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艳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建时期党的宣传工作研究
李晓艳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全国六大根据地之一,极盛时期,鄂豫皖根据地是仅次于中央根据地的第二大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在鄂豫边、豫东南、皖西革命根据地创建及三块根据地统一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党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发动工农群众支持、参与革命运动。做好宣传工作,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是党领导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建、巩固和发展壮大的基本经验。
鄂豫边根据地;豫东南根据地;皖西根据地;鄂豫皖根据地;党的宣传工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湖北、河南、安徽三地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勇于开拓,顽强拼搏,先后举行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起义,建立了革命军队,创建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极盛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二十六个县的革命政权,是仅次于中央根据地的第二大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为党的宣传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深入研究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各个时期党的宣传工作,对于新时代深化党史研究,“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44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大革命失败后,许多地方的工农运动处于低潮时期,黄安、麻城两县的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并没有停止,因为这里有党的坚强领导以及农民协会、农民武装组织的存在,黄安、麻城的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在武装斗争的锻炼以及与反动势力搏斗中较早地认识到建立武装及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1927年“七一五”事变后,黄麻地区的革命形势异常严峻,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受到捕杀迫害,地方反动势力也日益猖狂。当时,中共黄安县委、麻城县委以黄安七里坪为活动中心,提出“以革命继续革命,以革命发展革命”[2]66的战斗口号,领导群众开展主要针对豪绅地主的斗争。随着八七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鄂东、鄂南等地的农民运动和革命斗争转入新的阶段,掀起了“九月暴动”的高潮。鉴于鄂南起义未达到预定目的,大阳、黄蕲起义未能按计划实施,而黄麻两地在“九月暴动”后仍有相当数量的农民武装和深厚的群众基础,省委遂决定成立中共黄麻特委,尽快组织黄麻地区武装起义。11月3日,中共黄麻特委在七里坪召开会议,决定黄麻两县联合起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会议强调,把宣传群众作为起义准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制定了宣传口号:“暴动杀尽土豪劣绅,暴动没收一切田产,暴动实行一切乡村政权归农民协会,暴动推翻武汉政府等。”[3]8经过党的宣传发动,七里坪会后一周,黄麻地区就组建成了一支农民起义队伍,两县武装起来的农民武装达3万余人。“这些武装力量有力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的反扑和进攻,促进了农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4]31927年11月13日晚,按预定计划,以农民为主体的黄麻起义开始。在起义军的英勇斗争下,起义大军攻进县城,全歼守敌警备队,捣毁反动县政府,起义宣告胜利。黄麻起义的胜利是在党的八七会议指导下,是鄂豫边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全国革命处于低潮的总形势下,黄麻起义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英勇斗争是起义胜利的根本原因。
