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本位思想的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3-03-14 15:08唐艳玲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湖心亭文言文文本

唐艳玲

传统文言文教学,过于强调文言文工具性的价值取向,注重对词句语法、篇章结构、文脉逻辑等基础知识的积累,强调对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训练。而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提升、心灵的感悟、文化的熏陶,却被忽略在知识体系与能力结构体系之外。忽略了人文精神传承的被简单化、技术化、庸俗化的量化教育,在它开始时就已经消亡了。

思想政治性教育与基础工具性教育的双重价值取向,长久误导着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问题的严重性提醒我们对文言文教学的文化价值取向作出重新的思考。文言文教学在指导学生学好课文、掌握基础工具的同时,还应该在文化本位思想的包容之下,深掘文本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在历史文化背景之下文本原初意义的深度品读之下,让灵魂接受濡染与浸润,从而构建学生五彩斑斓的精神家园。

一、文言文教学回归传统文化的必然性

語言具有储存历史真相与文化信息的功能,文言文是涵盖了古代祭祀、农事、民俗、艺术等诸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精义所在。文言文的学习不仅是文言文化知识的认识与积累,还关系到中国传统文化内在体悟、精神陶染和性情熏习等层面的提升,其指向文化价值的传承。

文言文教学应当立足于文化本位思想,而以传统文化为价值取向。文言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在工具性的基础上,深度开掘文言文文本中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使其具有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思想认识与文化认同,从而构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让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能延绵不断地代代相传。

二、基于“文化本位”的文言文阅读策略

1.含英咀华,感悟文化意蕴

《湖心亭看雪》有限的百余字中,看似平淡无奇,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但其不带丝毫刻意描摹的写意画式白描手法,实则字字语涵珠玑。回归历史真实情境追溯文本的原初意义,含英咀华,感悟深藏于文字背后的文化意蕴,你会读到潸然泪下。

当时当刻正值明末清初,大厦已倾、风雨飘摇之际,作为明末遗民的张岱,锦衣玉食、华灯骏马刹那间消失殆尽,好友沉湖明志,家人离散,于破床碎几、折鼎病琴面前在笔端悠意挥毫的、平淡之间凝聚的,是清高自守的士大夫的黍离麦秀之感。唯有将对故国的一片痴情、对人生的感慨万千寄托于阔大宁静清寒灵动的山水,于是成就了《湖心亭看雪》。

于时代对话,与作者对话之后,再读《湖心亭看雪》,你会觉得满腔愁苦都藏于百十字之中喷薄而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连用了三个“与”字,强调大雪充塞天地之间,万物皆为雪所覆盖,又怎能不给人这样一种感觉:天下之大,宇宙之阔达,我的容身之处在哪里呢?“人鸟声俱绝”寥寥几字,让人联想到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荒凉与怅然,满是繁华落尽、过眼成空的物是人非的极度沧桑之感。“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量词选用极为精确,极尽其微其小,人如草芥一般,浮华半生,乱世的他独立于铺天盖地的辽阔雪景,让人倍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之感。文本“两三粒”之中流淌的是生命虚无、人生苦短、如米粒般脆弱不堪的孤绝与忧伤。短短的《湖心亭看雪》,看的是上下一白,看的也是万般皆白的人生啊。因小见大,借微显宏,远近大小互相比照衬托,虚实相生相谐,极尽跌宕,令人叹服。

2.群文阅读,拓宽文化视野

簪缨之族、儒门世家的富贵公子张岱,箫鼓弦歌,丝竹画舫,享尽繁华,纵情声色犬马。甲申之变,两百七十六年的明朝国祚已灯尽油枯,万般书生意气,纵想挥斥方遒,唯有化作《石匮书》里的“奈何!奈何!”,从前的靡丽繁华,真正成为“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下的云烟过往,沦为一介“东海布衣”的张岱过着“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的生活。退隐山林,著书立说。在山水中寻找心灵的归依,与破碎不堪的荒寓之中写下的,是流芳千古的《陶庵梦忆》。

“上下一白”之中,立于湖心亭的那“一粒”布衣张岱,文本之中你所咀嚼到的,是悲凉沧桑之余,却颓而不丧的孤高不屈的姿态。

“颓而不丧的孤高不屈的精神姿态”,以此作为群文阅读的议题,整合多篇文本教学对照阅读,在大语文阅读的濡染之下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深度研读文本的文化底蕴,构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教学《湖心亭看雪》一文,可以联系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句,体会诗人在壮阔的时空中表达的颓而不丧的悲壮情怀、老病之下依然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联系柳宗元的《江雪》作对照品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与《湖心亭看雪》中的湖中“人鸟声俱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铺天盖地的大雪,凛冽逼人的寒气,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于充满矛盾斗争的土壤之上,“身处孤寒之界而我行我素,足履渺无人烟之境而处之泰然”。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其傲岸不屈的风标,其凛然无畏的气骨,其守贞不渝的心态,与一介东海布衣的张岱一般同样很令人钦慕!寥寥数笔,清峭已绝,咫尺之幅,涵盖万里,字里行间洋溢的,是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和顽强不屈、傲岸清高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面貌。

可以联系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这篇学过的课文作旧文重读,作对比阅读。同样的短短八十余字间,又蕴含着怎样丰厚的文化底蕴?旧文重读,运用含英咀华的方法去精读文本,贴近历史真实去重读文本,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惜字如金的短短数字渲染出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85字中表达的是“闲”人之悠情。无一字写悲,却把作者出世与入世的矛盾,自我排解又无法排解的内心纠结藏于文字。看似与《湖心亭看雪》满文的寒气绝然不同的如诗如画的《记承天寺夜游》,又何尝不是满心寒意料峭寒风之下的苏轼所写呢?乌台诗案莫须有的罪名加持,用“黄州、惠州、儋州”了此一生的苏轼,把所有的愁,融在一个“闲”字中轻轻拨出,却拨动了万代之人的心弦。

可以用多媒体打出《报任安书》中节选的“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带译文帮助学生理解,在齐读、诵读之中感受句中大家们孤高不屈的精神姿态,以及蕴含于其中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

文言文经典精彩的辞章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得以生发、滋养的沃土,品文言文经典,不仅是基于辞章、句法、文脉品汉语言文学的精华和典范,更是唤醒其中华民族特定的价值体系、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以及贵和持中的审美情趣等方面内在特质的基本风貌。冀此濡染与浸润青年一代的情感与思想,逐步丰厚文化底蕴构建文化认同,铸就文化自信,从而促使他们拥有五彩斑斓的精神家园。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市朱自清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湖心亭文言文文本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湖心亭看雪》教学小结
湖心亭看雪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