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彦棋
【摘 要】本文重点研究黄自艺术歌曲作品的音乐形态及演唱特点,以三首黄自知名艺术歌曲《春思曲》《思乡》《玫瑰三愿》为例,从情景描绘、内涵表达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同时,结合笔者自身实践经验,剖析黄自艺术歌曲作品在演唱实践方面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艺术歌曲 黄自 音乐形态 演唱实践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3)22-0050-06
自18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欧美等西方工业国家率先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经济的迅速发展催生了文学、艺术、音乐等领域“个性与解放”的创作思潮,这一时期在历史进程中被称为西方浪漫主义时期,以舒伯特、舒曼等为代表的作曲家掀起了艺术歌曲创作热潮,对20世纪以来的音乐作品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1919年,中国发起了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在这一时期,民间音乐学家和爱国知识分子纷纷效仿西洋音乐的创作特点和作曲技巧,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创新性的传承与发扬,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和民族风格,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和中国特点的作品。黄自先生便是中国作曲家中的杰出代表。
笔者在梳理了关于黄自先生的艺术歌曲的研究成果后发现,大部分文章、论著并未对黄自艺术歌曲进行细致梳理,而且缺乏对共性特征的探索。基于此,本文以三首黄自先生知名艺术歌曲《春思曲》《思乡》《玫瑰三愿》为例,从情景描绘、内涵表达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黄自先生及其作品
黄自是中国近代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是“学院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916年,他进入北京清华学校学习,并于1924年由国家公派前往国外深造。在深造期间,他先后在柏林大学和耶鲁大学取得心理学学士学位,并于1929年以著名代表作品序曲《怀旧》成功取得音乐学士学位。回国后,他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及国立音专任教,一边进行教学工作,一边开展音乐创作及理论研究。之后他还与谭小麟等人创办了上海管弦乐团,揭开了中国交响乐表演艺术史上令人自豪的一页。黄自先生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形式,主要包括合唱曲、艺术歌曲、交响音乐以及清唱剧等,同时,在闲暇时间,他还创作了儿童歌曲和深入群众生活的群众歌曲。在众多的艺术作品中,艺术歌曲是黄自先生所创作的最知名最引人关注的音乐作品类型。艺术歌曲是指将旋律、歌词与钢琴伴奏进行深度融合,并具有整体演唱节奏特点的歌曲形式。黄自先生所创作的艺术歌曲代表作包括《春思曲》《思乡》《玫瑰三愿》《花非花》等。
艺术歌曲是每一位声乐学习者必须研习的声乐作品体裁之一。艺术歌曲需要歌唱者具备极强的气息控制力以及克制内敛的情感表达能力。声乐作品以曲谱的形式记录、出版、传播,曲谱中包括声乐歌唱者的旋律谱和钢琴演奏的钢琴伴奏谱。通过歌唱旋律谱,可以直观呈现出节拍、节奏,并根据歌唱旋律谱以及歌词来划分曲式结构;钢琴伴奏谱可以清晰地呈现伴奏旋律织体、和声等音乐元素。曲谱上标注的表情术语、力度记号、速度记号,也是作曲家精心标记于谱面上的,是声乐演唱者学习实践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信息。
二、黄自艺术歌曲作品音乐形态分析
艺术歌曲这一体裁起源于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奥,是一种词与曲完美结合、强调抒发个人内心情感的“综合艺术”,具有极强的艺术性。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近代艺术歌曲成熟的时期,其间精品大量涌现。艺术歌曲具有精准描绘音乐形象,准确传递思想情感的特点。 黄自先生创作的艺术歌曲《春思曲》《思乡》《玫瑰三愿》《花非花》等,于1933年6月编辑成册,由商务印书馆发行。黄自先生艺术歌曲作为20世纪30年代音乐创作的精品,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一)时代特征显著