发动工农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是黄麻起义的既定目标,它表明黄麻地区在经过“九月暴动”后,对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在农民起义军夺取黄安县城后,建立政权的工作迅速着手进行。经过认真筹备,1927年11月18日,黄安县农民政府正式成立。黄安县政府成立之后,黄麻特委根据上级指示,以黄麻地区农民自卫军为主体,组建中共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为了打击仍然猖獗的反动势力,发动群众起来斗争,鄂东军在开辟南乡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党和军队的宣传工作。鄂东军的武装斗争和农民起义的配合开展,推动了革命形势的高涨。黄安县工农政府的建立引起国民党反动派和反动势力的极度恐慌,为了保卫起义胜利的成果,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和黄麻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和反动势力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由于当时党内存在左倾盲动主义,黄麻特委对革命总体处于低潮的形势认识不足,12月初,刚刚解放21天的黄安县城再陷敌手。党立足实际,为保存革命力量,鄂东军第七军“这支最初创建的武装,在黄(安)麻(城)起义遭受失败后,转入黄陂木兰山开展游击战争,并在斗争中逐步走上了边界武装割据的道路。”[4]4第七军高度重视政治宣传工作,在木兰山区,他们四处张贴革命标语,宣传黄安县政府的革命纲领,号召农民参加革命军队,组织起来与敌斗争,推翻反动统治。1928年4月,黄麻地区革命形势出现新的变化,黄麻革命部队抓住国民党蒋桂冲突,黄麻地区无正规反动军队的机会,积极开展宣传工作,组织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促进了黄麻地区“二次起义”革命局面的形成。
随着黄麻地区革命力量的不断壮大,桂系军阀很快发动了对黄麻地区革命力量的进攻。在严峻的革命形势下,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进行长期的武装斗争,地方党组织和第七军决定开辟柴山保地区,作为对敌斗争的依托和立足点。进入柴山保后,第七军在党的领导下,把军事斗争和宣传、发动群众相结合,赢得了群众的拥护支持。经过两个月艰苦的武装斗争的和政治工作,当地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党和革命军队得到黄、麻、光三县近20万群众的支持。1928年10月,湖北省委决定成立中共鄂东区特委,领导黄、麻、光三县和红军中的党组织,积极扩大割据区域。1929年,鄂豫边界的革命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边区党和红军迅速调整了斗争策略,使边界武装割据局面进入迅速发展的阶段。在鄂豫边区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军队和人民的心连心的英勇斗争,已初步形成了以柴山保为中心的鄂豫边革命根据地。
商南起义是继黄麻起义后,在鄂豫皖边区爆发的又一著名的武装起义。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导下,从1927年9月到1929年5月,中共河南省委发动了确山刘店、信阳四望山、潢川大荒坡农民武装起义,为商南起义和创建豫东南革命根据地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宝贵经验。商南起义成功后,起义队伍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十一军第三十二师和商城临时革命政权,1929年8月,初步创立了豫东南革命根据地。
大革命失败后,豫东南地区的革命力量受到反动势力的严重摧残,豫东南等县党组织及时调整了革命策略,转入隐蔽斗争,保存了一批党的干部和革命力量,为后来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准备了革命力量。1927年9月,中共河南省委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制定了《河南目前政治与暴动工作大纲决议案》,将全省分为四个武装起义区域,并成立了中共豫南特委,发动了确山刘店、四望山等地的农民起义。同时,鄂豫边区的武装斗争也相继兴起,鄂豫皖三省边界区域革命力量、武装斗争相互联合、相互影响,形成了革命形势向前发展的趋势。河南省委在经过认真研究和选择后,逐步将豫东南地区作为豫南武装斗争的重点区域。在提出创造豫南割据局面的基础上,1928年1月,河南省委强调要更迅速地发展豫南起义,联络豫南、鄂北、鄂东的起义,建立革命政权,初步形成了在鄂豫皖三省边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构想,并通过多种形式向工农群众宣传党的斗争策略。
1928年2月至3月,信阳四望山起义、潢川大荒坡起义相继失败,南五县武装起义受挫,党的骨干力量和革命力量受到严重损失。鉴于2月以来,河南革命力量和省委连接遭到严重破坏,1928年4月下旬,省委派原省委黎光霁为首组成临时省委,领导各地发动武装起义。随着国民党新军阀内部斗争冲突日趋尖锐,地方军阀之间矛盾也加剧,河南省临委冷静客观地分析了革命形势,指出当前的工作方针是在豫南、豫东南一带造成乡村割据局面,要求把大力发动群众,扩大组织,壮大革命力量,训练群众、武装工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为总起义的发动做准备。在省临委指示精神传达到商城后,商城县委立即召开扩大会议,研究起义的准备工作,提出起义的准备要“从发动群众做起,从发展和壮大组织做起,作好对地主民团的教育、分化、争取工作,以工运、农运和兵运相结合发动起义。”[5]105根据东南区革命斗争形势,1928年9月,豫东南特委成立。豫东南特委成立后,调整了各县县委,着重加强了商城的干部力量,加强对全县工运、农运、兵运工作的领导,组织发动商南起义。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商南起义条件日渐成熟。1929年5月初,鄂东北特委派红十一军军长兼三十一师师长吴光浩由柴山保根据地东赴商南,帮助发动商南起义。在异常严峻的革命形势下,商南地区党组织和革命力量随时有遭受破坏的危险。5月2日,中共商罗麻特别区委在太平山召开紧急会议,研究了当前的形势和举行起义的问题。经过周密的部署和准备,5月6日夜晚,商南起义正式举行。商南起义首先在驻乐区丁家埠民团内部发动革命兵变。立夏节夜晚,按照计划,起义部队利用共产党员周维炯当“值星”班长的机会,控制和收缴了民团武装,晚上聚餐时,共产党员控制了门卫警戒,并把握时机,当场宣布起义,外面的农民也配合开展斗争。杨晋阶民团内部革命兵变的胜利,是商南起义胜利的关键环节,其他各地起义也相继胜利。
