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维,刘 宜,刘彩琴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湖北武汉430030)
直肠癌为直肠黏膜上皮原发的恶性肿瘤,高发于40~80岁男性,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表现为大便性状、排便习惯改变等[1]。直肠癌治疗以手术为主,多数患者可通过手术延长生存期,但部分低位性直肠癌需行经腹会阴直肠癌联合根除术,行永久性结肠口造瘘术。造口会引起患者排便方式改变,破坏正常生理结构,引发血栓、肺炎等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2]。因此,在直肠癌患者出院后需行延伸护理,以改善预后。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微信、微博等网络交流平台逐渐被临床应用于慢性病随访中,通过全方位、多渠道随访体系,在提高患者随访配合度的同时,关注患者病情进展,促进患者康复[3]。四位一体沟通模式即将延伸护理团队、社区护理人员、患者与家属联系在一起,通过缩短沟通时间,及时康复指导,促进患者恢复[4]。本研究探讨微信平台支持下四位一体短距沟通模式直肠癌患者术后肠造瘘口延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3月1日~2021年3月31日我院收治的100例行直肠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经病理诊断为直肠癌,符合直肠癌根治术指征;②患者既往无结肠造口术史;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肿瘤出现远处转移;②存在严重脏器功能异常;③患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交流功能障碍;④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⑤无法配合本研究随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50~80(61.20±4.37)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或中专20例,大专及以上18例。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50~80(61.26±4.17)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或中专21例,大专及以上19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出院后实施微信平台的常规延伸护理,护理周期为6个月。①出院时行常规健康教育,嘱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②组建微信群,指导患者关注相关公众号,将出院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电子文件形式在群里分享,供患者随时阅读,同时也可随时回答问题。③定期进行家庭随访和电话回访,对患者病情进行追踪。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微信平台支持下四位一体短距沟通模式,护理周期为6个月。①团队及微信平台构建:a.组建造口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主治医师、护士长、护士、社区卫生工作人员。b.构建“延伸造口护理小组-社区卫生工作人员-患者-患者家属”四位一体微信平台,建立以“直肠癌术后病友”为名称的微信公众号与微信群。②出院指导:a.将印有“直肠癌术后病友”微信公众号二维码与微信群相关简介的宣传单发放给患者及家属,指导患者及家属关注公众号并进群。b.嘱患者及家属主动关注微信群和公众号消息,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③延伸护理相关指导:a.每日9:00,由造口护理小组护士长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推送直肠癌相关知识、术后护理与注意事项、国内外治疗与护理经验、出院后护理指导等内容。b.饮食与心理指导。推送相关饮食配方,嘱患者避免摄取产气食物、高纤维食物,多摄取绿色食物,以防止造瘘口堵塞。延伸造口护理小组成员及社区卫生工作人员通过微信群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直肠癌术后延伸护理成功率,增强患者信心。嘱家属给予患者陪伴和鼓励,消除患者心理负担,提高其面对疾病的信心。c.造瘘口护理。通过微信平台推送造瘘口护理相关知识,由社区卫生工作人员或造口护理小组成员进行造口护理指导,家属执行并监督患者定时行造瘘口护理。患者出院后每1~2周需行1次扩肛,以防止造瘘口狭窄。密切监测患者是否存在肠梗阻,若存在大便困难,需采用肥皂水灌肠。注意钢管插入造瘘口不宜>10 cm,压力不可过大,灌肠速度需缓慢,防止肠穿孔。④信息反馈与问题解答:护士每周对患者反馈情况整理收集,将患者不理解内容在微信统一解答。同时于每周日14:00~16:00回答病友提问,为患者及家属答疑解惑,鼓励病友间分享护理经验。其次,需根据患者对微信平台发布内容反馈情况及需求进行适当调整,以便施行和理解所发布内容。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排便情况:记录护理6个后患者规律排便、有时规律排便、排便不规律情况。②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肠造瘘口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5]于护理前后评估患者自护能力。③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于护理前和护理6个月后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6]评估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共8个维度、36个项目,每个维度评分为36~100分,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生命活力及总体健康,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④比较两组负性情绪:护理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7]和焦虑自评量表(SAS)[8]评估患者负性心理水平,2个量表各20个条目,每条目采用1~4分4级评分,SDS评分≥53分为存在抑郁,SAS评分≥53分为存在焦虑,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重。⑤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护理6个月后包括造瘘口狭窄或出血、造瘘口肠管坏死、造瘘口周围皮炎发生情况。
2.1 两组排便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排便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护理前后ESCA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ESCA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护理前后SF-36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续表
2.4 两组护理前后SDS、SAS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前后SDS、SAS评分比较(分,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发生造瘘口出血1例、造瘘口肠管坏死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0%(2/50)。对照组发生造瘘口出血4例、造瘘口肠管坏死3例、造瘘口周围皮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8/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χ2=4.000,P<0.05)。
相关研究表明,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由于术中需行结肠改道,患者排便方式发生改变,不能随意控制排便[9]。其次,出院后多数患者及家属由于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肠造口护理指导,加之患者自身自护能力不足,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引发相关相并发症(如造瘘口狭窄、出血等),不利于患者预后[10-11]。因此,采取有效的延续性护理对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肠造瘘口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排便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ESCA各项目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基于微信平台的四位一体短距沟通模式延伸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排便情况,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与尹燕霏等[12]研究相符。既往研究表明,直肠癌术后患者肠造瘘口护理与患者生存质量具重要关系,掌握好造瘘口护理方式,并在专业人员指导和帮助下定时对造口进行护理,可在提高患者自护能力的同时,促进排便规律化[13-14]。本研究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和微信交流群,让造瘘护理团队、社区护理工作人员、患者及家属都参遇到直肠癌延伸护理中,推送直肠癌相关知识、术后护理与注意事项、国内外治疗与护理经验、出院后护理指导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同时线上提供造口护理指导,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其形成健康行为,适应排便方式[15-16]。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SDS、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两组SF-36各项目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微信平台的四位一体短距沟通模式延伸护理可有效消除直肠癌术后出院患者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生存质量,与Shao等[17]研究相符。有研究表明,微信平台随访教育可提高直肠癌术后患者随访依从性,其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及时对患者问题进行解答[18-19]。同时,通过沟通交流可随时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及时纾解其不良情绪。王春艳等[20]研究表明,通过建立微信群,可将病友、医务人员联系在一起。病友间通过沟通交流,分享经验,可提高应对疾病的信心。医务人员可及时反馈群内交流信息,指导直肠癌术后患者有效、正确进行造口护理,避免造成造口无效管理,降低造瘘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微信平台的四位一体短距沟通模式中,通过构建团队与平台,出院指导,饮食、心理及造瘘口护理指导,信息反馈等,全面给予直肠癌术后出院患者护理服务。心理指导可帮助患者消除负性情绪,饮食及造瘘口护理指导可促进患者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将微信平台的四位一体短距沟通模式应用于直肠癌术后患者肠造瘘口延伸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消除负性情绪,降低造瘘口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