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

2023-03-14 17:21杨慧琳鲍顺妙
华章 2023年12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辅导员大学生

杨慧琳 鲍顺妙

[摘 要]辅导员作为高校重要的管理者,也是落实大学生思政教育不可缺少的主体。辅导员自身角色的特殊性,在落实思政教育过程中,能够发挥自身的角色优势、岗位优势、信息优势,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展开更具针对性的指导。但是,当前辅导员落实的思政教育工作,仍然存在着工作方法单一等现实问题。对此,结合学生发展实际,创新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办法,通过建立协同育人的机制,形成协同育人效应,促进思政工作创新开展。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思政教育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和网络环境的日益开放,使学生思想和行为问题表现出隐匿性的特点。这就需要思政教育工作深入学生学习和生活,展开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引导。而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以课堂为载体,以教材为参考,导致思政教育工作范围狭窄,难以获得预期的育人效果。而在大思政背景下,发挥辅导员自身的角色优势,使辅导员与思政教育深入合作,形成协同育人效应,促进思政教育能够贯穿人才发展的始终,推动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创新实施。

一、高校辅导员落实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优势

首先,辅导员能够广泛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体现着辅导员角色上的优势。自学生初次进入高校校园,就与辅导员有着密切的接触,班级活动、日常生活、教学活动,都需要辅导员的积极参与。而辅导员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更为完整的学情信息,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上的变化,更有针对性地落实思政引导工作,为思政教育高质量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其次,高校辅导员能够获得学情信息,体现着辅导员信息优势。辅导员自身角色的特殊性,使其处在信息流通的中间位置,不但能够获得完整的学情信息,还能够将更多的管理要求、活动内容、教学项目等信息,快速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指导,并通过与辅导员的深入沟通,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同时,辅导员通过对自身思想价值观念的良好塑造,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最后,辅导员能够与各学科教师紧密联系,体现着辅导员岗位优势。辅导员处在学生和学科教师的中间位置上,能够发挥自身纽带性的作用,向专业课教师传递学生的学习需求,反馈学情信息。与此同时,能够通过辅导员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便更为精准地进行管理。而通过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深入沟通,并展开育人上的合作,能够将思政教育工作贯穿育人的全过程,发挥思政育人工作深层次的功能与价值。

二、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现状

(一)角色定位模糊,主观性发挥不足

“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提出,要求高校辅导员承担起思政教育职责,与思政教师共同承担教育任务,为学生的成才与成长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1]。但是,现实情况是,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模糊,难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弱化了辅导员思政育人的效果。一方面,思政教育角色定位模糊。在落实辅导员工作的过程中,很多辅导员对自身的职业定位较为模糊,过于重视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照料,导致深层次的教育功能难以全面发挥。面对学生在成长道路中出现的问题,很多辅导员偏重管理,习惯采用硬性约束的办法,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而这种工作方式与思政教育要求相背离,学生不能主动配合辅导员开展工作,降低了教育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辅导员承担的工作压力较大,主观能动性难以有效发挥。高校辅导员不但是高校重要的管理人员,也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帮扶者、引导者、教育者。在日常工作中与学生建立起的密切关系,使学生过度依赖辅导员,在出现生活和学习问题时,主要与辅导员展开沟通。而辅导员工作内容繁多,导致其缺少开展思政教育的时间和精力,不能贴合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落实针对性的引导,导致思政教育工作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其引导和约束性的作用,进一步弱化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实施的效果。

(二)工作办法滞后,难以获得学生的认同

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学生数量逐年上升。高校辅导员承担的工作压力持续增长,辅导员出现自身工作能力与思政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难以更高质量地开展教育活动。很多辅导员处在稳定的工作环境中,缺少自我提升的意识,不能学习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办法,并且辅导员将工作重心投入到行政类事务中,导致思政教育工作缺位,不能引导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降低思政教育工作的指引作用[2]。与此同时,辅导员采用的教育办法过于单一,难以获得学生的认同。面对学生差异化的需求,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应该深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利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更好地展示辅导员角色和岗位的优势。但是现实情况是,辅导员开展的思政教育工作出现难以持续、亲和力不足、效果不良的问题。辅导员不能理性看待学生成长道路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发展目标进行重复构建,导致单一的教育方法,难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思政教育的效果不够显著,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为思政教育工作的落实带来一定

阻碍。

三、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做好战略统筹规划,构建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格局

加强战略统筹规划,构建高校辅导员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新格局,应分别从宏观角度与微观层面两方面着手展开。一方面,从宏观角度进行战略性考虑和整体布局。要求辅导员应深入分析、认真钻研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需求、思想特征、行为习惯以及思政教育目标和途径等等。辅导员可利用大数据深入社交媒体、视频平台、在线学习平台,挖掘、整合获取大学生相关信息,通过深入分析、研究,精准把控学生思想状态,便于及时调整思政教育计划和方案。另一方面,从微观层面具体实施策略和方法。辅导员应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改变传统话语表达方式,构建思政教育新语境,使用简洁明了、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形式,适当融入网络语言,有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互动。

