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瑶
摘要:信息时代的应运而生,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理念更新和技术支撑,信息化建设是促进科研管理工作适应信息社会发展要求的重要对策。对此,本文分析了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根据目前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提出新时代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信息化创新建设策略,通过增强科研工作的信息化观念、开发智慧科研管理平台、培养复合型的智慧人才队伍、探索各项保障机制等,全面促进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发展。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智慧人才;策略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内容包括统计管理教职工与学生基础数据、把握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组织会议与活动、构建加强修养的学习教育体系、负责学院的年度先进和优秀学生的评选工作等。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信息化建设已慢慢步入轨道。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发展有助于提高科研管理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等。然而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如学校对科研信息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科研管理人员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智慧人才平台的建设仍处于初步阶段等。科研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是否朝着规范、先进、科学的路径发展十分重要。对此高校要依托现有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平台,不断探索有效策略,从信息化观念方面、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智慧管理平台开发方面以及科研活动的监督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真正推进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为新时代高校发展服务。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要高度关注信息化的发展,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要和网络发展达到同步性,以信息技术推动科研管理的教育管理水平,提升科研管理质量,因此,信息化建设是新时代科研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高校科研管理者需要充分掌握各种理论基础知识,这些学习内容可能略显枯燥乏味,且在传统的科研管理工作中由于时空限制,也难以有效开展互动教育。科研管理工作信息化发展,则可以丰富科研学习内容和形式,更好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助于拓展学习阵地。通过利用网络、媒体资源构建科研管理工作数据库和政治学习资源库,海量优质资源可为积极分子提供学习便捷,学习者可随时检索所需资料信息[1]。
线上的科研管理方式,可加深科研管理工作的互动性,提升科研管理热情。科研管理工作材料量大、内容繁琐,纸质文件的收集整理效率低且浪费资源,管理工作信息化可显著提升科研管理效率,避开纸质信息管理的缺陷,真正实现高校科研管理的正确管理和动态管理,提高服务效率和决策科学性。网络媒体的开放性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各种信息舆论大肆传播,在多元文化冲击下,科研管理信息化为高校组织发挥舆论引导功能开辟了新途径,有助于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信息化建设的公共透明也为拓宽群众监督提供了渠道。传统的高校科研组织管理中,强调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虽然可有效落实各项方针政策,但无法充分体现科研的主体地位。科研管理的信息化改进,为科研工作的精细高效管理提供了技术基础,为科研管理信息的共享提供了技术可能,赋予了机会和职责,促使每位学生主动参与管理工作,消除高校各部门、师生和学生与群众间的边界,可有效提高教职工和学生的参与感与体验感,促进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和其他各项教育工作的融合发展[2]。
(一)建设成效
理念上的重视对于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实际效果有着紧密关联,在新兴技术革命的驱动下,高校科研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科研管理工作思维方式逐渐转变,更加体会到信息技术应用到科研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科研管理工作信息化体系构建依赖高校、院系组织、教职工和学生以及广大师生群众等多元主体的联动参与和协同共建,随着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兴起,科研管理工作主体参与正在从单一转向多元;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平台建设是推进管理工作信息化的重要载体。如今,诸多高校利用“学习强国”等平台开展信息化科研管理工作,各高校也在努力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如开通学院科研管理微信公众号、开发APP等,也不同程度地建设了管理人员信息数据库、管理人员教育专题网站、积极分子在线学习平台等信息化平台,将各项业务功能综合到信息化平台上,将信息技术切实应用到了科研人员管理、教育培训和组织生活等实践中。虽然各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程度有分别、构建的信息化平台功能有差异,但都在先进信息技术与科研管理工作的融合方面迈开了第一步、进行了初步积累[3]。
(二)建设困境
1.专业人才队伍薄弱
信息时代背景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者的知识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研管理者中不乏政治意识较强、科研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才,但缺乏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专业人才的缺失,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無法满足信息时代发展要求。以往人们普遍认为科研管理工作轻松、简单,高校在选拔科研管理人员时没有较高的要求,致使管理队伍的能力多数达不到信息化建设标准。高校对于既有科研管理经验又有专业技术能力的科研管理工作队伍的培养不足,导致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4]。
2.信息化平台载体虚置
目前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或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处于初步阶段,功能不够完善。高校各部门基于自身业务需要建立独立属性的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孤岛问题难以破解,无法很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得科研与教学、后勤、群团组织等各部门数据分开存储。同时系统和平台的保密性、安全性得不到良好保障,难以支撑学院科研信息化管理。部分高校忽略了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后期管理和维护,没有及时过滤掉一些不良、敏感的信息,逐渐造成信息化平台载体的虚置。
3.线上活动质量不高
线上活动的开展缺少了线下活动的监督和约束,容易引起“保质不保量”的形式主义。学生对于往常举办的主题日活动,可能没有很大的兴趣,从线下移到线上,如在钉钉、学习软件上召开主题日常活动或者相关会议,要求管理人员依托线上方式开展自学并交流讨论,往往会造成只为完成任务、浪费时间的形式存在,致使线上活动质量不高,达不到真正的教育效果。
