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三维论析

2023-03-14 18:04张秀萍韩学亮王开科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党史中国共产党思政

张秀萍,韩学亮,王开科

(1.山东财经大学 统计与数学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1]。高校思政工作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积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融入高校思政工作是题中应有之义。《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指出,要“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史更好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2]。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因此,就高校思政工作者而言,不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更要肩负起引领、推动大学生持续、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使命责任,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有机融入思政工作中,实现两者的相得益彰。

一、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价值意蕴

有学者指出,将百年党史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构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守牢意识形态建设阵地的内在要求、传承弘扬红色基因的迫切需要[3]。还有学者指出,构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是培养大学生肩负起民族复兴历史使命的战略需求、巩固拓展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必由之路[4]。可见,自觉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工作,并形成常态化的工作机制,无论是对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提升高校思政工作,还是切实增强大学生历史自觉、历史自信都大有助益。

(一)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工作目标融通、同向发力

党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中国共产党向来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5]。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史学习教育经历了一个从基本沿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学习教育的方式到实现党史学习教育的多维推进,再到不断全方位、系统化、常态化地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历史过程[6]。与此同时,党史学习教育一直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两者价值融通、内在契合,都是我们党在不断实践和探索中形成的优良传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史学习教育一直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凝聚师生共识、激发青年爱国热情的强有力举措。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是彻底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百年历史,更需要被了解、熟知。此外,党史学习教育的发展历程为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诸多经验启示,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离开了对青年人的理论武装,革命先辈们的不朽事迹就只是书本上一个个冰冷的名字,红色精神亦不会引发青年人的共鸣。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具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若要使党史永葆青春与活力,必须使其与当下最具活力的青年群体互动起来,与青年群体中的先锋力量——高校大学生互动起来,而要实现这样的互动,离不开高校思政工作这个载体。总之,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工作渠道共筑、目标融通、同向发力[7]。

(二)培育大学生正确的党史观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工作,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命题,对培育大学生正确的党史观、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高校思政工作的根本问题。正如习近平所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8]377高校思政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大学生的工作,这就意味着,要培育大学生深邃的历史视野,引导大学生形成大历史观,在纵横比较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重大意义。新时代大学生是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一代人,他们是网络原住民,这一代人并不缺乏向前走的创新和拼搏的勇气,缺的是向后看的感悟和沉淀,缺的是历史厚重。新时代大学生“没有经历过我们的社会由贫困向丰裕的艰难变迁,因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成就和取得的进步,缺少纵向的历史比较,从而形成了对当前社会理解片面”[9],这给当前高校思政工作提出了新问题,同时也加剧了高校思政工作着力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我们党的奋斗历史的紧迫性。通过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机引入,高校思政工作恰好能够弥补大学生党史知识匮乏、历史思维不足的局限。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为此提供了最丰富而充实、最难得而有说服力的素材。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的历史坐标下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辉煌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构筑的伟大历史。榜样的感召超越时空,精神的力量无坚不摧。把百年党史有机融入高校思政工作,要遵循宏廓的主旋律与微观的叙事思路相结合的原则,将党史这份丰富而充实的宝贵素材,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讲述、呈现给大学生。通过这种有机融合,把思政工作不仅做得有趣味、有吸引力,更重要的是让思政工作有温度、有深度、有厚度。在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深度分析、娓娓道来的过程中,引领大学生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三)在历史与现实的交互辉映下鼓舞大学生勇担时代使命

回顾党史,28岁的毛泽东奔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29岁的周恩来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更有一批又一批年轻的共产党员肩负使命、奋力前行,把生命定格在最美好的年华……随着党史卷轴的徐徐展开,我们不禁发现,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中国青年唇齿相依。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始于青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青年,同样,培养党的助手与后备军也离不开对青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如习近平所言:“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10]

站在新时代起点上,把百年党史融入高校思政工作,就是要着力唤醒和激发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历史自觉和历史担当。大学生是担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重任的主力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肩负着光荣使命。大学生深刻把握党的奋斗历史并从中汲取历史智慧、宝贵经验和精神力量,有助于其在“两个大局”中锤炼投身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综合能力。可见,当代大学生能否持续地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认识和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和经验,把握历史规律,直接决定着他们能否以历史主动精神担负起新征程的历史使命[4]。历史赋予使命,时代要求担当。迈步新征程,把百年党史融入高校思政工作,必须不断以党的历史经验启迪大学生择定人生奋斗方式,不断以党的伟大精神感染大学生选准人生价值坐标,不断以党的重大成就鼓舞大学生坚定人生理想信念[11]。