(二)拓宽多元教育阵地,促进思政教育工作多样化开展

通过开辟多元教育阵地,能够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保证思政教育形式完美贴合当代大学生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参与思政教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欲望,以增强教育效果。第一,善于利用备受当代大学生喜爱和广泛应用的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工具,搭建网络思政教育载体,实时发布丰富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思政教育内容。尽量以短视频、动画等形式进行传播,更有利于抓住学生眼球,吸引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3]。第二,重视发挥新媒体互动性、共享性、自由性优势,借助各大新媒体平台中的评论功能、问答功能与点赞功能,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和建议,参与思政相关话题讨论,增強学生学习参与度。第三,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官方账号,制作和分享关于思政教育的微电影、视频,组织各种线上辩论赛、在线讲座、舆论话题讨论,吸引学生投入到思政教育话题讨论活动当中,各抒己见表达观点和想法。这种做法便于辅导员准确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思政教育计划。第四,构建大学生线下社区思政教育体系,涵盖学生宿舍、食堂、文体活动中心、图书馆、教室以及社团等多个区域,构成思政教育隐性育人载体。组织学生党员、宿舍干部、班委会成员、学生会干部积极联动,在各种生活、学习区域内潜移默化渗透思政教育元素,实时监测学生思想与心理动态,构建联防机制,提前预防、及时汇报、尽早干预。

(三)建立协同育人机制,驱动辅导员主动参与思政教育

建立高校辅导员与思政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能够促进辅导员与思政教育工作者之间展开深度交流、沟通互动与经验分享,驱动辅导员主动参与思政教育工作,强化协同育人效果。其一,建设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机制,促进辅导员与相关思政教师能够协调、配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达到协同育人目的。在具体实践中,相关高校可通过积极组织召开学术研讨会议,组织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共同参与其中,自由发表观点、表达想法和建议,广泛听取辅导员与思政教师意见;适当借鉴辅导员与思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合理调整、安排思政教育时间、教学任务和教学大纲,保证在时间、精力与任务部署上,实现思政教育与辅导员相互协调,发挥各自优势,强化育人效果。其二,紧密结合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现状、特点、改革要求与目标,制定人性化、柔性化的激励政策,有利于充分调动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协同育人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二者的工作活力与热情,创造性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其中,可通过对协同育人机制搭建给予充足的经费支持,对思政教师与辅导员设立岗位津贴;提供各种专项评优选拔机会;将优秀分子纳入高层次人才项目,作为干部选拔主要来源等。激励更多优秀青年教学与管理工作者,主动投入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工作当中,激发工作活力与热情。其三,借助微信、QQ等社交媒体平台,搭建思政教育工作者与辅导员交流互动平台,引导二者通过该平台加强交流沟通,共享彼此教学资源,掌握学生在学習、生活中的各种思想、行为表现,全面把控学生学情与思想动态。这种做法便于二者共同制定思政教育方案,提升思政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4]。

(四)组建协同育人团队,不断提升辅导员的思政教育能力

真正发挥辅导员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必须明确辅导员职责定位,扮演好思政教育角色,以切实解决大学生现存思想困惑,促进学生思想行为健康发展为目的,将思政教育工作贯彻落实在学生生活、学习方方面面。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基于此,相关高校应高度重视辅导员职责优势,加强辅导员思政队伍建设,落实好职能培训、专业学习与经验共享,不断提高辅导员思政教育能力水平,高质量、高效化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切实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首先,明确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职能定位,将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行为成长的引领者,做到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宣传党的国家方针政策,贯彻群众路线,落实理想信念教育,强化思政教育实践效果。同时,还应将辅导员当成大学生思想与行为的监管者,以及学生生活服务者,全面履行日常监督管理职责,深入分析、研究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水平、思想行为特征。通过监督把握学生思想行为发展情况,给予足够的关心、关注,为学生提供细致的生活服务,给予日常思想困惑指导与心理辅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

长[5]。其次,坚持以提高辅导员理论水平、研究能力、职业素养、思政教育水平、思想政治觉悟为目的,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加大辅导员培训力度。鼓励辅导员积极参与业务交流、技能学习,做好岗前培训,加强思政领域理论知识学习和学术研讨,不断提高自身思政教育水平。再次,积极组织开展专题座谈会、演讲会、教研教改、学术比拼、挂职锻炼等活动,引导辅导员加强管理学、伦理学、美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不断增强自身理论知识储备,积累理论与实践经验,更好地解决大学生思政教育新问题[6]。最后,完善辅导员考核、聘任、晋升和管理体系,制定激励制度与奖惩制度,全面提高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的成就感和获得感,激发辅导员主动参与思政教育,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蓬勃开展[7]。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辅导员能够主动承担起育人的职责,但是仍然存在着自身角色定位模糊、工作方法单一、滞后的现实问题。对此,需要高校做好战略统筹规划,并积极拓展新的教育阵地,保障思政教育工作多渠道落实。与此同时,搭建协同育人机制,发挥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使辅导员与思政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深入协作,形成协同育人的效应,为学生全面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夏雨清,吴月红.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融合建设研究:基于思政课“示范课堂”建设的实践[J].邢台学院学报,2023,38(3):100-106.

[2]潘祉伊.新媒体视域下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路径分析:评《探究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新思路》[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8):2452.

[3]李泽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探赜[J].成才之路.2022(24):25-28.

[4].打造思政育人大格局 提升育人新合力:西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落实思政教育工作走笔[J].青海教育,2020(11):57-60.

[5]于海雯,唐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大学生思政工作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外企业文化,2022(1):216-217.

[6]刘鹏.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创新培养与就业质量研究》[J].领导科学,2021(3):126-127.

[7]高佳佳.思政教育在高校大学生就业中的应用策略[J].就业与保障,2023(4):151-153.

作者简介:杨慧琳(1997— ),女,汉族,山西原平人,太原理工大学,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鲍顺妙(1994— ),女,汉族,山西运城人,太原理工大学,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辅导员大学生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大学生之歌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