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是20世纪杰出的俄国钢琴家、作曲家之一。他独特的个人风格、辨识度极高的旋律,是他追求一生的个性创作目标。他的音乐融合了古典主义与新式风格,尤其在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展现了完美的结合。本文从他的创新风格以及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入手研究,探析作曲家在音乐创作路上的革新,诠释普罗科菲耶夫的古典与创新特征。
【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古典与创新;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中图分类号】J7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3—108—03
一、普罗科菲耶夫的创新风格
(一)“新古典”风格
1891年普罗科菲耶夫,出生在乌克兰顿巴斯地区的松卓夫卡村里。父亲是一位农业工程师,母亲热爱音乐,擅于钢琴弹奏,喜爱贝多芬、肖邦、鲁宾斯坦的作品。自幼在母亲的熏陶和影响下,5岁时便写下了第一首钢琴作品,9岁时更是完成了第一部歌剧《巨人》,普罗科菲耶夫在13岁时凭借惊人的创作天赋入学了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并且受到了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赏识,成为该学院最年轻的学生。在这里的十年时光,无疑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古典音乐教育,使他的创作与古典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他的音乐作品拥有清晰而和谐的风格。
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作品精致有序,这是受到古典主义对他作曲思想的支持。因此,他的艺术抱负也符合古典美学的明亮和谐形式。在很多方面,普罗科菲耶夫在追求他那个时代的主要艺术思想方面是独一无二的。他才华横溢,几乎不受社会考验的影响,同时他也是一位实用主义者和政治上的理想主义者。他自认为是经典之作,在音乐界名列前茅,成为最激进的现代主义者,在不放弃永恒的前提下不断追求创新创造出了自己的风格概念。
他的“新古典”风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音阶,它是普罗科菲耶夫音乐中一个毋庸置疑的普遍现象。用最简单、鲜明的调性(比如:C大调)与突如其来的远关系转调相结合,使音乐变得更加新颖;(2)清晰的旋律,把它作为创造音乐形象的主要手段,虽然是在古典主义的基础之上,但这并不影响他的作品获得了新的意义,开始闪耀着普罗科菲耶夫的色彩;(3)鲜明的节奏,与印象主义的模糊形成对比是他对印象派美学的一种否定。对于普罗科菲耶夫来说没有独立的绘画意义,节奏是为旋律服务的;(4)音乐思想的民族性,普罗科菲耶夫作品有着生动形象俄罗斯民族气息,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永不向敌人低头”的斗志。正如赫尔岑说:“我们有同样的爱,只是方式不一样,我们像伊阿诺斯或双头鹰,朝着不同的方向,但跳动的心脏却是一个[1]。”
(二)“个性”风格
“我生命中的主要优势(也或者劣势)一直是寻找一种原创的、自己的音乐语言。我讨厌模仿,我讨厌腐朽……”是作曲家本人在1920年纽约《音乐时报》杂志上的讲述。
普罗科菲耶夫的形象展示出坚韧、好奇和极度勤奋的特质,同时也表现出不愿与权威相合作的纵容态度。在生活和艺术领域,他对平滑、优美的事物不感兴趣,对平静感到厌烦。为了反抗这种状态,他努力在所有事情上都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正是这种个性使得普罗科菲耶夫更加有魅力。他对创作有着独特的追求,以“野蛮”的方式建立新的审美标准,取代被生活推翻的旧美学准则。他与“美好梦幻的世界”和“充满敌意的现实”之间存在着深刻的浪漫冲突。他不追求印象派的意象,而是主张保持“野蛮”;他不追求浪漫主义的情感,而是强调情绪的克制。
阿列克谢夫曾经指出,与同一时期的所有俄罗斯作曲家一样,普罗科菲耶夫也受到斯克里亚宾音乐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是暂时的,很快就出现了相反的观点。随着斯克里亚宾越来越追求复杂而主观的体验,而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则是反映各种生活现象,两人的音乐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是这些生活现象成就了普罗科菲耶夫创造力中最具有特色的一幕,让现实世界成为他艺术印象和创作灵感的来源。
普罗科菲耶夫独特的个性影响着他所创作的作品,在他的《自传》中也特别提到他的创作主线(古典、创新、托卡塔、抒情)。他的第一条古典路线并非偶然,因为他是20世纪音乐中新古典主义方向的宣传者之一,与斯特拉文斯基、保罗·欣德米特、昂内格一起努力获得创作成果。普罗科菲耶夫将被遗忘的流派和风格技巧运用在自己的作品,比如奏鸣曲、协奏曲、加沃特舞曲、小步舞曲。他新古典主义的作品构造、结构清晰度让人不禁想起17世纪和18世纪的音乐。虽然是站在先行者的基础上发展,但总能显露出普罗科菲耶夫的独特的个性风格。
