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美丽乡村” 视角的传统园林美学在乡村民居建筑中的应用

2023-03-17 01:41:58马晓鸣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园林建筑美丽乡村民居

马晓鸣, 袁 静, 许 胜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西安 710043;2.陕西金泰恒业房地产有限公司, 西安 710061)

2013 年, 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 “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的战略计划。随后, 中国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也出台了相关文件, 对中国各地建设美丽乡村活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2017 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提出各地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 应重视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村镇、文化街区、名人故居、特色风貌的管理, 并做好传统村落与经典乡村田园风土建筑、历史工商业遗迹等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工作[1-3]。同时, 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 强调了在全国各地开展 “美丽乡村” 的宣传与推进工作, 是促进广大农村地区人口经济收入提升, 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部署。

目前, 中国各地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已全面开展, 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由于部分地方政府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识不足, 在推进如此大规模的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的过程中涌现出很多问题, 如存在乡村建设趋同化现象, 建设过程中忽略民族传统美学思想的应用等, 导致多地乡村建设千篇一律, 缺乏传统文化内涵及地方特色[4]。在审美思想与现代乡村居住环境建设发生融合与冲突时, 传统的园林建筑思想能够注重建筑结构整体艺术风貌的设计。如果将这种建造理念及相应的建造元素应用于现代美丽乡村建设, 将会极大地提升中国乡村地区的文化艺术内涵, 提高乡村地区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谐性, 对推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促进乡村地区物质文化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积极的意义[5]。为此, 本研究将从中国传统园林建设入手, 深入挖掘其中的建筑美学思想, 并以此为基点, 展开对乡村地区民居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 以期为探索美丽乡村的建设工作提供现实借鉴。

1 中国乡村地区民居建设现状

以往, 受农业、工业生产水平的影响, 中国农村居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能力建设能够真正满足自己期望的住所。随着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农村地区物质财富、科技水平、工业生产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很多地区已经具备了建设更舒适、和谐的居住环境的能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开始逐步落实。但在这个过程中, 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 如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民居设计不够人性化、民居建设缺乏地域特色等。下面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1.1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进程的推进, 中国各地的农村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同时, 过度开发、无序开发等问题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出现, 不仅破坏了已经取得的成效, 也加剧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及生态资源、建设资金的浪费。此外, 在实践调查中还发现, 部分乡村居民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存在攀比思想, 造成了建材的浪费[6]。据统计, 自2006 年以来, 中国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了2 亿多人, 但农村地区的建设用地反而增加了300多万平方米, 当前中国农村地区人均建设用地将近400 m2。由于建设技术有限、环保意识不足, 很多民居的建筑形式、选用的材料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7]。随着社会的发展, 中国自然资源日益紧张, 在这样的背景下, 尽可能节约土地资源、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确保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 成为了当前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议题。

1.2 民居设计不够人性化

通过实践调查可以得知, 中国大多数乡村地区的民居由当地居民自发建设, 未进行系统的设计、规划, 因而不能达到人性化设计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 中国乡村居民对于居住环境的想法也在不断改变, 以往所建设民居建筑的弊端日益凸显。乡村地区的民居使用者——当地的村民, 对民居的现代生活功能分区、立体空间的规划和存在的卫生、安全等隐患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很多民居已无法充分满足乡村居民的使用需求[8]。因此, 在建设美丽乡村时, 也应充分考虑到乡村居民的实际需求, 从人性化角度出发, 借助专业设计师的专业能力, 对民居建筑进行设计、规划, 以提高乡村民居的实用性、便利性, 提高乡村民居的美观度。

1.3 民居建设缺乏地域特色

中国地域辽阔, 不同的地区由于其自然风貌、民族习俗以及历史传统的差异, 促成了不同地区特有的地域风格。然而, 社会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与乡村文化建设的不同步, 对不同地区的地域风格产生冲击, 逐渐淡化了本该强烈的自然风貌。各地趋于一致的民居又和近年来新涌现出的城市建筑风格相接近, 凸显出乡村地区居民对本地地域文化和自然风貌的不自信和不认可。另外, 在乡村地区民居设计和建设中, 一味追求西方元素, 用于建筑内、外空间的装饰, 也将乡村民居的实用性所掩盖, 模糊了传统自然和谐的审美[9]。因此, 在运用现代化设计理念, 体现民居建筑实用性、舒适性的同时, 深入挖掘本土地域文化元素, 并将其合理融入乡村民居建设当中, 以突出鲜明的本土地域特色, 赋予其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 也是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课题。