二、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融入高校思政工作应把握的主要原则

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将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融入高校思政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高校思政工作政治自觉、理论自觉、育人自觉的有机统一。两者的有机融入需要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知识性与价值性相契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

(一)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坚持政治性和科学性并重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高校思政工作的首要基础。习近平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8]377无论是高校思政工作,还是高校思政工作视域下的党史学习教育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性,这是首要原则,也就是政治性原则。同时,两者均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既要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也要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这体现的是科学性原则。因而,政治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是百年党史融入高校思政工作应坚持的首要原则。

首先,政治性是党史学习教育和高校思政工作的根本属性。思想政治工作首先是政治工作,党史学习教育也是政治工作。高校要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和把握做好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党史教育本身就具有思政教育的内在属性。毛泽东曾告诫全党:“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12]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能够坚定信仰、信念和信心,为我们提供继续前进的智慧与力量的源泉。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党史,能够使高校青年学生夯实信仰基石,厚植爱党、爱国的情感,坚定“四个自信”,最终激励和凝聚起为实现伟大梦想而共同奋斗最为磅礴的决心和力量。

其次,党史学习教育和高校思政工作是一种科学性的活动,有其内在的学理性。这种学理性集中体现在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就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因此,在把党史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发展史讲清楚、讲明白,引导学生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回溯中,解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以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另一方面,要准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问题,不仅要把党史中的重大事件及其背后的逻辑讲清楚,还要全面辩证地对待和评价历史人物,要主动以历史观照现实,适时引入对当下世情、国情、党情的分析研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他们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二)坚持知识性与价值性相契合的原则

党史学习教育兼具知识性和价值性。学习党史,首先是一个对历史本身的学习,这是学史的知识性。同时,不能就史论史,而是要把眼光放在当下、以史为鉴,用好历史、用活历史,这是学史的价值性。因此,当把党史融入高校思政工作以发挥育德育人功能时,知识性和价值性相契合的原则是必须坚持的原则。

首先,要注重党史学习教育的知识性。党史学习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对党的历史基本事实的学习,使广大高校青年学生“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13]。可以说,这是党史学习教育目的的第一个层面,也是高校思政工作比较容易着手的一个层面。但这并不是说,党史知识层面的学习不重要,恰恰相反,它不仅重要而且必要。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对党史知识性的学习可以重点从以下三条脉络展开:一是从实践维度上,学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两大历史任务不懈奋斗的历史;二是从理论维度上,学习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发展的历史;三是从党自身建设维度,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只有通过这三个维度的系统学习,才能加深对党的科学认识。

其次,要注重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性,以“检验真理”“强化情感信念”为重要落脚点。如果说,党史知识性学习是理性认识,那么党史价值性学习就是价值升华。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后者的实现需要我们在对党史知识性全面深入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和凝练,从而达到“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14]2。习近平在不同场合也多次强调,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14]162。这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在规定,也是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保障,更是高校思政工作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引领青年学生的重要旨归。此外,党史学习教育价值性的凸显增加了高校思政工作的温度,不仅有理有据、有血有肉,而且融入了更真实深刻的家国情怀。

(三)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源于马克思主义内在的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根本特质,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和高校思政工作的光荣传统和根本要求,是贯穿于党史学习教育和高校思政工作全过程的重要原则。

首先,就理论性而言,百年党史融入高校思政工作以“讲透理论”“学透理论”为基本前提和第一要务。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5]9百年党史的本质是历史,历史是客观存在,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在把党史融入高校思政工作过程中应当坚持真实、准确、科学的学术态度和精神,把党的历史、党的理论、党的精神讲透彻。这是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当具备的学术素养,也是日后应当着力下功夫的方向。从这个层面来说,百年党史融入高校思政工作不仅是高校学生学习提升的重要机制,也是高校思政工作者借以充电提升的好时机。广大高校思政工作者要结合自身实际工作提升理论素养,在精研、弄通和讲活上下大力气、下大功夫,引导高校青年学生学透党史理论。