商南起义胜利后,中共商罗麻特别区委迅速组建了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师和商城临时办事处。工农红军和革命政权建立后,中共商罗麻特别区委迅速掀起商南革命运动的新高潮,开始创建豫东南革命根据地。红三十二师成立后,在边界区开展游击战争的同时,高度重视组织和发动工农群众配合红军游击战争,壮大农民武装。农民协会、赤卫队、各种群众组织在各乡普遍成立,有力地推动了豫东南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在中共河南省委屡遭破坏的情况下,1929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暂时取消河南省委,把河南省分为豫南、豫中、豫北三个中心区域,分别设立中心县委,由中央直接领导。5月,中央巡视员郭述申到豫南工作后,按照中央的指示,成立了信阳中心县委。6月11日,信阳中心县委和鄂东北特委召开联席会议,商讨商南党组织和红三十二师的领导归属,会议经过认真研究,作出将商南党组织和红三十二师交归商南县委领导的决定。1929年6至7月间,针对红三十二师有力开展游击战争的形势,当地的反动民团经过喘息重整后,向商南地区发起联合进攻,联合起来的民团兵力大大超过当时商南红军的数量,商南红色区域形势紧迫。为了保卫红色政权,捍卫胜利成果,当地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紧急发动起来,支援革命军队作战。党所坚持的把武装斗争与群众工作相结合,高度重视宣传发动群众的方针对于巩固红色割据局面起到了关键性的重要作用。在商城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军民团结一心,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斗争,粉碎了敌人的联合进攻,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壮大。商南起义胜利后所形成的鄂豫边革命形势也推动了皖西地区的革命斗争,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和创建具有重要意义。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皖西组织从宣传发动群众入手,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大力发展农民运动,发动农民群众开展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武装斗争,为举行六霍起义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共安徽省临委在大革命失败后,就立即把发动工农武装起义摆在首要位置,成立了中共皖中特别委员会,由省临委执行委员周范文兼任书记,加强对皖西工农武装起义的领导。安徽省临委贯彻中共中央对安徽工作的决议精神,对潜山、六安等地党组织发出指示,强调党的“主要的工作是发动乡村群众的斗争,利用乡村一切大小冲突,领导群众发起反抗地主、债主、绅豪、官厅等剥削与欺压,从这些斗争中团结广大群众在农民协会之下。”[6]85在这一时期,安徽省临委对六安、霍山的群众运动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六安、霍山县委立即动员加强工运、农运、刀会工作,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开展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随着党的六大精神在皖西深入贯彻,这里的革命力量进一步发展,六霍县党领导的农民协会已发展到150多个分会,4个区农协,22个乡农协,会员1500多人。1929年上半年,六霍地区的农协会员已达到17000多人,农协已成为党联系群众、团结教育群众,发动群众进行斗争的战斗组织。1928年3月到7月,在皖西党组织的领导下,农民协会组织农民普遍开展了“五抗”斗争,有力打击了当地的地主豪绅。在“五抗”斗争初步胜利的基础上,六安、霍山县委从1929年3月下旬开始,组织发动了春荒斗争,“五抗”斗争和春荒斗争壮大农会的力量,锻炼了革命群众,严惩了土豪劣绅,为六霍起义奠定了基础。
随着皖西农民运动的兴起,这里的革命斗争由经济、政治斗争逐渐发展为武装斗争。1929年5月,霍山县诸佛庵民团举行起义;在商南起义胜利的影响和红三十二师支援下,先后爆发了六安县武陵山农民起义,南庄畈六保联络自卫团起义和霍山县流波䃥农民起义,揭开了六霍起义的序幕。5月下旬,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六安中心县委,在加快准备武装起义,大力发展农民协会,正式成立六安中心县委的基础上,全面发动六霍起义的条件日渐成熟。1929年11月上旬,六安县独山镇起义、霍山县西镇起义相继举行,是六霍起义中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两次起义。11月8日,独山起义爆发后,迅速影响到附近的西两河口、龙门冲、落地岗等地,这些地方的党组织纷纷发动当地农民,呼应独山起义。