2 传统园林建筑美学应用于现代乡村民居建设的价值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最大的特点是秉承 “天人合一” 的建造理念, 构筑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居住空间及舒适、雅致的生活环境, 让居住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随时拥有愉悦的精神享受[10]。在现今社会, 传统园林设计者的精巧造园思想仍然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可以为乡村民居增添建筑魅力。下面将从建筑设计核心思想、生活空间设计策略、空间处理策略几个方面, 对传统园林建筑美学应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的价值进行探讨。

2.1 “天人合一” 的自然理想

“天人合一” 哲学思想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核心建造理念。其中, “天” 代表自然环境, “合一” 代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明末造园家计成认为, 园林建造应遵循 “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的原则, 即在建造园林时应尽可能消除人工参与的痕迹, 让园林呈现出一种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自然形态[11]。在他的著作《园冶》中, 对园林建设艺术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认为园林整体布局应做到 “格式随宜” , 尽量不破坏原有的自然环境, 在景观设计方面应秉承 “自然古木繁花” 的宗旨, 强调生活场所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交融[12]。他认为, 园林建设应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 自然融入自然环境, 实现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将这种观念应用于现代美丽乡村建设, 既是对 “美丽乡村” 建设工作的有效助力, 也同时成为保护自然可持续、再利用的典范, 具有极佳的景观和实用价值[13]。特别是在乡村民居的生活场所, 园林呈现出一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也可谓 “天人合一” 的神来之笔(图1)。

图1 乡村民居生活场所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图例

2.2 舒适便利的生活空间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主要作为居住空间来使用。在建设过程中, 不仅重视建筑景观的外在形式, 还重视生活环境的舒适性、便利性。因此, 设计者通常会根据居住者的生活需求, 对有限的园林空间进行巧妙规划, 合理安排宴客区域、娱乐区域、起居区域、游览区域, 形成统一和谐且便捷舒适的居所[14], 这也体现在为乡村民居规划的舒适便利的生活空间中, 如图2 所示。再例如苏州的留园, 从宾客游览与起居的视角切入, 设计出处于中心轴线位置的 “涵碧山房” , 这样宾客可以有足够的空间活动, 且能够以最佳视野感受到园林设计的独具匠心;而作为日常起居、读书场所的五峰仙馆、鸳鸯厅则设置在园区边缘的位置, 这样既可以保证日常起居的私密性, 又可以营造安静的居住、读书氛围。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 现代人的生活起居习惯与古代人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传统园林建筑美学设计中人性化的功能设计与布局, 仍然符合当今乡村居民的基本居住需求。

图2 乡村民居舒适便利生活空间规划图例

2.3 丰富的空间处理手法

中国传统园林建造方法多种多样, 但都遵循在满足舒适、宜居的要求下合理提升空间表现力的原则。设计者会根据原有的自然环境条件, 巧妙安排园内的建筑、路径、景观, 并运用多种处理手法, 包括对景、框景、夹景等, 达到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景象不断变换、丰富情趣的目的[15]。此外, 在不同区域之间, 还采用虚实、主次、曲折、动静有机结合的方式, 使用非传统的多空间交差排序, 设计不同区域的布局, 为传统园林赋予了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 同时又满足了居住者的多种生活需求, 这对 “魅力乡村” 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多数乡村地区拥有着广阔的优美自然风光, 地理位置较佳, 是天然的游览之地。在乡村民居中融入传统园林的造园方式, 不但实现了居住者的使用需求, 也同时满足了建筑美学植入异地建筑的需要。对传统园林建筑美学思想的推崇, 推动了全域人文宜居环境的建设, 也促进了乡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16], 极为典型的是目前乡村民居的丰富空间处理方式(图3)。

