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超
(福建商学院,福建 福州 3530012)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决定了党的决策部署与方针路线的贯彻效果。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基层党组织来推进和落实。现阶段,我国乡村社会正处于深刻调整与变化阶段,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深化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的内在联系,能够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强化我党对乡村工作的有效领导,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基于此,在面向新时代,推进民族复兴的过程中,需要深刻认识到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意义和逻辑。
《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指出 “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坚持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为主攻方向”,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夯实乡村振兴的基层基础明确了目标和路径。[1]中国共产党高度关注和重视农村工作,并努力推进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实践与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推动乡村社会发展的领导力量,是农民值得依靠和信赖的政治力量。而从党的全面领导要求出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的组织核心与领导核心,承担着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职责。要想全面推进乡村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基层党组织承担起乡村治理的时代使命。值得注意的是,党组织建设并非封闭的、孤立的,而是与乡村建设紧密联系起来的。基层党组织应以自身的先进性指引乡村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提高乡村治理的整体质量。
从中国实际出发,共产党引领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探索多种治理模式,促进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而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是我党在总结百年历史经验的前提下,所形成的新路径、新模式、新范式。其一是新民主主义时期。该时期的治理重点是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及农民利益问题,构建乡村治理的新秩序。其二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该时期的治理模式是“政社合一”,能够在动员乡村力量、整合乡村资源以及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中,发挥出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和力量。最后是现代化建设时期。该时期的建设模式是“乡政村治”。在乡镇层面,基层党组织负责引领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政府部门负责执行上级部门的决定或政策。[2]在“村治”上,村委会能够通过实行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选举等制度提升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到新时代、新阶段,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模式逐渐形成,并在价值引领、组织引领、政治引领上汲取了传统乡村治理经验,形成了全新的发展范式。
从本质出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是党中央对农村治理现代化问题给予的行动支持。同时也是我国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基层党建指引乡村治理是强化党组织建设的内涵。加强乡村基层党建,完善基层治理,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战略部署。另一方面,加强基层党建对乡村治理的引领,可以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党在历史方位上,拥有较高的前瞻性,将基层党建工作嵌入到农村治理中,可以提升党建工作开展的实效性。[3]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的初心使命,不忘初心的本质与党为人民服务的本质是高度契合的、一致的。同时也是“过程与目标”“实践与理论”的高度统一,能够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与建设,是党引领人民群众走向繁荣富强的基本保障。一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保障。基层党组织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与重要场域。国家治理的力量源泉是“党”;全面发挥基层党建在乡村治理中的指引作用,不仅可以促进国家治理资源“流向”基层,又有助于加强党对乡村工作的领导,提高乡村治理质量。二是有利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通常来讲,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是推动乡村社会走向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智能化的重要依托。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要求我们健全自治、德治、法治相融合的体系,由于“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契合、路径统一。因此,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体系、模式,能够为我国更好地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建设、组织振兴工作奠定基础。
一是夯实意识形态基础。通过党建对乡村治理工作的引领,可以促进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场域中的贯彻落实,将战略部署、方针政策中的意识形态传导给乡村,提高农民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与认同,夯实党的意识形态基础。
二是夯实绩效基础。乡村治理结构的不同会影响乡村治理绩效的展现方式,与传统治理结构相比,“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将更加有效、合理、科学,具体体现为治理主体的合作性、代表性、多元性;治理理念的前瞻性、科学性;治理过程的制度化、专业化、民主化。这也表明,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具有先进性、时代性、科学性特征。