其次,要立足社会实践。立足社会实践意味着大学生不仅要做理论上的巨人,更要做行动的巨人。马克思指出,全部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5]56。习近平也强调,“理论学习要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16]。因此,党史学习教育一定要避免就理论而理论的窠臼,而是到实践中去,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真理性,在直面现实中强化情感信念,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从现实来看,当代大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但也确有相当部分存在眼高手低、虎头蛇尾的问题。究其根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高校思政工作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就历史而论历史,而是以历史观照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落脚点放在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现状和前景上,激发大学生对中国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激励大学生青春报国的远大志向。这正是习近平一再强调的:“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14]25唯其如此,方能真正实现百年党史的育人价值。

同时,重视实践性并不意味着轻视理论性,在高校思政工作中还要避免走入另一个极端,即只强调实践性而忽视理论性。这种认识在青年大学生中不在少数。在他们看来,理论学习是纸上谈兵、是浪费时间,因此,对待理论学习总是提不起兴趣、深入不进去。针对这种观念,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创新理论学习路径,借助鲜活的理论让学生感受、思考、改变,成长为有思想、有能力、有情怀的时代新人。

三、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实践路向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有机融入高校思政工作中,实现两者育德育人效应的最大化,可以说两者具有很强的耦合性,内容契合、互相促进。高校思政工作者作为工作主体必须积极作为、主动谋划,从历史资源的客体维度、高校青年学生的主体维度以及方式方法的载体维度入手,着力探索两者有机融合的实践路向。

(一)客体维度:挖掘历史资源,提升党史育德育人的生动性

一方面,要厚植情感,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感人故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这一百余年里,中国共产党人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把人民冷暖放在内心深处,留下了无数为“大家”舍“小家”、成全“大我”牺牲“小我”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方志敏身陷囹圄,犹殷殷讴歌《可爱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焦裕禄带领兰考县群众与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申纪兰带领平顺县西沟村人探索山区发展道路,奋力建设小康新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黄文秀用生命为群众蹚出摆脱贫困之路。这一个个掷地有声的名字、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犹如那奔涌的浪花,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百年不变的初心使命。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把党史融入高校思政工作不仅要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史中不同阶段的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故事,更要向学生讲述好这些故事,让学生在这一个个真实、详尽、生动的党史故事中实现自我思考和感悟,深化对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理解,激发内心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

另一方面,要丰富内容,展现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奋斗历程、伟大成就。实现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有效、长久高效,需要立足加深历史认知、坚定历史自信、汲取历史智慧、强化历史自觉多重论域,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党的百年奋斗辉煌历史,必须丰富拓展党的历史教育形式载体[17]。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把党史融入高校思政工作,就要把中国共产党这一百余年的奋斗历程进行全面、深入、立体的梳理。做到这一点,需要高校思政工作者具备历史视野、树立大历史观,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发展史、近代中国人民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100多年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发展史以及改革开放40多年实践史有深刻而清晰的认知,在向学生立体呈现百年奋斗进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答案,增强历史说理的透彻性与说服力。此外,把党史融入高校思政工作还要把中国共产党一百余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通过真真切切的数据、翻天覆地的变化、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呈现给学生,用事实击碎谎言和误解,从而坚定青年学生的“四个自信”,鼓舞青年学生为国建功立业的信心和决心。

(二)主体维度:做到因材施教,提升党史育德育人的精准性

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以全体党员和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为教育对象,凸显了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具有主体的全员化的特点[18]。

首先,要抓住团学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在高校思政工作体系中,团学干部发挥着重要的带头、联系作用,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这一“关键少数”的作用,需要高校思政工作者在清楚了解这一群体特点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他们形成党史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工作机制。首先,掌握这一群体的特点。团学干部是大学生群体的优秀代表。就其个人而言,他们思想进步、立场坚定,有大局观、有担当,同时,他们自尊心强、好胜心强;就其同侪影响而言,他们往往是班级的“意见领袖”,具有更强的话语影响力。其次,在对这些特点了然于胸的基础上因势利导。一是加强指导和培训,提高团学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方法。二是给予肯定和认可,使他们从中获取继续努力的动力。三是及时关心和帮助,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四是加强理论学习,重点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发挥他们在学生中间的带动辐射力以及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组织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其次,要关注“困难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要求我们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动力指引,转化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成果[19]。从这个层面而言,不让“困难学生”掉队应当是百年党史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底线。鉴于此,针对“困难学生”,高校思政工作路径应当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避免一味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是从问题根源入手,借助学校、社会、家长、教师(包括辅导员)、学生的合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困难学生“脱困”。二是抓住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工作这个契机,通过党史的学习教育,循序渐进地加强对这部分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向引导。

