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爽
(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语言是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等各种活动服务的工具,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词汇作为语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会带动语言的词汇系统发生相应变化,以便更好地为人类语言交际、信息传递等行为活动服务。一个词从最初的产生,一直到我们今天在日常交际活动中的使用,它的词义、词性还有褒贬感情色彩等多个方面都可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相应变化。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长期被人们用于书面语的词语开始以网络流行词语的身份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并得到快速发展,在人们日常语言交际、信息传递等行为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奇葩”一词也以网络流行词语的身份重回公众视野,被人们用于一些特定的语言交际行为之中。在以网络流行词语的身份重新走红的过程中,“奇葩”由原本具有褒义色彩的名词发展产生了新的词义、词性和感情色彩。
北京大学CCL语料库的资料显示,“奇葩”一词在西汉之前还未出现,此时的“奇”和“葩”还是各自独立使用的状态,具有不同的意义,并未凝固成一个完整的词语。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奇”:“异也。一曰不耦。从大从可。渠羁切。”[1]由此可以看出,“奇”可以理解为“奇异”“与众不同”“特别”的意思。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中解释“葩”:“古光华字与花实字同义同音。葩之训花者,艸木花也。亦华丽也。艸木花冣丽。故凡物盛丽皆曰华。”[2]因此,我们可以将“葩”理解为“草木之花”“华丽”的意思。
司马相如在《美人赋》中写道:“奇葩逸丽,涉质艳光。”这是“奇葩”第一次作为一个完整的词语出现,它实现了“奇”和“葩”的组合凝固。许慎的《说文解字》和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对“奇”和“葩”的解释,在司马相如《美人赋》的这一句赋词之中,我们可以将“奇葩”一词理解为“奇特而美丽的花朵”之意,这是“奇葩”一词的本义,并且此时“奇葩”的词性为名词,具有强烈的褒义感情色彩。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奇葩”一直作为书面用语出现在人们的作品中。无论是它的本义“奇特而美丽的花朵”,还是引申义“优秀的作品”和“优秀的人或事物”在许多作品中都可以找到运用的例证。
“奇葩逸丽,涉质艳光”(司马相如《美人赋》)是该词最早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例证,在这里它的释义为“奇特而美丽的花朵”。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与之类似的运用例证。例如:
1.清明初过酒阑珊,折得奇葩晚更妍。(宋·苏轼《座上赋戴花得天字》)
2.能令四季之奇葩,会作一筵之重客。(宋·史浩《花舞》)
3.细思算,奇葩艳卉,惟是深红浅白而已。(宋·柳永《玉女摇仙佩·佳人》)
4.龙吟虎啸众乐奏,神芝瑞草生奇葩。(明·解缙《永乐大典残卷》)
5.从来种植之花,是花皆略,而叙牡丹、芍药与菊者独详。人皆谓三种奇葩,可以齐观等视,而予独判为两截,谓有天工人力之分。(明·李渔《闲情偶寄》)
6.画栏杆外,黄映白,白映黄,尽是艳质奇葩。(清·钱德苍《缀白裘》)
例1“折得奇葩晚更妍”中的动补短语“折得”后面接中心语“奇葩”,再结合前一句中清明时节的时令,可以判断出“奇葩”一词在此作名词使用,并且可以解释为本义即“奇特而美丽的花朵”。这是作者苏轼对花朵的喜爱与赞美,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褒扬之情。
例2“能令四季之奇葩”中“四季”为名词性定语,修饰后面的“奇葩”,可以判断此处的词义也是“奇特而美丽的花朵”,词性为名词,具有褒义色彩。