黄自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展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作为一位留洋归来的音乐家,他积极响应全国各地兴起的抗日救亡运动,并在创作过程中结合中华民族音乐曲目的特点和西洋音乐的创作技法,创作出了一首首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艺术作品。艺术歌曲擅长用音乐语汇来描绘特定的情境。如《春思曲》第一小节中,用小三度重复性音程的前奏将昨夜记忆中“淅淅沥沥”的雨声背景准确刻画。前奏部分Sempre delicate(自始至终娇柔的),对应着声乐部分Con tenerezza(柔软的、亲切的)。黄自笔下的《春思曲》描绘的是生动的女性形象。
声乐追求歌唱的连贯性,而钢琴部分同样强调歌唱性。在《春思曲》的第一段中,钢琴高声部大量的柱式和弦衬托出音乐背景与整体环境,低声部的旋律线条则更突出了旋律的流畅性和情感的连贯性,使整首作品充满感情。《春思曲》伴奏织体描绘的是“雨声”——在淅淅沥沥的雨声背景之下,一位少妇真切地吐露着心声。
在八十二拍的节拍律动中,通过感受“雨声”的形象,使得“心声”娓娓道來。为了使“心声”的表达更加连贯和富有感情,需要像小提琴一样控制音色的变化。“潇潇夜雨滴阶前”的“潇”字是小三和弦中的三音f2,因此演唱时不能把“潇”唱得太响、太亮,而需要巧妙地运用气息,让声音轻柔地支撑在高位置上,形成一种“高弱音”,这样才不会打破这种如诗如画的背景。在歌唱旋律声部,需要展现出连音的特质,心中既要感受八分音符的“雨声”律动,又要使声乐部分乐句连贯,这样才能使情感表达得更加饱满。
在《春思曲》中,“今朝揽镜,应是梨涡浅”这一句的钢琴部分,起始于d小调,然后巧妙地转至关系大调F大调。“梨涡浅”的“浅”字为省略三音的重属导七和弦,这种减七和弦的运用,呈现出的是女主人清晨揽镜,倦容浮现的神情。镜中的自己显然不是平日里的光彩。
歌曲第二段落描绘了夜雨之后的春意盎然。钢琴伴奏高声部通过分解和弦型织体,精准刻画了雨后拨云见日、春风拂柳的景色。而钢琴部分的低声部,下行旋律声部略显惆怅。这种惆怅和美好的春日形成鲜明的对比,将内心的冲突凝聚在一个画面之中,正因为这种矛盾的交织,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生动。
《春思曲》全曲用二十五小节的篇幅巧妙细致地刻画出了一个慵懒优雅的女性形象,并生动地描绘了少妇思念郎君的故事。这首作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全曲场景切换自然,动静结合,情感浓度变化适当。由于本首歌曲表达的是常态下的等待,因此笔者认为没有高潮段落。“忆个郎”表达的是常态下的想念、等待,而思念是存在于每一个日日夜夜中的,因此不需要声嘶力竭地展现愁苦。《春思曲》的精妙之处还在于首尾呼应。首尾呼应的雨声,是主人公在无数个下雨的夜晚都被这雨声打扰的烦闷。
(二)诗意与民族交融
黄自先生曾立志要发展中国自己的音乐,他认为可以在西洋作曲技术的基础上融入中华民族的色彩,这样的音乐才具有中华民族的灵魂,而不是一味地照搬照抄外国的音乐。在这一点上,黄自先生无疑做得很成功。以《思乡》为例,其歌词是长短句古词拟作,音乐妥帖地描绘了歌词的内容。《思乡》的音乐旋律抒情优美、浪漫诗意——清风拂面,春意盎然,游子的思乡之情在心中一次又一次涌动。《思乡》在人物定位上更倾向于男性化,其情感表达更加直接,充满热忱。黄自先生笔下的情感表达均显“克制”,更凸显了音乐作品内敛、深刻、含蓄的特点。
本首歌曲为四四拍,其节拍强弱循环规律突出了作品的抒情性。根据对谱面曲式结构和歌词内容的分析,本首歌曲可分为两段,第一段表现的是思乡之情涌上心头、百感交集;第二段表现的是思乡之情寄托于流水落花,与它同去。其音乐旋律从不完全小节以及弱拍位开始,音乐旋律进行极具弱拍位向强拍位过渡的特征,上行小二度音乐旋律进行极具由不稳定向稳定过渡的“倾向性”。黄自先生在前奏处标记了长达三个小节的连线,旋律声部高低起伏呈现波浪感,如同清风拂面,思乡之情也由此在心中弥漫。
旋律的变换抒发了主人公归乡的强烈意愿以及与现实落差之间的不断思索与考量。“柳丝细绿”的“柳丝”及“清明才过了”的“清明”都以上行模进的小二度旋律进行,蕴含着强烈的不稳定感。这种强烈的不稳定感表现了主人公现实中的漂泊,以及主人公迫切需要寻找心灵归属的状态。“独自个凭栏无语”这一句略显孤独沉寂,春风竟透着些许清冷。“更那堪墙外鹃啼”中,“鹃啼”这一意象在诗词中多用于描绘思归或催人返乡之意。“一声声道:不如归去”一句引自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唱词“不信呵!去那绿杨影里听杜宇,一声声道:不如归去”。正是因为杜鹃一声声的啼叫,将“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推向最高潮,“惹起了万种闲情,满怀别绪”。