11月12日,六安中心县委决定乘胜向东西扩展斗争,与红三十二师取得联系,在独山、西两河口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与此同时,中共霍山县委积极组织农民开展扒粮斗争,将一部分粮食运往独山支援独山起义,并在西镇地区部署起义。11月9日,起义队伍首先攻下了闻山店,随后又连续攻克了附近村镇,取得了西镇起义的胜利,在燕子河成立了西镇革命委员会,在漫水河成立了霍山县第五区苏维埃政府,在闻家店成立了霍山县第六区苏维埃政府。六霍起义是继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后,在鄂豫皖边区爆发的又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使皖西革命斗争进入到工农武装割据的新阶段,为皖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霍起义全面爆发后,六安中心县委把握有利时机,利用好工农武装割据向前发展的形势,为创建皖西革命根据地做准备。1930年3月,六安中心县委在六安七邻湾召开了六安、霍山、霍邱、寿县、英山、合肥六县县委和红三十三师党委联席会议,系统总结过去的斗争经验,分析了皖西革命斗争向前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出了推动皖西革命斗争的总任务是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加紧领导群众的日常斗争,且更进一步汇合各种斗争深入到土地革命的武装暴动”“推翻豪绅地主买办资本家的统治,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议(苏维埃)政权”“加强领导游击战争,扩大苏维埃区域与红军。”[3]270为实现上述总任务,七邻湾会议作出了反对机会主义,加强政治工作、群众工作、军事工作、宣传教育工作等九项决议案,并具体部署了各项工作。在七邻湾会议精神指导下,红军游击战争和农民武装斗争紧密结合,数万农民积极参与武装斗争,皖西工农武装割据迅速形成燎原之势,各地苏维埃政权纷纷建立,皖西革命根据地初步创建。皖西革命根据地创建后,皖西地区的土地革命不断推进,广大农民分到了土地,更加团结在共产党、红军和苏维埃周围,为皖西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不断发展壮大,这三个区域的工农武装割据斗争蓬勃兴起,鄂豫皖三省党组组对构建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认识不断深化,想法逐渐成熟和明确。
1929年5月,中央巡视员何玉林根据鄂豫皖地区革命发展的实际和需要,提请中央确立建立大别山区域武装割据的构想:“学江西井冈山的方法,军事割据东由皖英霍界大山起一直到西武胜关鄂豫界山脉一条横线。”[6]1226月15日,鄂东北特委向中央提出建立鄂豫皖特委的建议,以期实现党在鄂豫皖地区的集中统一领导,实现整个大别山区域的武装割据。鄂豫边、豫东南革命根据地的扩大与统一。鄂豫边、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形成之后,中共鄂东北特委和信阳中心县委抓住军阀混战的有利时机,加快发展边界革命斗争。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鄂豫边和豫东南革命根据地经受了三次反“会剿”的严峻考验,而且不断巩固和扩大。三次反“会剿”斗争胜利,使各级党组织得以恢复和建立,红军和地方武装得到加强,土地革命初步展开,人民群众支持党和红军的决心更坚定。随着两地革命形势的发展,两地党组织进一步认识到集中鄂豫边、豫东南革命力量的必要性、重要性,为鄂豫边和豫东南根据地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鄂豫边、豫东南根据地取得三次反“会剿”胜利之后,六霍起义全面爆发,豫东南根据地能否迅速扩大对于连接鄂豫边和皖西两大根据地,贯通整个大别山区革命武装割据具有重要意义。豫东南根据地的军队红三十二师一方面积极东进,支援皖西地区革命斗争,另一方面在巩固扩大豫东南根据地的同时,努力联通与鄂豫边根据地的关系。1929年11月,红三十二师返回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利用军阀混战,商城县城敌军防守空虚的时机,向商城县城进军。12月25日凌晨,在周密部署、做好准备的基础上,红三十二师对商城县城发起全面总攻,取得战斗的胜利,商城县城解放。在商城县城解放后,党及时部署了县城区域的革命宣传工作,扩大党和红军在群众中的影响,营造高昂的革命形势,推动革命斗争不断向前发展。12月27日,商城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全县群众欢声雷动,鞭炮齐鸣。此后,军事、财经、文化等委员会相继成立,分别负责地方武装斗争、土地、经济、宣传等工作。为表达对苏维埃政府成立和劳动群众翻身解放的喜悦,共产党员罗银青创作的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开始在豫东南地区广为流传。在三次反“会剿”斗争胜利后的半年多时间里,豫东南地区的党和红军抓住军阀混战的有力时机,不断巩固和扩展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权也向新的区域迅速发展,先后建立了商城县、商固特区苏维埃政府和11个区、96个乡苏维埃政府,所辖人口30余万,为鄂豫皖三块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创造了良好条件。