例3“奇葩艳卉”结合后半句中的“惟是深红浅白而已”,可以推知“奇葩”在这里是被当作名词使用,可以解释为“美丽的花朵”“奇特的花朵”,在感情色彩方面具有褒义色彩。
例4中的“奇葩”与“神芝瑞草”相互呼应,可以断定在此处它被用作名词,词义为“奇葩”的本义“奇特而美丽的花朵”。
例5连续罗列了“牡丹”“芍药”和“菊”三种花卉,因此可知此处的“奇葩”当作名词使用,意为“奇特而美丽的花朵”,结合后半部分的描述,可知作者在此处具有赞赏与喜爱的情感态度。
例6“奇葩”依旧为具有褒义色彩的名词,并且在这里使用了该词的本义“奇特而美丽的花朵”。
上述6个例子中“奇葩”一词均作名词使用,在文学作品中表达了其本义即“奇异美丽的花卉”的意思,并且都在表达褒义的感情色彩。这表明,“奇葩”的词义、词性还有情感色彩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从汉代到清代)都较为稳定。
臧淑佳的《“奇葩”词义的演变及其动因》提出:“近代,奇葩1比喻优秀杰出的人和事物的用法出现,并逐渐作为‘奇葩’的一个义项固定下来,即奇葩2。”[3]本文认同臧淑佳的观点,认为近代以来“奇葩”在保留了原本“奇特而美丽的花朵”的意义基础上,引申出“优秀的作品”和“优秀的人或事物”等新的意义。这些新的意义被人们用于书面语表达,并且保留了原本就具有的褒义感情色彩,在许多作品中可以找到“奇葩”的引申义运用的例子。例如:
1.新兴技术奇葩——气相色谱分析(汪庆范《新兴技术奇葩——气相色谱分析》)
2.“中国文化名人手稿室”从1992年开放至今,已经四年多了,如今,雄伟的上图新馆已经巍然耸立,手稿室也将迁入其中,并扩展为规模、设施焕然一新的“手稿室”。她将是上海图书馆这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园地中的一朵奇葩。(《新民晚报》1996年12月28日)
3.“古巴的“松调”、牙买加的“瑞盖”、巴西的“桑巴”,都是世界神殿中闪光的奇葩。”(沈蓓《癫狂的秩序》)
4.您别小看鼻烟壶这东西大不过把握,小则如拇指,装不得酒,盛不得饭。可是它把玉石琢磨、金丝镶嵌、雕漆、烧瓷、雕塑、绘画、景泰蓝、古月轩各色工艺技术集于一身,成了中国工艺美术的一朵奇葩。(《邓友梅选集》)
例1中使用比喻的修辞格,将“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喻为“奇葩”,意指“气相色谱分析”技术是一种优秀的、与众不同的新兴科技,此处运用了该词表示“优秀的人或事物”的引申意义,这是对新兴科技的支持与赞扬。
例2将上海图书馆中的“中国文化名人手稿室”比作“一朵奇葩”,意在强调它与众不同,地位十分特殊。这里“奇葩”用来表达“优秀的事物”的意义。
例3中的“松调”“瑞盖”,还有“桑巴”,都被比喻为“闪光的奇葩”,这三个事物并非“奇特而美丽的花朵”,这里也是使用了引申义“优秀的人或事物”,具有褒义的感情色彩。
例4用“奇葩”来比喻我国的工艺美术作品——鼻烟壶,这里使用了“奇葩”的“优秀的人或事物”这一引申义。
综上所述,“奇葩”一词从产生之初直到近现代,它的本义与引申义常被人们用于书面语,在词性上,长期作为名词被人们用在文学作品中;而在感情色彩方面,无论是表示“奇特而美丽的花朵”还是表示“优秀的作品”和“优秀的人或事物”等意义,这些义项全部都具有褒义的感情色彩。
语言是不断发展演变的,词汇作为语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也是最为活跃的部分,会随着语言的发展演变产生相应变化。由前文所述可以发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奇葩”一词词义、词性和感情色彩都较为稳定,并未产生较大变化。在成为网络流行词语之后,“奇葩”从原来具有褒义感情色彩的词语发展产生了新的词义和新的词性,感情色彩也随之产生了相应变化。
成为网络流行词语之后,“奇葩”被人们赋予了新的意义,广泛用于人们的日常语言交流、信息传递等行为活动中。傅远碧《网络流行语“奇葩”探析》中指出:“作为网络语言,‘奇葩’的词义已发生变化,其本义‘珍奇的花朵’被略去,只在较正式的书面语中使用,取而代之的是网民通过联想赋予它的各种新的含义。”[4]成为网络流行语的“奇葩”发展演变出了两种新的意义。
1.形容行为举止离奇古怪的人。例如:
(1)当我们认为某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很不可思议,离奇古怪的时候,可以带有调侃的语气地说:“那个人真是一朵奇葩!”
