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敏,张 宁,曾舒倩,陈文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湖北武汉430000)
结直肠癌又称为大肠癌,是源于大肠上皮组织癌性病变,可以分为直肠癌和结肠癌,属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结直肠癌在中老年群体中有较高的发病率,我国的大肠癌患者中直肠癌占比较高,而欧美国家的大肠癌患者以结肠癌患者为主[1]。近年来,我国大肠癌发病率、病死率均呈现升高趋势,已成为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2]。外科手术是治疗大肠癌的主要方式之一,大肠癌早期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治疗获得根治的可能,手术治疗在中晚期大肠癌患者的治疗中也占据重要作用,肿瘤切除辅助化疗、放疗治疗也可改善患者治疗效果[3]。由于结直肠在人的正常生理活动中占据重要作用,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治疗的患者术后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等问题,对日常生活存在严重影响,其所带来的困扰不仅表现在生理方面,还会给患者带来巨大心理负担、困扰,产生消极应对方式[4]。因此,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治疗患者术后需要给予心理干预和行为干预。自我超越是通过强调自我、内因,扩展自个人能力并突破自身成长上限,做出超越目前行为的表现,最终实现自我愿望目的[5]。已有研究表明,基于自我超越思维实施个体化的干预可以提高鼻咽癌放化疗患者的自我超越水平、希望水平情况[6]。因此,本次研究旨在初步探讨自我超越思维架构下的干预策略对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患者心理负担、应对方式和希望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6月1日~2021年6月30日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行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者;②首次确诊为结直肠癌且首次接受外科手术治疗者;③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不耐受手术者;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感染性疾病者;③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④交流、沟通、语言障碍者;⑤有肛肠手术史者。将2019年6月1日~2020年6月30日收治的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男38例、女30例,年龄40~70(53.61±5.14)岁;临床分期:Ⅰ期26例,Ⅱ期25例,Ⅲ期17例。将2020年7月1日~2021年6月30日收治的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男41例、女29例,年龄40~70(52.98±5.46)岁;临床分期:Ⅰ期27例,Ⅱ期26例,Ⅲ期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对象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常规用药指导和基础心理疏导、健康知识宣传和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等。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自我超越思维架构下的干预策略。①成立护理团队:该团队由医院心理学专家、高资历的护士和普通护士组成,心理学专家针对自我超越的心理学知识进行专业培训,结合心理学知识和多年的护理经验,制订自我超越思维架构下的干预策略。②初始阶段:选择光线明亮、空间宽敞的房间作为患者和护理团队的首次见面场所,活动主要以茶话会的形式体现,首先播放患者熟悉的歌曲,给患者营造放松氛围,歌曲播放结束后播放有关结直肠癌疾病相关知识(包括流行病学趋势、病因、诊断、治疗方式、患者预后情况),座位以圆圈的形式摆放,护理团队成员以朋友的语气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然后鼓励患者之间自我介绍(主要涉及自己的爱好、兴趣等方面),有助于患者之间相互了解,谈谈对结直肠癌的看法和自身内心的真实感受,护理团队成员需了解患者的情感状态和内心想法。③成熟阶段:邀请结直肠癌专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知识相关讲座宣传,消除患者的心理困惑,让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治疗后恢复良好患者首先进行介绍,自我介绍内容包括确诊时病情的初始情况、治疗方式、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自己是如何克服、调整治疗过程中的问题以及现如今的恢复情况,为结直肠癌治疗患者树立治疗信心,鼓励患者与家属、病友多沟通,有助于帮助患者获得共情和情感支持,缓解负性情绪,激励患者学会珍惜、感恩当下,展望未来,调节内心对疾病的看法和观念,建立新的目标,从而实现自我超越。④结束阶段:邀请患者对本次活动中的感受、收获进行发言总结,希望患者能够以积极、乐观心态面对遇到的困难。每1~2周进行干预1次,每次持续时间0.5~1.0 h,连续4周。
