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亚学,刘春霞
市域产教联合体与高水平专业群融合建设研究
胡亚学,刘春霞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市域产教联合体与高水平专业群同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具有建设目标一致、主体同一、内容相融、政策共享、机制互促等基础,融合建设有利于赋能市域产业高质发展、提升市域职业教育竞争力、提高项目建设质效。坚持统筹规划、分工负责、资源共享、耦合协调原则,通过出台融合发展支持政策、构建融合发展治理机制、找准融合发展着力点、建设融合发展技术平台能有效提高项目建设质效。
市域产教联合体;高水平专业群;融合建设研究
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简称联合体)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三大战略任务之一。《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将其列为十一项重点改革任务之首。而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建设意见》),国家“双高建设”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核心并持续推进至2035年。打造联合体和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成为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地方政府、高水平职业院校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这两项工作都具有参与主体多元、涉及面广、汇集资源多、持续时间长等特点,能否系统规划、一体化推进,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值得研究。
联合体要求省级政府以总产值在本省份位于前列的产业园区为基础,以市州为单位组建,且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为核心主导产业,以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己任,目的是发挥政府统筹、产业聚合、企业牵引、学校主体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创业能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开展“双高建设”的主要目的也是“提升高职学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推动高职学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1]。众所周知,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水平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能力的关键。将二者融合建设,联合体促进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有了着力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聚集资源、提升服务能力有了合作平台,有利于形成以教促产、以产助教的产教融合机制,赋能市域产业高质发展。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办学的基本要求,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校热企冷”,融而不合、合而不深的问题。二者融合建设,有利于联合体利用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争取政府出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引导成员单位的资金、技术、人才向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汇集。有利于职业院校特别是高水平专业群与成员单位组建产业(企业)学院等共同体共育人才,成立研发机构共同创新,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加强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的建设,开展教学研究,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提升市域职业教育竞争力,带动市域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整体提高。
一是项目建设落地的需要。一方面,联合体要实现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需要职业院校的教学、科研项目支撑,离不开专业和专业群。另一方面,完成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任务也需要联合体及其成员在政策、人才、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二是集中建设力量的需要。当前正处于联合体建设启动、第一轮双高建设项目验收和第二轮双高项目遴选的交汇点,教育部和各地都将第一批联合体的建设验收情况作为“双高计划”建设、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各地承担国家和省级双高专业群建设任务的院校一般是联合体牵头或重要成员单位,建设任务十分繁重。融合建设有利于统筹安排,集聚力量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三是建设成果转化的需要。融合建设,有利于利用双方平台互相转化研究和建设成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结合。
物理学意义上的融合上指如熔化那样融成一体,融合后物质的品质主要决定于原物质属性的亲近性和互补性。心理学意义的融合指不同个体或不同群体在认知、情感上融为一体,其质量主要决定于的碰撞或接触的方式与强度。联合体、高水平专业群是两个社会学意义上的组织,其融合同样需要的一定的物质和与社会心理基础,兼具物理与心理融合的特点。科学析出和利用融合基础有利于增强融合的流畅性、坚韧性和紧密度,提高融合质效。
从宏观来看,联合体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都是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都是为了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从各自功能来看,联合体的主要功能是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2];专业群建设虽然主要聚焦于专业、课程、资源、教师、教学等人才培养等关键要素,但其目的是要“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1]。可见二者都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联合体由省级政府统筹,以产业园区为基础组建,由园区管理会、高水平高职学校、重点企业共同牵头组建,成员单位包括市域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中高职院校、重点企业、研究机构等,其理事会(董事会)由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代表组成。各职业院校在高水专业群在建设过程中均广泛吸纳相关各方专家组建专业群建设委员会,参与专业建设和育人实践。可见,二者的建设主体均涉及政、校、行、企四个方面的代表,具有高度的同一性。不同的是联合体有多个单位牵头,高水平专业群则主要由承担建设任务的职业院校牵头。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简称《联合体建设通知》)将联合体建设指标分为基本情况、运行机制、共建共享等7个方面26项指标。分析发现,无论是产业选择、成员组成、支持政策还是人才共管共育、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每个评价指标,都有利于直接或间接推动专业群面向区域重点产业,完善建设发展机制,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发挥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吸收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推进三教改革,实现专业才培养供给与产业需求侧的结构要素深度融合。可见,联合体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虽各有侧重,但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高度相关相融。