三是夯实乡村社会的法理基础。在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中,农村会结合村情、乡情构建“四议两公开”“交叉任职机制”,能够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融入到治理机制中,强化村民的制度认同,夯实党的法理基础,促进我国乡村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是提升党的政治功能。把握和认识基层党组织所面临的新挑战与新任务,破解党建工作的难题,是提升乡村治理质量的组织保障与政治保障。提高政治意识,明确政治标准,要求我们从政治高度上去“把握”“分析”“认识”问题,贯彻落实我党有关乡村振兴的指示和政策,坚持将政治标准放到乡村治理的不同环节中。[4]
二是协调党群关系。社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担负着越来越多的职能,不断成为乡村治理的中坚力量。为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作用,一方面是提升社会组织及其成员的政治意识,要在工作与交流中塑造其政治共识,发掘其政治功能。通过意识形态引领,将其价值取向转化为基层党组织所遵循的价值准则和理想信念。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社会自治组织的重塑。即根据党建性质和时代要求,重塑其工作内容,形成以行业为导向抓党建工作的思路。
一是构建监督制度。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需要强化“权力运行”。但“权力运行”应以组织的监督作用和约束能力为基础。在治理实践中,我们可以发挥乡村居民的监督作用,通过健全政府监督机制,让来自群体组织、乡贤能人、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得到更好地收集、归纳、反馈,让权力运行得到约束和监督。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我们应通过发掘多媒体与互联网优势,为乡村党建提建议,说看法,以此规范监督体系,规范权力与责任,保障乡村居民的合法权益。
二是完善运行机制。运行机制是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重要保障,需要基层党组织结合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加大党建力度,拓宽组织覆盖面,发挥党员队伍的示范作用、模范作用,形成党建网点,营造群众和党员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的良好氛围。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乡贤理事、村民议事、绩效管理、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活动,实现对多元主体的科学监督,处理好“法律法规”与“民俗村规”的关系,全面完善、修改、梳理活动准则,确保法治与自治的融合。
三是优化落实体系。即根据不同领域与成绩列出清单,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限、方法举措,并通过制定检查机制,检查工作落实情况,找准问题及原因,制定科学的应对机制。[5]
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党员干部的努力奋斗与持续拼搏。基层党员队伍是乡村治理的中坚力量,是党的战略部署与方针政策的执行者,能够直接参与到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发挥出领头羊的功能和作用。然而在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从如下两方面出发。
一是充实队伍力量。一方面,我们应开辟人才通道。消除各种不利因素,选拔出真才实学的人才担任党员干部,自觉从大学毕业生、致富能手、返乡者以及退伍军人中发掘出贴近农民、热爱农村的优秀人才,不断为党组织注入活力,夯实党员队伍的治理力量。另一方面,我们应构建一个留才渠道。党和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政策举措,为乡村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政治清明,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应利用诸多可能的条件和机会,留住外来人才,为他们提供生存空间和发展平台。譬如畅通晋升渠道、完善激励机制、制定扶持制度等。其次是提升队伍质量。基层队伍的质量关乎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实效性。
二是我们要优化培养机制,要因地制宜,构建质量提升机制,通过坚持实践锻炼与理论学习并重、培养与选拔并举的原则,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治理人才。
三是要注重实践引领。在乡村治理中,我们应畅通“尽责履职”通道,细化党员责任和权利,调动党员的自觉意识,积极营造出在实践中检验能力,在收获中磨炼品行的氛围。
在乡村振兴的视域下,加强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既要强化自身的服务职能与力量,还要完善自治机制,打造治理平台,持续扩大基层党建的价值与内涵。
一是健全自治机制。加强村民自治,就要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功能与政治功能,有效且广泛地指引乡村居民参与到农村治理中。在实践中,我们应通过“老支书支援服务队伍”的形式,构建一个集“调解”“宣传”“服务”等职能为一体的工作框架;或者构建线上交流渠道,方便村民随时参与到“村务治理”之中。当然,在村民自治机制的建设中,基层党组织还要通过构建“党群服务站点”的方式,增进基层党组织与乡村居民之间的联系,鼓励人民群众提意见和建议。
二是构建乡村治理平台。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需要有强大的“阵地支持”。以数字技术与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治理平台,是党组织坚持人民主体与党建引领相结合,坚持预警在先、源头治理以及坚持智治、德治、法治、自治相融合,指引乡村治理工作开展的“网络阵地”。但在平台建设上,我们应做到如下两点:其一是“软技术”。通过“五社联动”“清单制”“积分制”“网格化”“微自治”“民族协商”等机制与方法的创新,层层推进地实现“乡村治理目标”。其二是“硬技术”。依托“应急广播建设”“数字化建设”“融媒体平台”建设等硬技术,提高乡村治理的质量与效率,彰显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新问题”“新场景”等方面的引领价值。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是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重点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引导力,发挥党组织的优势,调动治理主体的自觉性,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切实实现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发展。然而在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中,我们还需要深入分析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基础与价值,从政治功能与制度优化出发,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从队伍建设的层面,增强乡村治理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