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高效生物课堂的建构

2023-03-16 06:37刘文辉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榆盘九年制学校
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双减教学方式生物

刘文辉 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榆盘九年制学校

教学是对课程的开发,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相互作用的主体,同时也是课程的创造者。在教学中,核心是人的发展,是学生知识、能力以及素养的发展,也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键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其严密性较强。初中生物知识较为抽象,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展现学生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思维方式及探究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双减”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基础教育改革。对于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来说,同样需要在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实现从学科教学到学科育人的转变。

一、“双减”政策下,教师怎么办

所谓“双减”,就是减轻学生课内作业负担和校外辅导的负担。

“双减”政策下,减轻学生负担、提升教学效率已是大势所趋,教师如果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则无法满足教学改革的要求,同时对于学生而言,会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无法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在较大的学习压力下,逐渐对生物学习丧失兴趣,从而无法提高学习效率。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教师的教学理念、评价体制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落实“双减”政策上要对标、对表,要敢于求变、主动求变,走出自己固有的“认知圈”,不能再用“换汤不换药”的老办法将成绩当成唯一的考核标准。要明确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培养目标,主动转变观念,思考研究新时代的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们又该如何改变教育方式、如何提升教育技能等。主动创新教学方式,研读课程标准,深挖教材,准确把握学科性质,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实际情况及课程标准,构建自身的教学体系,主动做课程的“研究者”,而不是教材的“执行者”,让“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充分融入教学的方方面面。

“双减”政策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知识。对于教师而言,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读懂”学生,如果连自己的学生都不了解,又怎么能有效地开展教学呢?

教师要了解学生目前的实际状态,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同时,教师要尊重、理解、信任学生,用平等的视角对待关爱每一个学生。把握教学的节奏,适时调整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自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领悟学习的方法,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学会学习。

二、“双减”政策下,教学质量如何保证

我们要从新时代需求出发,从一个全新的维度去重新认识课堂、构建课堂、发展课堂、提升课堂,向45分钟要质量、要效率、要结果。我们要提升教师“教”的艺术,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让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全新定位和角色,实现教学相长,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构建高效课堂

落实“双减”关键在于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成为教学主战场,做到应教尽教,确保学生在校内学好。所以,教师必须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上下功夫,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着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1.充分的课前准备

提高备课实效。备课是教学流程的起点,教师要在认真研究学情与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教学中重点突破,整合资源,最终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高质量、实用性强的教学方案。

2.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双减”政策下,要创造高效课堂,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开展探究性学习。

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情境以及分组讨论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投入课堂,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促使其后续发展的学科素养。这种效果是课后补习难以达到的。因此,教师要树立目标意识,优化教学设计,让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发挥出最大效益,最终让学生获得“带得走”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向互动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理念,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彻底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推进课堂教学变革。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给予学生质疑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多质疑,让学生会质疑、善质疑,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十个问题更有价值,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化。

有效的预习同样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可以使学生在听课时有的放矢,会抓重点,从而攻克难点。因此,教师每天要给学生布置具体的预习任务,指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教师首先要确定“学大于教”的课堂理念。课堂教学主要在于教师的引导,让教师为学生服务,这样教师就摆脱了原来“满堂灌”的说教形式。理想的课堂教学应从与学生的对话交流开始,根据学生的谈话,教师确定如何执教,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教师只有关注学生的“学”,建立起“用户思维”,才有可能使课堂效益最大化。

(二)实施分层教学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就是要做到“让人人找到自己的位置,让人人都有机会,让人人都有进步。”什么是真正的质量?因材施教、个性发展才是真正的质量,进步即是质量。

“十个手指有长短”,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是必然的。我们必须把因材施教的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要打破指向群体的班级讲授模式,创设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差异化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教师要敏锐捕捉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提供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基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然后进行分层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避免传统教学方式中所有学生一张卷、学校评价“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的弊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从而整体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层,基础能力以及对新知识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分配到C层;两项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分配到B 层;两项能力均较强的学生,可以分配到A 层。针对C 层学生,教师可以帮助其理解基础知识,如人体内有哪些物质;B 层学生,需要深入了解知识细节,如血液的运输方式、目的以及功能;A 层学生,则可以拓展学习知识,增强创新能力。

(三)设计菜单作业

“双减”政策下,如何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很重要。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的作业设计思维,创新作业布置手段,可以根据班级学情,设计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作业,不断丰富作业类型,增加作业种类,让学生拥有选择作业的权利和机会,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佳训练,感受生物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完“动物行为的类型”时,因为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具体说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说明动物的社群行为对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一项实践性较强的生活化作业,如要求学生自主研究“蚂蚁”觅食行为。学生需要自己准备能够吸引蚂蚁觅食的食物,这个由学生自己设计。还需制定相应的实验方案,并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学生经过课后实验必须要掌握两个问题:蚂蚁是怎么觅食的?蚂蚁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充分交流。

(四)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生物学科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以及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的奥秘和本质。

生物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学习,让学生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关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懂得保护自然、珍爱生命。

落实“双减”政策,教师需要构建趣味课堂,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与课堂上的各项学习活动产生更加紧密的联系,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同时也会对教师的教学安排有着较高的认可度,在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处理上,始终保有趣味性与好奇心。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

例如,在教学“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这节课的内容时,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首先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还可以通过FLASH 动画,为学生展示生物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场景,使学生通过可视化的方式了解所学习的知识。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生物学与生态学这两方面的抽象概念,还可以利用短片的形式,为学生展示一些生物学概念,从而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思考分析。合作学习的关键是小组成员能够合理搭配,建立起积极的互动关系。让学生查找资料发散思维,展开积极讨论并归纳总结,进一步认识到生物之间的关系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彼此依存。同时也能激发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加强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全面理解。最终构建出一个具体的生物知识框架,将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提问,自己去解决,切实做到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公园或校外的自然环境进行生态调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记录完整的调查内容,如记录调查范围内的陆生植物、水生植物的名称、植物上的昆虫及其他动物等,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需要较多的作业量,就可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营造和谐课堂

新一轮课改强调,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相互作用的主体,同时也是课程的创造者。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设计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与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把师生平等的观念落到实处,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作,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改善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生物圈的绿色植物”一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问,采用“积分制”实现对学生的激励。回答问题次数最多、准确度最高的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积分,这些积分“可以以分数形式”在每一次的考试中得到体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具体的植物链思维导图,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了解叶、果实与种子之间的结构关系。思维导图还能延伸到植物结构变化,随着学生的深入学习,思维导图中的内容也能得到完善。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教学,要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间,特别是要重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塑造,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六)做好教学监督与评价工作

在生物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这样可以帮助教师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同时保证教学内容能全面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还需要对课堂当中的各种情况与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保证科学合理地处理教学细节。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会受自身认知偏差的影响,导致在学习期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保障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个人学习水平和能力设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充分保障整体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落实教学监督机制,确保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进程中,能够加强对学生的教学指导与监督,这样才可以有效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学习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学习需求和发展目标等。教师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和评价。

教师要为学生制定科学的多元评价机制,用增值性评价,客观判断不同类型学生的成长,让学生“看见自己”,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同时要让学生产生“只要自己积极、认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就能获得成功”的自我评价意识。

“双减”政策指导下,初中生物教学应从课堂开始变革,加强课程教学设计,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生物实验的特点,融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内容,让学生在课外探究活动中强化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综合能力。进一步展现作业功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期盼教师都能在“双减”视角下拓宽学生视野,紧跟时代步伐让生物课堂变得有意义、有趣味、更高效。

猜你喜欢
双减教学方式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第12话 完美生物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