柱式和弦的同音进行至反向进行,钢琴部分低音声部八度下行,将乡愁在空间上进行了有力的扩张。“问落花”均标注保持音记号,是对落花真挚的发问。“流水”“落花”将承载着作者对故乡的思念。此处与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情怀与浪漫相恰
在美国留学期间,黄自先生主要攻读的是欧洲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创作技法,而这两个时期的音乐创作思想以及特有的美学时代特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黄自先生的音乐创作特点和创作方向,并使黄自先生拥有了深厚的艺术修养内涵。因此,在后期作品创作过程中,黄自先生非常注重体现作品中的艺术性特点。以《玫瑰三愿》为例,黄自先生在创作过程中结合当代抒情诗歌的特点进行了创作。该作品结合词人龙七的诗歌内容,并以玫瑰花作为表达女子对爱情及未来向往之感的承载物象,使得该首歌曲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和浓厚的情感。如在作品之后“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好教我留芳华”,这三个愿望与这一时代女性的心理动态交相辉映,为歌曲演唱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感,使得该曲成为女高音作品中的经典曲目。
《玫瑰三愿》的前奏部分是八六拍变八九拍,旋律由弱拍位开始,附点的节奏型具有推动性。面对“萧条”的校园,“萧条”似乎对应着作者内心的伤感;盛放的玫瑰花使作者眼前一亮。附点节奏刻画了刚看到玫瑰时的内心悸动。而在第三小节变换成了八九拍,旋律线条被拉长,作者伤感的内心通透释然。第一段玫瑰花绚丽地独自开放,正应了作者内心深处对于未来的希冀与对当下坚守的决心。玫瑰的绽放释放着它的光彩,展现着生命的力量。
从理论分析角度来看,钢琴在整首作品中的功能主要是提供和声支撑,其运用了大量的柱式和弦,为和声铺垫做好了准备。在前奏部分,小提琴作为此处的线性旋律,中和了钢琴声部的点状音型,使音乐更加柔和。这时人声“玫瑰花,玫瑰花”响起,小提琴部分则是“a、#c、b、d”大三度、小三度音程的旋律进行,这是玫瑰花的“亮相”,象征着现实中玫瑰花开放得灿烂与美好。在第一次“烂开在碧栏杆下”时,小提琴声部相对比较贴合声乐部分的旋律,表达出此时现实中玫瑰花的自我认同。而第二次“烂开在碧栏杆下”声乐部分的旋律上扬,表现出理想中美好的状态;小提琴声部是连续的下行,表达的是现实中的玫瑰花其实洞悉自己最后的命运。这一乐句中,声乐声部结束在“#g、e”大三度上,是充满光明的期盼;小提琴部分结束在“b,#g”柔和的小三度上,预示了现实的境况。这一段音乐充分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纠葛。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既对立又统一地呈现出来。统一之处在于,理想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反映和升華;对立之处在于,理想不等同于现实,正因为理想高于现实,才会为内心注入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动力。三重奏的《玫瑰三愿》正是突出了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之美,而这种冲突之美在音乐中找到了平衡,传达出节制、均衡的高级感。
三、黄自艺术歌曲作品演唱特点
(一)气息配合精准
在演唱黄自先生的艺术歌曲时,需要对歌曲本身所蕴含的独特情感和特殊的表达手法进行深度挖掘,并应当结合现场的演唱环境、演唱节奏进行二次创作。虽然有些作品的篇幅并不算太长,但仍旧需要注意演唱过程中气息的转折和情感的迸发,从而为现场增添更多的氛围感和连贯性体验。以《玫瑰三愿》为例,在演唱歌词“玫瑰花,玫瑰花”时要特别注意感情的变化。节拍由6/8变为9/8时,“栏”这个字有轻微的波动。在歌唱的时候,嗓子要保持口腔打开的状态,并统一发声的位置。演唱玫瑰的三个愿望时,要处理好音高与音强的关系,通过呼吸控制声音的强弱变化。例如,“红”这个字跳了一个八度,歌唱时要做好呼吸和力量的准备,保持统一姿势,确保声音流畅。最后一句话的“好”字音高较低,气息不容易控制,这时就需要运用胸腔共鸣,用心灵去表达歌曲所蕴含的情感。