随着鄂豫边和豫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扩展,皖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巩固,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边界统一的工农武装割据初具规模。1930年2月,中央组织部长、军委书记周恩来在上海召集会议,听取了郭述申等人对鄂豫皖地区工作的汇报,详细研究了这一区域的革命形势和任务。2月底,中央决定将湖北的黄安、麻城、黄陂等县、河南的商城、光山、固始、潢川、罗山,安徽的六安、霍山、英山等县划为鄂豫皖边特区,建立中共鄂豫皖边特委,统一领导鄂豫皖边区革命斗争。3月18日,中共中央指示鄂豫皖边特委,决定将红三十一师、三十二师、三十三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并明确了其军事任务和策略路线。1930年6月,鄂豫皖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光山县王家湾召开,与会代表200多人,按议程讨论了政治报告,扩大红军和地方武装,开展土地革命等问题,并选举产生了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中共鄂豫皖边特委、红一军、边区苏维埃政府的相继成立,标志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三省党组织共创整个大别山工农武装割据的夙愿成为现实。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农民的政治权利、经济利益得到了保障,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激发。“他们拥护土地革命、拥护共产党,纷纷参加红军,投身反‘围剿’斗争和支援前线、慰劳红军,形成了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的党群关系、军民关系。”[7]50党、政、军的集中统一,使鄂豫皖边区的革命力量有力地得到加强,鄂豫皖边区的革命斗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形成、党、政、军的集中统一,有力地促进了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和各方面建设。
中国共产党领导鄂豫边、豫东南、皖西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巩固壮大的基本经验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发动广大群众支援革命、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领导革命斗争取得胜利,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革命的宣传、教育,重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发动和教育工农群众了解、支持党的方针政策是密不可分的。在新时代新形势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进军,应继承和发扬党重视思想阵地建设,重视宣传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保障。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共产党员,2022(21):4-26.
[2]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编委会.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册)[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3]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编委会.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三册)[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4]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编审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0.
[5]中共信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信阳历史(第一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21.
[6]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
[7]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1.
D261.5
A
1672-1047(2023)04-0005-05
10.3969/j.issn.1672-1047.2023.04.02
2023-07-01
河南省教育系统党建创新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引领课程思政机制创新研究”(2021-DJXM-205);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重点项目“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建设研究”(2021-XZYZD-011)。
李晓艳,女,河南固始人,法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党建。
[责任编辑:侯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