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认识误区

2023-03-16 06:37石瑞山西省教育厅
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改革评价教育

石瑞 山西省教育厅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评价改革文件。文件印发以来,全国立即行动,开展宣传解读、贯彻落实工作,部分地区积极组织开展改革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具体推进中,还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的问题,基层单位、社会群众对于教育评价改革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准确,理解还不够深入和透彻,特别是关于“怎么看”“难在哪”“如何改”等认识上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落实。

一、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错误认知

有什么样的思想认识,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当前形势下,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成效尚不明显,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有关方面对其理解还不够全面和准确,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不自觉地形成了改革的思想阻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社会认知层面

教育评价涉及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身份”“帽子”的重视,人们希望通过教育“改换门庭”的思想根深蒂固。教育评价一定程度上承担了社会资源分配的工具职能,一定意义上在保障公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有人认为“教育如果不强调结果,会导致人才培养的弱化”,因此存在“不愿改”的现象。

(二)行为惯性方面

社会行为是普遍具有惯性的。人们在原有评价模式的引导下,已经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和行为模式,高度认可原有教育评价模式,对改革不积极。同时,改革必然会造成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既得利益群体对改革必然抱有“不欢迎”“不支持”的态度,对教育评价改革提出质疑。

(三)求稳压力方面

教育涉及的社会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教育评价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些人担心改革存在风险,认为如果教育评价改革的设计不够科学、部署不够周密,一旦出现负面情况,既会“无法向群众交代”,又有可能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有求稳怕乱的思想,有“本领恐慌”的因素,以致有了“不敢改”的顾虑。

(四)效果预期方面

教育发展是慢变量,教育改革措施的效果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才能显现和验证,而处于此周期内的师生则为改革实验的参与者。鉴于教育过程不可逆、结果不可改的意识,有人担心最后成为改革失败的“牺牲品”,在心理上对先行、先试的改革抱有抵触情绪。

(五)区域协同方面

在现行教育管理体制中,有的地方担心其改革措施与其他地区不同步,特别是涉及人才、教师切身利益的方方面面,担心改革影响相关人员收入,影响工作积极性,甚至造成人才外流,成为改革的受害者。

综上,受当前社会文化、行为惯性的影响,一些基层单位对教育评价改革成效缺乏信心,存在求稳怕乱、不愿改、不敢改、不会改的现象,影响着教育评价改革的顺利推进。

二、要认识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势在必行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不能脱离现实社会生活而独立存在,其组织形式必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去理解教育评价改革,就能充分认识其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高质量教育支撑

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是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这是新时代、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教育和学习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二)人民群众需要享有高质量的教育

教育是民生之首,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在前一阶段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之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解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要则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但当前办学中的一些做法太功利、太短视,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致的“教育焦虑”“剧场效应”已经严重影响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中包含了教育改革

在新时代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深化改革是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对深化新时代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做出重要部署。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评价改革是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龙头”

评价体系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指挥棒”,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正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目前,我们的教育总体上符合我国国情,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但也存在一些众所周知的突出问题和短板。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教育评价改革也自然成为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龙头之战”。

(五)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促进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发生巨大变化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灌输知识、传授技能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但进入21 世纪,随着知识“爆炸”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所产生的知识以加速度更新迭代,行业、产业发生结构性调整,对传统教育组织形式提出新的挑战。同时,随着学前教育的加速普及,我国学龄人口的知识水平和科学素养不断提升,教育的方式、内容、对象都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发生巨大变化。如固守现有的教育评价模式,必然导致教育形态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实践。

综上,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需要高质量教育作支撑;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要更加迫切;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战略部署中,已经将教育体制机制纳入其中;要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势在必行。

三、科学确定教育评价改革的路径

改革方向确定后,路径问题则尤为重要。要本着先易后难、破立并举的原则,充分发挥顶层设计的引领性,尊重基层的创造性,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稳步实施。

(一)从突出的显性问题着手“破冰”

当前,教育评价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评价“唯分数”、学校评价“唯升学”、科研评价“唯论文”、人才评价“唯帽子”、选人用人“唯学历”(简称“五唯”)。在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形势下,“五唯”则因制约人的全面发展而成为众矢之的,破除“五唯”顽瘴痼疾也就成为教育评价改革的“破冰”之举。从我国社会发展全局角度看,“五唯”的教育评价模式是“标”,不完善的社会分配机制则是“本”,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最终的成功有赖于社会分配机制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而“五唯”则是当前必须大力推进解决的显性问题。

