计工作,而在社会不断进步以及科技不断发展过程中,衍生出多种新事物,需要国家及时更新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否则就会导致国家审计缺乏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撑,从而增加国家审计风险。
加强国家审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的策略
增强审计机关的独立性 若国家审计机关不具备完全独立性,就无法保证审计结果的公正与客观。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需要同步改革与完善国家审计体制。
我国有关文件指出要加强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同时要求地方审计机关要加强人、财、物统一化管理,即在当前所实施的地方审计机关双重管理体制中,上级审计机关要加强组织领导以及业务领导能力,对下级审计机关的审计计划、队伍建设、组织实施、经费保障、结果报告等加强统一化管理,促使审计机关具有更强的独立性。
另外,地方审计机关要和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相分离,以有效减少政府行政部门对审计工作的干预,避免基层审计机关在人事及财务等管理方面受到地方政府制约,促使审计机关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更具客观性、公正性,充分反映问题并及时公开结果,合理控制审计风险。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经济管理部门等要按照一定周期梳理国家审计活动开展中的经验与教训,并和当前的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情况相结合,对市场经济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同步完善与修订国家法律法规制度,逐渐建立起一套和国家国情相符、更具操作性、相对严密且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促使国家审计人员能够有法可依并有規可循地执行审计职能,避免审计人员在问题定性过程中体现出盲目性、主观性、随意性,以此有效防控审计风险。
加强审计质量管理 一要明确告知有关法律责任。审计机关在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的时候,要求被审计单位承诺其所提供的各项资料具备完整性、合法性与真实性,还要明确告知其若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条例和审计法等,拖延或拒绝提供审计所需资料,或提供不完整、不真实的资料,或阻碍甚至拒绝检查等,就要承担对应的法律责任。
二要合理选用审计方法。国家审计工作开展中要灵活选用并结合运用多种审计方法,结合应用详细审计法、抽样审计法等,并要保证审计抽样科学,在确保抽样方法、样本数量均合理基础上,保证所抽取样本具备代表性,有效控制抽样风险。
三要完善的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主要应规范地设置审计作业程序,联合通过计算机程序以及相关软件系统等,基于不同的审计环节,确定审前调查、审计事项、审计方案、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信息、审计文书等质量控制流程,并贯彻执行质量控制措施,若上一步骤程序未结束,则无法进入下一程序。同时,要贯彻落实项目主审负责制、审计执法检查制、质量考评制、复核审理制等制度,并在事后检查以及日常监督相结合基础上,建立并落实质量责任监督检查制度,以有效防范及控制审计风险。
四要在审计实施中严控各类审计风险。首先,各级审计机关要在设置审计计划、确定审计要求、安排项目任务过程中,尽量保证安排合理,并要确保审计监督和政府中心工作以及宏观决策等具备一致性。
其次,要在审前做好调查工作,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通常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其所有者和构成、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情况、业务及生产流程、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财务报告编报环境等。通过加强审前调查,能够有的放矢地制定审计方案,促进审计效果及效率提升,防控审计风险。
最后,要注意在审计方案制订过程中合理预测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因素,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控制措施。如在确定审计组成员过程中,要规避在特定领域发生“外行审计内行”的问题。
建立并贯彻落实外部监督控制制度 一方面,要落实国家审计信息公开制度。在审计信息公开之后,有助于扩大被审计项目信息来源,使审计人员进一步增强荣誉感以及社会责任感,更深层次地了解社会需求,在更严格广泛的社会监督下,保证审计人员依法做出审计行为,并使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树立更强的风险意识,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另一方面,对国家审计加强外部监督。比如可由政府监察部门等第三方机关牵头监督审计机关各项审计活动,监督主体不仅包含社会上的监督员,还可从财政、政协、人大等部门还有社会审计中介机构当中选择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与政治素质以及较强的业务能力的专业人员,组建审计监督专家人才库,以网络、现场查看、电话、问卷调查、暗访等形式监督与评价审计机关其廉政规定执行、行风建设、行政效能等情况,相关监督结果和审计机关以及有关审计人员的考核挂钩,以不断完善及优化审计风险外部监督体系。
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 首先,要促使审计人员增强风险意识,主要可通过开展审计风险教育活动,促进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审计风险防范意识,并可建立与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确定各方审计责任与权利,促使其自觉履行相关职责,并各担风险。
其次,要注意提升审计人员其政治及道德素质,主要是审计机关要通过组织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审计人员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同时关注培养其敬业精神与自律意识,保证在审计工作中做到廉洁从审、客观公正。
最后,要尽量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一方面,要严把人才引进关,在人才引进中除了要考虑审计人员其个人素养及基本素质,还要结合机关专业需求与人才结构,适当引进工程造价审计、计算机审计等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审计机关可结合审计工作需求,多元化地组织继续教育以及业务培训等活动,使审计人员充分掌握并及时更新履责所需知识与技能。
此外,要科学地制定绩效考核制度,采取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措施,优化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激发审计人员主观能动性,使其不断提升岗位胜任能力。
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国家审计机关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等搭建国家审计数据系统,结合中央整体部署和国家整体战略安排,并和自身实际相结合,科学协调信息沟通、审计项目、人力资源等内容,充分发挥数据信息在审计期间的作用。
同时,要通过相关数据系统定期收集、编汇、整理及建设各审计对象所面临的各类风险要素数据,针对性地识别各项业务潜在风险,结合管理资源与风险数据特征设置网站关联度,结合审计对象所存在的差异性,不断完善与优化审计风险管理数据库,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间段或不同阶段的案例,对风险因素实现重新归纳与分类,促使审计人员不断提升职业判断能力,利用系统功能加强风险识别、预警和评估工作,推进审计机关不断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近年来,国家审计活动不断扩大覆盖面,国家审计工作量也持续增加,为更科学有效地进行审计工作,以防发生各类审计风险,需要国家审计有关机构认真分析审计工作开展中面临的风险类型,探究引发相关风险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探索國家审计风险防范以及控制策略。
(作者单位:扬中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