最后,培育以党员为代表的“进步分子”的中坚力量。高校学生群体的中坚力量可以说是一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进步分子”,他们或是已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团员,或是正在培养中的入党积极分子,他们以身边的学生党员为榜样,是学生群体中的进步力量和中坚力量。这个群体有着自身明显的优点,比如学习的主动性大、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高、时间管理的自律性强。针对这个群体,高校思政工作者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应当注意:一是以鼓励、培养为主,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优点,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引导他们完成常规性学习的同时,开展自主式的拓展性学习;二是借助党组织的培养教育考察,通过组织党内活动、分配社会工作、集中培训等灵活有效的形式和方法,对他们加强党的指导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确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

(三)载体维度: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党史育德育人的实效性

积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融入高校思政工作,必须坚持以学校“大思政课”为主阵地、多用党团活动、巧用新媒体,推动内容的系统化、教育的日常化、工作的实效化。

第一,善用“大思政课”,抓牢学习教育主渠道。善用“大思政课”是习近平提出的重要论断,他提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20]这一重要理念及其基本要求,为思政工作者把党史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其中明确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善用“大思政课”讲好党史教育内容,一方面,要把紧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关键点,把握住“大思政课”之“大”的多维指向。一是“大责任”。思政课要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肩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大责任”。二是“大视野”。思政课要善于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的纵横比较中分析演变机理、总结历史经验、探究发展规律。三是“大合力”。思政课要善于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凝聚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合力。另一方面,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是“大思政课”开展的重要渠道。因此,善用“大思政课”,要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将党史积极、有效融入思政课,把党的百年发展中鲜明的精神品格、精神谱系有效融入课堂,并引导学生弘扬好这一精神,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这是“大思政课”建设的历史逻辑[21]。

第二,多用党团活动,打出学习教育组合拳。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坚持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坚持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15]26这一基本要求为我们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高校丰富多彩的党团活动资源,打出党史学习教育的“组合拳”,实现活动育人的目的。例如,以学生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抓好主题党日活动的开展,以此完成党史教育的集中学习;以班级的读书交流会、团委的相关社团为依托,探索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自主模式;从学校、学院、班级的不同层面上,开展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宣讲比赛、红歌比赛、知识竞赛等,最大限度地把青年学生纳入到活动范围内,提升党史学习的辐射力;依托高校所在地的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到革命教育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以现场体验和系列庆祝纪念活动等形式,使学生在实地实景的参观学习中深化认识、升华情感,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第三,巧用新媒体拓展渠道,搭建学习教育新平台。积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融入高校思政工作,必须以新媒体为载体,搭建多元的学习教育载体。高校思政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时代形势。网络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不仅深刻改变了信息传播样态,而且深刻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甚至是生存方式,“网络化生存”已然成为他们的生动写照。但与此同时,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也面临着错误信息带来的误导性风险、知识传播的碎片化倾向、应用操作的滞后性问题等新的挑战[22]。对此,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当主动出击,树立新媒体思维,将新媒体打造成高校思政工作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平台。例如,创新表现形式,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短视频、Vlog等生动、鲜活的形式,增强大学生学习党史的主动性;创新参与形式,开展打卡学习、话题讨论等,提升学生的党史学习体验,更好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巧用网络语言来讲述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实现与“网络原住民”的同频共振;利用新媒体技术的进步,破除“信息茧房”壁垒,实现党史学习教育的个性化定制与推送,真正实现高校思政工作在新媒体场域发出声音、引领声音。

四、结语

目前,“中共党史党建学”已经正式新增为“法学”门类下的一个新的一级学科。这是中共党史学科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史事件,将对未来的党史学科和党史研究产生深刻影响。对此,有调研报告指出,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间仍然缺乏相互支撑的对应关系,特别是尚未将重新开设中共党史的公共思政课程提上改革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重复,反而影响了中共党史内容的宣传和教育,公共思政课程体系已经到了一个必须调整和重新理顺的时候,等等[23]。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有机融入思政工作中,无疑有利于实现两者的相互支撑、内容互补、共同发展,最终塑造高校公共思政课程体系与中共党史党建学同向同行的良好格局,这也是推进党史党建学科发展的当务之急和紧迫任务。实现这一光明前景,需要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持续探索,久久为功。

猜你喜欢
党史中国共产党思政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第一次学党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