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翟燕立
我是2021 年年底担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主任的。那时候,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持续了1 年左右,防控要求依然比较严格。宣布任命的全体会上,除了台上的几个领导,底下坐的同志都戴着口罩。我也在1 个月内练就了隔着口罩认人的本领,还开玩笑地说:“戴着口罩我都认得了,摘了口罩就不一定了。”
从防疫的角度讲,部社保中心的条件并不理想。一是大厅式办公,不像一间间独立办公室可以相对隔离。二是采用中央空调,空气换气会出现内部循环。三是和楼内的几十家单位共用食堂,风险不易控制。好在那段时间北京的疫情一直比较平稳,虽然时时提心吊胆,但也没出什么状况。
工作基本正常。我们隔三差五地提醒大家注意个人防护,每周发放一次口罩,入口处增设了健康码核验,还实行了弹性工作制,鼓励错峰出行。当时的规定是“非必要不出京”,部社保中心外地同志比较多,其中单身的也不少,有些人的家离北京不超过两小时车程,但也已经一年没回去过了。2022 年春节前召开的总结大会上,我还特意对大家“顾全大局”表示了感谢。但开春后,一方面疫情还没有结束的态势,而有些同志离开家实在是太久了;另一方面,家人生病、去世等特殊情况也出现了。因此,对非疫情区回家探亲,我们就没有太多阻拦。我觉得,即使是出于人道的角度,也不能无差异限制了。
疫情期间,翟燕立(左三)与部社保中心同事定期沟通,确保工作正常开展。
出差还是有麻烦。部社保中心管理全国经办工作,有些差是必须要出的。即使自己控制出差数量和地区,也要配合其他部门工作。出差的同志因健康码异常延迟返京,或是回京后被要求居家观察的事时有发生,幸亏都是有惊无险。我自己也赶上过两次。一次是陪同领导去广东省珠海市调研,中午到达时还无问题,晚上就听说离我们十几公里远的一个水产仓库出现一例阳性患者。珠海市领导解释,这个仓库始终是封闭管理,不会有任何影响,但上网一查,第二天珠海到北京的航班全部取消,我们没办法只好缩短调研行程,由广州返京。但回来后,健康码还是被打上了“居家观察”的标签。另一次是想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一个东三省的座谈会。下发会议通知时一切正常,在北京大兴机场登机时,同事告诉我说辽宁省参加不了,一会儿又接到电话说哈尔滨市也有疫情了。最初两天在吉林省的调研还算正常,正准备第3 天下午乘飞机返程,结果当天上午长春发现一例阳性患者,我们闻讯后紧急赶往机场,高速路已经堵成了“低速路”,最后总算踩点上了飞机。
2022 年3 月起,先是上海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疫情,紧接着东北、西北等地也陆续出了问题。令人感动的是,这些地区社保经办机构的同志轮流坚守在单位,确保业务不中断,特别是保证群众的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部社保中心养老保险处还专门建立了调度制度,要求各地“建立和完善应急机制,做到在办公场所出现疫情、工作人员被隔离、当地信息系统无法使用时,仍可及时测算发放数据,传输发放信息,调拨发放资金,发出发放指令,完成发放任务”。这项要求已经近乎于苛刻了,却成了全系统不辱使命的共同追求。但完全落实并不容易,当时地方情况瞬息万变,前一分钟还在正常办理业务,后一分钟发现阳性病例就可能对场所实施封闭管理。紧急之下,也曾经出过问题。记得西北一个省会城市,社保经办场所被封闭,养老金发放无法操作,网上开始产生舆情。我们紧急与省市两级沟通,甚至可以说是采取特殊措施确保发放。终于,当地市政府特批了通行证,社保中心的同志穿着防护服进入现场,完成了养老金发放工作。我们把这段经历在部社保中心和系统会议上反复提起,《中国社会保障》杂志还以《我的抗疫日记》为主题,做了专门报道。