4.细化管理模式不足
在日常科研管理工作中,不同的管理人员组织类型有不同的任务侧重点,但部分高校现行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中,不同类别的基层管理组织的管理任务没有做到细致的划分和执行,学生身份的“单位性”越来越稀薄,如果忽视了学生多样性去管理,就会造成只注重结果而忽视效果的评价方式。诸多高校对科研管理信息化的考评工作不够重视,设计的考评指标也不够细化,与信息时代结合不紧密,考评指标较为模糊、内容较为宽泛[5]。
5.科研数据共享性与利用性不强
高校针对数据资源尚未形成整体视野和统一管理规划,信息系统大都“各自为政”,数据范围与业务流程仅限于自己系统内部,形成数据孤岛,造成数据资源浪费。同时因为系统间的不互通,造成各部门间信息录入、业务处理工作的重复劳动,极大地浪费了数据的可共享性与可利用性,数据的不兼容也会导致数据的准确性与有效性难以保证。此外,对科研信息数据缺乏应用型分析,如科研人员的能力素质、学科方向趋势、研究成果共享、信息智能推薦、精准匹配、协同创新等方面功能还未被有效挖掘。
(一)增强科研工作的信息化观念
高校科研工作者要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时代给各行各业带来的发展机遇,要将信息化手段充分融入到科研管理工作中,持续、深入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才能促进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高校应强化基层科研管理者、职能部门以及领导层对信息化的认识,这三者的信息化意识直接决定科研信息化管理事项能否及时开展以及建成效果,三者必须统一信息化认知,确保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发展。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科研管理人员的观念要及时更新,以适应信息时代下的新工作模式,同时也要清晰认识到当前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的现状问题,从心里上、行动上推进科研工作信息化建设,开创信息化时代下科研管理工作新局面[6]。
(二)开发智慧科研管理平台
随着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与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合,开发高校智慧科研管理平台的空间和潜力是巨大的。智慧科研管理平台的建设质量关系到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成效,用网络平台推进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全面从严加强高校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搭建高校智慧科研管理平台,将科研管理中的教育、管理、服务、监督等内容进行集约整合,打破科研管理大数据的数据孤岛现象,实现数据间的互联共享。通过建立跨领域、跨部门的科研管理“数据云”,实现科研管理信息与其他教育信息数据之间、其他高校科研管理信息之间、企事业单位科研管理信息之间的共享共通,强化各科研管理平台的交流互动。借助智慧科研管理平台,丰富理论知识、高校动态等,增强师生学习的积极性[7]。
(三)培养复合型的科研管理人才队伍
人才储备的缺失是阻碍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现有科研管理人员多无法胜任该岗位。对此要着重提升科研管理人员和师生的信息素养和技能,以促进科研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可建立信息素养与技能培训中心,将信息素养培训纳入到科研培训系统中。可引进兼具数字技术研究能力和科研研究的跨学科人才,将大数据人才与科研管理人才结合起来,培养复合型的科研管理人才队伍,真正发挥大数据的价值,并进一步完善人才考核、奖惩等制度,营造一个积极、良好的学术氛围。做好科研管理人才的交流工作,各高校智慧科研的发展各有特色,可通过人才访学、讲座邀请等方式促进高校间的合作、整体上提升高校智慧科研建设与管理水平。除高校外,企业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农村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等领域的研究更加丰富,这为高校的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多视角、宽领域的参考和引导,通过学习这些领域的科研管理工作反哺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实践。
(四)探索各项保障机制
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下,线下线上都可进行组织活动,为避免形式主义现象,保障线上活动质量,可多采用视频、语言的方式减少文字会议方式,更清晰地交流,减少理解偏差。以检查促落实,将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到科研考核工作中,通过月调度、季通报的形式,监督与考核人员信息规范情况、组织设置规范情况、教育培训情况等,迫使高校在检查压力下做好科研管理信息化维护工作。高校应完善智慧科研管理平台的监管制度,明确平台的管理流程与管理人员职责,解决更新滞后、管理不足的通病。另外,科研管理工作保密要求高,也要建立健全信息安全机制,为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运行保驾护航,可采用权限管理、入侵检测、数据备份等方式提升科研数据管理的安全性。可建立高校智慧科研管理数据审核机制,由科研部门、宣传部门等共同审核,完善审核流程,确保智慧科研管理平台发布内容的规范性、合理性。
(五)建立完善标准化科研管理制度
要建立完善的科研数据管理制度,明确科研数据的采购、采集、使用、共享和激励等措施。科研管理部门牵头,负责总体推动科研管理系统的平台建设,建立运行维护、数据资源管理、功能操作等多方面规章制度,完善科研管理流程。科研管理系统分配任务角色,各教师与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依据管理流程中所定义的角色权限对系统内科研任务进行修改、审核、查询与统计。建立分级管理模式,分散学校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压力的同时整个管理过程可视、可控、可监督。此外针对教师工作量与绩效测算管理方面制定标准的计算与评价方法,明确不同类型与级别岗位对应的基本工作量,实现系统内基础数据的自动计算,为建立有利于激发教师科研积极性的岗位绩效管理提供参考。
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高校科研管理方面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科研管理水平的有效探索。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和师生应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和技能,高校也应注重复合型科研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充分利用智慧科研管理平台,提高科研管理时效性,实现科研管理信息之间的共享互通等,创新科研管理方式、提升高校决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晓红.新时代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改革路径探索[J].经济师,2023,(11):16-17+19.
[2]毛颖.高校科研管理理念与机制问题研究[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43 (05): 68-74.
[3]孙鸿鑫.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海峡科技与产业,2023,36 (08):90-92.
[4]张和平,沈红.高校教师学术代表作制支持度的影响因素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 41(08):29-35.
[5]邓水平.学院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探究[J].管理观察,2018(28):85-86.
[6]查建国,陈炼. 扎实推进科研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7-15(002).
[7]郑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5):143-144+147.
(作者单位:明达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