在艺术歌曲的演唱中,由于大量的转调、变化音等情况的出现,给演唱过程中音准的把握、声音的流动性带来了困难。在歌唱唤气时,通常以一个逗号或者一个句号来断句。共鸣腔体和发声方式则延续了德、奥艺术歌曲中的美声唱法,这与早期中国民歌原生态的方式大不相同,演唱方法更为科学。在《玫瑰三愿》的第二部分,黄自先生以三个“我愿”以拟人手法来描绘玫瑰花的心愿。这三个“我愿”在情感上也是一层层推进,直到最后一句达到音乐的高潮,以呐喊的方式表现出作者心中的期盼。以《思乡》为例,“柳丝细绿”气息、声音均为弱音进入,后部从弱到强,对气息和声音的要求非常严格。“惹起了万种闲情,满怀别绪”的后半段,用半音上行、声音渐强推高的方法,表达了作者独自在异乡的压抑心情。
(二)音色线条舒缓
在现实环境中进行作品演唱时,演唱者自己的音色和力量控制能力对整个作品所表达的内在情感具有重要影响。同时,音色特点也会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虚拟画面感受。因此,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应当时刻关注现场观众情感的变化,通过音量变化和音色高低,进一步展现歌曲本身所蕴含的内在情感。此外,演唱者还需要调整口腔和喉头的位置以及发声位置等,以确保演唱达到最好状态,从而为现场的观众带来一次更精彩、更完美的聆听体验。
以黄自先生1932年创作的作品《春思曲》为例,这首曲目是由黄自、韦瀚章两位先生共同创作的。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思念远方情郎的女子形象,因此作品的整体节奏和演唱氛围呈现出一种孤独惆怅却又充满期待与向往的感觉。通过作品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氛围,观众能够感受到一位苦苦等待远方情郎返乡的娇弱女子形象。比如,“小楼独倚”之后的歌曲内容在伴奏器具的选择上,选择了中国特色乐器——琵琶,营造了具有流动线条音色特点的伴奏氛围,从而为整首歌曲增添了明快、清亮的感觉,能够让观众瞬间就进入到一个轻快、舒缓的氛围中。
(三)伴奏音型流畅
艺术歌曲相较于其他题材而言,需要借助歌词、旋律和钢琴伴奏三要素的共同配合,来传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而作品中的钢琴伴奏更多是为了烘托歌曲所需要的意境,起到烘托与揭示环境和氛围的作用。作为18世纪末期欧洲开始盛行并逐渐传入中国的一种艺术形式,钢琴伴奏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时代传播特点和作品主要特点的元素。
以《春思曲》为例,该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引入了多种钢琴伴奏音型,且每一小节的钢琴伴奏旋律都与该节的歌词内容息息相关,伴奏旋律与歌词内容二者呈现出交相辉映和彼此衬托的美好感觉。如左右手的钢琴伴奏音色,使得歌词中“潇潇夜雨、孤枕难眠”的意境得到进一步体现。又如第18、19、20小节,通过三和弦伴奏的拓展处理,进一步增强了该旋律的动力感,同时也引导着观众进一步转变情感,营造出首尾呼应、逐层递进的独特艺术效果。
(四)歌词语言押韵
黄自先生艺术歌曲的歌词大多选自与他同时代的诗人的诗作。他通过借景抒情的方法,将歌曲中描绘的景象生动地表达出来。在演唱的过程中,这些歌曲展现出中国古诗词吟诵的风格和德、奥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歌词是演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准确地表达歌词的内涵以及诗词的文学背景、历史背景。在语言的腔调和歌曲的曲调上,整首歌是合辙押韵的。黄自先生非常重视押韵,讲究四声。他既注重汉语语音中各种声调的特质,又注重依据压仄来处理声韵的关系。在《玫瑰三愿》中,歌词用了拟人的手法,玫瑰花的不幸与凋零表达出了当时的人们对国破家亡的悲痛心情。其中第一段歌词“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柔美中略带悲伤,似乎在温柔地向听者诉说。黄自先生巧妙地用玫瑰花的三个“我愿”,将整首歌曲推向高潮,并随着旋律的回落,最终以低沉伤感的情绪结束。
四、黄自的音乐形态和特点对音乐创作、演唱的价值与意义
黄自先生作为我国现代艺术歌曲创作的杰出代表,其所创作的艺术歌曲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并成为中华现代艺术歌曲作品中具有独特代表性和时代价值的知名作品。作为一位充满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音乐艺术家,黄自先生将时代特点和个人情感深入融合,创作了一部部极为优秀的艺术作品。观众能够深刻体会到每首作品所表达的独特情感以及所处的时代氛围,引人深思。
(一)多样化与个性化并存