图3 乡村民居空间处理手法图例

3 传统园林建筑美学思想对现代乡村居民建筑设计的启示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是人们基于对 “美” 的追求发展而来的, 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在过去, 园林主要作为私人住所使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 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载体, 对公众进行展示。其目的是让公众借助于园林建筑了解传统历史文化, 提升公众对国家、民族精神文化面貌的认知[17]。下面从空间布局、功能分区、空间形式、整体风貌几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美学思想对现代乡村民居建筑设计的启示。

3.1 空间布局因地制宜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遵循 “天人合一” 的哲学思想, 即尽可能在不破坏原有自然条件的基础上, 通过巧妙设计满足使用者的审美情趣及居住需求。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时, 需要结合当地居住者在区域环境内的生活、劳动习惯, 设计者可以集思广益, 在设计开始前进行充分的调查, 了解和掌握水文气候等认知, 在建设过程中, 做到 “量其广狭, 随曲合方” , 尽可能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进行乡村民居建筑整体布局时做到因地制宜[18]。对于不适宜居住的地域, 也应采取合理措施适当改造, 在保护原有植被的基础上, 进行低影响开发。与城市相比, 中国乡村地区最大的特色与优势在于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 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时, 只有做到因地制宜, 维护当地的生态平衡, 让民居建筑与周围环境呈现出和谐状态, 才能达到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映衬凸显地域特色的目的, 有效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水准和高度。

3.2 功能分区集约高效

中国乡村居民的建筑空间与城镇居民存在很大差异。其具体表现为, 由于各地乡土乡风不同, 因此呈现出地域性生产生活的不同特色。乡村居民的日常起居习惯与城市居民具有差异。要充分满足乡村居民的生活、生产要求, 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基于此, 在设计乡村居民民居时, 宜采取有序协调、整体调配的原则, 对乡村居民实际生活的动态空间进行划分, 集美观舒适、功能集约为一体, 设计出高低错落的立体空间。其具体表现在垂直空间居民利用率高, 平面空间符合居民生活特点, 使这种城乡居民的差异性成为贯穿设计审美过程的理念[19]。在设计乡村民居时, 可以充分借鉴传统园林空间的设计策略, 考虑乡村居民生活、生产的双线轨迹, 利用合理的传统园林布局原则, 规划与城市居民不同的生产环境, 为乡村居民生产创设舒适条件。此外, 乡村居民生活、生产用具较多, 可以在不同楼层设置夹层等, 充分利用立体空间, 形成具有动态私密性和高使用率的乡村民居建筑空间, 实现乡村民居功能分区的集约、高效。需要注意的是, 传统园林建筑美学设计理念对立体空间的使用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适当增加空间的垂直变化, 合理安排交通动线, 以此提高民居建筑的趣味性, 增强民居建筑的表现力[20]。乡村民居具有园林布局的各功能分区展示见图4。

图4 乡村民居功能分区图例

3.3 空间形式变化巧妙

中国乡村地区民居空间设计可以借鉴传统园林的处理手法, 即在处理过程中, 可以按民居院落的整体建筑风格来进行分区, 设计主次空间群落, 以此体现出一种主次有序、相互协调的设计风格。此外, 乡村民居建筑中使用最频繁的区域, 包括堂屋、客厅、院子几个场所, 因此这些区域也在整体环境中起到了统领、集合的作用。而储藏间、卫生间等使用频率较低的区域居于次要地位, 可以灵活安排空间布局, 在空间设计中运用实物与形式的虚实结合手法, 渗透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园林建筑空间中的曲折迂回、潜藏虚实。或依据亭台山水的疏密错落空间布局, 规划先整体后局部的主次建筑关系, 并在居住和空间形式变化中寻求生活的平衡。促成乡村民居建筑体的 “小中见大” , 以现代民居为参考, 发挥传统园林建筑的设计优势处理好空间关系。同时, 在这个过程中合理安排建筑空间的疏密虚实。在进行乡村民居建设时, 建筑体之间的处理可以采用多种手法, 包括围合、留白、路径变化、进退等。对于建筑体的内部处理, 可根据居民生活动线, 从传统园林建筑的审美出发, 设计丰富的交通流线和构造, 这体现了乡村民居的空间形式巧妙的变化情况(图5)。