教育部在《联合体建设通知》中明确了资金、金融、财政、税费、土地、信用、就业、收入分配、评价表彰等系列措施支持联合体建设,与《双高建设意见》中提出的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加强项目实施管理、健全多元投入机制、优化改革发展环境等实施措施的主体精神一脉相承。这些支持政策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业财融合的原则共享共用,形成1+1>2的政策聚合效应。实际上,教育部和一些省市已提出将联合体建设成效与遴选“双高计划”建设、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分配、招生计划安排、省级科研平台建设、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申报等工作结起来,打通了政策共享通道。联合体与专业群建设的关联度进一步增强。
联合体要求成立由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董事会),建立密切配合、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打造政府、行业、企业与学校四方协同的命运共同体。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也要求建立健全多方协同的专业群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一般也以专业群理事会(董事会)的形式实现。由于建设主体同一,两个理事会(董事会)成员会有一定比例的交叉任职,势必会给双方工作的融合促进带来便利。从运行实践来看,二者都以人才培养、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和服务产业发展为已任,双方的建设和研究成果可以相互转化运用,起到相互辉映、相互促进的作用。
联合体与高水平专业群从本质上说是多元主体参与组建的共同体。而多元主体形成的共同体通过互利实现共生,其治理过程就是调和不同利益冲突,形成联合活动,实现群体利益的过程[3]。其融合发展需要坚持一定的工作原则,调整关系,协调利益,互利共生。
前者由省级政府统筹,以市州为单位、产业园区为依托,以促进市州职业教育事业与产业协调发展为主要工作内容;后者则是在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由职业院校牵头,以整合校企职教资源提高本校专业群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工作重点。二者的工作定位和工作重点不同,需要统筹双方的工作规划协调重点工作和重要工作措施。具体来说,联合体制订建设规划时需要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市域重点支柱产业和职业院校专业优势布局高水平专业群,并将其重点建设任务纳入规划,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职业院校制订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规划时应主动对接联合体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确定建设项目和合作对象,主动整合联合体建设资源,主动将重点建设项目植入联合体工作体系,借力推进。
联合体是松散型社会组织,不是政府组成或派出机构,也不具备法人资格,没有独立的编制、人员甚至是资产,不能代替任何成员单位履行其职责,但其由市州级政府发文成立,在章程规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公共管理职能。专业群建设则属于专业性极强的教育活动,是职院校的法定职责和专业特长[4]。要实现联合体与高水平专业群的融合发展,应当发挥各自优势,分工负责,协调推进。联合体通过成立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董事会),推动政府出台支持政策,利用成员影响力发挥好政策引领、项目驱动、资源整合、利益协调等作用,推动联合体实体化运作,支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职业院校应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中心任务,在联合体指导、协调下,充分利用其资源,协同推进人才培养与招聘、职业能力培训、技术研发服务、成果转移转化推广及创新创业孵化,不断增强学校内生动力,实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项目共建。
市州政府成立联合体是为了集聚产教资源,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结合。联合体有责任、有义务集聚、引导联合体职教资源向职业院校的重点专业群汇集,通过高水平专业群的带动作用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模、质量和服务能力,完成自己的使命。科研和服务社会是职业院校的重要职责,也应面向社会开放自己的人才、教学和技术资源,与联合体成员单位共同培养人才、组建研发机构、开展岗位培训、转化科研成果。应充分运用资源共享的增值性,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耦合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间的良性互动下形成的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5]。其关键是要形成互动机制。为避免联合体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推动过程中出现背靠背情况,应建立充分的耦合协调机制。一要人员互通,交叉任职。联合体应吸纳职业院校领导、专家代表进入理事会,参与联合体决策;职业院校应邀请联合体领导、专家担任学校或专业群理事会职务,指导专业群建设。二要制度共订,联合体和学校的重要运行制度文件等应邀请双方专家参与制订、论证,实现制度衔接互动。三要信息共享,通过建立领导人定期互访、信息定期通报、搭建信息互动平台等方式,形成完善的信息沟通反馈机制,增强耦合协调度。
联合体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分别是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和国家双高建设的重要任务,二者融合发展,涉及面广、任务繁重、主体多元,需要资源多,只有借助政策和平台的力量,完善工作机制,找准发力点方能顺势而为,事半功倍,提高融合建设质效。
当前,全国都在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认领与建设工作。教育部要求各地要强化省级统筹,加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加强政策供给。联合体建设本身是十一项任务之首,其他十项任务主要由职业院校牵头承担,需要结合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一体化推进;少部分由联合体其他成员牵头,也需要职业院校支持、配合,建设成果也可用于促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因此,联合体和职业院校应积极行动,争取省市政府出台产教融合政策,从工作推进、项目规划、经费资助等多个方面支持联合体与高水平专业群融合发展。