普罗科菲耶夫的创新的路线是通过寻找新的旋律、色彩而确定的,他让戏剧和乐器在紧张的情绪中出现增加的表达,利用声音的尖锐和复杂的节奏冲击,由此产生了早期的作品《塞西亚组曲》,以及后来的作品《第二交响曲》。
在《丑小鸭》和《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插曲中,也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诗意的微妙、抒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越来越流行,人们经常谈论普罗科菲耶夫音乐的怪诞之处。然而,作曲家本人并不倾向于在他的音乐中看到怪诞——“我更愿意用‘谐谑一词代替它,或者,如果你愿意的话,用三个词来代替它:‘笑话,笑声,嘲笑。”作曲家在《自传》中写道。普罗科菲耶夫的笑声是善意的,但有时会转变为邪恶的、讽刺的。
如果没有《战争与和平》《伊凡雷帝》《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等具有强大历史和史诗意象的作品,便难以想象普罗科菲耶夫音乐的宏大气势;没有《格林基》《穆索爾斯基》等俄罗斯经典歌剧的以新的形式和声音,重新展现了俄罗斯人的壮丽风采,我们无法见识到普罗科菲耶夫非凡才华的卓越。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民族特色,还通过对俄罗斯历史、文学和民歌的改编而得以更好的展现。这种独特、鲜明创作的领域不仅存在于不同作品之间,也常在一件作品中产生碰撞的火花,也正是如此,成就普罗科菲耶夫作品的独创性。“普罗科菲耶夫虽是20世纪初众多音乐流派之一的作曲家,但他的作品却不局限于这些流派。相反,他融合了西方和俄罗斯音乐,开辟了一条独特而又充满活力的音乐之路[2]。”为20世纪的音乐文化带来了新的生命元素与活跃的热情。普罗科菲耶夫对音乐的追求是新颖的、独特的,他将他那个时代要求过高的声音世界简化到可接受的审美极限并加以完善,以雕塑般的精准开启一个普罗科菲耶夫的“新维度”。
二、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诞生标志着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生涯中出现了一个重要转的折点。“这是他在艺术发展方面的一次真正的革命性飞跃:从巴黎时期冷漠的表现主义跃升到对现实主义的完全肯定。作曲家从未像现在这样真实地体现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如此深刻的方式表达人道主义思想。”[3]它写于1935—1936年,剧本由普罗科菲夫与导演拉德洛夫和芭蕾舞大师拉夫罗夫斯基共同创作(拉夫罗夫斯于1940年在列宁格勒歌剧芭蕾舞剧院首次上演该剧,并由伟大的苏联芭蕾舞女演员加林娜·乌兰诺娃饰演朱丽叶,男演员康斯坦丁·谢尔盖耶夫饰演罗密欧)。芭蕾舞剧的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也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喜悦,苏联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并获得苏联国家奖金。
普罗科菲耶夫将深刻的戏剧性、抒情性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不仅注重作品外在的意象,还非常注重心理作用,利用了戏剧性的特点不断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以极其微妙和精确的方式体现了这一点,从而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创新。普罗科菲耶夫曾说:“尝试突破就充满了不可预测性!”但他依然力求体现鲜活的人类情感,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以证对现实主义的肯定。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生动地揭示了莎士比亚悲剧的主要冲突,明媚的爱情与老一辈人祖先的仇恨的碰撞,描绘了中世纪“野蛮”的生活方式。他用音乐再现了莎士比亚笔下生动的人物形象,他们是那么鲜明、那么独立。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中充斥着激情、冲动和戏剧性的冲突,正是这些“精心设计”成就了普罗科菲耶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更令人信服地展示了莎士比亚悲剧。
在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中,他还试图给我们传递旧时(古典时期)的现代思想。比如,在描绘了凯普莱特舞会场景中的某种举止和传统优雅时(那个时代的“隆重”)加入小步舞曲和加沃特舞曲。在维罗纳街头的绘画中,可以清楚地听到《面具舞》谐谑曲的线条,在音乐中生动地体现了莎士比亚悲剧与喜剧、崇高与滑稽的对比。
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戏剧元素是主题旋律。普罗科菲耶夫在创作中将其转化为精心制作的插曲,将几个不同旋律的主题交织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主题。例如作品的三个阶段:起源—发展—悲惨的结局。
