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丹,苏钰斌,滕彩丽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徐州2210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血液沉积物质和胆固醇在回心血流的助推下,阻塞在动脉管腔壁上,导致心肌局部血运供应障碍的心血管内科系统疾病[1],据统计,我国现阶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约4000万例,发病率为60/10万例,年病死例数100万例以上[2]。不停跳行冠脉搭桥术对缺血心肌实现再血管化,促使血流动力学得以改善,成为心外科常用治疗手术方法之一[3]。术中危机事件前瞻性预防护理是指在以患者为护理核心的基础上,通过对其在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危机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干预,有效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发展,纠正了常规护理中现存的笼统、固化等缺陷,应用效果较为可观[4]。本研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治疗患者采取术中危机事件前瞻性预防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11月30日本院收治的8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不停跳动脉搭桥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纳入标准:出现突发性心绞痛、呼吸急促、心悸等症状,经由心电图、甘油三酯、脂蛋白、胆固醇、冠脉CT血管成像、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符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5];冠状动脉造影术显示回旋支、前降支、多支冠脉狭窄病变程度>70%,或左主干支病变程度>50%;年龄55~75岁;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肺等脏器功能障碍、癫痫持续大发作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多发性神经炎等免疫系统功能障碍疾病者;合并心力衰竭、重度呼吸困难者;患有甲状腺癌、淋巴结癌、肝癌等恶性肿瘤者。对照组男26例(59.09%)、女18例(40.91%),年龄(66.74±3.26)岁;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下24例(54.55%),本科及以上20例(45.45%);糖尿病病史27例(61.36%),高血压病史26例(59.09%);体质量指数(BMI)(22.42±1.4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94.53±1.32)mmol/L,总胆固醇(TC)(165.28±1.41)mmol/L。研究组男27例(61.36%)、女17例(38.64%),年龄(66.56±3.44)岁;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下25例(56.82%),本科及以上19例(43.18%);糖尿病病史28例(63.64%),高血压病史27例(61.36%);BMI(22.38±1.34);LDL-C(94.44±1.36)mmol/L,TC(165.33±1.37)mmol/L。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增加患者术中体温、血氧饱和度、心电监护的监测频率,保证机体各导管处于畅通状态,与医生建立默契,手术操作流程顺畅。
1.2.2 研究组 实施术中危机事件前瞻性预防护理干预。①术中低体温前瞻性控制护理:护理人员可根据人体代谢、机体表面温度感知范围,术前30 min将手术室内温度调节至24~28 ℃、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按照患者术前手术方案,确定好手术入路位置后,在保证手术视野充足的基础上,减少患者机体外部皮肤与空气的直接接触。为促使机体热能供应充足,可在手术床单位下加铺保温水毯、暖风毯,并将温度调节至38~42 ℃。为避免器官或切口等血污冲洗过程中带走机体表面热量,护理人员可选取恒温在38~40 ℃的生理盐水作为冲洗液。增加机体体温监测频率,每2次之间间隔15~20 min。②皮肤压伤前瞻性控制护理:护理人员可遵从人体力学原理,协助患者取既能最大限度暴露手术视野,又能减缓机体局部受压程度的曲线型仰卧手术体位。可将处于麻醉中的患者摆放为上肢自然收于躯体两侧、床尾抬高10°、床头抬高8°,保持患者髋、膝、肘等关节功能位,颅脑与颈椎位于同一轴线重力位置。同时,在选择床单位布料时,应选用质地较为柔软、亲肤的棉质材料,床单下方加铺回弹效果较好的床垫,于动静脉穿刺三通处、心电图、气管导管等与皮肤直接接触处,使用软垫隔开。搬运、挪动患者时,应避免脱、拉、硬拽等操作,防止外表皮肤与床单位之间摩擦力增加,损伤浅层皮肤组织。③术中低血压前瞻性控制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血压曲线波动幅度情况进行密切监控,一旦患者出现低灌注情况,应立即提醒操作者,并遵从医嘱给予液体、全血细胞补充,维持机体动脉压回归正常范围内,若血压发生持续不升,应告知术者停止操作,遵从医嘱给予患者升压药物,直至血压在9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上,继续开展手术。在术者搬动心脏以及使用心脏固定器时,需要先将血压提升至120 mm Hg,避免引起低血压甚至室颤等严重并发症。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密切关注手术操作流程,及时擦拭手术创口周围残留的血液,保证手术无污染。
1.3 观察项目及评价标准 ①体温变化及手术相关指标:严密观察患者体温(正常范围:36.0~37.0 ℃)、手术时间、术中低血压(60~89 mm Hg)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等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②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对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主要包括情感职能、角色职能、社会功能以及生理职能4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100分,量表Cronbach′s α为0.91,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2.1 两组术中体温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体温变化情况比较
2.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3 两组干预前后GQOL-74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GQOL-74评分比较(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之一,相关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约1.1亿例,病死例数约890万例,在全球病死例数中约占15.6%[6]。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日趋增长,心肌救治保护技术、临床医学诊疗水平的不断创新发展,心脏搭桥相关辅助设备质量也随之提高,不停跳心脏搭桥技术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狭窄、阻塞的重要手段。但在手术过程中,机体受麻醉、手术室内环境、肢体与皮肤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及输液、输血等不良因素影响,导致机体热量消散与产生不成正比,从而增加了术中低体温发生风险[7]。此外,患者年龄较大,胰腺功能呈逐步衰退趋势,长时间禁饮食,造成患者血液无法进行正常供应,易出现低血压、心率加速等症状,给手术患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害,术后恢复效果不尽人意[8]。因此,采取高质量、预防性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十分关键。
术中危机事件前瞻性预防护理干预通过对手术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鉴别、探讨、分析,采取最为经济、高效的预防手段加以处理干预,对手术顺利开展起到保障和促进作用。研究组患者在手术进行的不同时间段内,体温波动幅度相对平稳。由此可见,护理人员可在不同主动加热设备、方式的辅助下,通过反向传导、辐射、对流等,有助于保温设施中的热量向与之紧密接触的外表皮肤处流动,很好地限制了机体热量散失[9]。同时,护理人员还可协助患者摆放符合人体正常弯度、曲线的手术体位,促使局部受压部位的压力能够向周围消散,外周组织血流保持顺畅,预防术中仪器导管造成的表面皮肤压力性、医源性损伤。
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人员密切监测、及时快速的补充液体与药物应用下,患者因手术刺激出现的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得以改善。高度默契配合的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和机体损伤时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
综上所述,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开展不停跳搭桥手术治疗患者采取术中危机事件前瞻性预防护理,保障了手术过程中机体体温处于相对平稳状态,对手术相关指标的改善效果较为显著,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