(2)奇葩!男子酒后被交警拦下,竟说:“口渴了喝酒解渴!”(澎湃新闻2022年2月15日)
例(1)和例(2)中的“奇葩”均用来形容行为举止离奇古怪的人,“奇葩”具有褒义感情色彩的“奇特而美丽的花朵”、“优秀的作品”和“优秀的人或事物”等意义在这里被新近产生的“形容行为举止离奇古怪的人”意义取代。
2.指令人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事情。例如:
(1)跟“奇葩”证明说再见。(人民网2020年11月24日)
(2)依法遏制残害员工身心的“奇葩培训”。(人民网2020年10月29日)
(3)“奇葩”消费贷,起名式金融创新?(人民网2021年3月19日)
(4)可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奇葩证明”在一些地方似乎依然根深蒂固,群众办起事来还是要跑很多冤枉路。(《南方日报》2020年6月2日)
上面列举的4个例子中,“奇葩”证明、“奇葩培训”、“奇葩”消费贷和“奇葩证明”中的“奇葩”一词都被用来指“令人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事情”,用来表达人们对这些事情的批评和讽刺。“奇葩”在这些例子中产生了与其本义和引申义明显不同的义项,即“令人难以理解接受的事情”。
由此可见,成为网络流行词语之后,“奇葩”的词义由“奇特而美丽的花朵”、“优秀的作品”和“优秀的人或事物”等义项,发展演变出了具有贬义、讽刺感情色彩的“行为举止离奇古怪的人”和“令人难以理解接受的事情”等新的义项。
“奇葩”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被人们当作名词使用,主要意义为“奇特而美丽的花朵”、“优秀的作品”和“优秀的人或事物”。而在成为一个网络流行词语之后,“奇葩”的词性发生了新变化,不仅可以用作名词,还被人们用作形容词。例如:
1.杜绝“奇葩招聘”,在招聘上投入更多心思,去了解应聘者的真实情况,对公司发展也会更有利。(新华网2021年10月15日)
2.北京游客分享山东“奇葩”遭遇,冲上热搜。(新华网2021年9月25日)
3.依法遏制残害员工身心的“奇葩培训”。(人民网2020年10月29日)
4.别把奇葩招聘当笑话。(《广州日报》2021年9月24日)
例1和例4中“奇葩”用作形容词修饰中心词“招聘”,表明对不合理招聘行为的讽刺和批判。例2中的“奇葩”用作形容词修饰“遭遇”,例3中的“奇葩”一词后接“培训”,两个例子中的用法和例1、例4类似,都是用来形容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情和行为,表达了对这些事情和行为的讽刺和批判。
“奇葩”在成为网络流行词语走红之前,词性一直都十分稳定,无论是用来形容人还是用来指代事物,都被人们当作名词使用。而它成为网络流行词重新被人们广泛用于各种场合的时候,已经开始由原来单纯的名词发展演变出了形容词词性。
“奇葩”的词义和词性变化,也带动其感情色彩随之发生变化。由前文分析可知,“奇葩”没有成为网络流行词之前,无论是词义还是感情色彩都表示积极意义,被人们用来表达对人、事或环境的褒扬与称赞。在成为网络流行词之后,“奇葩”不仅发展演变出新的词义,产生了新的词性,并且感情色彩也随之发生变化,由最初的褒义感情色彩转变为贬义的感情色彩,表示对某些离奇的人或事的讽刺或调侃。例如:
1.那个人真是一朵奇葩! (新浪微博)
2.奇葩!男子酒后被交警拦下,竟说:“口渴了喝酒解渴!”(澎湃新闻2022年2月15日)
3.跟“奇葩”证明说再见。(人民网2020年11月24日)
4.杜绝“奇葩招聘”,在招聘上投入更多心思,去了解应聘者的真实情况,对公司发展也会更有利。(新华网2021年10月15日)
5.依法遏制残害员工身心的“奇葩培训”。(人民网2020年10月29日)
例1和例2中“奇葩”表达了对他人的调侃或讽刺,具有贬义的感情色彩;例3、例4和例5中的“奇葩”则用来对令人难以理解的事情的讽刺与批评,感情色彩明显具有贬义。
由此可见,“奇葩”以网络流行词的形式重新走红之后,它所表达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明显变化,由最初的褒义感情色彩衍生出贬义的感情色彩,并且新近产生的贬义色彩出现频率要高于原有的褒义色彩。如今,在人们的日常交际、新闻宣传等行为活动中,人们更多的是使用“奇葩”来表示对某些离奇的人或事的讽刺或调侃,“奇葩”在这里表现为贬义色彩。
词汇作为语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联,一旦人类社会活动发生了改变,人类语言的词汇系统很快就会反映出来。周祖谟在《汉语词汇讲话》中提出:“词在语言里运用久了,意义往往会发生变化。因为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社会生活不断地有改变,人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认识也不断地有发展,旧的概念形成新的概念的时候,词义也就有了新的变化。”[5]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信息传播载体和社交平台的出现,使得人们语言交流、信息传递的方式也呈现多样化趋势。人们开始不拘泥于原本的语言表达方式,在语言交流过程中追求彰显个性、标新立异,而原有的语言词汇系统不能较好地满足网络信息时代人们的语言表达需要。
面对这一情况,人们开始从一些原本就存在的词汇中发展引申出新的意义,用来表达新出现的事物。“奇葩”无疑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被人们在原本具有的意义基础上,重新发展演变出“行为举止离奇古怪的人”和“令人难以理解接受的事情”等新的意义,进而满足网络信息时代人们求新求异的表达需求,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奇葩”能够以网络流行词语的身份走红,在人们的日常语言交际、信息传递等行为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未成为网络流行词语之前,“奇葩”一词的词义、词性还有感情色彩等都较为稳定,并未发生大的发展演变。而成为网络流行词语之后,“奇葩”的词义由具有褒义色彩的“奇特而美丽的花朵”、“优秀的作品”和“优秀的人或事物”等意义,发展演变成具有贬义、讽刺感情色彩的“行为举止离奇古怪的人”和“令人难以理解接受的事情”等意义。在这个发展演变过程中,“奇葩”的词义、词性和感情色彩都发生了新变化,不仅产生了新的义项,出现了形容词词性用法,而且感情色彩也由表示积极向上的褒义转变为具有批评、讽刺态度的贬义。这些发展变化适应了当前网络信息时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语言表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