(1)起源:音乐的中心位置被抒情的潮流所占据,作曲家以非凡的慷慨描绘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心境世界(超过10个主题),尤其是多面的朱丽叶,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女孩变成了一个坚强、充满爱的女人。再根据莎士比亚的描述,将罗密欧的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当他被浪漫的冲动所征服时,再表现出他斗士的炽热和勇气。这些细致入微的描述,都展示了普罗科菲耶夫非凡的创造力。
(2)发展:阻止两个年轻人相爱的主题是清晰、温柔的,作品描绘出恋人成熟的感情,充满和谐的色彩,强烈芳香。与爱情世界和青春恶作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二条线——“敌人线”——盲目的仇恨和中世纪仇杀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死的因素。尖锐而又充满敌意的主旋律中,提伯尔特从《骑士之舞》的音乐中走来,其中低音提琴令人敬畏的齐声,高音弦乐带有附点的节奏步步紧逼,生动的描绘出提伯尔特气势汹汹的音乐形象。与此相反的是劳伦斯和蔼、慈善的音乐形象。他是一位人文主义科学家,是恋人的守护神,他希望他们的爱情和婚姻结合能够调和好战的家庭。因此,他的音乐中没有圣洁,他强调智慧、伟大的精神、善良和对人的爱。
(3)悲惨的结局:一场生死战,泰鲍尔特被杀,作曲家用几乎停滞的和声进行将悲剧性的音乐情绪拉满,这无疑实在为即将到来的悲剧埋下伏笔。朱丽叶假死将葬礼主题推向高潮,罗密欧与朱丽叶为爱人双双自杀,这无疑不是在诉说着他们爱情战胜了两家多年来的仇恨。在朱丽叶爬到罗密欧身边时音乐缓缓地奏出主和弦直至消逝,全曲结束。“结尾的C大调仿佛一缕阳光从剧中走出来,让人不惜觉得美好而又有惋惜,正是这样也印证了乐观主义的悲剧主题。[3]”
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延续了俄罗斯芭蕾舞的古典传统。既表现在主题的选择上,也表现在芭蕾舞剧发展的交响剧中深厚的人文情感。同时,《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芭蕾音乐非比寻常,需要时间去理解。甚至有一句讽刺的话:“世界上没有比普罗科菲耶夫的芭蕾音乐更悲伤的故事了。”随着艺术家和观众对音乐的热情态度,这一切才逐渐改变。转向莎士比亚是苏联编舞的一个大胆举措,因为人们普遍认为,通过芭蕾舞来体现如此复杂的哲学和戏剧主题是不可能的,但是普罗科菲耶夫在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做到了古典与创新的完美结合。
拉夫罗夫斯基也曾经说过:“普罗科菲耶夫继承了柴可夫斯基的未竟之志。他将芭蕾音乐中的交响乐原则发扬光大。作为苏联芭蕾舞剧的先锋人物之一,他给芭蕾舞表演增添了真实的人类情感,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处理大胆,人物特征清晰明了,旋律复杂多样,和声不守常规,使得表演的戏剧性鲜明[4]。”
在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中,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充满灾难和悲剧的复杂矛盾,作曲在音乐中得到广泛体现人类的精神世界及其对崇高、美丽的渴望。虽然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悲剧。但是我们留下的和声、色彩、戏剧都是极致的美。作为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完成了一种艺术壮举,对那个时代的听众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令人向往的,今天亦是如此!
三、结语
我们需要创作伟大的音乐,在理念构思和技艺设计上,都跟得上我们所处的传奇时代。——普罗科菲耶夫
普罗科菲耶夫是伟大的,尽管在他那个时代的独树一帜,但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是可以理解的。普罗科菲耶夫超前于他的时代,展望未来。如今,普罗科菲耶夫是公认的20世纪经典,他的音乐是未来音乐文化发展的丰富源泉,他的作品结构宏伟、规格严格,既有古典音乐的继承又有个性融汇创新,是20世纪当之无愧的创造性音乐艺术家。笔者对他的音乐、作品進行学习、分析后,最终完成研究。想要更全面理解普罗科菲耶夫音乐的创新和艺术语言特征,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笔者将继续学习,研究探索普罗科菲耶夫音乐的别具匠心。
参考文献:
[1](俄)赫尔岑.往事与随想(中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2]蒋兴忠.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思想与美学观念[J].音乐天地,2019(9).
[3]罗传开.古典 创新 抒情 谐谑:普罗科菲耶夫作品选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4]吴小璋.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声形态与和声戏剧性表现手法[D].广州:星海音乐学院,2009.
作者简介:杨媛(1994—),女,汉族,四川遂宁人,研究生,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