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丽莉
[摘 要]思辨阅读可以使学生的理性思维与理性精神得到发展,也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有效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思辨阅读,从阅读、表达及读写融合三个维度引领学生进行思辨训练。这样教学,契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让学生的阅读由感性走向理性,有效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阅读教学;思辨阅读;辩证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31-0069-03
思辨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时怀着自信、公正、谨慎的理性精神与态度,借助特定的认知技能,采用严谨的、理性的和批判的思维进行的阅读,强调阅读的态度、方法和思维的思辨性。辩证思维是指运用逻辑范畴和体系来把握具体事物的方式,是一种高阶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把阅读教学的关注点仅仅停留在理解课文内容、概括课文大意以及积累背诵的层面上,很少从创造、辩证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高阶思维的训练,这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辨阅读,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有效途径。
一、实施思辨阅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思辨阅读不同于平常的感悟体验式阅读,其强调的是学生阅读思维的思辨性,旨在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与理性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辨阅读,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一)在对立统一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统编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蕴含着思辨因子,教师可从对立与统一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辨阅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使学生的阅读从浅层走向深入。如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的课后练习第三题:“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这样的练习具有思辨色彩,教师要善于结合课文内容与课后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思辨閱读,使学生在思辨阅读中发展辩证思维。比如,“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这句话,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看法。有的学生认为这句话是错误的,理由是在自己的平时生活中,爸爸妈妈会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如果我们不听,就会遇到许多麻烦,所以应该听取爸爸妈妈的话。有的学生则认为,这里的别人不只父母,我们无法分辨别人的经验是否正确,所以需要自己去尝试。也有的学生认为,对别人的经验我们不能全盘肯定或者否定,而是要依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能简单看待问题。这位学生的看法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以思辨话题引领学生进行思辨阅读,可以激活学生的思辨意识,在对立统一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二)在厘清逻辑关系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倡导思辨阅读,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由感性走向理性,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辩证思维。依据课文内容特点,教师从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三个维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阅读,使学生的辩证思维得到有效培养。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一文,教师可以提取相关信息,从归纳概括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依据课文的特点,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树林里是怎样的情景?树林中的鸟呢?你是如何看待父亲的?”学生梳理出从“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中感知父亲对鸟儿的熟悉,从“凝神静气的父亲”“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中感受父亲对鸟儿极度热爱的心情,从“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中感受鸟儿在树林里的惬意与自由。教师引导学生从树林、父亲与鸟三个维度感受作者表达的写作主旨,经历由归纳到演绎、由分析到综合的思维活动过程,促进了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厘清文本之间的逻辑关系,经历由感性到理性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思维更具张力,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
(三)在遵循认知规律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倡导思辨阅读,有助于对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教师要依据课文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序推进教学,切不可为了思辨而思辨,这样会适得其反。需要指出的是,在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培养时,要注重与学生的感性思维相结合。以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为例,课文主要以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葫芦藤上的葫芦也落光了的事,告诉人们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课文中蕴含着思辨因子,教学时,教师可以找出课文中的思辨点,引领学生进行思辨阅读,让学生说说葫芦和叶子之间的关系。低年级学生的思辨阅读能力较弱,教师要善于依据课文特点,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思辨阅读。这样教学,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在思辨阅读中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因此,在低段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采取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这样更易于被学生理解与接受。
二、引导思辨表达,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关注学生的思辨表达,也是发展学生辩证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思辨话题、辩论活动、思辨表达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有条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思辨阅读中能够使用相关的证据、准则和判断标准等,以有效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一)设计思辨话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设计具有思辨性的话题,有助于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教师依据课文特点设计思辨话题,是发展学生辩证思维的有效途径。思辨性话题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真正有话可说,在思辨中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如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结合课文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思辨性话题:“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现代科学技术时代,一些传统文化艺术还需不需要保留?如有了电脑,还有必要练字吗?毛笔字是不是该淘汰了?”“现代科学技术时代,该如何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这些话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辨阅读兴趣。