黄自先生的艺术风格是独树一帜的,其音乐具有明显的个性特点。他在音乐创作中别具一格,常常将多种音乐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音乐语言。例如,在《命运》中,黄自采用了慢节奏的演唱方式,结合弦乐、钢琴等乐器,营造出一种宁静、沉稳、温暖的音乐氛围。在《有话好好说》中,他用流行的摇滚形式表达人生的复杂性和变幻莫测。黄自先生的音乐作品展现出艺术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成为其显著的艺术特征。
(二)触及灵魂并引人深思
黄自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审美价值是非常显著的,他的音乐作品独具匠心,充满打动人心的韵味。无论是歌曲的旋律还是歌词的信息内容,都能触动人们的情感和灵魂。他的歌曲经常表达深刻的情感和复杂的人生观,如《命运》和《流转》等歌曲,都涉及生命、命运和人生的道理。
黄自的音乐作品不仅展现了艺术的多样性,同时也深刻反映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他的音乐通过深刻思考,为人们提供了更加真实的人生观和价值觀。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家内在意蕴的表达,也是情感共鸣的桥梁,能够传达出深刻的心灵感悟。在黄自的音乐中,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被揭示得淋漓尽致,其音乐之于人生,不仅具有崇高的艺术价值,更成为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美好联结。
五、结语
总而言之,从黄自先生的音乐中能够感受到中国文人的气质。黄自先生的艺术歌曲是优雅、动人、极富修养的。他擅长将诗歌与艺术歌曲相结合,用抒情的旋律和诗意般的语言来表达歌曲的优美意境和心中的感情。例如《花非花》《南乡子》《点绛唇·赋登楼》《卜算子》等,都是根据古代诗词改编的艺术作品;用现代诗词改编的艺术作品有《玫瑰三愿》《思乡》《春思曲》等;表达自己感情的艺术作品有《西风的话》《雨后西湖》《踏雪寻梅》等。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艺术审美也随之改变,但这些艺术歌曲依然受到现代声乐演唱者的赞美和喜欢,与它优美柔和的旋律有着密切的关系。除此之外,黄自的艺术歌曲作品在各大高校的音乐课堂上也备受推崇。这不仅是因为它动人的旋律,更因为其艺术特点和表现力也值得人们深入欣赏和品味。
黄自先生的艺术歌曲创作,是将西方作曲技巧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相结合,这种独特的方式使得他的作品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尤其在声乐教学方面,无论是初学声乐者还是专业人士,都喜欢演唱黄自先生的作品。这不仅是因为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国古典诗词所具有的优雅气质和优美韵律,更是因为他严谨又简单的音乐旋律对演唱者演唱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高丽.黄自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演唱分析[J].黄河之声,2023(14):140-143.
[2]薛景.民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独立性与创造性解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23(04):109-112.
[3]黄亚春.黄自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及演唱分析[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23年.
[4]宋晓晓.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分析——以《玫瑰三愿》为例[J].喜剧世界,2023(06):38-40.
[5]张力飒.黄自艺术歌曲演唱风格把握[J].艺术大观,2023(18):28-30.
[6]吴雪松.中国艺术歌曲《思乡》的演唱版本浅析——以四位歌唱家的演唱版本为研究对象[J].戏剧之家,2023(17):64-66.
[7]贾忠.中国艺术歌曲经典之作《思乡》研究[J].艺术评鉴,2023(11):53-57.
[8]王琳琳.《野玫瑰》与《玫瑰三愿》之两首不同风格的艺术歌曲演唱比较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3年.
[9]于悦.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诗”、“乐”、“韵”之美[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3年.