图5 乡村民居空间形式变化图例

3.4 整体风貌体现地域特色

中国幅员辽阔, 历史悠久, 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 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时, 应充分考虑这一点, 将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内容合理融入乡村民居建筑当中, 以此实现优秀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呈现出丰富多样的乡村民居建筑群落。这样的设计方式, 不仅可以实现乡村民居建筑与当地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还可以赋予地方民居建筑独有的文化艺术内涵, 吸引更多外来者的目光, 进而促进当地文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1]。设计中保留水车、石刻等当地原住乡土要素, 能够保持 “美丽乡村” 的建设要求, 提高乡村民居设计水准。将其合理融入新建筑当中, 利用这些能够充分体现乡村居民生活劳动特色的元素, 赋予新建筑丰富的生活气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此外, 在选择建筑材料时, 可以选用性价比高的新型建筑材料, 辅以乡村地域范围内的本土建筑要素, 注重传统园林美学设计理念, 对二者进行深度融合, 使建筑风格呈现自然乡土与传统立体、平面关系的有机转换。

4 传统园林建筑美学思想的现代乡村民居建筑设计策略

中国乡村地区进行民居建筑建设时, 应在尊重、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且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和内容进行继承和发扬, 积极展现传统美学精神。本研究主要从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美学思想入手, 对传统园林建筑中蕴含的文化意蕴、空间美学思想进行分析和探讨, 在确保乡村民居建筑质量、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求的基础上, 有效提升乡村民居建筑的美学价值, 为乡村居民打造舒适、便利、美观的生活环境, 提升乡村居民的整体生活质量。下面从人文意境、现实生活两个方面, 对基于传统园林建筑美学思想设计、建设现代乡村民居, 实现美丽乡村建设计划的策略进行探讨。

4.1 人文意境方面

首先, 是图形的设计。在乡村民居建筑设计中, 可以参考传统园林建筑的图形设计特点, 采用不同图形相互交错、呼应的方式构建起理想的图底肌理关系, 在此基础上, 再选用适合的建筑材料和景观植被。以浙江富阳文村为例, 设计者采用了离散式几何图形开窗, 自由、随意地分布在建筑立面上的方式, 呈现出一种充满乐趣、富有生命力的建筑形态。又如, 南京高淳的诗人住宅, 采用了传统园林建筑常用的内向围合式, 层层叠进的直角空间, 极大地丰富了居住的空间体验。设计者在设计该住宅建筑时, 不仅注重空间上的图底关系, 还很重视建筑立面上的几何划分, 将不同尺度的开窗、不同手法的砌砖, 构建起一种独特的建筑图形肌理关系[22]。在进行乡村民居建筑设计时, 也可以参考已有的建筑形式, 将园林建筑中的基础几何图形, 如圆形、矩形、弧线、三角形、多边形等进行合理组合穿插, 构建起和谐的整体布局关系、民居外立面形式丰富多样的图底肌理关系。在具体实施时, 可以根据实际需求, 合理选择建筑材料、控制尺度及施工工艺, 并结合当地传统文化艺术特色进行相应的变化, 呈现出一种与当地自然环境、传统文化艺术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其次, 传统符号的应用。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符号包括建筑形式、建筑材质、建筑颜色、建筑空间布局等很多方面。在现代乡村民居建筑建设时, 可以在确保建筑本身的功能性的基础上, 合理引入传统园林建筑符号, 以此增加乡村民居的文化艺术内涵, 体现鲜明的地域风格特色, 同时, 采用这样的设计理念, 也可以有效提升乡村居民的地域文化归属感。如在建筑形态方面, 可以采用借鉴传统园林建筑, 设计单坡形、双坡形、四坡形等不同坡形的屋顶, 并根据居住者的实际需求, 增加相应的功能。在建筑颜色方面, 可以参考传统园林建筑的色彩搭配, 如采用白墙与褐色夯土墙、墙砖灰瓦搭配的方式, 这样可以使得由多个单体建筑构成的建筑群落, 呈现出一种色彩和谐统一, 且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形态。