教师可让学生分别从正方、反方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由于作为正反双方的思辨性话题是相对立的,学生不仅需要站在自己辩题的立场上阐述自己的观点,还要依据实际情况驳斥对方的观点,这样就为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作为引领学生思辨阅读的话题,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水平,这样才能把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二)设计辩论活动,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需要对课文表达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通过辩论形成逆向思维。教师依据课文特点,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活动,使学生在与他人的交互中形成理性思维。在辩论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依据本方的观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要认真倾听对方辩手的观点,梳理出正确观点与不当言论,以促进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如教学六年级下册《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教师以“保护地球,学生该不该参与”为辩题引领学生进行辩论活动,正方的观点是“保护地球,人人有责”,反方的观点是“保护地球是大人的事情”。确定好自己的观点后,教师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在保护地球方面,大人和孩子分别可以做些什么。最后,让学生就各自代表的观点进行辩论活动。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查找到的相关资料与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针对对方的不当言论进行反击,促进了自身辩证思维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以辩论的形式参与课堂学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三)引导思辨表达,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书面表达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条理化、深刻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的融合,以增强言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在辩论活动中,需要辩论双方根据辩题进行任务分工,如对书面材料进行梳理归纳等,这样才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据。如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一课,主要讲述一位山野老农,不怕自然环境的恶劣与生活条件的艰辛,毅然投入植树造林工作,在西北地区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的事。教学时,教师提出思辨性话题:“老农这样做值得吗?”通过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辨阅读,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也可以让学生以读后感的形式把老农这样做值与不值一一罗列分析,这样使學生的辩证思维得到发展。在阅读教学中,倡导思辨表达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刻理解,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三、思辨读写融合,深化学生的辩证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辨阅读,并且通过辩论的形式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把思辨阅读与发展学生辩证思维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与表达的融合来促进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
(一)关注思辨过程,渗透思辨表达,深化学生的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属于高阶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不能靠简单的思维训练,而要关注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言语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应借助语言的学习来适当渗透思辨表达,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深化学生的辩证思维。如六年级上册的《宇宙生命之谜》一文,主要讲了科学家对地球之外是否具有生命的探索,说明目前宇宙之外是否有生命仍是一个谜。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引领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并进行读写融合训练,让学生结合查阅的相关资料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又如,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师让学生先阅读课文,画出课文中作者的主要观点,再想想作者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分别列举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通过阅读,学生不仅对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有了基本的了解,而且对作者通过典型事例来表明自己观点的写法有了深刻的认识。有了这些阅读学习经验作为基础,教师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运用具体事例来说明一个观点,这些观点可以是常见的名言警句,如“有志不在年高”“有志者事竟成”等。这种读写融合的训练,使学生的辩证思维得到深化。倡导思辨读写融合,可以把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融合在一起,让学生的阅读更具理性,在思辨读写中深化学生的辩证思维。
(二)单元整体施教,引导思辨读写,深化学生的辩证思维
深化学生的辩证思维除了口语交际,还可以通过书面表达训练来实现。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思辨阅读与表达融合在一起,在思辨读写中深化学生的辩证思维。以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这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民风民俗”,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本单元的习作为“家乡的风俗”。教学《北京的春节》一文,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提出思辨性话题:“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传统过春节贴春联、放鞭炮的习俗有没有必要延续下去?你的理由是什么?”学习《腊八粥》时,教师可提出问题:“你喝过腊八粥吗?腊八粥的习俗还要延续吗?为什么?”学习《藏戏》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戏曲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传承情况;再引导学生思辨阅读:“戏曲文化作为一门传统艺术,我们该如何合理地继承与发扬?作为新时代的儿童,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当学生对本单元学习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后,教师就可以围绕春节习俗和戏曲文化引领学生进行表达训练。比如,关于春节习俗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年味的浓与淡”为题目进行习作;关于戏曲文化方面,可以让学生以“戏曲文化的旧与新”等为主题进行思辨读写。这样的思辨读写,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民风民俗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使学生的辩证思维得到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供学生思辨阅读的内容有许多,科普文章、科幻作品以及各种故事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思辨因子。教师可依据课文对学生进行理性的、严谨的、辩证的思维训练,以丰富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促进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王万致,陈顺棉.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现实意义与实践路径[J].语文建设,2021(22):26-29.
[2] 张芳.思辨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J].黑河教育,2021(12):40-41.
[3] 董佳佳.例谈小学语文思辨阅读教学的有效举措[J].教师博览,2022(3):37-38.
[4] 徐慧.思辨性阅读:实现学生思维生长的有效路径[J].江苏教育,2022(25):37-40.
[5] 魏小娜,陈永杰.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探析[J].语文建设,2022(8):16-19,75.
(责编 韦於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