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燕
【摘要】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学科,逻辑思维不仅是数学思维的核心,也是每名学生都应该具备的思维品质,落实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工作,是新课改对数学教学提出的现实要求,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开展数学学习和探索活动,保障学生数学素养的长远发展.文章主要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意义,根据教学需求和实际学情,立足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研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科学策略,旨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水准.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 言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正处在最关键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做好相关的培养工作,对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认识世界、表达思想等,都发挥着十分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引入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促使学生自主参与逻辑思考活动,优化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模式,从而赋能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意义
(一)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数学知识最突出的特点是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他们普遍以形象思维为主,还不具备自主认知抽象事物的能力,所以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经常会遇到较大的思维障碍,造成学习效率不高的局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意义是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逻辑思维是一种兼顾形象性和抽象性的思维能力,教师通过一定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快速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点,并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从而缓解学生的认知压力,达到数学学习效率的大幅度提高的目标.
(二)能够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
数学知识体系是一个前后衔接、环环相扣的系统结构,而学生的数学学习,正处在最重要的打基础阶段,倘若学生无法体会到数学知识脉络的整体性和逻辑性,那么就会出现知识体系残缺不全的情况,影响后续学习的质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能够促进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完善,从本质上来说,思考就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当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之后,就会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逻辑规律,厘清知识生成的顺序,从而完善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
(三)能够强化学生的解题探究技能
数学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只依赖扎实的知识基础,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多种探究思维的協同参与,才能更准确、高效地解决问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涉及分析、推理、综合等探究活动,当学生通过解题研究,逐步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就能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尝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从根本上强化学生的解题探究技能,从而助推学生解题探究技能的持续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的逻辑思考动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提条件,是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对于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相对枯燥的科目,教学内容越有趣,学生的思维越活跃,倘若教师一味地沿用“板书+口授”的教学方式,则很难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阻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必须深化以生为本的思想,综合考虑学生的内在需求,根据数学课程内容,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开发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创设趣味化的数学情境,比如信息化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境、猜谜情境等,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思考环境,使教学内容变得新颖、丰富,从而激发学生的逻辑思考动机.
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教学中,本课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目标是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有趣的生活情境:同学们,小明需要买一根彩带,彩带的长度和你们的课桌一样长,请大家任选一种实物,量一量课桌有多长,这样小明也好和店员描述所需的彩带长度.学生立即开展动手测量活动,几分钟后反馈:课桌大约有8支铅笔那么长;课桌大约有22支蜡笔那么长;课桌的长度,和我的两条手臂长度差不多……教师:真奇怪,为什么测量同样的物品,大家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小明该怎样和店员描述彩带的长短呢?学生马上产生浓厚的逻辑思考兴趣,经过互动讨论后回答:我们应该想办法得到统一的长度结果.教师:如何得到统一的长度结果?学生:要先统一测量工具,最好用尺子.教师:分析得真棒!下面请大家拿出直尺,看一看尺子上有什么?学生:有数字、有长短不一的线、有英文字母“cm”.教师:直尺上的数字“0”,叫做“零刻度”,那些长短不一的线,是“刻度线”,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接下来,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请大家在直尺上找一找,1厘米有多长?哪段能表示1厘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1刻度到2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教师:回答正确!现在请大家用直尺量一量课桌的长度,解决小明购买彩带的问题.学生测量后汇报:课桌的长度大约有60厘米,小明可以和店员说“购买60厘米的彩带”.这样,在趣味情境的带动下,学生就感受到了参与逻辑思考过程的乐趣,并顺利地建立了长度单位的概念.
(二)实施问题导学,指引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以思考活动为载体的,但是就教学现状而言,学生普遍存在不爱动脑的情况,抑或是在思考活动中,缺乏明确的学习方向,导致逻辑混乱、主次不分,降低思维训练的质量.而问题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起点,能够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帮助学生把握思考的侧重点.因此,教师必须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转变平铺直叙的讲解方式,加强实施问题导学手段,从数学教材的知识点出发,巧妙设计问题,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和冲突,使其以问题为线索,展开有序地思考,从而指引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向.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的教学中,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逻辑思维的训练,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在实施问题导学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2个正方形、4个圆形,并提出问题:同学们,请大家数一数、比一比这两种图形的个数,看看有什么神奇的发现?学生:圆形比正方形多2个,正方形的个数是圆形的一半,圆形的个数是正方形的2倍.教师:说得真好!原来我们在比较两个数量时,不仅可以比多少,还可以寻找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紧接着,教师擦掉黑板上的圆形,只留下2个正方形,并继续提问:在比较倍数时,我们一般说成“谁是谁的几倍”,请大家结合黑板上的这2个正方形思考一下,如果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那么第二行该画几个正方形呢?学生一边展开逻辑思维活动,一边在练习本上试着画图形,反馈探索结果:第二行应该画6个正方形.教师追问:大家的理由是什么?学生:将第一行的2个正方形看成是1份,它的3倍就是3份,2×3=6(个),所以第二行应该画6个正方形.这样通过问题的引导和启发,学生就能把握正确的逻辑思维方向,在自主探索中建构“倍”的模型.