即使受到疫情干扰,2022 年部社保中心还是和全系统一起,做了大量稳定和发展的工作。全年统计,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5 亿人、2.4 亿人和2.9 亿人,全年分别扩面增长2436 万人、849 万人和830 万人,3 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71583 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资金调度工作平稳有序,部中台系统接入地区越来越多,业务管控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形成了部省之间、业务规范与数据质量之间良性互动的格局。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在年中正式起步,到年底已有近400 万人参保,虽然模式尚需进一步完善,但在国际实践中已占有一席之地。部社保中心还迎来了近年来最多的一次增员,9 月份,6 名新入职的同事戴着口罩上班了。
临近年底的时候,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先是广州连续出现疫情,防控做法上也似乎有了一些变化。继而北京的病例多了起来,特别是社保中心楼下的银行营业厅,连续出现员工感染,导致部社保中心两次停止办公。最后写字楼内其他单位也出现了病例,更令人不安的是病人的转运速度越来越慢。我们一方面大幅度降低办公密度,另一方面抓紧准备药品和核酸检测试剂,最后辗转买到的连花清瘟、复方鲜竹沥液等都派上了大用场。进入11 月中旬,按照部里要求,绝大部分同志都居家办公了,之后不久,部社保中心职工陆续出现了感染情况。
说起居家办公,对部社保中心多数同志而言,真的是“办公”,而非简单地“居家”。各处都在继续办事办文,有些同志还会返回办公室处理工作,中心领导也在线上开会研究问题。当时部社保中心承担了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中清理各地小政策的重要工作,如果小政策理不清楚,全国统筹的实施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部社保中心参加小政策清理工作的有近30 名同志,以跨处组合的方式分成5 个组,每个组对接5-6 个省份,兼顾审看材料和视频讨论。应该说,即使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把各地情况弄清楚已属不易,更何况是在疫情期间。我虽没有直接参加单个小组工作,但“潜水”参加了大多数视频会。我清楚地记得,耳机内不时会响起咳嗽声,有些同志甚至是发着烧开会讨论,说话的气息也明显虚弱了很多。其实,地方的同志又何尝不是如此!最终,小政策清理任务如期完成,参加人员在其中的所得所悟,远非听汇报、看文件可比,这应该是疫情期间值得记录的一笔。
居家办公期间,单位总要有人留守值班,特别是要保证正常的公文运转。我因为离单位较近,和人事行政处的同志一起值班的时候多一些。后来有一段时间人事行政处的同志也病倒了,我就把取文、分办等事情一并做了,涉及各处具体工作的,不涉密内容就通过口述或政务微信传递,涉密文件中自己办不了的就请处里派人来办理。当时各单位都受到了疫情的影响,来文数量不多,算是勉强应付了下来,虽然不一定百分百合乎程序,但在当时的情形下,也只能特事特办了。这种模式维持了一阵子。到12 月16 日,我感觉嗓子发干,身上酸疼,就赶紧交接了手头的工作,准备好了体温计、退烧药等,然后几乎是看着体温渐渐升了起来。幸好那时候,接替我工作的同志身体已经基本恢复了。
磨难终有过去的一天。2022 年12月30 日,部社保中心发出《关于元旦后单位返岗有关安排的通知》。2023 年1月3 日,是全体人员回单位上班的第一天,我到工作区和大家见面交流,感觉同事间生出一种久别后的亲切感,虽谈不上来自劫后余生的感慨,却也是共渡时艰后的相互理解与信任。2 月15 日,我们在广州召开了3 年来首个全国社保局长现场会,同时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年后第一个全国工作会,新朋老友相逢,感慨之余,无限憧憬。进入3 月,虽仍有“二阳”来袭,但病了就休息,没病接着干,大家已能泰然处之。7 月以后,戴口罩的要求渐渐淡出,回归为一种自觉的生活习惯,标志着我们的生活开启了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