再次, 建筑材料的选用。在设计乡村民居时, 设计者可以参考传统园林建筑的选材特点, 将一些传统建筑材料进行合理搭配组合, 以丰富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如可以将传统乡村民居建筑常用的青砖灰瓦、木材、夯土墙等搭配在一起, 营造出一种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

最后, 院落空间设计。在设计乡村民居时, 可以从自然空间、人为空间两方面入手, 对建筑空间进行规划。如可以采用传统园林常用的围合式的院落空间形式, 并通过合理设计庭院四周建筑的尺度与屋顶形式的关系, 让居住者获得舒适的院落空间体验。同时, 设计者也应重视院落整体空间层次与环境地势之间的关联。在设计乡村民居时, 合理控制建筑立面的尺度, 打造空间大小适度的院落。此外, 在建筑立面比例关系方面, 还应控制其与庭院的层次, 打造具有一定趣味性, 且满足居住者心理需求的院落空间。如可以设计半围合形式的乡村民居, 将单体建筑分布于院落的两侧, 并根据地势高低分成内外两个院子。这样既可以保护居民生活的私密性, 又可以打造多重交通流线关系, 在满足居民生产生活的同时, 也可以增加空间体验的诗意性。

4.2 现实生活方面

建筑功能的划分。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乡村民居的空间划分方式逐渐无法满足现代乡村居民的生活需求。因此, 乡村民居设计者应结合现代乡村居民的实际需求, 对不同生活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如在规划院落时, 应考虑到现代乡村居民利用院落从事生产活动的需求大幅度下降, 但对院落空间仍然存在浓厚的传统情结的心理, 适当拓展房屋主体空间, 同时保留舒适的院落休闲娱乐空间。在进行厨房设计时, 应考虑到燃气灶逐步取代柴火灶的现状, 适当缩小厨房空间, 同时将厨房位置设置在既方便照看院落, 又不影响房间卫生的位置。在设计卫生间时, 可以将以往大多设置在院落里的方式, 改为设置在房屋主体内部且靠近卧室的位置。同时, 还应考虑到居住者的使用习惯, 设置满足老年人需求的蹲便器以及干湿分离的淋浴间。

建筑空间的规划。中国传统乡村民居大多存在卧室空间过大、过小, 客厅偏小, “灰空间” 闲置等问题, 在进行现代民居设计时可以参考传统园林建筑设计特点, 从平面、垂直两个方向, 对民居空间进行合理组合, 规避传统民居的弊端, 打造更合理、舒适的居住空间。如可以根据居住者的需求, 将院落、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基本需求空间设计为不同的空间形式, 包括开放空间、共享空间、私人空间等。也可以根据建筑层高合理利用垂直空间, 在保证居住者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 打造开阔、舒适的生活空间。如可以在坡屋顶的民居建筑内设置阁楼或夹层以扩大室内面积, 或在室内设计交错楼层, 在扩大室内面积的同时, 增加室内空间的实用性、趣味性。

5 小结

本研究从中国乡村地区的生态发展角度出发, 同时兼顾以人为本的理念及保护优秀地域文化的宗旨, 对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中国乡村民居建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结合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美学思想, 对现代乡村民居建设的策略进行探讨。中国传统园林虽然起源于农耕文明时代, 但其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核心思想, 对当今中国乡村地区民居建设工作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园林建筑美丽乡村民居
民居摄影
中华民居(2022年1期)2022-04-12 08:03:44
民居书画
中华民居(2022年1期)2022-04-12 08:02:14
民居智库
中华民居(2021年2期)2021-05-24 08:11:30
唯美的中式园林建筑
现代园林中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应用解析
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中的应用分析
现代园艺(2018年3期)2018-02-10 05:18:30
奇趣民居
小布老虎(2016年12期)2016-12-01 05:47:01
美丽乡村之景观改造实践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新形势下闽北绿色发展实践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