(三)巧用数学教具,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
在基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面临着思维发散困难的问题,追根溯源,是数学知识本身的理论性和抽象性都比较强,加之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不够直观,学生难以对知识点建立感性认识,处在理解的困境中,更遑论逻辑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将数学知识化抽象为具象,而数学教具有着直观演示的功能,能够使晦涩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变得易于理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知识讲解,巧用多样化的数学教具,包括图形教具、尺规教具、生活物品等,通过演示教具的形式,辅助数学知识的呈现,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思考、分析等活動,从而实现思维可视化的目标,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
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的教学中,本课需要依托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直观情境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并感知图形的轴对称特点,教师可以将一张A4纸作为教具,并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要给大家变一个数学魔术!学生的注意力被迅速地集中,紧接着,教师把A4纸对折,在对折处画一半的五角星图案,用剪刀沿着画好的线剪下来,展示给学生:看,一个漂亮的五角星就“变”出来了,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接下来,教师设问:同学们,结合老师刚才表演的魔术,大家认为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踊跃地发散思维,并畅所欲言:沿着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翻折,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是全等的……教师认同学生的结论,而后将蝴蝶、蜻蜓形状的纸片,发放给学生,鼓励他们自主验证纸片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学生操作后汇报:这两种形状的纸片都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在蝴蝶和蜻蜓的正中间,画一条线并对折,左右两边可以完全重合.这样通过巧用数学教具,学生就深化了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理解,形成了敏捷、灵活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传授思考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发展能效
“学习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来说,方法指导无疑是最为关键的工作,学生只有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才能自主开展有逻辑的探索活动,反之,如果学生“心中无法”,那么思考也会变得盲目、无序,在这种情况下,思考能效是非常低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会止步不前.因此,教师必须坚持“授人以渔”的教学原则,重视思考方法的传授,根据实际的课程内容,甄别选用恰当的思考方法,并渗透给学生,以此促进学生举一反三,提高逻辑思维的发展能效.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本课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识别小数、读写小数,由于课程内容涉及整数和小数的对比,所以教师可以渗透“分类与比较”的逻辑思考方法.首先,教师可使用电子白板,出示一些商品图片和价格,并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给这些商品的价格分类.学生:商品价格是整数的归为一类,包括铅笔1元一支、文具盒18元一个等;商品价格是小数的归为一类,包括水果糖12.2元一袋、蔬菜2.89元一斤等.教师板书“1,18,12.2,2.89”等数字,追加问题:请大家比较整数和小数,说出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学生:在小数中间有一个小圆点,而整数没有.教师:没错,这个小圆点就是小数点,读作“点”,写的时候要注意,切勿把小数点写成小圆圈,小数可以分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那么“12.2和2.89该怎样读呢?学生:12.2读作“十二点二”,2.89读作“二点八九”.这样学生就经历分类与比较的逻辑思考过程,有序学习了小数的读写技巧.
(五)重视审题教学,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加速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养成,需要依托于有效的训练活动,而审题教学就是一个最佳路径.审题非常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如果审题不仔细,学生就难以获取完整的题目信息,无法判断题目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解答题目的效率,势必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数学审题教学,根据教材中的理论知识,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精心设计应用类数学题目,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审题活动,先引导学生梳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挖掘隐含条件,再引导学生将逻辑思考和推理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最后再启发学生结合审题结论,选择正确的数学公式或定理,对题目进行精准运算,从而高效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逐步养成严谨的审题习惯.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基础学习,已经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a×h”,此时,教师可设计一道生活应用题: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玻璃碎了,玻璃的底是12分米,高是8分米,每平方分米的玻璃0. 5元钱,配这块玻璃需要花多少元钱?学生积极地参与审题探究活动,通过逻辑思考和集思广益,各组学生反馈:分析题意可知,要想解答这道题,需要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求出玻璃的面积,再运用价格计算公式,求出购买玻璃的钱数,即S=a×h=12×8=96(平方分米),总价=单价×数量=96×0.5=48(元),配这块玻璃需要花费48元钱.这样在审题训练的驱动下,学生就能理顺解题思路,获得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结 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工作.教师应该根据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需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逻辑思考动机,加强实施问题导学、巧用数学教具,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同时传授科学的思考方法,重视开展数学审题教学,从多角度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彰显数学课程的“逻辑力量”,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学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郑鑫微.如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J].新教育,2023(32):40-42.
[2]许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教师博览,2023(30):57-59.
[3]李环.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J].教育艺术,2023(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