一要在市州政府统一领导下,由教育部门会同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财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国资等部门建立密切配合、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打造政府、行业、企业与学校四方协同的命运共同体。二是成立政府主管部门、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联合体理事会,吸收牵头职业院校和承担省以上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任务的职业院校领导、专家进入理事会,参与理事会决策。三是完善工作制度,将支持高水平专业群发展写进联合体章程,纳入年度工作考核体系,在联合体下成立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专委会。四是指导职业院校改选专业群理事会,修订章程,主动与联合体实现人员和工作程序对接,主动汇报和请示工作,促进融合发展。
给合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需要,应抓住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促进实质性融合。一是抓制度共订,在政府指导下,以联合体章程为依据,共同制订经费、决策、考核等制度和发展规划,促进机制融合。二是抓专业共建,对接区域重点支柱产业一体化调整体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和招生规模,推进专业群与产业集群的融合对接。三是抓学生共育,整合联合体力量,共同建设一批省级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专业教学资源库、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一流核心课程、优质教材等重点项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四是抓教师共培,建立联合体兼职教师库和师资培训基地,面向兼职教师培训教学能力,组织专任教师强化实践能力。鼓励企业专家到学校任职,院校教师在企业挂职,双向流动。五是抓资源共建,引导校企、校校合作共建数字化教学资源,相互开放教学平台,推进学分互认;推动校企共建培训资源,向学生和企业职工开放,推动学习成果作为取得学历、培训证书的重要依据,促进育训并举。六是抓技术共研,梳理企业技术难题,组织学校、企业和研究机构专家共同攻关,共同推进技术转化应用,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由联合体牵头,建立职业人才供求信息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将职业院校实习就业信息、技术研发信息,企业岗位和技术需求信息,园区开发、重大项目信息,国家政策信息等整合进入平台,畅通政行企校沟通渠道。二是由联合体出面协调,利用高水平专业群的人才与技术优势,联合政府主管部门、企业共同成立一批研发中心、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共同研发、共同转化成果,促进技术创新、工艺改进、产品升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1]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EB/OL].(2019-03-29)[2023- 06-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190402_376471.html.
[2]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EB/OL].(2023-04-18)[2023-06-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s7055/202304/t20230421_1056642.html.
[3]任聪敏,陈宇.基于互利共生理论的高职专业群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内涵、发展策略与实施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1(28):33-37.
[4]胡亚学,刘春霞.地方视角的专业群建设逻辑与行动 策略[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4(6):21-24.
[5]李方正,陈怡安.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产业集群与人才集群耦合关系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26(3):34-38.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of Municipal Industry Education Consortium and High-level Professional Groups
Hu Yaxue, Liu Chunxia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 Huanggang 438002 Hubei)
The municipal industry education consortium and high-level professional groups are both national key construction projects, with the foundation of consistent construction goals, unified subjects, integrated content, policy sharing and mutual promotion of mechanisms.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is conducive to empower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unicipal industries, enhanc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municip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overall planning, division of labor and responsibility, resource sharing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i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by issuing support policies for integrated development, building a governance mechanism for integrated development, identifying the focus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and building a technology platform for integrated development.
Municipal industry-education consortium;High-level professional groups;Research on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G719.21
A
1672-1047(2023)04-0015-04
10.3969/j.issn.1672-1047.2023.04.04
2023-07-19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一芯两带三区’发展战略的湖北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研究”(2019GA076);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职业院校校企共同体的建设、治理与评价机制研究”(ZJGA202104)。
胡亚学,男,湖北罗田人,教授,副校长。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及管理。
[责任编辑:蔡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