1.3 观察指标 ①焦虑情况: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焦虑情况,得分>18分为焦虑症。②抑郁情况: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抑郁情况,得分>18分为抑郁症。③心理困扰:采用心理困惑管理量表(DM)评估患者心理困扰情况,使用0~10分评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症状困扰的程度就越严重。④应对方式:采用Jalowies应对方式量表评估患者的应对方式,共8个条目,每个条目使用分级0~3分,得分越高表示应对频率越高。⑤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评估患者希望水平,包含对现实及未来保持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行动的态度、保持与他人亲密关系的态度3个维度,每个维度含有4个项目,每个项目使用4级评分,得分越高表示希望水平越好。⑥我管理效能:采用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C-SUPPH)评估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共28个项目,分为3个维度(正性态度、缓解压力、自我决策),每个项目是使用Likert 5级评分法(1~5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强。
2.1 两组干预前后HAMA、HAMD、DM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HAMA、HAMD、DM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应对方式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应对方式比较(分,
续表
2.3 两组干预前后HHI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HHI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干预前后C-SUPPH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C-SUPPH评分比较(分,
结直肠癌根治术是目前治疗结直肠癌首选的主要方式之一,术后辅助化疗、放疗等手段,可以提高患者预后和生存时间[7]。一般情况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需要禁食3~5 d,这段时间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当患者的胃肠排气功能恢复后方可进食,进食状态从水、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逐渐过渡至普通饮食[8]。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均会遇到排便问题以及放疗、化疗过程中伴随的不良反应,这些生理变化和治疗费用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和消极的应对方式,部分患者对结直肠癌病理、治疗方式等缺乏专业、正确的认知观,恐惧、焦虑感加重,导致患者消极应对治疗,不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9]。因此,给予结直肠癌患者专业心理干预对其积极接受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超越起源于心理学,主要是指个体在面对某个事件的时候,能够通过调节自身对外源性事物的看法和态度来建立新的目标,激发自身潜能,做出超越当前的行为或者表现,实现人生意义、自我价值的追求[10]。本次研究发现,结直肠癌根治切除患者在干预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和心理困扰,两组干预后HAMA、HAMD、DM评分均较干预前呈降低趋势,且观察组降低趋势更加显著。患者产生负性情绪的主要原因是对疾病的了解缺乏正确的认知观和治疗信念,自我超越思维架构下的干预策略护理团队成员首先是经过心理学专家进行培训,组织患者与患者、护理成员见面氛围是轻松的,与患者沟通的语气是以朋友的口吻进行,帮助患者疏导紧张、焦虑、抑郁的情绪,通过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同时鼓励患者与家属多沟通,帮助患者获得共情和情感的支撑,邀请科室专家进行疾病知识的讲解,以消除患者的心理困扰问题,说明自我超越思维架构下的干预策略可以改善结直肠癌根治切除患者的负性情绪和心理负担。
不同情绪状态的人面对事件的应对方式会有所不同,消极人生观面对事件会采取自暴自弃、逃避等应对,积极人生观面对事件会主动改变自己的态度、行为去迎接挑战并调节自我能动效能。本次研究发现,两组干预后姑息、逃避、宿命、依靠自我等应对方式评分较干预前降低,而乐观、面对、寻求支持、情感宣泄等应对方式评分和HHI、C-SUPPH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趋势更明显。有学者认为,自我超越是从灌注自身利益到关注他人福祉的心态转变,拥有积极的自我超越心态可以促进行为改变,可能原因是增加对健康信息的神经接受度[11]。还有研究表明,基于自我超越思维架构下的护理可以改善四肢骨折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并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和希望水平[12]。与本研究结果相似。说明自我超越思维架构下的干预策略可以缓解结直肠癌根治切除术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积极应对方式、希望水平和自我管理效能,实现自我超越。
综上所述,自我超越思维结构下的干预策略可以缓解结直肠癌根治切除患者的负性情绪和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积极应方式、希望水平,增强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