(二)开展试点是稳妥推进改革的有效举措

开展试点是改革技术层面上十分有效的举措,通过“小切口”去验证改革措施的科学性、有效性。开展试点要把好三个关键环节:一是试点遴选环节。要选择有基础、有意愿、有能力的单位开展试点,并且同一项内容应有两个以上单位形成比对和印证,避免出现“孤证不立”现象。二是试点指导。对下一级单位的试点工作要加强过程管理,及时掌握进度、了解问题、指导破解,保证试点沿着正确的方向有序、有力推进。三是成效检验。不能只看试点单位的“一面之词”,要充分发挥第三方平台作用建立科学的试点成效检验体系。对于切实成效明显的试点,及时总结经验,在一定范围推广实施。

(三)采取上下交互的方式推进改革决策

本次教育评价改革是由中央层面自上而下推动的,《总体方案》是改革的总纲领。顶层设计一般注重改革的方向性、系统性,对基层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完全兼顾。要经常性关注改革政策在基层的实践,充分尊重基层创新活动的生动性、鲜活性,在不影响改革重大方向的细节上不搞“一刀切”,鼓励基层因地制宜、创造性落实。要采取上下交互的模式,顶层设计重点突出强制标准的普适性,保证基层单位能落实到位。同时又吸收基层经验,形成新的政策设计,避免政策僵化。

(四)科学统筹改革的长期目标与短期工作

《总体方案》提出:“经过5 至10 年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的水平明显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加完善,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社会选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学。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这明确了教育改革的中长期目标。从改革实践角度上来看,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细化,明确第一个5年的具体工作目标,并进一步明确分年度的工作措施和落实抓手,以形成长短协调、步骤明确的改革部署。

(五)形成评价标准更新机制

破“五唯”是教育评价改革的阶段性手段,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才是目标。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不断修正。鉴于教育评价改革的长期性、复杂性,现代化的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必然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要针对不同阶段的问题,总结当前改革成效,及时制定阶段性的评价标准,以巩固改革成果;下一步,要根据改革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对前一阶段制定的评价标准进行修订完善,以此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评价标准更新机制。

综上,教育评价改革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要以破“五唯”为突破口,科学开展试点工作,上下交互、长短统筹推进改革实施,及时总结改革成果,推动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评价标准更新机制。

四、凝聚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精神合力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必须坚持正确立场,保持正确认识,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牢固树立政治意识

教育评价改革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共中央办公厅已经将教育评价改革列入对各省份的督查事项,并分年度滚动推进。要站在“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推进落实。各级党组织要切实落实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教育评价改革纳入党组织重要工作议程,大力宣传发动,扎实推进落实;要对下一级的教育评价改革工作进行指导督促,促进压力传导到位,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二)坚持批判思维

对教育评价的现状要明辨是非,认清哪些是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的,哪些是阻碍人的全面发展的,正确的做法要坚持和发展,不对的要坚决予以纠正。比如,单纯地以分数评价学生,鼓励学生死记硬背“标准答案”,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扼杀少年儿童的创新思维,这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简单以升学评价学校,导致学校成为“练题工厂”,育人功能被削弱,还有“唯论文”“唯帽子”“唯学历”以及其他不科学、不合理的评价问题,都必须坚决予以改革。

(三)富有担当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题者,我们都是答卷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问题,要由新时代的人去解答,特别是原有教育评价模式的弊端已经大面积显现,这个问题不可能自己消失,也不能不负责任地留给后人,必须立行立改、抓紧解决。如果错失改革的窗口期,不但教育本身发展会受到影响,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都会受到重大影响。

(四)坚持科学态度

教育评价改革推进的过程,是对教育治理能力和智慧的一次检验和促进。要提升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减少改革的盲目性,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模型分析、专家咨询等科学决策手段,杜绝“拍脑袋”决策、指令性任务;要引导社会改革预期,充分论证社会对改革的承受度,寻求改革成效的最大公约数;要建立容错机制,对于改革过程中不恰当的做法要及时予以纠正,确保改革始终方向正确、步伐稳健;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排除改革中的潜在隐患,最大限度降低改革风险。

(五)树立攻坚克难思想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世界性、历史性、实践性难题,涉及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思想观念等多重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心怀“国之大者”,在教育改革领域体现大国担当。既要有敢于向世界性难题挑战的勇气,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积极探索;又要充分认识教育评价改革的长期性、复杂性,一开始就抛弃一蹴而就的错误思想,做好攻坚克难、久久为功的思想准备;要有必胜的信念,扎扎实实推进好每一阶段的改革举措,积小胜为大胜。

综上,教育评价改革关系教育发展的方向,涉及面广,注定是一场“攻坚战”。要对错误的思想认识予以引导和匡正,促进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改革合力;要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必胜信心,认清困难、迎难而上。既要大力破除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做法和导向,又要着力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确保改革成功。

猜你喜欢
改革评价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改革之路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瞧,那些改革推手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